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170章 帝王权术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170章 帝王权术

作者:逸辰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04:22:02 来源:小说旗

出了皇宫,余谨正准备返回,却见一位内侍快步迎上前来。

";余大人,陛下吩咐了,让您先随我去看看新府邸。";内侍笑着道,";马车已经备好了。";

余谨看去,果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青帷马车,马匹高大神骏,车身朴素却不失气派。

";这是...";

";是陛下特意为大人准备的。";内侍解释道,";陛下说,大人初来京城,总要有个安身之所。这府邸原本是礼部侍郎的私宅,去年告老还乡后一直空着。";

马车缓缓驶过京城街道,约莫一刻钟后,在一处幽静的胡同口停下。内侍引着余谨走进胡同,不多时,在一座朱漆大门前停住脚步。

";这就是了。";内侍从袖中取出钥匙,";陛下说,府中一切从简,不设仆役家丁,让大人自行安排。";

余谨心中一动。皇帝这是在表达对他的信任,不派人监视,让他能够自由行事。

大门吱呀一声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甬道,两旁种着几株老梅,虽已入秋,却依然枝干挺拔。甬道尽头是一座影壁,上书";清风明月";四个大字,笔力遒劲。

";这是先前那位侍郎所书。";内侍介绍道,";听说他最爱这处院子,临走时还特意留下这幅字。";

穿过影壁,是一片宽敞的庭院。院中有一方小池,池边种着几簇芦苇,随风摇曳。东侧是主屋,五间正房,飞檐翘角;西侧是书房和客房,虽不算奢华,却也齐整。

";这府邸虽不算大,但胜在清净。";内侍说道,";前面三进院落都归大人使用,后面还有两进院子,可以安置随从。";

余谨点点头,这里确实很适合他。不显眼,不张扬,却又位置适中,方便行事。

";替我谢过陛下。";余谨道。

";那小的告退了。";内侍躬身,";对了,陛下还说,大人若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去找杨大人。";

看着内侍离去的背影,余谨站在院中,秋风拂面,芦苇轻摇。这座府邸,将是他在京城的立足之地,也是他开始新征程的起点。

待内侍离去,余谨将贾诩和诸葛亮请入书房。

";这位年轻的帝王,倒是有些意思。";贾诩轻抚长须,在窗边坐下。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文和先生何出此言?";余谨问道。

";初次召见就让主公担任侍中,";贾诩眯着眼睛,";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如今已是独木难支。朝中大臣,不是结党营私,就是各怀心思。他急需一个可以信任的臣子。";

诸葛亮轻轻摇着羽扇,接过话来:";伴君如伴虎。皇帝如今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臣子,才会如此提拔我们这些外来者。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既要发挥出皇帝想要我们发挥的作用,又不能表现出任何野心。";

";孔明说得对。";贾诩点头,";皇帝给了我们这么高的位置,就是要我们帮他制衡朝中势力。但若是表现得太过积极,反而会引起他的猜忌。";

余谨站在书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你们注意到了吗?皇帝并没有提到如何任命北境玄州新的州牧。";

";这是什么意思?";诸葛亮问道。

";这说明,";余谨目光深邃,";皇帝希望把我留在身边的同时,也会削弱我在玄州的影响力。他不希望我在玄州有太大的权力基础。";

";主公明察。";贾诩赞许道,";皇帝此举,既是信任,也是提防。他要用我们,但也不会让我们做大。";

";所以我们要做的,";诸葛亮说道,";就是在帮助皇帝的同时,也要让他看到我们的忠诚。";

余谨走到窗前,看着院中摇曳的芦苇:";这京城的局势,比玄州要复杂得多。我们要步步为营,既不能辜负皇帝的期望,又不能让他起疑。";

";这就是帝王心术。";贾诩轻叹,";给你权力的同时,也会设下种种制约。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制约中找到平衡。";

正说话间,杨景匆匆而来。

";余大人,";杨景拱手道,";陛下刚刚下了几道旨意,我特来告知。";

余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命吏部侍郎韩明远为玄州牧。";杨景道,";韩大人是陛下的老臣,为人正直,在朝中素有清名。";

余谨点点头。韩明远他也有所耳闻,是皇帝的近臣之一,此番派他去玄州,显然是要牢牢掌控北境。

";至于荀大人,";杨景继续道,";陛下念其在玄州代理州牧期间政绩斐然,特任命他为玄州别驾,协助韩州牧处理政务。";

诸葛亮和贾诩对视一眼。玄州别驾,位居从三品,仅次于州牧,这个安排倒也妥当。既照顾了荀彧的功劳,又不至于让他权力太大。

";还有一事,";杨景略显迟疑,";陛下派出新的平阳军监军,由兵部郎中王岳担任。";

余谨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平阳军是北境十二边军之一,先前一直由李存孝统辖。如今派出新的监军,显然是要收回军权。

";陛下圣明。";余谨平静地说道。

待杨景离去,贾诩轻声道:";这三道任命,都是为了削弱主公在玄州的影响力。";

";韩明远是皇帝的心腹,";诸葛亮分析道,";让他担任州牧,就是要确保玄州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至于荀彧,虽然给了个体面的官职,但终究是在韩明远之下。";

";最关键的是平阳军。";余谨淡淡道,";皇帝不会允许任何人掌握太大的军权。";

";这也是常理。";贾诩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给了我们高位,自然也要有所防范。";

夜色渐深,院中芦苇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一天的任命,既是信任,也是提防,更是一场精妙的权力博弈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