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歼灭敌特,枪毙聋老太 > 第248章 继续前行

在四合院文化传承项目愈发顺风顺水之后,易鑫和谭侨决定进一步挖掘四合院传统习俗的魅力,融入到各项活动和课程当中。

这天,易鑫召集了大院里几位熟知传统习俗的长辈,像孙奶奶、赵爷爷等人,围坐在一起讨论。

易鑫笑着说:“各位长辈,咱们四合院文化能有现在的发展,多亏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现在啊,我们想把四合院的传统习俗更系统地融入到和学校合作的课程,还有文化节这些活动里,您几位可得多给我们出出主意。”

孙奶奶率先开口:“要说这四合院的习俗啊,那过年时候的讲究可多了去了。像年前的扫房,这可是个大事儿,干干净净迎新年嘛。孩子们可以了解了解为啥要扫房,这背后的寓意可深着呢。”

赵爷爷接过话茬:“没错没错,还有贴春联、贴福字。福字讲究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这春联啊,每家每户都得精心挑选,那上面的词儿,都饱含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写春联,感受感受这传统的年味儿。”

谭侨在一旁认真记录着,说道:“这主意太好了!写春联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还能锻炼他们的书法技艺。咱们还可以在文化节上举办写春联比赛,肯定很有意思。”

易鑫点头表示赞同,接着问:“除了过年,其他节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呀?”

李奶奶想了想,说道:“那端午节也有不少讲究呢。以前在四合院,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说是能驱邪避灾。还会包粽子,各种馅料的,可热闹了。”

张大爷笑着补充:“对嘞,包粽子这事儿,可有技巧了。从选粽叶、泡糯米到包的手法,都得讲究。可以教孩子们包粽子,让他们知道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

易鑫兴奋地说:“这个好!咱们组织学生和游客一起包粽子,再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肯定能让大家对四合院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提到了中秋节。孙奶奶说:“中秋夜,在四合院的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放上月饼、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那氛围别提多好了。以前还有‘走月’的习俗,年轻姑娘们会结伴在月光下漫步,祈求婚姻美满。”

谭侨笑着说:“那咱们可以在文化节的时候,模拟中秋的场景,让大家体验一下传统的中秋赏月。再准备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让孩子们朗诵,增添文化氛围。”

易鑫把这些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说道:“各位长辈,太感谢你们了。这些习俗融入到活动和课程里,四合院文化肯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在与学校合作的校本课程里,老师们开始给学生们讲述这些传统习俗。

林老师在课堂上说:“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讲讲四合院过年时扫房的习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房吗?”

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是不是为了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呀?”

林老师笑着说:“对,这是一方面。在传统观念里,扫房还有扫除一年的晦气,祈求新的一年好运连连的意思。而且扫房也有讲究,得从里往外扫,寓意着把晦气都扫出去。”

学生们听了,纷纷露出好奇的神情。另一个学生问:“老师,那贴春联和福字又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

林老师耐心解释道:“春联的内容往往反映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望。而福字倒着贴,是取‘福倒(到)了’的谐音。这小小的习俗里,都蕴含着咱们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动手写春联,好不好?”

学生们兴奋地回答:“好!”

在四合院文化节筹备期间,易鑫和谭侨按照大家讨论的方案,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项活动。

易鑫对负责布置场地的工作人员说:“这次文化节,咱们专门留出一块地方来展示端午节的习俗。把艾草和菖蒲挂在显眼的位置,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让游客们能亲身体验。”

谭侨则在一旁安排:“中秋赏月的区域也要布置得温馨浪漫些,摆放好桌椅、月饼和水果。到时候,安排孩子们朗诵中秋诗词,营造出那种传统的氛围。”

文化节当天,大院里格外热闹。在写春联的区域,孩子们和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幅充满祝福的春联。

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写的春联,开心地对家长说:“爸爸,你看我写的春联,回家咱们就贴在门上。”

家长笑着点头:“好呀,这可是你自己亲手写的,意义非凡。”

在端午节习俗体验区,李奶奶和张大爷正耐心地教大家包粽子。

张大爷一边示范一边说:“先把粽叶折成个小漏斗,装上糯米和馅料,再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绑好,注意绳子要系紧咯,不然煮的时候粽子容易散。”

一位年轻的游客跟着步骤,好不容易包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笑着说:“哎呀,看似简单,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呢。不过学会包粽子,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到了晚上,中秋赏月区域灯火通明。孩子们站在中间,朗诵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游客们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欣赏着孩子们的朗诵,感受着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易鑫和谭侨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易鑫感慨地说:“谭侨,看到大家这么积极地参与,我觉得咱们把传统习俗融入文化节的决定太对了。”

谭侨点头道:“是啊,这些传统习俗就是四合院文化的根,让大家在体验中感受,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然而,随着四合院文化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人数也日益增多,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的工作人员找到易鑫,焦急地说:“易先生,现在文化节人太多了,场地有点拥挤,而且有些活动区域的道具和材料供应有点跟不上。”

易鑫眉头微皱,说道:“你先安排工作人员引导人流,避免出现拥挤踩踏的情况。我马上联系相关人员,增加道具和材料的供应。”

易鑫立刻打电话给道具供应商:“刘老板,麻烦您再送一批写春联的纸墨,还有包粽子的粽叶、糯米过来,这边用量比预期的要多。”

与此同时,谭侨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场地拥挤的问题。她对易鑫说:“易鑫,咱们得想想办法扩大活动场地了。老是这样拥挤,不仅影响大家的体验,也存在安全隐患。”

易鑫思索片刻后说:“要不和隔壁大院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借用他们的场地?或者在大院周边再找一块合适的空地,作为活动的扩展区域。”

谭侨点头道:“这两个办法可以试试。我这就去和隔壁大院沟通,你再找找周边合适的空地。”

在易鑫和谭侨的努力下,隔壁大院同意在文化节期间借用部分场地,同时,他们也在大院附近找到了一块空地,作为临时的活动扩展区域。

解决了场地问题后,易鑫和谭侨又把目光投向了文创产品。负责文创产品设计的大妈又带来了新的创意。

大妈拿着一些设计草图,对易鑫和谭侨说:“我想着可以设计一套以四合院传统习俗为主题的拼图,像过年扫房、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这些场景都做成拼图。另外,再设计一些带有传统习俗元素的手机壳,你们觉得咋样?”

易鑫和谭侨看着草图,连连称赞:“大妈,您这创意真是绝了!这些文创产品肯定能大卖。您赶紧安排制作,争取在下一次文化节前推出。”

在四合院文化传承项目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易鑫和谭侨始终保持着对传统习俗的敬畏之心,努力将四合院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知道,这条传承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和居民们、学校师生们携手共进,四合院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到了举办四合院文化节的时候。这次文化节,因为有了新的场地和丰富的文创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学生前来参与。

文化节当天,大院和扩展场地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新推出的传统习俗主题拼图展示区,围满了好奇的游客。

一位游客拿起一幅中秋赏月场景的拼图,赞叹道:“这拼图设计得真精美啊,把中秋夜四合院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得买几套回去,既能自己玩,又能当纪念品。”

在手机壳售卖区,一位年轻女孩挑选着带有传统习俗元素的手机壳,对同伴说:“这个手机壳好特别呀,上面的包粽子图案好可爱,而且还能宣传四合院文化,我好喜欢。”

易鑫和谭侨在人群中穿梭,听到游客们的称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易鑫笑着对谭侨说:“看来咱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些文创产品和活动越来越受欢迎了。”

谭侨点头道:“是啊,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得继续创新,挖掘更多四合院文化的内涵。”

就在这时,一位学校老师带着一群学生走了过来。

老师笑着对易鑫和谭侨说:“易先生,谭女士,我们学校的学生通过参与四合院文化的课程和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这次文化节,孩子们都特别积极,还准备了一些和四合院传统习俗相关的小节目呢。”

易鑫和谭侨听了,十分惊喜。易鑫说道:“那太好了呀,孩子们的热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快让孩子们准备准备,上台表演表演。”

不一会儿,孩子们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有的孩子穿着传统服饰,表演了一段关于春节拜年习俗的小品,生动地展现了四合院中晚辈给长辈拜年的场景;有的孩子则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关于端午节的诗歌,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易鑫、谭侨和居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赵奶奶感动地说:“看到这些孩子们对四合院文化这么上心,我就知道咱们四合院文化肯定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李大爷也笑着说:“没错,这都是易鑫和谭侨的功劳,带着咱们把四合院文化搞得这么红火。”

易鑫赶忙说:“大爷、奶奶,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参与,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文化节结束后,易鑫和谭侨再次召集居民和学校老师,总结这次文化节的经验。

易鑫说:“这次文化节总体来说非常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活动流程还可以更优化,场地的指示标识不够清晰。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怎么改进。”

一位居民说:“我觉得可以提前在网上公布文化节的详细流程和场地布局图,让游客们提前了解,这样他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活动。”

学校老师也建议:“在活动现场,可以安排一些志愿者,为游客和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对那些第一次来参加的人。”

谭侨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说道:“大家说得都很对。我们还要继续丰富活动内容,比如增加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课程,像剪纸、刺绣这些,让大家能更深入地学习。”

易鑫点头道:“没错,文创产品方面也不能松懈。要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推出更多受欢迎的产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合院文化传承项目不断完善和发展。易鑫和谭侨深知,传承四合院文化是他们肩负的重任,他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继续前行,让四合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