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魂穿农户女 > 第1章 穿越夏朝一月有余

魂穿农户女 第1章 穿越夏朝一月有余

作者:雯风而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1 08:17:59 来源:小说旗

“铛铛铛……”三声敲板子的声音响起,提示着东西两个屋子的人开饭了。

此时天还未擦黑,夏天的夜来的晚,此刻按现代的时间大概也就四点左右。

悉悉索索走路的声音响起,倾斜老旧的茅草房里陆陆续续的,从各屋走出来几人。

家中以张老汉王婆子为首,两个儿子,身着破旧的麻料短衣短裤。

两个儿媳妇则穿着直身的麻料粗布长裙。

骨瘦如柴的几个人围着灶台,破旧的宽口瓦罐里熬着青绿色的汤,一勺勺舀出来填满了摆放在灶台边的破碗里。

每个人端起一碗就各自散去,有到院里蹲着吸溜的,有端着破碗回屋吸溜的。

大人们端着碗走了才轮到她们这帮孩子,孩子的碗同样破头烂齿没一个完整的,盛到碗里的汤只有一半。

端着碗各自散去找地方吸溜,她端着碗看向灶台忙碌的女人,找了个厚实的柴火棍子坐了下来。

看着碗里绿油油的汤,她嘴里分泌着唾液,胃也强烈的分泌着酸性物质,又酸又疼一抽一抽的。

她没着急吃即使现在已经饿的抓心挠肝了,她等着李桂香忙完一起吃。

灶台忙碌完的女人这会才端起自己的破碗,里面的汤将将够一碗。

母女俩坐在一个柴火棍子上,虽然无言却十分默契的一起开始吸溜。

涩……苦涩的味道,没有一点咸盐的野菜汤,此刻胜在是热乎的,喝进去第一口就让她抽筋的胃得到了一丝缓解。

这是今天的第二顿饭,一天两餐早上喝的是稀里咣当的小米水,晚上这顿喝的又是稀里咣当的野菜汤。

要是在现代她能坚持这么个吃法,早就瘦成一道闪电人人羡慕地步了。

一碗野菜汤很快见底,胃虽没有抽疼的那么厉害了可还是觉得饿。

她起身想再舀一碗凉水垫吧垫吧,李桂香无声的拉住她瘦的只有皮包骨的胳膊,小心翼翼的又给她倒了小半碗。

她端着碗又坐了下来,看着同样瘦的脱相的李桂香不忍心,可胃里火烧火燎叫嚣着的饥饿,让她忍不住大口的吸溜了起来。

半碗下肚其实什么都不顶,但总好过刚刚的火烧火燎,她起身舀了一点凉水在碗里,水在碗里转了一圈抬头一饮而尽这就是刷碗了。

李桂香这时也起身同样的方法,涮了涮碗仰头喝了碗里剩下的水,接过她的碗一起放在破板子上。

然后抓着她的手回了西边第二个屋子,不到半丈宽的黄泥炕上铺着草垫子。

这时候要抓紧躺下睡觉,因为只有躺下睡觉才不会觉得饿。

没多大会同样骨瘦如柴的张大顺就进来了,上了炕靠着墙边躺下也准备睡觉了。

这是她的爹张大顺排行老大,媳妇李桂香生个姑娘张兰花今年九岁就是她,两口子还有一个男孩三岁,去年突然高烧结果发烧死了。

夏天的夜来的本就晚,外面的天还大亮,屋里闷热又有一股泥墙散发出来的土腥和潮湿味。

嗡嗡嗡的蚊子绕着她的身体随时准备饱餐一顿,md她都有点羡慕做蚊子了,起码做蚊子饿不着。

胃里依然叽里咕噜的,她叹气真不知道她在这个世界还能坚持多久。

闭上眼强迫自己睡觉,李桂香说的对睡着了就不会饿了。

她在这个陌生的朝代醒来已经一个月了,每天晚上都辗转反侧,除了饥饿的原因也有这些该死的蚊子原因。

每天晚上半梦半醒之间,脚丫子、胳膊脸上一会一个包,痒的她恨不得撕下来自己的肉。

反观旁边的两口子睡的倒是香,蚊子在身上咬多少包两人都跟没有感觉一样。

就这么迷迷糊糊之间熬到了天快擦亮,下午睡觉再能睡的人也不可能睡到天全亮。

两口子先后下了地,这回蚊子倒是感觉少了她很想再睡会。

就在她迷迷糊糊睡过去的时候“铛铛铛……”几声敲板子的声音再次响起。

她忽的坐了起来手脚麻利的下炕趿拉上破草鞋……

这声音让她既痛苦又迫切怀念,这是开饭敲板子声。

打开参差不齐的破木板门,快步往灶台而去。

叔父(二叔)张大安,叔母万叶子,她阿翁(爹)张大顺已经围着灶台端碗了。

万叶子端了两个装满稀米水的破碗,转身先送到东屋君姑(婆婆)和君舅(公公)屋里。

然后才返回端着自己,和她小儿子张元宝的碗走了,她和叔母家的女儿张小米围着灶台开始端自己的。

张小米比她小一岁今年八岁,她弟弟张元宝四岁。

东屋住着张老头和老太太王婆子,老两口还有一个闺女叫张小妹,嫁给同村孟家老二孟石头,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狗蛋今年五岁。

西边第一个屋比第二个屋要大一些,原本是张老大一家人住着,后来孩子死了,老二家一家在这个屋住不下,张老汉就做主给哥俩调换了一下。

一碗小米水三口两口就下了肚子,饱不饱水上找吧,张老汉老两口如今身子骨是越发不行了,长年累月的劳作再加吃不饱早已经没法下地干活了,四十多了却老的跟五六十岁的人一样,浑身干瘪枯瘦。

张老汉是不能再下地干活了,但平时出门溜达串个门倒还行。

王老婆子每天病歪歪的,膝盖常年疼不能走的太远也不能着凉

村子很大,家家都是歪歪扭扭的黄泥茅草屋,每家每户占地面积都还挺大的,前院仓房后院菜地,没有围墙只有木叉子栅栏。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十里为亭,十亭为乡。

这个村子差不多百户人家,村里做主的是里长。

里长管理一个村子得大小事情,田里大小事、各家各户新添人口、离世人口记录在册,传达给啬夫或是三老。

整个平遥乡有十亭,那也就是一万多家人口,每家每户的人口加起来,这平遥乡最少也有三四万人。

她所在的就是平遥乡下一个里,也就是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子。

距离县城十公里左右,步行去的话要走将近三个小时。

村子里主要种的是粟米也就是小米,这边的地区她分靠近北方,但不是大北方。

收获粟米的季节一般都在天气冷的时候九十月份左右,至于什么朝代她也只知道这是夏朝,一个她并不熟悉的朝代,在历史上似乎也没有出现过的朝代,但这里的人穿着倒是很像历史上的汉朝时期。

各家收获的粟米按照现在的缴税,按三十分之一上交国库,剩下的自家自留吃的或是换东西用的。

各家的地大小不一自然收获就不一样,但这时候的土地种植收获情况全看老天爷,天气好地里没虫灾一亩地能收三石左右。(一石120斤左右)

如果赶上天不好再来点虫灾,那一亩地能收二石不错了。

朝廷的赋税不算高,主打一个老子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家家剩的粮食基本都够吃,种地的农民每天盼着老天爷保佑,保佑风调雨顺、保佑无虫无灾、保佑边关没有仗打,这样他们就能多一口嚼头。

可粮食剩的够吃,为什么家家户户的田客还如此瘦?

那是因为朝廷律法上条例,家家除了粮食要缴纳赋税,每家每户的人口每年也要缴纳税。

十五以上的成年人要缴纳算赋(成人)四十钱,十五以下的要缴纳口赋二十钱(儿童税)。

凡是家里有超过十五到三十岁年纪没成婚的,算赋要以五倍缴纳。

可朝廷不允许凡年满十五岁的女子不嫁人的,如若不嫁人将强制被官府嫁人,男人年满十七必须结婚生子,如没娶妻就要拉去服徭役。

为了控制农民律法还规定,每个村子必须由一百一十户人家组成,无故不得出村,没有里长的路引踏出周边百里之外,就要挨八十军棍还要缴纳罚款。

听着耳边呼吸渐渐深沉的两个人,她想不明白上一世的自己究竟做了多少恶事,才能被扔到这个朝代。

绝望这个词在这一个月她真实的感受到了,这种绝望压垮了她的脊梁骨,含胸驼背双眼无神与这村子里的人一模一样。

翻来覆去的又是一夜不得好眠,胃里总是不断的反着酸水伴着咕噜咕噜的声音。

天擦亮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再次响起,此时已经是夏季了,粟米虽没有到收获的季节,可每天浇两遍水还是要的。

上午一遍过了中午再来一遍,就为了这点庄稼长得好,盼着到了季节多收点粟米。

家里一共四亩地,别看就这点地也能累死人,一年到头的精力都搭在这里了。

脚踝和胳膊上又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包,刺挠的她抓心挠肝简直要疯了。

一天两顿饭李桂香和万叶子一人一天,昨天的饭是李桂香做的,今个就是万叶子在厨房做饭。

说做饭都有点侮辱了做饭这个词,灶房生火一个破瓦罐里添水扔点屈指可数的小米,如果有昨晚剩的山菜就剁吧剁吧扔里一些,就这还能算的上是做饭么?

去厨房拿了碗找一个地方蹲着三口两口喝完,涮涮碗大家就该忙啥忙啥。

两个儿子去地里先抬水,两个儿媳妇去山里挖点野菜,不过也就是去一个时辰左右,不管野菜挖的多少都要赶回来去地里一起浇水。

王婆子在家也就干点零七八碎的活,喂喂鸡扫扫院子,补补衣服看着最小的张元宝。

她和张小米最大,每天也要干一些活,有时是跟着阿母去挖野菜,有时要在家看着弟弟。

因为是夏天这回虫子最多,挖野菜就不用她俩了,她和张小米带着小罐子四处找虫子,这虫子是用来给那两只有点瘦的母鸡补身子的。

家里两只母鸡吃的可比她们好,全家除了把粟米地看的重再就是这两只鸡了。

这两只鸡隔一两天就能下一两个蛋,这蛋不大很小但家里人都舍不得吃,这是用来赶集换盐巴和其他东西的。

这集每逢一旬也就是十天有一次,一个月有三十天,那集市一个月就有三回,分别是一三五这样的单日。

家家户户存着的好东西都跑到集市上去换自己要的东西,这集不在县城毕竟路途太远了。

通往县城一条必经之路的官道,离着她们上水村步行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这周边村子得村民都会去那里换东西。

她和张小米一起出了院子准备去小河边找找,小米这个名字她挺喜欢的,叔父家的这个女孩和她一样基本也不怎么说话。

她俩说不上好不好,但不打架是真的。上河村有一条两丈宽的河,河水清澈高度也就一米左右。

河边的石头缝里经常会有各种黑漆麻乌的爬虫,她看着恶心又害怕,每次来她都负责找张小米负责抓。

张小米的胆子比她大多了,从家里到河边能走十多分钟,这回河边已经陆陆续续有孩子在这玩了。

她俩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缝里找,偶尔出现大的爬虫她吓的浑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张小米就会迅速用大脚丫子一踩,毫不害怕的用她皮包骨的小手拿起放在罐子里。

她看着张小米自然而然的举动,只觉得这女孩太厉害了。

张小米比她能干,八岁的年纪瘦的皮包骨,却每天都跟着万叶子上山挖野菜从来不耍尖耍滑。

她这具身子的灵魂都快四十岁了,这一个月无论是上山挖菜还是下地捉虫,她都赶不上张小米一个八岁孩子。

这么一比较她好像只会吃……

问题是吃都不会吃,她不认识野菜不认识什么中药,又不会下河摸鱼也不会上山打猎,她就是一个纯纯的大怨种,一个连吃都吃不明白的大怨种。

她能在这里活多久自己心里都没数,一点生存技能都没有,连个金手指也没有,她觉得她快了,快夭折在这个贫瘠的时代里。

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河水潺潺如此美的景色,却也勾不起她活下去的希望。

或许早死早超生,如果真要这么一直饿下去还不如死了算了,死了起码不知道饿的感觉。

不是她不争气,实在是她不知道如何在这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争气。

她一个现代女性没有很高的学历,又没什么特殊的本事,来到这样的地方指望着她发财致富是不可能了,能解决温饱都算是老天爷开眼了。

肩膀被人轻拍了一下,打断了她的思绪,抬头就看见张小米手指往家的方向比划了了一下,率先抬脚就走了。

她起身拍拍屁股,一前一后跟着张小米往家走。

张小米先把虫子扔进鸡窝,转头在墙根底下背起破筐,她呆呆的看着张小米亦步亦趋的跟着她。

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只知道张小米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家里就三个破筐被李桂香和万叶子背走了,剩下一个被张小米拿了,她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张小米背着筐子往外走,她紧紧跟在跟身后,她很想问一句要去哪里?

可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算了,问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要跟着一起,还不如留点劲少说话多保存点体力才能没那么饿。

她俩本就是孩子人小腿短再加没劲,跟着张小米走了大约十几分钟,她猜出来张小米要去哪里了。

从家里出发走十分钟左右到河边,河中间石头铺出了一条路,走过去再过十几分钟就是上河村背后靠着的大山。

连绵不绝的山脉一眼望去层层叠叠,村民是不敢进山里面的,听说里面有好多可怕的动物会吃人,上水村也没有猎户。

村里女人们带着孩子一般都在山脚下挖野菜,有时候野菜被挖的太快了,在山脚下实在挖不到了,女人们大着胆子也只敢爬到山腰部位,再多一步都是不行的。

村里的女人们差不多都在此时过来挖野菜,张小米带头过了河走了一会到了山脚底下,她倒是没着急去找万叶子,很尽职尽责的开始低头寻找有没有可以吃的野菜。

她不认识野菜但貌似张小米比她认识的也多不哪去,一般跟着大人或许能认识的多一些。

偶尔能看见一小片开着黄色小花的菜,李桂香管这叫还阳草。

张小米就会蹲下身子,把黄色的小花菜摘下来扔进破筐里。

其实老张家后院也种着菜,有葵菜、韭菜、水芹、小葱。

这些菜基本家家都种,秋天还会种白菜,这里真的没有电视或是书里讲的,有那么多青菜种类。

或许有但村民们只认识这些菜,而她活在新世纪的人就更不认识这些东西了。

她看张小米挖什么她就跟着挖什么,找李桂香万叶子这一路,她跟着后面捡的不多,刚刚莫过筐子底部。

她们找到两个人的时候刚赶上两人准备下山了,她们又跟着两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下了山。

回家放了筐子两个人就去菜地浇水,然后她和张小米负责把野菜分类清洗放灶房去。

活没有多少但一路下来她已经呼呼冒虚汗了,胃里没有食物就算不干活多走会路也发虚。

她手抖的不行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张小米又开始扫起院子,明明人不大拿着大扫把跌跌撞撞的,仍咬着牙努力的干着活。

她看着这样的张小米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孩子这么能干。

她浑身突突的厉害,起身去灶房舀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了个水饱。

又舀了一碗水端着出了屋,拍了拍扫地的张小米。

她回身眼神瞄到我手里的碗,她好似明白怎么回事了。

嘴角微微勾起有了点笑模样,接过她的碗仰头也喝了个精光。

她不经意瞄到张小米端碗的小手也在抖……

饿的不只是她一个人,张小米也饿却还坚持干活,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这孩子。

明明瘦的跟她一样皮包骨似的,可内心却跟一棵小树一样坚强不息。

以上了年纪的她来说,很喜欢这样独立能干的的小女孩。

原本绝望的内心竟然有了丝丝缕缕的力量,或许她也能在这个世界存活下去,只要她跟紧张小米,学着她去干活、挖野菜、咬牙与饥饿抵抗,或许她真的能活下去。

原本绝望了一个月的内心,此刻终于有了一丝能量,接下来的几天她跟着张小米,去河边抓虫上山摘野菜,虽然饥饿让她浑身无力,可每当看见张小米的韧劲,她咬着牙继续坚持。

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饥肠辘辘伴随着胃里的绞痛让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活干的越多消耗的体力就越大,胃里需要食物补给,这副小身体似乎因为长期的饥饿已经有了胃病。

好几次在蹲在河边捡虫子,一起身一阵眩晕差点摔倒在石头上。

直到有一天……没等她摔倒,就见在她前面的张小米整个人就摔倒了。

她慌忙跑过去用尽力气扶起张小米,拍着她黑红的小脸,不明白她怎么就昏倒了?

她根本没有力气背起她,只能向河边聚在一块玩的小孩喊着救命。

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大一点的孩子纷纷帮着抬起张小米,就这么一路给张小米抬回了家。

王老婆子吓一跳,赶紧指挥着一群孩子把张小米放在她屋里炕上。

孩子们忙乎完已经满头大汗,本就是夏天够热的再这么一忙乎全都累够呛。

王婆子指挥她赶紧去灶房给这帮孩子倒点水喝,他们也没客气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后就跑了。

王婆子坐在炕边看着还没醒过来的张小米,给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有点着急“丫,找你李太公来一趟。”

她忙点头转身往村东头老李头家跑,老李头简单的头疼脑热倒是会治一些,再难得他也是不行。

但村里有这样一个半吊子,对村民来说就已经是件天大的好事了。

老李头年纪大了也不需要下地干活,地里那点事都交给两个儿子去干了。

他此刻坐在草棚房子的角落处,躲着阳光收拾地上孙女采回来的草药。

她直接冲进院子,不是她不想敲门实在是老李头家的大门是树杈围着的,只要轻轻一推就开了。

“太公、太公,快救救我妹妹”她一把拽住老李头的胳膊往外拽。

老李头坐着的身子被她拽的一个趔趄,有点恼怒的瞪她“你这死丫头干啥嘞这是!”

她也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有点着急“太公您快去我家,我妹妹小米在河边昏倒了,刚抬回家还没醒,大母让我请您去一趟。”

老李头听完这才站起身快步跟着她往外走“咋昏倒嘞?饿的?”

她摇头表示不知道。

一老一小很快回到老张家,老李头进了屋看见炕上满头大汗,脸色通红的的张小米,他老脸皱成一团不明白这孩子咋了。

上前仔细看了看,抬起张小米皮包骨的胳膊对着一脸着急的老王婆说道“这是发痧嘞中暍喽,快打凉水给她擦擦,多喝些凉水。”

老王婆子一拍腿“这咋还发痧嘞!快丫去打水!”

她不明所以但还是小跑去灶房破水缸里,舀了一木盆的水,摇摇晃晃端着进了屋。

王老婆子从炕柜里拿出一个灰色的破布头,沾上凉水稍微拧一下水就给张小米擦脸。

老李头“丫你再整一碗水来!”

她再次跑回灶房舀了一碗凉水回来,老李头端着碗喝了一大口,抬起张小米的头,一大口水就喷在她脸上。

她……

张小米脸上湿漉漉的,老王婆子开始给她擦胳膊,腋窝,反正暴露在外面呢都擦了。

张小米开始有了反应,老李头抬着她的头碗贴着她的嘴。

张小米有意识的开始大口大口喝水,没一会脸好像就没那么红了,身上起的红痧没那么刺眼了。

王婆子心里石头落了地抬头“她太公亏着有你嘞。”回身赶紧从炕柜里掏出五个鸡蛋,用一个破布头包起来转身递给她“送你太公回家嘞。”

老李头摆摆手,对于这几个鸡蛋他也没推让。

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找他,都是拿食物答谢的,村里有钱的人太少了。

这五个鸡蛋回家打成汤,够一家子人补养身体了。

一路上她心里沉甸甸的,张小米那么坚强的孩子难受也不知道说一声,就知道闷头干活她才八岁,这么点的孩子在现代那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在这个时代却早早的就要背负起这么重责任。

她无声叹气有点灰心丧气,一是灰心来到这个世上,二是灰心自己竟不如一个八岁的娃娃坚强,这怎么能不叫人灰心呢,她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

一路送老李头到家放下鸡蛋道了谢,她不想回家,一个人茫然的就走到了河边。

她坐在石头上看着脚下清澈的河水,突然泪雨滂沱……她想回家。

虽然在现代她也不富裕,甚至连个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别说房子一个正式的工作也没有。

活的自以为也挺艰难,可如今和这里比起来她觉得以前的生活就是天堂,哪怕没有钱没有房子,可条件没有这么艰苦。

她无声的呐喊“老天爷我究竟做错什么了?你非让我来到这个世界?难道就因为我总唉声叹气没钱没房没车,你就给我扔到这个鸟不拉屎人迹罕至的地方么?”她低头喃喃自语“我错了……错了还不行么,我再也不嫌弃自己没钱没房没车了,只要让我吃的饱饭,我再也不嫌弃了行么……让我回去吧。”

老天爷并没有回答她,也没有突然让她眼前一亮回到现代,她还是默默的坐在石头上呜呜的低声哭泣。

眼泪模糊了双眼,鼻涕不受控制的往下流,她很想抬起袖子擦一擦……可到底是忍住了。

捏着鼻子使劲醒了醒,十分不情愿的起身来到河边洗把手。

这回也没了那么悲伤的心情了,果然心情不好时大哭一场也是很好的发泄途径。

突然河里有一道亮光闪了闪,她有些模糊的眼被闪的有些睁不开。

闭上眼缓了一下再次睁眼,发现就在自己洗手前方河底反出一道亮光。

玻璃?应该不能,这时候哪有玻璃呢。那是什么会反光?

鬼使神差她脱了草鞋踏入温热的河水,寻着发出反光的地方,她蹲下身子手伸进河水里……

嘶~手指突然一痛迅速收回,指头被划出一道血口子……

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捡个东西都能划出血她真是无语极了。

重重叹口气她再次伸手进入河底,摸起刚刚反光的一块石头。

圆圆的白色小石头很光滑拇指大小,倒是挺袖珍,她手指捏着石头对着太阳光方向,眯着眼看石头,里面似乎还有一丝丝的纹路。

这也不会发光啊?也就是石头还挺好看真奇怪,本就划伤的手指捏着小石头反而血流的更多。

嘶~她抽气换成手掌握着小石头。

回到岸上坐在石头上,甩了甩湿漉漉的脚丫子,想着再风干一些再穿草鞋。

被这么一打断刚刚五味杂陈的心此刻好受多了,翻开手掌看石头,好像没有刚刚那么白了隐隐透着一股光泽,纹路似乎更清晰一些了。

这小石头她还挺喜欢的,脚丫子晾干她穿上草鞋准备回家看看张小米怎么样了。

老爷子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每天也愿意去地里看看两个儿子干活。

今个他也去了,所以下晌带着几个人一起回来了,老爷子看了一眼孙女没什么大事就上炕打盹。

作为大伯和大伯母自然也要看一眼,见张小米虽然虚弱可面色倒还行也就没说啥,张大顺回屋直直腰,李桂香就去灶房做饭。

张大安抱着姑娘回了自己的屋,万叶子端着碗守着姑娘给她喂水。

虽没有大哭但眼圈也是红红的,毕竟谁生的谁亲,虽是发痧但谁不明白这是大热的天在外面干活受的罪。

晚饭王老婆子拿了个鸡蛋,让李桂香给张小米煮一个养养身体。

看着鸡蛋李桂香吞咽口水,她还是过年那天吃了一个肥油炒鸡蛋特香。

一年到头她最盼着就是过年,能吃上鸡蛋也能吃上点肉。

这鸡蛋就一个她也想兰花吃一个,但她知道这是小米病了要补身子才能吃的。

她没说什么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放进瓦罐里煮,张兰花回来的时候先去东屋没看见张小米,这才去了叔父屋里。

她站在炕边看着张小米虚弱的小样,心里挺心疼的,她挺喜欢这个孩子。

她摸摸张小米干草一样的头顶“你要快快好起来,阿姐给你摸鱼吃。”

张小米没说话两眼亮晶晶的看她微微笑着。

她想好了一定要去摸鱼,她经常看村里那帮男孩子在河边摸到一些小鱼,他们能摸到她也能。

叔母不赞同的叮嘱她“你可不能下河,那河深着嘞。”

对大人来说那河最深处顶大天到腰,可对兰花这么点个头来讲那河可是能要她命的。

她点头“嗯叔母。”她一定要去。

晚上张小米自己在屋里吃的饭,她端着着野菜汤在院里吸溜,一边想该用什么东西摸鱼呢?

倒也不是张大顺他们不想吃鱼,实在是河里能抓到的鱼特别小,连个巴掌大都没有,所以他们也不费那功夫,毕竟地里还有太多活,忙乎一天晚都直不起来了哪还有精力下河捞鱼呢。

吃完饭李桂香喊她睡觉,她借口还不困一会睡。

李桂香嘟嘟囔囔了几句才进屋跟张大顺睡觉去了。

不早点睡一会就该饿了看你咋办,这是李桂香进屋之前叨叨的话。

她坐在院子里抬手用袖子擦了擦头上得汗,最终选定了破筐当捕鱼的网。

虽然破筐摸鱼有点儿戏,没办法这是家里唯一能当工具的东西了。

她背着筐脚步放轻,一步一回头确定屋里人都上炕睡觉了,她快步往河边走。

以前看书形容村子里吃完晚饭就聚在一起八卦,她真想说那都是扯淡。

吃都吃不饱上哪扯犊子,村里人基本都是吃了晚饭就赶紧上炕睡觉,生怕再挺一会就饿的睡不着。

不知道里长家是不是这样的?

就这么胡思乱想的来到河边,此刻没有白天孩子们欢腾的笑闹声,此刻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河边,还真有点凄凉以及害怕。

四处都是山再来个没有人烟,换谁谁都怕。

可她今天是壮着胆子来的,不摸到鱼不成人!

即使太阳快落山了河水也是温乎乎的,她脱了草鞋一步一步往河里深处走,直到水莫过她的腰,她就不敢再往里走了。

筐子里她扔了两块大石头,然后把筐子沉入河底。

她退后了几步,如果真有鱼进去没有盖子,是不是她过去了鱼也会跑出来?

算了不想了,现在就是可惜没有点鱼食,要是能扔里一点东西就好了,鱼肯定顺着味就能进去。

她总不能一直站在水里,不能打草惊蛇,她返回岸边湿答答的坐在石头上,等着愿者上钩的鱼。

她不是没有生活技能,在现代如果说她有什么优势,可能一会销售的技巧,二开过养生馆会艾灸和经络学位按摩以及美容,三会做饭做的还不差。

这就是她全部的技能了,剩下的什么辨认百草、种地、武功、认野菜、摸鱼、打猎、诗词歌赋她是一样不会。

不能说她没文化,怎么也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因为家庭条件问题上不起高中了。

就这样的她想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好像除了种地或是做点小营生,再没有其他可能性了。

她想,小营生也谈不上了,毕竟连个本钱也没有,她又才九岁上哪整营生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西斜红霞布满半边天空。

她起身再次进入河里,心里期待又紧张甚至有点不敢看,生怕自己会失望。

可……最终还是失望了。

啥也没有,没有。

恨恨的踢了筐子一脚天要亡她!

叹气,将筐子里的石头拿出来,她不敢把筐子放这里一夜,毕竟泡一宿这筐子就废了。

看来不成功便成仁,今晚她真不是人了。

垂头丧气的往家走,胃里又开始了火烧一般的难受,她握拳顶着胃部,再这么下去她就要饿死在这个地方了。

到家后她衣服还有点潮气,她坐在院子里等衣服被她身体彻底蒸干爽了才回屋睡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