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89章 那小瘸子现在这么厉害了?

这年头,出趟远门是着实不容易。

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家所在的县都没有去过,更不用说是坐火车跨越上千里去另一个省份了。

现在可不兴什么南下打工什么的,大名鼎鼎的深圳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要直到几年后,老人家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一座未来世界级的大城市才会从这里拔地而起。

到了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火车站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繁忙业务当中。

而现在的京城火车站,就远没有后世的那么杂乱与拥堵。

能在这个时候坐上火车的,要么是出差的干部,要么就是一些来往探亲的人。

火车票也不便宜,像从京城到白山县没有直达的火车,得先坐到春城市再倒一班火车。

京城到春城市差不多一千公里,这时候的火车票价差不多是一公里一分五厘,所以从京城到春城的硬座票价是十五块,如果是硬卧的话,票价翻倍是三十块。

现在看起来好像很便宜,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贵了。

1977年的全国工资平均水平是576元每年,折合48元每个月。

但这是城镇职工,囊括了政府工作人员与企事业单位和工厂的收入水准。

以黄金的价格来论的话,当时的50元,相当于现在的7000元左右。

可对于农民来说,一年的收入平均下来才过百元,且大部分都是以实物结算。

真正能拿到手的现金,几乎是没有的,收成好且经济稍微发达的地区,农民一年还能拿到手大几十块。

但更多的地区,农民辛苦到头一年,却是一张毛票没赚到不说。

整个生产大队还得负债经营,向公社借贷才能度日。

可以说,这个年代的广大农民们,依旧挣扎在贫困和温饱线上。

辛勤的劳作,依旧换不来一家子的吃饱穿暖。

所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张十五块的硬座火车票,往往相当于一名城镇职工一小半的月工资,是一名农民小半年的劳动收入。

那就是相当的昂贵了!

也就难怪,这年头想要探亲访友,成本高得吓人。

若是两地相距个几千公里,一来一回,一年的收入就搭在里面了。

“严主编!其实您没必要陪着我一起坐硬座的。您级别够,是可以坐硬卧的。”

编辑李英看着和自己一起挤到硬座车厢来的主编严辰,内心有点过意不去地说道。

这个时候的硬卧车厢,不是你有钱买票就能坐的,而是得有相应的级别,是领导干部才能购买的。

至于更高一等级的软卧车厢,要求就更严格和高了,非一般人能够享受得到的。

“这有什么?你们年轻人坐得了硬座,我这把老骨头也不弱咧!

再说了,我坐这硬座的话,一来一回,能省下三十块,就算是我自己的额外津贴了。”

主编严辰却是一点也不在乎地说道,其实就在这个硬座车厢里,也有不少人和他一样。

明明可以坐硬卧车厢,车票反正由单位报销,却偏偏选择坐硬座。

那省下来的票差,就是自己赚到的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严主编这么一说,李英心里的愧疚感也减轻了不少。

的确严主编也不容易,他一个人上班,得养活一家老小,平常也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主编,我的表哥徐小东他们已经先一步到白山县。

他们也是钟跃进的忠实读者,非常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

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去找钟跃进么?”

火车况且况且的开动了起来,李英便和严主编说起了这事来。

“可以呀!这有什么,也算是给钟跃进先感受一下,读者见面会的感觉嘛!

对了!你这表哥好像身世不凡呀!是那位徐将军的孩子?”

很显然,主编严辰对李英的家世还是很清楚的。

没办法,这年头你要进国家单位,都是有政审的。

严主编作为《诗刊》的领导之一,对李英的家庭关系和结构,在入职的时候就知道的。

“是的,徐将军是我的舅舅。我表哥他们也有一个诗会,都是一些将门的后代,非常喜欢我们的《诗刊》。”

李英很骄傲地说道。

“那敢情好呀!说明我们《诗刊》的影响力不错,并且质量好。

要是每一期……哦不!但凡只要每一年有一名像钟跃进这样的诗人涌现出来,我们《诗刊》的影响力会更大的……”

说到这里,严主编又自嘲地笑了笑,补充道,“不过这谈何容易呀!好的诗人,就像是大海里的珍珠,需要人潜入到深海当中去挖掘出来,可遇不可求啊!”

“主编,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诗刊》坚持初心办下去,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会有越来越多像钟跃进一样卓越的诗人,写出一篇篇可以传世的诗歌来的……”

李英一腔热血地说道,同时她也一只手撑着下巴,在脑海当中幻想着,未来还会有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诗人被自己挖掘出来。

“我也相信,《诗刊》会越办越好的。”

严主编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火车一路北上,车厢里并不像后世的绿皮火车那么拥挤,基本上不存在没有座位的人。

甚至有些位置还是空着的,毕竟这还在正月里,大部分的单位即便派员工出差,不着急的事也会等到农历二月再说。

所以……

在这硬座车厢里,大部分其实都是从京城再返乡的知青。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由于回家一趟的火车票不便宜。

许多下乡的知青,往往插队好几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现在车厢里的知青们,大多都是家里条件不错的,父母双职工那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都上百块,自然负担得起孩子回城的往返火车票。

像这种家境优越的知青们,往往也是重度的文学青年。

他们当中不少人坐火车无聊,都是拿着一本书在看。

行至半道的时候,突然有一名知青就激动得站了起来,高声对所有人说道:

“同志们,我是京城前往哈城农村的插队的一名知青刘金锋。我最近看到一首非常棒的诗歌,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各位。尽管我们彼此之间不认识,都是陌生人。

但在今天可以同坐一趟列车,就证明我们有缘分。

下面,我将朗诵这首由钟跃进写作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很多在座的朋友们,也都看过。

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诗人钟跃进所描绘出来的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

要是放在后世,谁在火车上突然这么“社牛”的站起来,旁人绝对像看精神病一样看着他。

但是这个时代却完全不一样,许多知青一听到他要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也全都激动得站了起来。

“我也会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我看到这首诗后,就发誓五年内,一定要去南方看一次海。”

“算我一个,钟跃进真是我们下乡知青的楷模。在困苦的知青生活当中,他还能如此积极阳光的写出这样的诗篇来,并且将乐观的心态传达给每一名读者,他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听说钟跃进就是在东北插队的,不知道是在哪个公社,如果能够见上一面就好了。”

……

这节车厢一共也就才坐了三十多人,现在却有十几名知青都站了起来,要一起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随着十几个人齐声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整个火车的车厢,好像行驶在诗意的海洋当中一般。

李英和严辰一下也跟着激动了起来,尤其是李英,眼眶湿润地对主编严辰说道:“严主编,您看到了么?这就是一首优秀的诗歌,所能传递的精神与能量啊!”

“是呀!好的诗歌就是能直击人的心灵,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一直流传下去的。”

严辰也是非常兴奋地说道。

任何一名文字工作者,不都喜欢自己写作或编辑的作品,可以像此时此刻一般,被随机遇到的陌生人所喜欢和朗诵么?

“真希望钟跃进同志也在这里,他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写作的诗歌,是多么有力量的了。”

李英有些惋惜地说道。

“哈哈!李英同志,这样的场景,你觉得还会少么?说不定,等我们带着钟跃进回京城的火车上,就能再碰到呢!”

严辰笑着答道。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最后一句朗诵完,整个车厢先是一片安静,然后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来。

啪!啪!啪!

在这阵掌声当中,所有人都仿佛忘记了长途乘车的不适与疲累。

“看到了么?李英同志,这就是诗歌真正的力量呀!回去以后,你可以把今天的见闻,写成一篇简单的通稿,我们可以附在下一期的《诗刊》上。

篇名就可以叫做《诗歌的力量》,你觉得好不好?”

主编严辰颇有感慨地说道。

“太棒了!主编,我现在就非常有感触,马上就写下来……”

一听到主编这么说,李英这个急性子也是等不及,立马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将刚刚的感受都给写了下来。

甚至在文章的最后,还添加了一句话。

“亲爱的钟跃进同志,你知道么?你的诗歌,像今天这样,给大江南北的文学青年们,带来了多少希望与力量啊!

现在,我和主编正在前往寻找你的路上,我是多么的激动,可以见到像您这样优秀的诗人……”

……

火车突突的穿过群山与平原,开进了山海关,开往了那肥沃黑土地的东北三省。

而在林家沟生产大队这边,女记者钱淑珍为了采访林火旺,提出要跟着他们狩猎小队一起上山。

林火旺应允了,不过直到在去之前,他多了一个心眼。

让钱淑珍再等一下,他得带着两个妹妹去鸡舍那边,教会她们怎么养飞龙。

“飞龙?不会吧?是我知道的那种叫飞龙的野鸡么?”

钱淑珍闻言,立马惊奇地问道。

“什么野鸡,它有正式的学名的好么?是叫花尾榛鸡。”

林火旺白了她一眼,看来这女记者的知识储备也就一般呀!

“对对对!是叫这个名字,之前我有听过,但是后来没记住,只知道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说的龙肉就是指的飞龙肉。

你们林家沟生产大队,这么能耐的么?连飞龙都能人工饲养了?”

果然,被林火旺这么一提,钱淑珍自己就先感兴趣起来了。

“要不钱记者,和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吧?”

柳茹梦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丈夫林火旺打的什么主意了。

肯定是想借着钱淑珍这个省报记者的身份,为将来林家沟飞龙养殖基地打响名头。

所以柳茹梦第一时间就和林火旺一起打配合,将钱淑珍的心思给勾搭到飞龙养殖基地去。

“好呀!好呀!我只吃过碗里的飞龙,真的飞龙长什么样子,我都还没见过呢?

正好我还带了相机来,给你们的飞龙也拍几张照片吧?

要是你们这个养殖基地的规模不错,我还可以向报社领导申请,给你们做一个飞龙养殖基地的专访,给你们打响一点知名度呢!”

这钱记者也是相当上道,都不用林火旺夫妻俩的引导,自己就主动说出专访来了。

“那敢情好呀!不过,我们的飞龙都是才抓回来的。人工养殖要出成绩,至少也要几个月以后。”

林火旺在前面一边带路,一边给钱记者介绍道。

而在这边和几个二代交流的熊县长,刚刚也听到一嘴,立马也追了上来,喊道:

“阿旺!阿旺!你不厚道呀!你飞龙养殖基地都搞起来了,怎么不和我汇报一下呀?这可是你和我说过的,几个集体经济可行方案里,我觉得最有前途的呢!”

“哈哈!熊县长,我这不是才弄起来,还没来得及和您汇报嘛!再说了,这也得弄成功了,才能往上报呀!

失败了,我们就默默的重来,总结失败的经验。”

林火旺看着带伤的熊县长,又补充了一句,“熊县长今天就别回去了,晚上给你熬点虎骨汤,正好给你补一补,伤口也能愈合得快一点。”

“哈哈!刚刚我就听徐小东他们几个说,你打到大货了,还真的是打到东北虎了?厉害!厉害啊!那我可就不跟你客气了,有口服咯!”

熊县长笑哈哈地追上来说道。

女记者钱淑珍一听,就更激动了,瞪着眼睛问道:“是真的么?林火旺同志,那你一会儿可以带我去看看你打的东北虎尸体么?我还没见过呢!

你真的是太厉害了,东北虎可是山林里最凶猛的野兽了。”

“没问题!钱记者也可以留下来,也尝尝这百兽之王的滋味。”

柳茹梦直接替林火旺回答道。

这年头的女性,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以来,最独立和顽强的一代女性了。

她们可不像后世被洗脑的那些小仙女一样,这不能杀,那不能吃,可怜这个,可怜那个。

在这个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那可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顶。

随便找个工厂,进去看看,里面的很多苦活力工,都有不少是妇女。

钢铁厂里,甚至不少最顶尖的焊工都是女性。

许多妻子,因为丈夫工伤去世,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毅然决然顶岗到工厂里,干着男工人一样的重活,依然顽强的挺了过来。

所以这年代的女性,几乎不会可怜山上的这些吃人猛兽,与四害一样,这些山上的猛兽在她们看来,都应该全被扫光。

“呀!你们刚听到了么?阿旺师父还在这里搞了个飞龙养殖基地,那可是飞龙呀!咱们来东北之前,不是说过一定要吃一次飞龙炖蘑菇么?”

赵蒙生一听到飞龙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走!走!走!咱们也快点追上去看看……”

“是啊!那可是飞龙,我们这两天打到那么多只野鸡,却是一只飞龙都没有看到。在山上也不多见的。”

黄小力也来了兴趣,撺掇众人一起跟了过去。

飞龙养殖基地的鸡舍,就在队部后面一些,走两步就到了。

当众人看到这才刚盖起来,但是却十分专业化的养殖基地时,都不由得更加好奇,住在这里面的飞龙会是什么样呢?

“现在飞龙才刚抓回来一天,比较怕生。你们先在这外面等着,我把飞龙先从窝里赶出来活动活动。”

林火旺说完,又对两个妹妹道,“小雪、菊花,你们可以跟我进来。这些飞龙应该已经饿了半天,我昨天故意没留多少饲料。

你们跟着学怎么喂它们,这样让它们也熟悉你们的气味,以后就由你们来饲养它们咯!”

“嗯!哥哥放心,我们会认真学的。”

“阿旺哥哥,我们一定会认真的。”

随着林火旺带着两个妹妹进去,外面的二代们也颇为感慨了起来。

“梦梦妹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是阿旺师父的妹妹么?她那么瘦弱,怕是都不到六岁吧?这么小就要负责养飞龙了?”

赵蒙生有些惊讶地问道。

“是呀!不过小雪今年七岁了,只因为从小在继父家里,吃不饱饭,才发育不良,看起来这么小的。”

柳茹梦又言简意赅地将林火旺兄妹二人,从小的遭遇说了一遍。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唏嘘不已起来。

“这个老张家,也太不是人了吧?”

“太可怜了啊!林火旺同志能够在这样的逆境当中成长,还学会了一身的本事,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真没想到,阿旺师父在几个月前,还跛着脚无家可归,要肩负母亲和妹妹的生计……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

包括记者钱淑珍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展现出如此意气风发状态的林火旺,在几个月前的生活,会是如此的悲惨。

由此,大家也更加钦佩林火旺,能够从逆境当中重生,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太有价值了!柳茹梦同志,你刚刚说的关于林火旺同志的经历,简直都可以拍成电影了。

我要好好记录下来,作为林火旺同志的专访内容。我是真没想到,林火旺同志还有如此励志的一段经历……”

记者钱淑珍怕忘了,赶紧掏出速记本,将刚刚柳茹梦说的那些全都给简单记录了下来。

而他们说话间,林火旺就已经在鸡舍里将那些喂养的注意事项,教给了两个小丫头。

可能是昨天林火旺的训练有效,亦或者是林火旺根据后世的配方弄出来的饲料,非常的符合这些飞龙的口味。

总之,林小雪和赵菊花两个小丫头,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让这些飞龙们对她们没有了敌意。

甚至于,林小雪都可以随便伸手去抓和摸这些飞龙了。

最后,飞龙都不是被赶出来的,而是两个小丫头一手抓一只给抓出来的。

花尾榛鸡的样子辨识度很高,翅膀展开还挺好看的。

所以,当两个小丫头抓着出来后,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这就是花尾榛鸡,外号叫飞龙,是吧?看着就很好吃的样子。嘻嘻!”

一向比较文静的陈静,居然发出了这么一声感慨来。

“呀!小静,你这一下,又不可怜它们了?”

许小云在一旁笑着打趣道。

“可怜什么?林火旺饲养它们,早晚也是要被吃的呀!而且,在这里可以安安稳稳的,不用担心被其他野兽袭扰,有吃有喝,它们也不亏呀!”

被陈静这么一说,其他人居然还觉得,挺有道理的呀!

“阿旺,你有多少把握,能用这几只飞龙,就繁育成功?”

熊县长可不止吃过一次飞龙,所以刚看到,口水都差点流了下来。

赶紧咽了咽,然后走上前来询问林火旺道。

“八成吧!目前看来,这几只飞龙的性格很好,不怎么怕人。

如此一来,它们受惊而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配比的饲料,营养丰富且均衡。等到河水化冻以后,再搭配一些小鱼小虾和虫子,肯定能够养得又肥又美。

只要这些都保证了,交配的时节一到,应该能够成功产蛋和孵化。

孵化一轮成功,我们的飞龙养殖基地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林火旺简单说了一下接下来的计划和过程,熊县长听了也是激情澎湃呀!

他猛点头说道:“一定要好好搞啊!这飞龙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经济价值就非常的高。

现在一只母鸡都才卖两块钱左右,可是你知道飞龙一只卖多少么?

我们县政府食堂收购飞龙,一只标价是十五块人民币呢!”

被熊县长这么一说,在场的这些二代们也都是瞪大了眼睛吃了一惊。

“什么?这飞龙这么贵?”

“我的天!一只飞龙,都可以买八只母鸡了呀!”

“到底是有多好吃,能卖这么贵?”

“飞龙卖这么贵,那这个养殖基地要是真的培育成功,岂不是要发财了?”

……

二代们也算是有见识的了,京城里的名厨名菜吃过不少,但听到飞龙的身价,还是忍不住唏嘘了一阵。

谁知这时,记者钱淑珍却又笑着插了一嘴道:“其实,熊县长说的价格,都算是老黄历了。我敢保证,白山县政府机关食堂,以这个十五块一只的价格,绝对近两年都没有收到过一只飞龙,对不对?”

“钱记者,你倒是挺懂的呀!是呀!我们县政府食堂的小灶,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飞龙了。

主要是这飞龙数量太少了,一些山民们偶尔捕到一两只,也不会卖给我们县政府机关食堂,怕是在下面的公社早就已经被人买了。”

摇了摇头,熊县长倒是很诚实地说道。

“那可不!熊县长,你估计都不知道,在我们春城,一头活的飞龙能卖到多少钱。

首先,我跟你们说一下,我们报社年前社长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买到的一只飞龙,还是冰冻的。

花了将近三十块呢!就这还是跟人打破头抢着买到的。

如果是活飞龙的话,没有个四五十块,估计都买不到。

这还是我们正经单位去购买,普通人想吃都没地买去。真要去一些鸽子市上买,价格更贵。”

钱淑珍这话就更是让二代们瞠目结舌了,他们这些京城来的公子哥们,怎么突然觉得,他们才是乡巴佬呀!

这东北大地,果真是奇珍异宝,地大物博啊!

一只野鸡,被叫了个外号“飞龙”,居然都能卖出天价来。

按钱记者说的,一只活飞龙卖到五十块的话,岂不是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那还真的是金贵得不行!

赵蒙生甚至摸了摸口袋,心生感慨地说道:“小东哥,看来咱带的这点钱,想好好吃顿飞龙炖蘑菇,怕是都吃不起呢!”

徐小东也苦笑一声说道:“来时我只听人说,东北的飞龙炖蘑菇是一绝,却是没想到,竟然如此稀罕昂贵。”

“那这么说来,林火旺办这个集体经济,养殖飞龙,要是成功的话,经济效益将会非常高咯!”

陈静两只眼睛放光,盯着那几只开始在雪地上蹦蹦跳跳的飞龙说道。

“那可不是么?一只飞龙就按二十块来算,他这里五只就一百块了。要是开始繁殖,飞龙生蛋,蛋孵化小飞龙,再生蛋再孵化,哇!那就有无穷无尽,吃都吃不完,卖都卖不光的飞龙咯!”

许小云笑着俏皮说道。

顿时又将在场的人都给逗乐了。

而钱淑珍不愧是省报的王牌记者,立刻就嗅到了其中蕴含着的商机与新闻价值。

马上就拿出了她的速记本,开始在上面快速的写写画画起来了。

……

而在林家沟村子里,林火旺得了这么多奖,还被县长市长省长等等这么多大官一起祝贺的传闻,立马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播出去。

现在村里的村民们,都对林火旺抱有感恩之心,也都是真心希望林火旺能带领着他们,弄好狩猎小队和集体经济,让全村都过上顿顿吃肉不饿肚子的好日子。

所以,林火旺善有善报,能得到政府的奖励和认可,他们所有人都为林火旺感到高兴。

只不过……

其中有一户人家,正好有人来走亲戚,也跟着听到这个消息,便好奇地问了起来。

“这林火旺是谁呀?怎么好像,你们整个村的人,都对他非常敬服啊!这么厉害,省长亲自给他颁奖?”

这个来走亲戚的林贵枝,是附近蚂蚁河公社林原庄生产大队,正好正月过了,听说红星公社很多村子都遭了鼠灾,特地带着不少粮食赶回娘家林家沟来看一趟的。

却没想到,林家沟生产大队的受灾情况还好,并没有多大的损失。

倒是回来娘家这两天,一直听到村里人动不动就提到这个叫林火旺的人。

今天就更是夸张了,居然传言说好几辆吉普车开到村里来找林火旺,省长市长给他颁奖。

这简直就跟听天书一样,林贵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如此传奇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娘家这么小的村子呢!

结果,她这么一问,娘家的大哥就笑着说道:“林火旺你都不认得了?他们一家能到咱们村,还是你牵线搭桥的呢!”

“我牵线搭桥的?我怎么不记得了?”

林贵枝也是一脸懵,认真的在记忆里搜寻着,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啊!

“你这记性!忘了?七年前,你收了那老张家的五毛钱。就给他介绍了,你们林原庄生产大队的一个被休的妇女,还带着俩孩子的……”

被这么一提醒,林贵枝立马就想了起来:“我想起来,有这事,有这事来着。她那俩孩子,一个是瘸腿,一个才几个月大,就被那老林家休了赶出家门来。

我这不也是好心,给她介绍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家么?

等等!你的意思是……那个林火旺,难道说,就是那个小瘸子?”

“现在可不敢喊人家瘸子了,等你见了林火旺就知道了。一点看不出瘸腿的样子,现在还是我们村首屈一指的守山人,打的野猪和狼,肉都吃不完。

他们家现在修了上好的院子,茅房都修到屋里的那种,听说和城里人差不多,冬天一点都不冻屁股。

顿顿都能吃肉,还领着国家给的工资,一个月一百多块呢!据说是什么正连级,和公社的主任一个级别,厉害着呢!

啧啧!你当初可真的是引了一只金凤凰到我们林家沟来啊!

现在,林火旺要带着我们全村人,学打猎和集体经济,要让我们村人人都能顿顿吃上肉呢!”

“真的假的?那小瘸子现在长大了,变得这么厉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