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乡村灵异短篇故事 > 第72章 拆迁后的神秘梦境

乡村灵异短篇故事 第72章 拆迁后的神秘梦境

作者:落陌花开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1 08:18:34 来源:小说旗

建高铁站的规划落地,附近17个村子无一幸免,全部被纳入拆迁范围,面临平移搬迁。拆迁办发放了两年半的过渡费,村民们不得不自行踏上寻觅出租房的征程。出于经济考量,绝大部分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近处那个号称“西北最大的生活社区”的廉价小区。然而,这个小区的位置实在太过偏远,平日里连公交车的影子都难以瞧见,生活诸多不便。

那段时间,我恰好赋闲在家,整整半年都没有外出工作。我本就性格内向,不爱抛头露面,和新邻居们也几乎没有往来。一天,家里突然热闹起来,一群又一群的人接连涌入。定睛一看,全是之前同村的村民。大概是因为我家人口简单,居住空间相对宽敞,大家便觉得在我家商议事情更为方便。眨眼间,二十多个人就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空气仿佛都变得黏稠起来,让人喘不过气。起初,看到这么多熟悉又略显陌生的面孔,我下意识地想着换身衣服出门躲躲。可就在我准备抬脚离开的瞬间,他们的谈话内容却如磁石一般,一下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不由自主地在角落里寻了个位置坐下,竖起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头发花白的李大爷坐在屋子中央的单人沙发上,神色凝重,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结,脸上那一道道深刻的皱纹,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满心的忧虑。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有力,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想必大伙多多少少都听到些风声了,最近村里出事的人可不少。今天把大家聚到这儿,就是想一块儿合计合计,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咱们都是新时代的人,虽说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可这接二连三发生的怪事,实在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由不得我们不往这方面琢磨。”

话还没落音,年轻气盛的小张就按捺不住了。他“噌”地一下从人群中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急切地比划着,大声说道:“大伯,您就别绕圈子了,直接告诉我们该咋办吧!”

李大爷微微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拆迁前,咱们村庙上有三亩六分地,里面供奉着好多神像。这些神像,平日里受着咱们的香火,也庇佑着村子平安顺遂。可现在呢,拆迁之后,庙上不但一分钱补偿没拿到,连那片地都没了。神像没了安身之所,逢年过节,咱们连个上香祈福的地方都没有。我琢磨着,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触怒了神明,才会接二连三出这些事。”

此言一出,原本就嘈杂的屋子瞬间炸开了锅。

王婶站在一旁,双手叉腰,满脸都是无奈与焦急的神色:“就是啊,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初一十五,大家都习惯性地去庙里拜拜,心里觉着特别踏实。可现在倒好,连根香都没处插,能不出事吗?”

赵大叔蹲在地上,手里夹着的香烟微微颤抖,他缓缓抬起头,满脸忧虑,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疙瘩:“会不会真的是神像怪罪下来了?不然怎么解释最近这些怪事?前几天,老陈家的小子突然就发起高烧,吃了药、打了针,怎么都退不下去;还有村头的李寡妇,家里晚上莫名其妙地胡说胡闹,王家丢了不少值钱的东西,更重要的事米家那个小子兄弟两个直接把车开进河里 书记也是走路一个不小心腿摔坏了,妇女主任和别人开个玩笑,脖子骨折了。这些事儿,太邪乎了。”

“可这都啥年代了,还信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小刘小声嘟囔着,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屑。不过,他的声音很快就被其他人激烈的议论声给淹没了。

“不管是不是迷信,这神像总得有个安置的地方吧。”一直沉默的老孙头突然开口,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一股沉稳劲儿,“咱们得给老祖宗一个交代,也给大伙一个心安。”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提议在小区附近找块空地重建庙宇;有人说不如集资买下一间门面房,把神像供奉进去;还有人觉得应该先去问问村里的长辈,看看他们有什么主意。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静静听着的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实,最近我也隐隐约约察觉到有些不对劲。不只是我,好多村民都私下里说,最近做了差不多同一个梦。在梦里,有很多和之前庙里面供奉的菩萨相似的人,他们面容悲戚,不停地哭诉着,说自己的家园被拆,找不到回家的路,如今无处可归,连饭都吃不上。更诡异的是,有村民说,在梦里回应了这些哭诉,第二天家中就发生了奇怪的事,像是物件莫名移位,或是听到夜里有隐隐约约的叹息声。

一开始,我还以为只是自己想多了,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可现在听大家这么一说,看来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也许,这冥冥之中真有什么关联,说不定这些梦就是在提醒我们,得赶紧给神像找个妥善的安置之处 。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我站起身,清了清嗓子,试图让嘈杂的屋子安静下来。起初,大家的讨论声依旧热烈,并没有注意到我。我只好提高音量,喊道:“大家先听我说几句!”这一嗓子终于让众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

“我在想,咱们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给神像找个合适的安置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们现新建的这个小区,虽然寸土寸金,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可毕竟是咱们以后生活的地方。如果能把安置神像这件事和改善小区环境联系起来,说不定能一举两得。”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听后,都露出疑惑的神情,显然还不太明白我的意思。

我接着解释道:“咱们可以和小区物业或者开发商沟通,提议在小区内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修建一座小型的文化广场,把神像供奉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神像的安置问题,又能给咱们小区增添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以后逢年过节,大家可以在广场上举行祭祀活动,平时也能在这儿散步、聊天。而且,有了这么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咱们小区,提升小区的人气。”

我的话刚说完,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过了一会儿,李大爷率先开口:“这想法听起来倒是不错,可开发商和物业能同意吗?他们会愿意为了咱们这点事儿,专门划出一块地来建广场?”

小张也跟着附和:“是啊,而且建广场得花不少钱吧,这钱从哪儿来?咱们这些拆迁户,手头也都不宽裕。”

面对大家的质疑,我早有准备:“关于开发商和物业那边,咱们可以一起去和他们谈。咱们这么多户人家,都是小区的业主,他们肯定会重视咱们的诉求。而且,修建文化广场对小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能提升小区的品质和形象,说不定他们也愿意出这份力。至于资金方面,咱们可以先统计一下大家愿意出多少钱,然后再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政府的文化建设补贴。另外,咱们还可以发动一些村里的企业和在外发展的乡党,让他们捐点钱。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的眼神里渐渐有了希望的光芒。王婶兴奋地说:“这主意好啊,要是真能建成文化广场,以后咱们的日子可就热闹多了。而且,把神像供奉在广场上,也能让咱们时刻记得老祖宗的教诲,传承咱们的传统文化。”

赵大叔也点头表示赞同:“嗯,这小伙子说得有道理。与其大家各自为战,不如团结起来,一起为咱们的新生活努力。我愿意出一份力,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都没问题。”

看到大家的态度有所转变,我趁热打铁:“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可行,那咱们就赶紧行动起来。明天,咱们选几个代表,一起去找开发商和物业谈谈。今天晚上,大家可以先在各自的家族群里商量一下,看看愿意出多少钱。另外,咱们也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文化广场建设的资料和案例,到时候和开发商谈的时候,也能更有说服力。”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大家开始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统计愿意捐款的金额,有人负责收集文化广场建设的资料,还有人负责联系村里的企业和乡贤。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忙碌而又热烈的气氛。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个代表就来到了开发商的办公室。起初,开发商对我们的提议并不感兴趣,他们觉得修建文化广场不仅成本高,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文化广场对小区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协商,开发商终于被我们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在小区内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用于修建文化广场,但他们表示只能提供场地,建设资金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虽然没有争取到开发商的资金支持,但能得到他们的场地认可,已经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边积极发动村民捐款,一边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文化建设补贴。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师,为文化广场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规划方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捐款的金额逐渐增多,政府的补贴也顺利申请了下来。村里的企业和乡党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为文化广场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有一次,工人们在挖掘广场地基时,突然挖出了一个古老的石盒,里面装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没人能看懂。当晚,参与挖掘的工人都做了和村民们相似的梦,梦中那些神像愈发悲戚,指责他们惊扰了安宁。

工人们心生恐惧,施工进度一度停滞。我们赶忙召集大家商议,李大爷说这或许是神明给的警示,让我们务必怀着敬畏之心施工。于是,我们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祭祀仪式,向神明祈福,祈求施工顺利。说来也怪,从那之后,施工再也没有出现过问题,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了。广场的中心位置,供奉着那些曾经安置在村庙的神像。神像前,香火缭绕,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的神情。每逢节日,大家都会聚集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平安和幸福。平时,广场上也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年轻人则在广场上锻炼身体、交流生活。

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神像的安置问题,还成为了小区居民们的精神寄托和社交中心。它让我们这些拆迁户在新的环境里,重新找到了归属感和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而我们的新生活,也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广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周边小区的居民们听说了我们小区的文化广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这不仅让我们小区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也吸引了一些商家的关注。他们看到了这里的商机,陆续在小区附近开设了商店、超市、餐馆等,为居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与此同时,我们小区的居民们也意识到,仅仅依靠文化广场的建设还不足以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于是,大家又开始积极参与到小区的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中来。我们自发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定期清理小区内的垃圾和杂物,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我们还向物业提出了增加公共健身设施、改善小区绿化等建议,物业也非常重视我们的意见,逐步对小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为小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一起组织各种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们不再是一群互不相识的邻居,而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凝聚力的大家庭。

如今,每当我漫步在文化广场上,看着眼前热闹祥和的景象,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无比的自豪和满足。回想起当初那个充满争议的讨论,以及一路走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这个文化广场,将永远见证着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承载着那些神秘又令人敬畏的过往,成为小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