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四章 南下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四章 南下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然这招“银阙露坠”也会如第一招那般半路被逼撤回,哪会让他刀身近到胸前,卓武神念一定,恢复平静问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要阻拦这道亲事?”

楚南风却不作答,向马车内程柔言道:“柔儿,准备回去了。”

只听车内程柔应道:“是舅舅。”

看来两人的确是舅甥关系,卓武心念速转,想着江湖上楚姓的名人高手,突然心头出现一个与师父穆道承颇有渊源的名字,想到楚南风对招式破绽的熟悉,不禁暗道莫非是他?却也不敢点破,略一思索,拱了拱手:“卓某技不如人,楚兄弟请便。”

身旁即有一位随从喊道:“卓先生,万万不可……”

卓武转首一瞪,那随从便是不敢再语,卓武沉声道:“吴都护使那边卓某自会解释,走……”

说罢向坐骑走去,一跃而上,策马向北急驰而去,几位随从面面相觑,摇了摇头,却也是上马挥鞭离去。

看着剩下不知所措的马夫,楚南风指了指自己原先的坐骑,也不言语,驾着马车掉头向太原城缓缓而去。

这车夫来自蔚州,随卓武来下聘礼时,吴府赏了十两银子,早上程宅也打赏了十两银子,心里正是欢喜,未料到有如此变故,本恐是小命难保,见楚南风放了自己一条生路,当下又是欢喜又是心痛,保住性命自是欢喜,却也心痛马车被骑走了。

当下无奈了走向那匹坐骑,却发现马鞍边悬着一个小袋子,打开一看,却是一大锭金子,于是欣喜若狂,朝着楚南风远去的方向磕头拜谢。

楚南风行至不远,发现前方停了一辆马车,车旁立有数骑人马。其中一个青袍老者正是自己见过的翁长老。

见楚南风到来,翁长老抱拳行礼道“翁牧见过楚先生,奉管事之命前来迎接先生。”楚南风忙是拱手道谢。

原来穿云箭正是他们所发,楚南风与许广智约好,待程正夫妇出城后,便遣人发出穿云箭告知。

翁牧旋即招呼随从,将程柔与贴身丫鬟扶到自己这边的马车,待将马车换好,翁牧指着挂有红花布的马车,对身边一个随从言道:“你将马车赶到前方无人处,找个地方毁了便是。”

到了通宝阁在城东外的宅院之中,翁牧引着楚南风与程柔来到了正厅,见到坐在客座上的楚氏,程柔娇笑着上前抱住楚氏,亲昵道:“娘亲……”

接着附着楚氏的耳边悄悄的说了什么,抱着楚氏胳膊摇晃着撒起娇来。楚氏看着尚未换去嫁衣的女儿:“都这么大了,还撒娇,走,先去将衣服换了。”

程柔望了一下四周众人,脸上愈发红艳,害羞地跟着楚氏走出厅去。望着楚氏母女离去的背影,许广智笑道:“程小姐聪慧伶俐,若是能随楚先生习武,他日定是巾帼不让须眉。”

原来程柔在马车上瞧见楚南风施展武功,片刻间将卓武一行打了人翻马仰,心下羡慕不已,便附耳对楚氏说要跟着舅舅习武,以许广智等人的修为自是听得清楚。

楚南风似心有所感,叹息道:“各有各的缘法,柔儿不习武未必不是好事。”

其实当初他确有让程柔习武的念头,只是并非他自己来当师父,而是让他心中的爱侣教授,岂知爱侣却受人陷害,不知所踪,便断了念头,暗自感叹之后,对许广智道:“此次有劳管事费心了。”

“楚先生客气了。”

“那卓武似是知晓我的身份,而柔儿是在他手上被我劫走,我看他甚是自负,应无可能回头去向北汉告信求援。”

“只是家姐夫明日没有上朝,那朝廷自会察觉,定会派兵追拿,虽不可惧,终是有些烦人。我欲即刻起行,不知管事意下如何?”

许广智沉吟片刻:“许某不才,想必楚先生是取道汾州南下吧?若是如此,今日但可在此处暂作休息,明晨卯时岀行,此去汾州两百余里,马车再慢,未时也应会赶到,许某再传信汾州分阁接应。”

“而朝廷若是察觉定先会在城中搜索,即使他们猜得程大人会往老家陕地而去,派兵追拿,必已是午后之事,若只是一般兵士,我自会安排人手料理……”许广智顿了一顿,接着道:“届时翁长老与数名箭卫将陪同先生左右,以便联络。”

见楚南风似有所虑,许广智又道:“楚先生放心,虽阁主曾明言阁中之人不可插手江湖朝堂之事,我所安排之人手,外人皆难知道是通宝阁的人。”

这数十年来,通宝阁各地分阁除了押送一些大宗金银贵重物品时,遣岀一些阁中武学高手,其余时间这些阁中高手极少在江湖走动。而这些高手大都是阁主洛寒水所笼络、不愿涉入乱世纷争的隐世人物,自是不会在江湖上惹事生非,故而外人难以知晓身份。

况且还有阁主的公子洛逍遥也在,若有闪失,他许广智自是担当不起,但以许广智的聪明自然是不会画蛇添足提及自家公子身上。

他与楚南风初见相识,不甚了解,想来身怀绝学的武林高手都是自负,故说话极为分寸,何况如此说话,这人情自是算他许广智的。

“管事足智多谋,当是令人佩服,就依管事安排。”楚南风想是有理,也自应允下来。

想是见正事谈完,一旁的翁牧拱了拱手,言道:“楚先生,不知令师安好?”

楚南风闻言一怔:“翁长老认得家师?”

楚南风的师父姓易自称无为,原是黄巢手下的一位将领,出身贫寒,甚有抱负。他本是想追随黄巢平定天下,让百姓生活安定,却未料兵败之后,各藩镇趁势而起,百姓受苦更甚,不禁心灰意冷,隐在太白山。

楚南风父母在太白山下的一个小镇上,开了间小酒肆,易无为常到酒肆来打酒,见楚南风根骨清奇、聪慧可造,欲收楚南风为徒。楚南风父母却是希望孩子习文,自是不应,那易无为自有一身武功但文采见短,便与楚南风父母约定办个书院,便让楚南风拜他为师,

那时乡塾都是极少,更别说什么学院,楚南风父母便自不信,但也应承下来。未料到易无为出去一年陆陆续续邀了一些人来。

原来易无为出去寻得当初幸存的同僚,或文或武,大都有躲避乱世之意的人物。镇上百姓见这些人谈吐不凡,听说要办学院教授孩子们习文练武,自是大喜,纷纷岀资、出力竟真的将学院建成。

楚南风父母更是高兴,自然是让楚南风拜易无为为师。慢慢地学院名声外扬,竟也有些达官贵人将子弟送来,这也是易无为料想不到,三十余年间,几经人事更替,书院却也不冷不热的存在下来。

易无为在楚南风二十岁那年便隐居于拔仙台上,极少到书院走动,楚南风的爱侣马希兰是楚王马殷的女儿,十六年前为人所害,不知生死,楚南风寻到仇人后,一人杀上巫山剑派,几使巫山剑派灭亡,太白书院及楚南风的名字才开始为江湖人氏注意。

翁牧叹道:“哎,老朽如今已年过七旬,想来是有二十七年了……当时曾与令师有一面之缘,易先生当初曾邀老朽到书院一叙,嘿嘿,老朽当时心在荣华富贵,未曾答应。”翁牧当年曾是王彦章身边客卿,王彦章兵败身亡后,被洛寒水笼络来到了通宝阁。

楚南风执礼道:“原来如此,家师在十余年前留书一封,言是云游四海去的,南风也甚是挂念……”

“令师仙风道骨,老朽羡慕不已啊!”翁牧抚着白须道。

易无为在八十岁寿宴过后,便离开拨仙台不知所往,曾留书一封,吩咐楚南风待修为达到抱丹境大成时,可往恒山悬空寺一趟。楚南风刚入抱丹大成,本想借这次机会去往悬空寺一趟,故下山时带着赵、闵二人,待接了程正夫妇,让二人护送归山,未料路上救了孟小虎、常山等人,只好再做打算。

次日凌晨,天色微亮,楚南风一行便乘马向汾州方向行去,因是官道,马是燕云的好马,赶车的汉子又是许广智精心挑选的好手,一路上走得甚快,将近午时已是离汾州城府只有十余里路程。

其间箭卫有收到许广智传来的消息,言是有两队官兵出城向南追来,一路往隆州而去,一路往汾州而来,往汾州的十余个官兵皆在半路中,被许广智安排的人手处理掉,请楚南风一行晚上在汾州别院休息,白天再行上路。

楚南风便依许广智安排,在通宝阁汾州的别院休息一晚,如在太原别院一般到了次日凌晨,一行人便乘马离开汾州向北周行去。

待到离大周边境四十余里的地方已是午后,走过了一个小村庄,开始进入山路,梦南风跃下马来,来到翁牧坐骑前拱手言道:“多谢翁长老一路相送,再过一两个时辰便到了大周境内,就到此别过吧。”

翁牧却是不应,他未如许广智那般圆滑,直接了当说是要护送少主洛逍遥至太白山,不然对不起阁主的说辞。

楚南风见难以说服,也就随他心意,正欲上马前行,忽觉四周气温陡降,一阵寒意从身后袭来,不由叹了一口气。心念一动,气机聚凝,两袖一挥,众人便觉寒意顿失,身边温度恢复如初。楚南风对着翁牧道:“你们先行,我自会跟上,逍遥跟我来。”

翁牧闻言大惊,想出声劝阻,最终还是忍住,心想楚南风叫洛逍遥同行必有他的道理,当寒意袭来时,翁牧神魂一颤,不由大骇,须知练武之人修为到了神念境时,神魂已是异常强大,何况是神念境之上的抱丹境。

他修为虽也至抱丹境,却与楚南风相去甚远,抱丹境就是练武修行之人将自己的精、气、血练化为本命胎。将本命胎温养在腹中气海之内,修得本命胎成时,再与神魂结合归藏在天关中再行温养练化。

正是所谓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当在天关中练化大成便踏入元婴境,届时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胎丹神识岀窍,一心二用,能以意念御物使招对敌,而不必自身动手。

而翁牧踏入抱丹境却止于小成,虽已凝精气于气府成就本命胎,温养多年却无法成形。当见楚南风两袖一挥那寒意尽去,始知楚南风境界远在自己之上,这也是他没阻拦洛逍遥同去的原因。

洛逍遥随着楚南风策马驰了二十来丈,进入了一树林小道,但见林间道上立着一骑,马上乘着一位发须灰白,脸色红润,年有七旬的老者,披着黑色斗篷,头发用一只墨绿色玉簪束着,胡子整洁,双目炯炯,甚是威仪。

那老者望着楚南风笑道:“昔日眉清目秀的小兄弟,今时温文儒雅的大兄弟,太白山一别,晃眼二十年,想不到今日在此见面。”

楚南风笑了一笑,下马行礼道:“见过穆前辈。”

来人正是卓武的师父,江湖人称“冷刀”的穆道承。这穆道承天生豪爽,自幼家中富裕,七八岁时常将家中食物分与邻里贫穷的小孩,其父为人却也良善,从不责备,故而邻里的小孩大都与他交善,隐隐有孩子王之势。

十岁时有次与邻村小孩交恶,被一个同岁小孩打了鼻青脸肿,自觉丢人,于是天天缠着其父母要学武功,他父母那里舍得,自是不允。有一天在外玩耍,看到有个化缘和尚将一匹受惊吓狂奔的马匹一掌定位,惊为神人,上前跪拜在地,要拜为师,说来缘份,那和尚见穆道承根骨异人,便也答应,穆道承便将家带到家中禀明父母。

穆父无奈只好答应,却要那和尚留在府中教习,那和尚喜清静自是不应,称是离镇上不远的六棱山是个好地方,可带穆道承去那结舍修习。穆父只好遣派几个仆人相随照顾起居,那和尚也未反对。

穆道承确是个练武奇才,十八岁时便踏入归真境。江湖武林人士将刚入门学基本功的学武弟子称为筑基境,各个门派基本功法大不相同,故筑基境修练时间自不一样。待基本功扎实,便踏入练气境。

与进入抱丹境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不同,在踏入练气境后是练气归精、练精归元、练元归真。将气血相融练成精元,待到大成时便踏入固元境,将修练的精元加以吸收、稳固,大多数练武修行之人停在固元境时间最长,要将元气练至精纯圆满,并非易事,所以有的修行之人不惜重金寻购珍稀药材,用来滋养元气。

当固元练到圆满之时,体内精气血中杂质摒除,真元纯正无暇,便是踏入了归真境,其时气机循环不息,才算是踏入了武道门槛,俱备了练就大成武学的基础。

那和尚在穆道承踏入归真境后,便对穆道承道别,称是缘份已尽,留下一套刀法和一门功法便飘然而去。而穆道承年近五旬之时苦于无法凝聚本命胎丹,便决意走访天下名山寻找机缘。

在陕地听说太白山有高人隐士,便上山拜访,时值易无为在拔仙台闭关,穆道承却也不离去,每日在山下书院看着小孩子习文练武,楚南风那时二十来岁,见穆道承并无恶意,也自随他。在易无为闭关的九个月时间,二人却也混得熟络,见楚南风性情纯真,甚是投缘,竟将自身絶学“月霜”刀法传授与他。

穆道承对江湖门派的门户之见深为痛恶,他生性豪爽,对武学极为痴迷,寻人切磋却多被认为是挑衅,以至切磋不成或是真刀真枪流血相见,或是吃了闭门羹,可谓是吃尽门户之见的苦头。他却不知自己这一做法对楚南风影响甚大,待楚南风成为书院的山长后,许多弟子都能得到书院武师的共同指点,博釆众长。

易无为出关之后,听说穆道承等候近年,感其心诚,便答应穆道承与其切磋武学,七日为限,每日百招。七日之中,穆道承倾尽一身所学与易无为过招,易无为总是见招拆招,亦不还手,穆道承竟是连易无为衣角都未能沾上。

其时易无为已修至抱丹境大成,领悟了“心境通”,穆道承招势对易无为来讲,招招都可见其破绽。

即为切磋,自是重在感悟,故易无为并不出招还手,只是在穆道承招式欲尽之时迫其变招。使得穆道承七日中武功亦是有所进步,同一招势每日都比前日快上几分,到第七日时竟快了旁观的楚南风只见刀影不见人。

穆道承心中大为佩服,更将所修功法“玄元初经”言出,请易无为指点,易无为听后却未言语,领着穆道承到了书院学子练字的地方,取来笔纸,用笔蘸了蘸墨水写下一字“真”字,然后吩咐楚南风将毛笔洗净,重新蘸了墨水复又写下一字“真”字,待字干后递与穆道承,只言这两字用了一样的力道,让穆道承归去看看这字所何不同。

穆道承回到家中,静下心来看了三天这两个“真”字,终是悟通了道理,原来第一个字的最后一点,与第二个字的最后一点却是不同,易无为第一次用的毛笔尚带有墨汁之渣,写到最后一点时墨汁将尽,但最后一笔也是写字之人功成圆满之势,那一点墨色浓中带淡,缺乏大成意境,而洗过笔之后所写的“真”字,最后一点却是均匀饱满,气势圆融。

穆道承悟出自己每次练化精气欲成将成、终是不成的原因,是急于求成,当觉楔机来时,每次都倾力而上,以至后继乏力,当下闭门修习,一年后终是凝成了本命胎丹。

每个人的心境历程都自不同,各自的感悟自也不同,武学功法的领悟并非像招式那般可以有迹可寻,当真是只可意会,所以心中自是对易无为又佩服又感激。见到楚南风行礼,穆道承翻身下马,摆了摆手:“什么前辈不前辈,怎么还是如此迂腐。”

其实楚南风也是豁达开明之人,只是身为山长,下面众多子弟在书院习文练武,学有所成看各个弟子的天赋与努力,但礼法却与天赋、努力无关。若教弟子连礼法都不讲究,恐怕早就被这些子弟的父母唾沫淹死了,若非与楚南风平辈深交之人,却是很难见识的到楚南风开明的本性。

见到楚南风微笑不语,穆道承指着已经下马站在一边的洛逍遥,问道:“你的弟子?”

楚南风点头称是,便是吩咐洛逍遥行礼见过。穆道承望着洛逍遥感叹道:“易前辈眼光非我能及,没想到大兄弟也有如此眼光,哈哈……好材料,洛小友当是可造之材……”

顿了一下,倏忽回头道:“即然来了,就过来吧,鬼鬼祟祟的丢老夫的脸。”

话音一落,远处便出现一道身影,却是卓武。原来卓武被楚南风所败,隐约猜得楚南风身份,便连夜赶回师门将事情禀告了“冷刀”穆道承。

穆道承随即南下,卓武便也暗中跟来,穆道承知晓却也未阻止,云燕之地本盛产骏马,两日后自是追上走走停停的楚南风一行,卓武跟着师父后面一路下来,当穆道承施展气机时,便知道师父追上了楚南风,于是将马系在路边躲在远处观望,待被穆道承言破只好现身上前见礼:“见过师父……见过楚兄弟。”

穆道承闻言眼睛一瞪:“老夫喊楚兄弟,你也敢喊?”

其实卓武与楚南风皆是四十来岁,年纪相若称兄道弟亦不为过。听到师父的斥喝,卓武一愣,忙改口道:“见过楚先生。”

楚南风苦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如何当不得,”穆道承道“老夫收了三个劣徒,没有一个能让老夫显脸,这次幸好遇上大兄弟,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

抬头望着天空片刻,转而对着楚南风道:“十年了,老夫未曾动过武,今日得见故人,手痒难耐,欲与大兄弟切磋一下,好教这不争气的家伙明白,老夫教给他的功夫不是戏台上伶人表演的架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