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我见郎君多妩媚 > 第十章 字条

我见郎君多妩媚 第十章 字条

作者:冯青淮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3-24 20:4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后母女一时都难掩异色,刘太后更是惊奇地哦了一声:“是谁家的姑娘?”

太子笑道:“他性子腼腆,孙儿尚未求得他准许。待有了定音,孙儿必然向祖母坦白。”

永康长公主和太后面面相觑,喃喃道:“谁家的姑娘这般拿乔,连太子妃的位置都不放在眼里……”

刘太后则眉头一皱,沉下声音道:“是不是身份寒微不堪为妃,宫人侍女之流?若如此,给个才人的名分便是了,可不能头脑一昏耽误了娶妻大事。”

太子忙道:“祖母多心了,他是勋贵出身,幼承庭训人品清白,并非与孙儿私相授受。”

刘太后重新拨弄手上缠着的念珠,纳闷道:“既是勋贵出身,京城这些够身份的小姐几乎都在外头了,难不成是地方的——河北人?”老太太想到这孩子刚去了趟河北。

永康长公主眼风一挑,笑道:“娘就别问了。少年人红鸾心动,正是情热的时候,瞧咱们诜哥的样子,没准还是单相思。哪家的姑娘不盼着做太子妃,咱们甭提替他操心!”

太子也不辩解,温顺道:“两位皇兄也尚未婚娶,祖母和姑母不妨替他们参谋一二。”

他说的便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今上年轻时卖力耕耘,倒是生了不少儿子。可是生下来养不大,陆陆续续的都快死光了,无奈重新序齿。

可大皇子是个痴傻的,一直养在深宫,不准出来丢人;二皇子从生下来就没下过床,和死人相比只多了个呼吸的功能;四皇子倒是健康,然而连话都不会说。对比下来,排行第三的太子无异于独苗苗的存在。

太后叹了口气,没有顺着他的话说,反而将目光投向张绍桢:“这个张家小子,在我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两个月没进宫,看着都长开了许多。今年多大了?”

绍桢没料到还有自己的戏份,懵道:“……回老娘娘的话,微臣是八月生人,刚满十五。”

太后满意道:“不大不小,正是说亲的时候。你瞧那边穿粉色裙子,头上簪了只虫草金簪的姑娘,可还中意?”

永康长公主适时道:“那是我们家的大姐儿。”

张绍桢快冒汗了。

她一个假货,怎么敢娶这样的高门小姐?秦氏生前就替她瞄准了个伶俐懂事的孤女,从三岁就抱到膝下抚养,只等着到了年纪成家,占掉她正妻的位置。

她还没想出借口推脱,太子先笑了起来:“他才多大,还是个孩子,懂什么娶妻不娶妻的。岑表妹等他懂事,都要熬成老姑娘了。祖母快歇了这个念头。”

“哎,”永康长公主摆摆手,“不懂事可以学嘛,女大三抱金砖,这有何妨。”

太子还是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的亲事有恭毅侯做主,恭毅侯若是另有成算,祖母和姑母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永康长公主琢磨了两下,嘀咕道:“我找个保山去同张家太夫人说说。”

刘太后则是笑呵呵道:“不一定是一时半刻就非得定下来,女孩子珍贵着呢。慢慢地挑。”随口将这事岔了过去。

从慈庆宫出来已是黄昏了。

太子站在阶前眺望着天边红云,不知在想些什么,绍桢则琢磨着自己的亲事,等父亲年底回京述职,得和他好好交代。

秋风乍起,太子回过身,对她道:“天色晚了,今晚在宫里歇吧,省得明日再匆匆忙忙来文华殿,嗯?”

反正不是没有住处。

天一冷她就起不来床,刚做伴读的时候总是迟到,太子就给她拨了石磬山房居住,让她冬天时可以住在宫里,不必来回跑。

张绍桢为难地摇摇头,她有要事交代护卫。

太子轻叹一声没有强留,拿起她的手试了试温度,将自己的玄青暗纹缎披风解下来,给她披上系好带子,道:“天渐渐冷了,自己保重——怎么瞧着你有些不开心?真看上岑家表妹了?”

张绍桢赶紧摇头:“模样都没看清呢。”

太子笑了笑:“待有了心仪之人便同我说,我求父皇给你指婚。”

张绍桢心说没影的事儿,看他眉眼清俊温和,不由大胆地问出来:“您真有心上人了?我都不知道,难道像老娘娘说的那样,是在河北遇见的?”

太子瞥了眼她看热闹一样的神情,淡淡道:“不是。你出宫吧,明早别迟到。”

“哦。”绍桢悻悻地告辞。

太子回到端本宫时,现任承恩侯岑凤清已经在殿中等候良久了。

他摆了摆手直接免礼,随意道:“姑母进宫,我猜你也该来了。事情办得如何?”

岑凤清和太子虽是表兄弟,但君臣之谊更重,恭敬道:“……微臣已经将简王勾结九边重臣的罪证整理完毕,万事俱备,只欠皇上这道东风了。”

太子淡淡一哂:“恐怕李太妃心疼幼子。”

李太妃即是皇上和简王的生母,当年生下皇上时只是美人,不能抚养皇子,便抱给了还是皇后的老太后抚养。后来李美人晋位为嫔,再次遇喜生下简王,可以亲自抚养,便对幼子格外宠爱。

待皇上登基,遵从先帝遗诏仅奉李氏为太妃,这对亲生母子的关系便越来越僵,李太妃伤心之余日益溺爱简王,将简王纵出了篡权之心,皇上子嗣凋零,很难说没有简王和李太妃的影子,只是苦于抓不到确切的证据,唯有严加防范。

岑凤清不耐烦这些弯弯绕绕,倒想说把这拎不清的李太妃直接关起来,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用不了几年也就死了,可他不敢说,毕竟忠孝治国嘛,便只是说:“殿下只管吩咐,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太子笑了笑:“王叔的手都敢伸到我身边来了,这回是一定要死的。勾结边臣的罪名太轻了,派几个人去他耳边吹吹风吧,爹总不至于容忍一个谋逆的王爷。”

岑凤清拱手应是。

太子问他:“进京那晚的事,有眉目了吗?”

岑凤清顿时惭愧起来:“……招数都用遍了,那几个杂碎就是交不出遗神散的解药。”

太子转动着手上的扳指沉思不语。

十日前他进京遇袭,却是次日在京郊的城隍庙被属下找到,那日的记忆全数缺失,太医诊断是中了遗神散。

按说只有一日的记忆,丢了也就丢了,可隐隐之中总有种感觉,他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太子轻叹了口气:“罢了,不急在一时,先以秋狩为重。”

岑凤清应是,拱手退下。

**

回府的路上下了点小雨,街上的百姓行色匆匆,往常热闹的天街倒是安静了几分,绍桢坐在车厢里,听着雨声正犯困。

马车猛地急停,她被惯力带得差点摔下来,立刻挑开车帘询问:“怎么回事?”

车夫也是一脸惊疑不定,朝她递来个物什,一头雾水道:“方才有个汉子拦路,小人刚停下来,他塞了这东西就跑了。”

绍桢诧异地接过来,是一张皱巴巴的字条,她展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几个蚊蝇大小的字。

“九月初十,承光亭候张姑娘大驾。”

她心头猛地一跳,立即抬头:“人呢!”

车夫不解地指了指某个方向:“往那边跑了。”

绍桢举目望去,茫茫雨幕中,哪里还有人影?

她闭了闭眼:“……回去吧。”

马车继续驶动,绍桢坐回矮榻,喉咙忽然发痒,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有什么热热的液体从喉咙流了出来,她下意识低头,那液体便滴到了地上铺着的绒毯中,是一摊鲜血。

……

“脉象虽浮而数,然尺部沉实有力,并无大碍,你不用紧张。”槐花胡同的纪宅中,王明镜诊完脉沉稳道,“至于呕血,血沫色泽鲜艳而无凝块,并非内腑破损,是为地面硌伤胃络,兼之受惊,气逆血涌所致。”

绍桢一路上吐了快两大碗血,脸色格外苍白,疲惫道:“不会有后遗症吧?”

王明镜摇摇头:“取三七粉三钱合藕节炭煎服,三日即可化淤止血,七日不可习骑射,待云门穴疼痛消退,也就痊愈了。”

张绍桢颔首,不愿再折腾,打发个小厮回侯府带话,今晚就在此处歇了。

屋里安静下来,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九月初十是秋狩之日,秋狩历来都在西苑举行,西苑的白塔南山,有座八角亭叫承光亭。

这人到底是谁?

无论如何,总算有眉目了。

**

到了九月初十,绍桢作为东宫伴读,跟着太子一起去了西苑。

狩猎开始前,皇上按照惯例赐宴,皇家宴会一般都流程复杂,耗时极久,等到祭祀典仪完毕,皇上离席而去,她便端起桌上酒杯往身上一倾,骑装顿时污了一大片。

她起身去太子席旁告罪,小声说:“殿下,我去换件衣裳……”

太子看了她一眼,同样小声道:“换完就回来,别乱跑。”

她点点头,悄悄离开了宴席。

……

承光亭人迹罕至,远离了赐宴的喧嚣,瑟瑟秋风掠过山林,平添一分寒意,远远便望见那边有人等候。

绍桢思忖片刻,从贴身佩戴的荷包中倒了一粒药丸服下,深吸一口气,朝承光亭走去。

到了近前,她才发现亭中那人是个穿着朴素、相貌普通的男子,瞧着应当是护卫仆役之流,见她过来还拱了拱手请她坐下,她不由一怔:“你的主人呢?”

那男子一言不发。

绍桢左右环顾,亭中央的石桌上摆了茶点,甚至还是热腾腾的,她有些猜不透那登徒子的意思。

亭外下起了细雨,林中起了白雾,她再次警觉起来,眼角忽然瞥到那男子腰间佩着的短剑,那剑鞘上刻着一个隶书体的“许”字。

绍桢眼眸微眯。

亭外骤然响起马蹄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