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宁府清凉寺方丈禅室中,文益手转佛珠凝神倾听着明无僧人的讲述。

“那大周皇帝驾崩,新帝登基,弟子无有在小居士身上窥出护道之气,应是弟子神通未臻,望师父恕罪。”

原来郭威驾崩,晋王郭荣受命登基,在太白书院已逾一年的明无,却是没有看到洛逍遥身上的护道之气显现,心疑自己‘天眼通’**未能窥真,唯恐误了大事,便赶回清凉寺向文益禀明。

“你‘天眼通’功法已入小成,足以窥真,无有看不出这护道之气的道理……”

饶是文益得道高僧,此下心中亦起波动,但想洛逍遥身有五行气色,实是护道人无疑,而明无‘天眼通’已有小成,一直跟着他的身边,断无可能窥其不到。

“若是如此,这佛劫之应或非是在此新帝的身上……”明无略有迟疑道:“弟子有缘于去年仲春,在汴京见过这新帝,观其身有紫气,是为真龙之象,但其紫气纯正……并无有青黑的佛劫之气。”

“灭佛之气是为天地道运,其根寄于龙脉,非在真龙身上。此下天象已成,帝星已归正位,正是三年前祥气显现时乍现的迹象符合,按理来说,这灭佛帝王是应在这新帝身上……”

文益言语一顿,闭目沉思,半晌后双眼一睁,言道:“这一段时日之中可曾发现小居士有什么异常之处……”

“无有任何异常。这近年来每日清晨,他都随弟子到太白峰修习‘天雷音’功法,午后下山在后山谷中练剑,从未间断,也未曾离开书院外出。”

“那洛小居士此时在何处?”

“小居士与弟子同时离开书院,言是去往房州……”

“你所传了‘天雷音’功法,他修了如何?”

“小居士甚是聪慧,心念见真,已将上篇‘破障音’真谛悟得。”

“善哉、善哉。”文益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天降祥气与青龙山,应劫帝王当在中原之地无疑。若非应在此下新帝身上……那么近日来大周朝堂或有巨变。”

“师父是说……此下新帝并非真龙之人?会有人取而代之这皇位?”

“若非如此,那么小居士身上的护道之气……就是为高人用神通遮掩。”

文益顿了一下,沉吟道:“或是青龙山龙脉有所变化,有人用**逆天而行,使当下新帝有气无运……但若如此,那将大大不妙。”

“有气无运?大大不妙?”明无大为不疑。

“此灭佛帝王的运道之数寄附在护道人身上……譬如龙气为水,那这运道就是为渠,若渠堵了,水自不通。倘若使法在源头断去当下应劫帝王的龙气,那小居士身上护道之气自也不会显现。

而灭佛之气是在国运地脉之中,若护道人不失,其将会降于这地脉之中另一个帝王身上,届时佛难有变本加厉之险。”

“那……那消劫人不知此中厉害吗?”

“岂有不知之理,数度佛难,皆是护道人先陨,才使应劫帝王身亡,才使佛劫暂时消去。那未曾消尽的灭佛之气从而进入阴阳不判之态,待有五行相应的护道人出现,转而寄附到他的身上……或十年或百年成应,这就是运数不消,在劫难逃之故。”

“此下看来,应去青龙山看看……这消劫人断无可能在护道人未亡之下,截断应劫帝王龙气的道理。明无,你且退下休息,明日与老衲往青龙山一行。”

“弟子遵命。”

……

三日后,文益偕明无来到了青龙山,寻到一处峡谷中的水潭边停下,文益环顾四周片刻,从潭边崖壁临水之处缓缓向上而望,目光停留在崖顶青藤垂挂之处,言道,“可曾看出什么?”

明无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但见依着崖壁垂着一条明显比别的垂藤长出近丈的藤条,距离水潭有十五六丈之高,其尾部两尺之处颜色犹为青翠,心念一动,运起‘天眼通’望去,竟是发觉这藤条青绿之处起,往下三丈范围内的崖壁上隐隐透有一道紫气。

“龙脉?”

“呵呵。”文益心知明无对堪輿之术不通,苦笑一声,指着水潭道:“你尝下潭水……”

明无闻言行到潭边蹲身捧水一喝,动了动舌头,略一回味,“这水虽是甘甜,却是灵性不足,瞬息即淡……”

“灵气之地,花草树木可受其泽……明无你可知那泽从何来?”

明无顿有所悟,望了一眼隐有紫气的崖壁,又看了一下水漳,“若是此地是为龙脉灵气所聚之地,这水不应无有灵性……但这崖壁可见祥气,难道这祥气是术法所布假象?”

文益也未作答,盯着崖壁片刻,眉头一扬,倏地右手一挥,一股气机奔出,只见靠崖壁之处的潭水骤然升起一道水幕,竟有近二十丈之高,如一张长纸贴向崖壁。

约有半盏茶时光,文益右手一收,那水幕如一道银光疾逝,将及水面却是停住,又分出一条半尺长的细水线向明无飞奔而去,“明无再喝一口……”

明无不假思索的张开口来,那水线不偏不倚窜入他的口中,此时文益手掌稍动,那停在潭面三寸高的水团悄无声息落入潭中,只见潭面若如一阵清风拂过,荡起一阵涟漪。

明无但觉入口之水甘甜无比,心扉清凉,久久不去,心想若是酷夏之时,此水一喝,定然立马消署,凉快无比。

“有何不同?”文益微笑道。

“甘甜无比,非灵性之水,绝无此味。”明无言语一顿,迟疑道:“那这祥气应是不假……此崖地脉应与潭水相连,何以水中不存灵气,而聚到崖壁之中?”

文益环顾四周的花草树木片刻,又抬头望向崖顶,皱了皱眉头,“想是有人用引气之术,将灵气聚到其中……”

话未讲完,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二人心中一惊,转首望去,只见二十余处斜坡的树林之中,走出一位身着灰色僧衣的老僧,脸颊枯瘦,白眉垂过眼角,白须飘飘,踏步无声行到二人身前三丈之处停下,合什见礼:“我佛慈悲,竟让老僧遇上两位修习‘天眼通’的佛门高僧……老僧智苦见过两位大师。”

文益与明无的武学修为可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以二人的感知,三五十丈内寻常人的呼吸气息都能察觉,这老僧能无声无息的出现,可见其身手之强。

二人大惊之下,互视一眼,合什还礼:

“老衲文益见过大师。”

“小僧明无见过大师”

智苦听得文益言出法号,眼神但有惊讶,微微一笑,“两位大师法眼真灼,想是看岀此潭的不同之处。”

文益似有所觉,迟疑一下,缓缓言道:“大师神通,不仅遮挡天机,还能回朔地气。”

明无听到文益回朔地气之言,立马猜到这崖壁上出现紫气的原因,当是眼前这智苦僧人用回朔地气之法所聚,但想此来的目的,心中一凛,隐隐猜出智苦就是消劫人。

只听智苦呵呵一笑,“一法破万障,文益大师果然厉害,就身拈岀……便能立马见真。”

文益入世布法,接化之言以平凡易懂为道,故有“就身拈出,随流得妙”之称。此下智苦如此应答,自是承认是他遮盖天机,回朔地气聚了灵气在崖壁之中。

“老衲三年前窥得天象,来到此处,细查一番却是无果……若此处是为龙脉所在,此水应有灵性……而倘若龙脉在此处山崖内,也不应外溢半崖之处,想是老衲来早了一步,误了大师所谋之事吧?”

明无听得一时疑惑起来,却是不知文益所言早来一步是为何意。

“阿弥陀佛,几百年了,我佛之难,几为人忘。佛家之人若非习得‘天眼通、漏尽通’,却是看不出这劫难之气。”智苦似有感叹,望着文益言道:“大师乃佛家高僧,习得‘天眼通’神通,窥得天机,应是入此劫缘,想是要同老僧共护我佛,消除劫数……”

文益此下已然知道智苦就是消劫人,见他答非所问,知他是对自己有提防之心。而智苦应是认为自己也是佛家弟子,窥得天机,或会相助于他才现身相见试探。闻言略一思索,唱诺一声佛号,“大师应知劫起大道因果,非是人力可以消去……”

智苦眼中精光一闪而过,缓缓言道:“大师何以如此认为?”

望着平静的智苦,文益合什道:“佛家有者……行香火鼎盛以为法,见财不见心,以财受愿;执虚为念以为力,言善而滋恶,扬善于表,与坊间见富称君子,视贫为小人何异?

出世之心,争方外之财,即因即果,六根何断?六根不断,何力受愿?未了岀世果,图布入世法,以何悟法‘性’?以何参法‘真’?”

“善哉,善哉,老僧有闻文益大师机锋灼灼,果是如此。”智苦微微一笑:“然众生平等,天道不外如此,何以独独因果缘恶报于我佛?”

“阿弥陀佛。”文益合什道:“佛渡有缘人,受无缘念虚其力,应无缘愿化恶果,念愿失真,怨气但生,集而成道,然怨道降劫……”

智苦闻言默然不语,三人一时沉言,良久之后,智苦合什道:“阿弥陀佛,老僧与两位想来缘法不同,那就各修各法,二位请走吧。”

文益难得能遇上消劫人,但想有一线机会,都要劝他顺应运数,而非强行消劫,逆天行事,哪肯轻易离去,闻言便道:“天心至公,运数有年。这数百年来,此劫已有三次,大师难道不知其原因?”

智苦双眼精光但显,“老僧消劫为任,岂能不知……”

“大师即知天道使然,何苦……”

未待文益讲完,智苦截言道:“老僧也知物竞天择,当自强不息。”

阿弥陀佛。运数不消,在劫难逃,此下强断,余气尚存,日后劫难定当重生,大师早知此理,何必入执。”

“我佛**,草木皆泽,无处不显,何惧它重生。”此时但见智苦衣角已轻轻飘扬,明无心头大震,忙暗中凝气戒备。

“善哉,善哉。”文益唱诺一声佛号,缓声道:“识因法‘根’,识根法‘性’,识性法‘真’,识真法‘心’,劫根不消,**难布……”

“识因心‘根’,识根心‘性’,识性心‘真’,识真心‘法’,大师颠倒知见,参‘法’倒变成参‘心’了。”

“若心不悟,法从何来?”

“大师已入法障,老僧真不知‘天眼通’你是如何……修得……”

在智苦言到“你是”的时候,僧袍猎猎作响,明无但觉不妙,欺身踏步,挡在文益身前。

未见智苦动作,但觉一股拳罡随着“如何”两字声音似江河奔腾,势不可遏而来,忙一拳击岀相挡。智苦拳未出,气已生,明无这一拳却是击在智苦的罡气上,竟犹如击到带弹性的牛皮一般,凹了进去。

此时智苦“修得”两字言岀,罡气暴涨,一股巨力反弹,一凹一凸,便是把明无崩弹而开,身后的文益见势不妙,右掌击出,左手扶向明无收势不住的后背,二人同时暴退。

疾退之中但见智苦并未收招,拳头依旧追击而来,明无但喊一声“退”,同时身形一顿,复是一拳迎上,“呯”的一声巨响,两拳交实,明无心口一闷,气血翻腾之中引身疾退。

但觉拳罡余势的颤劲中,复是生岀一道慑人魂识的气罡,尖啸而来,心头大震,‘神境通’顿然而生,元神出窍,一声闷响,智苦那余势拳罡,方被明无的元神引拳从空而下击散。

“百劫拳。”明无心头一凛,他能认出百劫拳,自是因为从智苦拳颤中感受出劫力,是与困住洛寒水神魂的劫力相同的原因。

但想智苦这一拳从气动到拳岀,只是平平凡凡招式,却让自己出了两拳退了两次,还差点被拳颤之劲所伤,大惊之下,已然断定他已入金身境大成,便是暗中运起‘降魔音’心法,以防智苦使百劫拳劫力相攻。

智苦一拳逼退明无、文益,却也未作追击,收回右脚合什站立,眼神精光烁然的盯着文益师徒二人。

他这一拳看似简单,却是用了三种功法,当文益出言相阻之时,已是暗中引岀‘神境通’元神,藏在合什着的右掌上,同时用‘漏尽通’盖住元神魂识的气机,以防被文益二人看岀来。

他先用‘神境通’元神罡气击岀,却是比不上明无金身境的罡气,在明无拳头将欲破入之时,“百劫拳”气罡才真正的加持而来,将明无崩弹而退,那时拳意刚满,自是一击千里,又将双拳交实的明无震退。

他之所以出手,是为恼文益阻止自己消劫。只想用气势震慑文益二人,使他二人知难而退,故而未曾倾力使出。而百拳劫的劫力来自于拳颤之中,犹如一波三折中最后一道力量,他未尽全力之下,方为明无的元神所阻。

文益在明无第二拳出手之时,闻声而退,待一站定,便将“禅忘神功”运起,以防明无受伤,但见明无后退,心中一凛,马上转向右边,与明无成倚角之势站立,见智苦收脚未攻,暗松一口气,三人一时默然无言,犹如三尊石像站立不动。

十数息后,明无倏忽屈膝而动,若飞豹出林,一拳击向智苦胸口,智苦形似山岳而立,待明无拳罡奔雷而至身前三尺处,才右手一拳迎上,两拳相交之时,右腕倏然外转,隔上明无来拳,五指一伸,却是化拳为掌,向左一摆,掌风若刀扫向明无脖颈。

明无天性痴武,但非不要命之人,敢先攻击,除了有文益坐镇之外,还有就是洛寒水告诉他遇袭的过程,心道以抱丹境的洛寒水能与智苦斗十余招,何况自己是金身境,再有“天雷音”功法可破拳劫,也自不怕。

智苦见文益未动,明无“神境通”元神未出,也自收回元神,却是以佛家‘大悲掌’对战明无,顿时拳罡掌气呼呼作响,二人身周地上的草叶碎石飞溅而起,竟是‘嗖嗖’作响。

二人皆是体魄入武,刚猛见长,变招自也不快,开阖曲伸中,一个拳意凛然,一个掌气逼人,却若是切蹉一般缠斗起来。

待过二十招之后,突听智苦一声轻喝,场中紧接着发出一声闷响,拳掌相交之下,只见明无左脚在起,右脚左后,身形不变,却是震得平滑而退丈余。

“善哉,善哉。”智苦身子一顿,盯着明无言道:“大师使得可是‘大忿拳’?”

明无眼神戒备,沉言不答。

“未料到这失传四百余年的拳法竟会在这里出现……你如何能将它使得如此平淡?无忿无怒,倒让老僧差点以为是罗汉拳。”

“我佛慈悲,何以忿怒?”明无心头一震之下,却是明心而答。智苦所称他的拳法是为‘大忿拳’,明无也是不知,当年到‘宝光寺’传他功法的云游僧人却是告诉他此拳法为‘大罗汉拳’。

“那你可知此拳法来历?”智苦眼神一凝。

“愿大师指点。”

“此拳法在北魏年间传入中原,是用来护我佛难,传你拳法之人是谁?难道不曾告诉你要与消劫人一同降魔卫道吗?”

文益心念一动,以他所知,北魏年间从天竺是来了两位僧人,一同围杀护道人,其中一人听闻使得正是‘大忿拳’,但后来这拳法再未听闻有人通晓。

如今听来,想是当年使‘大忿拳’的高僧,知道佛难重生的原理,不愿逆天行事,将大威大猛的‘大忿拳’演化,不再参与强行消劫之举。

明无一怔之中,但听文益言道:“善哉,善哉。知障不痴,弃执生明,明无师辈已是悟得**之妙,大师此下当是明白此拳不忿不怒之心。”

智苦神色骤然一沉,“此劫不除,真经何存,真经不存,**何传?”

言语一顿,身子一弓,‘百劫拳’顿然而出,一拳击向文益,明无轻喝一声,提跨合肩,右脚踏出,挡在文益身前,如崩山之势,一拳迎上。二人拳头将要碰及之时,两股拳罡先自相撞,发岀一道闷响,但见气罡相碰处的左右两侧地上,划出一道深有五寸的长线。

此时被反震之力震退丈余的明无,方未站定身形,只见智苦拳头一直,招式未变,依是奔袭而来,拳意中颤声尖啸,明无心头一凛,大吼一声,“天雷音”便是使出。

声波如一道闪电直击而去,冲破智苦的拳劫,发岀如竹爆帛裂般闷响,智苦的拳罡之势骤然而弱,明无趁势上前一步,左拳跟上,同时引动‘神境通’元神合击,此时却觉左胁下、右腹侧各有一道凛冽气机击来,心头一惊,收回元神便退。

但听身后侧的文益“嗯”了一声,明无侧首一望,只见两丈外的文益捂着左肩,似是受伤,心头大骇,左脚一点,身形顿然斜掠至文益身旁站定,举目望向智苦,却见他站在三丈开丈,脸有震惊的望着自己。

原来当明无“天雷音”震散‘百劫拳’劫力时,智苦心头一时狂震,自是因为未想到天下间有破开‘百劫拳’功法,他乃金身大成修为,心神大惊之下,“漏尽通”却也由然而生,护住全身的同时,携着出窍的元神却是击向文益。

“漏尽通”**无缺不补、无漏不攻,明无左拳攻他之时,左下胁,右腹侧的一丝破绽,却在电光火石间被“漏尽通”**带着拳罡侵入,明无幸是招势未尽,大惊之下,只能后退避开。

而文益在智苦骤然出拳之时,已将气机运起布防,但在明无惊退之时,便是岀手一掌击出之时,智苦带着合‘漏尽通’气机的元神突袭而来,却是切入文益破绽之中,将他左肩击中。

但若明无、文益不使招攻击,气机护住全身,‘漏尽通’神通自也难以侵入,而天下间无有没有破绽的招式,招式一动,破绽便生,自是难逃无孔不入的‘漏尽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