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魂穿农户女 > 第57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魂穿农户女 第57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作者:雯风而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1 08:17:59 来源:小说旗

要说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这王春时,各地诸侯前来朝贺最是热闹。

天家也是家,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看见自己的兄长弟弟都归家,一起热热闹闹祭祀祖先,把酒言欢,天子也是心情愉悦的。

只是天下不论大家小家,姊妹兄弟众多,就会有争端有是非。

大家争权,小家争利,无外乎都想自己腰包里多装些,吃的更好些,住的更奢华些。

有人觉得阖家欢乐,健康平安就是福气。有人觉得抢兄弟姐妹的钱财放进自己家就是幸福。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纵使一个父亲母亲所生,好坏也是见仁见智。

天家的宴席隆重而又奢华,下首的诸侯藩王,三公九卿无不逢迎天子皇后。

卫莺始终笑容得体,举手投足尽显大夏朝国母风范。

群臣诸侯对天子尊敬有加,恭维之声不绝,李胤虽知这其中有真有假,可他满足于这样的恭维。他要的就是大夏朝每一个人,对他毕恭毕敬,仰赖他如天神!

杯觥交错,酒酣耳熟之际,胶东王李寄起身举起酒杯,眼中满是对李胤这位兄长的敬仰之情。“陛下,一晃五年过去,臣弟在封地时常想起以前还在盛京与您朝夕相伴之时......”说到动情处眼眶微红“臣弟做梦都想回到盛京,再和您一起饮酒狩猎。臣弟敬您一杯!”

李胤看着下首的李寄,心情也颇为感慨,端起酒杯“这次入京多待些日子,陪吾好好说说话。”

大宴之上每个人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陛下与胶东王感情素来亲厚,这是其他藩王比不了的。

若是按富贵人家来说,一大家子兄弟相聚,最有权势钱财的就数李胤,其他几个兄弟定是要逢风拍马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临江王李荣身为庶子长兄,天子之位差一点就是他的,可惜他阿母骄横跋扈嫉妒成性,景帝最终厌恶至极剥夺了李荣储君之位。

李荣的性子像极了他的阿母,为人狂妄至极,在封地大肆建宫殿享乐奢靡无度。按理说性子骄纵的母亲养出的儿子或许都是如此,可奇怪的是,老二李德与李荣同是一母所生,可这脾性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河间王李德崇尚儒家礼仪,好典籍,对前朝典籍尤为酷爱。因为崇尚儒学 ,与兄长建宫殿奢靡不同。李德建书馆,存典籍,是以天下有学之士纷纷不辞千里去往河间王封地献上典籍,门客多达几千人。各地有学识之士对河间王也是赞誉有加,纷纷夸赞河间王乃儒家典范。

老三鲁王李羽,老四江都王李非,老七胶西王李瑞乃是一母所生,性子也相差十万八千里。

鲁王李羽患有口痴,或许是因为这病,内心自卑,所以与众兄弟并不多来往。平时只在封地吃喝玩乐,声色犬马。

老四江都王李非却是个有胆色有野心的,平日里就喜训练士兵,培植封地的势力。漠南之战时,江都王就曾上奏表达愿领兵平叛戎狄。不知李胤出于什么考量,他驳回奏疏,定下卫延为主将。

至于这老七胶西王李瑞则是令人闻之色变,不知这李瑞缘何得了一种难以启齿的病症,不能近女色,否则发起病来长达数月不见好转,听闻发病时异常痛苦面色狰狞。

久而久之这胶西王内心有了变化,嗜杀成瘾,见血为乐。李胤凡派到李瑞封地的官员,都被李瑞以各种名义绞杀,毒杀,分尸。整个胶西封地民怨沸腾,可李胤对此却闭口不言,无视群臣奏疏。

老五长沙王李发的生母是一名婢子,出身不好,可以说在众兄弟中一直都是透明的存在。封地狭小,每年朝贡比起其他兄弟不值一提,所以李胤对他也是淡淡的。

老六赵王李祖与老八中山王李胜为一母所生,两兄弟的脾性也是令人叹为观止。赵王生性阴险,善辩论,熟悉律法。最喜冒充捕快抓百姓或是商客入狱折磨为乐。时间久了,百姓不敢出门,商客不敢入赵王封地经商,导致生意萧条。赵王没了玩乐的东西,就开始换着法子玩。

每当朝廷下派两千石的官员到封地,赵王就乔装换成奴仆的衣裳,殷勤侍候引诱官员说出不敬之语。然后直接下毒将其毒死,若是套不出不敬之语,也会直接找个由头扔进狱中折磨而死。一时间朝中上下对赵王简直就是谈之色变。大臣纷纷弹劾赵王的血腥残暴,可李胤再次闭口不言,任其在封地如此作为。

而这老八中山王李胜为人却是喜好美色,美食,美酒,单单姬妾就多达上百人。为人倒也慷慨,封地每年向盛京朝贡最多,也颇得李胤欢心。虽与赵王一母所生,可俩人向来不对付。

老九广川王李越,老十一胶东王李寄,老十二清河王李承,老十三常山王李舜乃是一母所生。四人的母亲也是李胤的亲姨母。

广川王为人颇有城府,为人低调内敛,从不与兄弟争夺利益,对李胤也很恭谨。治理封地无功亦无过。李胤对他也算放心。

胶东王李寄与李胤关系最好,少时常常跟随李胤打架斗殴,绝对拥护李胤这个兄长。是以李胤对李寄情分也最深。

老十二为人最没什么大抱负,就喜看一些排忧演绎,兴头上自己还会跟着一起。

而这老十三常山王李舜,仗着自己年纪最小肆意妄为,骄横无礼。李胤也正是因他是姨母最小的儿子,而多有包容。

是以胶东王敬酒与李胤兄弟情深,其他几人又怎能不逐一起身敬酒。

临江王实不愿起身去敬李胤酒,这天子之位本该是他的,如今却被李胤取而代之,李荣心里不忿。他为人心机又不够深沉,喜怒皆挂在脸上。

他极不情愿地从座位上缓缓站起身来,那动作就好似被人强推着一般,脸上更是写满了抗拒与不满。然而,迫于场合和身份,他终究还是开了口,但由于心中实在不愿意,所以嘴里吐出来的话语显得异常冷淡:“臣祝陛下长乐无极。”这短短几个字,生硬而又敷衍,丝毫听不出半分兄弟之间应有的深厚情谊。

在座的众人皆是心思玲珑之人,他们眼见此景,纷纷垂下头去,或是盯着自己面前的杯盘碗碟,或是与身旁的人低声交谈着,仿佛根本没有听到这句简短的祝福之语一般。整个场面一时间变得有些尴尬起来,唯有那喧闹的饮酒作乐声依旧不绝于耳。

坐在上位的李胤此刻心情甚是愉悦,肃穆的面庞之上扬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显得格外亲切和蔼。只见他神态悠然地端起手中那精致华美的酒杯,流露出一种从容自信的气度。眼神之中仿佛隐藏着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稍作停顿之后,李胤缓声说道:“吾也已经多年未曾与临江王相见了,近日听闻你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兴土木,大肆修建宫殿,其奢华程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据说那些宫殿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即便是与吾的无极宫相比,恐怕也是毫不逊色。能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实在是令吾羡慕不已。如今北边的戎狄屡屡侵犯我朝边境,局势颇为紧张。然而吾却正因军饷之事而倍感头疼,不知该如何是好。临江王,依你之见,吾应当如何应对才好呢?”话音刚落,李胤脸上的笑意丝毫未减,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尽显豪迈之气。

李荣听到这番话后,瞬间脸色涨得通红,心中暗自恼怒不已。他万万没想到,这李胤竟然会在宴会上,还是当着诸侯文武大臣的面,如此直白地提及此事,丝毫不给自己留半点情面。这分明就是明目张胆地向他索要钱财嘛!

李荣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硬着头皮回应道:“陛下,臣确实在封地上修建了一些宫殿,但无论规模还是奢华程度,都远远比不上您的无极宫啊。若陛下真的因为军费开支而感到烦恼,那理应问责大司农才对。毕竟,掌管国家财政收支乃是大司农的职责所在,怎会连打仗所需的军饷都无法筹措到位呢?”

吃瓜居然吃到自己头上来了,大司农蔡施顿感胸口一阵气闷,心中暗骂道:这临江王还真不是个善茬儿啊,简直是谁碰上谁就倒霉!

然而事已至此,既然已经被提及到了,蔡施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任由李胤一人在那里唱独角戏。于是,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先向李胤行了一礼,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临江王有所不知啊,近些年来,陛下一直忙于修建堤坝、打造水师等诸多事务,可谓是殚精竭虑。而且各县之内也是灾祸不断,不是旱灾就是洪灾,亦或是其他各种天灾**接连发生。”

李荣哪里会把他所说的这些放在心上,只见他满脸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蔡施的话:“哼,别跟本王在这里哭穷诉苦!本王的封地一年到头又何尝都是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呢?可是每年的朝贡,本王哪一次有过短缺?”

随着李荣这番毫不留情面的话语一出,原本欢快愉悦的气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尴尬与沉寂。整个大殿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住了一般,没有一个人敢轻易开口打破这份寂静......

要知道,在这种宴席之上,向来是不会谈论朝堂政事的。今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众人皆是满心疑惑,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而此时坐在高位上的李胤,脸色也渐渐阴沉了下来。眼看着局面就要失控,就在这时,一直在旁静观其变的河间王李德恰到好处地站了起来。只见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斯斯文文地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实在是辛苦至极。大兄长向来不会说话,还请陛下勿怪罪。如今陛下为戎狄之事烦忧,臣等定然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以保江山之安稳繁荣。”

李胤却并未因河间王这番话而有所缓和,比起临江王狂悖无礼大肆挥霍,他对河间王广收门客,修建书舍、客馆,名扬大夏朝的作为心里忌惮更深。

自古以来,身为帝王者大多生性多疑,喜好猜忌他人,而李胤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见李胤嘴角虽然微微上扬,但笑意却并未抵达眼底,他缓缓说道:“还是河间王你,心胸宽广似海,腹中自有沟壑万千。也难怪你的威名能够传播得如此之远,就连吾都有所耳闻!听说你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兴土木,建造起了客馆和书舍,广泛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那些有学识、有见识的贤能之士。如今,你的名声可谓如日中天,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吾这个堂堂大夏朝的天子!听闻世人纷纷称赞临江王乃是当今儒家学说的杰出典范,更是极为罕见的国家藩王之楷模。对于你这样的成就,吾可真是要对你另眼相待。”

河间王听到这番话后,不禁呼吸一滞,因为他瞬间便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深恶意和猜忌之意。尽管此时的他已然喝下了不少酒,但脑子却依旧保持着清醒状态。于是,他赶忙诚惶诚恐地朝着李胤躬身施礼,并战战兢兢地回应道:“陛下实在是太过谬赞了!臣只不过是单纯地喜欢儒学而已,又恰好擅长研读各类典籍着作罢了。所以自然而然地,对于那些同样钟情于典籍学问之人,臣就会格外推崇赞赏一些。臣这点微不足道的小小名气,又如何能够跟陛下您的赫赫声威相媲美呢?”

李胤对于河间王那番情真意切、诚恳至极的话并未放在心上,丝毫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消除内心深处的疑虑。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嘴角上扬的弧度丝毫不减,缓声道:“河间王实在不必如此谦逊!此次进京不妨就随着胶东王和临江王一同多留些时日。吾在儒学方面尚有诸多疑惑未解之处,正想与河间王深入探讨一番。”

听到这话,河间王心头猛地一沉,但面上却不敢流露出半分异样,反而愈发恭敬地躬身行礼应道:“多谢陛下隆恩。”

然而此刻,站在一旁的临江王却是按捺不住了。凭什么要将自己也留下来啊?他的封地上可是有着一大堆事务亟待处理呢,哪有这等闲功夫整日留在盛京盯着李胤,给自己心里添堵呀!于是,临江王向前一步,抱拳施礼道:“陛下,臣实难在此久留啊。封地那边诸事繁杂,着实需要臣回去亲自打理,还望陛下体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