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流放怀孕被分家?父不详,母越强 > 第078章 猜灯谜真送肥皂

掌柜忍不住“啧!”了声。

很微妙的一声。

沈清棠抬头,幽怨地看着掌柜,“我写的字就这么难看?”

掌柜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了声,张了张嘴,硬是说不出违心的话。

如今北川百姓分比较极端,要么目不识丁,要么满腹诗书。

满腹诗书的大多是流放犯。

目不识丁的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满腹诗书的人大都写字很好看。

民间有个说法,叫字如其人。

掌柜看看纸上的字再看看沈清棠的脸,别过头。

“要不……”沈清棠幽幽开口,“掌柜您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帮我写?”

掌柜刚笑话了人,有点心虚,没多推辞就应承下来。

反正这会儿店里也没什么客人。

“谢谢掌柜的。”沈清棠痛快地把书和纸笔又推给站在柜台里面的掌柜。

掌柜接过来,先看了眼敞开的书页,纳闷问:“现在离元宵远着呢?你抄灯谜做什么?”

看沈清棠挺着肚子着急忙慌跑进来借纸,还以为她有什么急事呢!

“卖灯笼。”沈清棠摊手,“现在买卖难做。不弄点儿花样,没人买。”

掌柜一边抄写一边点头附和,“谁说不是?我们书局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指着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哥养活着。

好不容易赚点儿银钱,还不够交税的。

这不,今年正月我把原先的账房伙计都辞退了,店里大大小小的活都得我自己做……”

掌柜一边跟沈清棠吐苦水,一边诉说着买卖如何难做。

沈清棠时不时附和一句,眼睛扫过店里的书架。

这家店应该开了很多年,书架陈旧,书目繁多。

她心里有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掌柜很快写完几十条难度等级不同的灯谜。

沈清棠又借了掌柜的剪刀把灯谜一条条裁剪开,跟掌柜再三道谢后,快步走回摊位。

老汉递给沈清棠三枚铜钱,“刚卖掉一块小肥皂。应当是三文钱吧?”

沈清棠点点头,没接钱,“您先拿着吧!一会儿我还得跟您结灯笼钱呢!老丈,您这里是不是有浆糊?”

“有的有的。糊灯笼哪能没有浆糊。”老汉弯腰从木推车下方里层掏出一个小陶罐,递给沈清棠。

沈清棠打开一看,浆糊竟然还没结冰。

老汉看出沈清棠的诧异,主动解释:“我怕冻住,每隔一会儿就搅拌几下。”

难怪!

沈清棠点点头,拿起系羊毛刷,把写着灯谜的字条一张张贴在灯笼上方。

“姑娘,你这写的都是什么?”老汉不认字。

“灯谜。”

老汉虽好奇不到元宵为什么要写灯谜,却没再问,而是帮着沈清棠把灯谜一条条贴到展示用的灯笼上。

只把货架上挂着的灯笼贴满,木推车里面灯笼没有贴。

灯笼大都是喜庆的红色,贴上一小条白纸黑字的灯谜,竟好看了不少。

沈清棠很满意,走到摊前开始喊。

“猜灯谜,送肥皂喽!”

才喊一句就被老汉拉住,“哎呦!好闺女,这可送不得!不能帮我赚钱亏了你自己呀!”

闺女,在北川民间是称呼女孩的昵称。

“您别急!”沈清棠安抚地拍拍老汉抓在自己胳膊上的手,“不会亏!不亏你也不亏我。咱们一起赚钱!”

老汉犹豫着松开手,不放心的跟沈清棠确认,“真不亏?”

“真不亏。”

“那我给你敲锣。”老汉从木推车底下,掏出一面小锣,还有木棍,一手提锣,一手木棍。

咚!

敲了一下。

沈清棠很意外,“您还有这个?”

“一开始也想着敲锣招点人。”老汉不好意思的笑笑,“人没招到,招了顿骂。附近摆摊的嫌我吵,就没再敲过。”

“没事,骂呗!我脸皮厚。”沈清棠接过锣,敲一下,喊一句:“猜灯谜送肥皂!”

不一会儿围了不少人过来。

无论古今,百姓对“送”这个字都十分热衷。

有人问沈清棠,“姑娘,猜灯谜真送肥皂?”

“对!不光送肥皂还送灯笼!但是,不免费猜。”沈清棠一手提着锣一手举着木棒示意货架上方挂着的灯笼。

“我们的灯笼分为简单,一般,有点难和很难四个等级。”

“简单的是小灯笼,猜中了赠小肥皂,一般难度的赠中号灯笼和中号肥皂,有点难度的赠大灯笼和大块肥皂,高难度的赠羊皮灯笼,一块肥皂加一块香皂。”

“四种难度等级价格不等,依次是五文钱,十文钱,十五文钱和二十文钱。”

“若是还有人愿意挑战更高难度的,我们这里也还有三十文一次的。”

“猜中灯谜有奖!猜不中……也送您一个小灯笼,改改运势。”沈清棠指了指串在一起灯笼串。

不知道谁喊了句:“姑娘你这算盘是不是打的有点过精。不猜灯谜,买肥皂和灯笼也差不多钱吧?”

“怎么可能?!”沈清棠不认,“你们中有不少人买过我家肥皂,这小肥皂多少钱?”

有人喊:“三文。”

沈清棠点头,又指着老汉货架上的小号纸灯笼,“这要五文钱。加在一起八文钱!花五文钱就能八文钱的东西,亏吗?

而且小灯笼是简单的灯谜,你看最上头,光那羊皮灯笼就五十文,别说再赠一块大肥皂和一块香皂,三十文怎么能买到这些?”

老汉的灯笼卖的不好,多数人并不知道售价。

反正在沈清棠看来,老汉定价过低。

劳动力凭什么不算钱?

总有清醒的人不肯上当。

“肥皂能洗衣服,这灯笼又没什么用。”

“怎么没用?马上过年了,家里挂盏红灯笼不喜庆?另外,这灯谜上的字可不是一般人写的。

你们听说过云山书院吗?京城的云山书院?我跟你们说,云山书院的院长可是宁王太傅。

那学问不得了!

买了这灯笼,你们就跟宁王算是同门!

日后就是云山书院院长见了,说不得真收你们孩子到门下。”

“……”

事实证明,只要敢忽悠,就有人敢上当。

很快就有一个人掏出五文钱递过来,“我先来抛砖引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