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回到高考后,利用先知成富豪 > 第96章 去祖庙,找紫璇二

晨飞宇说:“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馆内还常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

说来奇怪,自从禅城人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之后,禅城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粤东人有以水为财的观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蕴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禅城人把祖庙视为福庙,每逢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禅城和珠三角一带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祖庙。

他们朝拜祈福,许下良好心愿;他们反思忏悔,净化心灵。大家心里都觉得:不到祖庙心里就不踏实,到了祖庙,大家心里则有了一种平衡,有了一个希望,生活才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于是日子在日复一日中变得有滋有味,现代城市经济才在车水马龙中滚滚向前,无怪乎禅城人将祖庙视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晨飞宇他们听到一位禅城老人讲了一个故事:“文革”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一阵又一阵破“四旧”的浪潮,许多庙宇和庙宇内的珍贵文物在这次浩劫中毁于一旦。在一天上午,突然有大批人马手持棍棒冲向祖庙,禅城的红卫兵和老百姓事先得到消息,早早来到祖庙门口,手挽手,万众一心,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墙,誓死保住了祖庙。许多人被打的全身流血,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当时有一个信念,生命可不要,祖庙决不能丢。

这个故事对晨飞宇他们触动很大,能在人们心中占据如此地位的庙又能有几个,祖庙原来是无愧于这“万庙之祖”的称号的。

禅城人的生活轨迹处处都和祖庙连在一起,刚好游祖庙时正好赶上两对新人在祖庙举行婚礼。

新娘们坐着大红花轿,新郎手扶花轿跟着,八音锣鼓起奏、大头佛开路、大吟姐陪侍,在众人的簇拥下喜气洋洋地进入祖庙,结婚典礼开始。他们先到万福台上拜天地、拜高堂。然后新郎新娘牵手到灵应祠许愿,并一起到锦香池用银子齐掷石雕龟蛇祈福,到黄飞鸿纪念馆看舞狮表演,最后由主办方向新郎新娘赠万福之婚纪念匾。

此后,新婚夫妇生了贵子,快到上学的年龄又要到祖庙来参加开笔典礼。开笔仪式在祖庙西南部的孔庙里进行。

晨飞宇说:“你们知道开笔仪式?”

唐紫璇说:“认识字的仪式?”

凌轻微说:“拿笔仪式?”

晨飞宇说:“开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节的称谓,是作为少儿进入人生学习阶段和贯通教育心理学的启蒙教育纪念形式。

首先参加开笔典礼的小孩排好队,在乐声中由老师引领步入孔圣殿,在殿里接受启蒙老师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训导。

然后每个小孩手摸孔庙内的文笔合影,参观禅城状元榜,到吉祥树下许愿,取状元井的水用状元巾洗脸。

接下来便由启蒙老师用朱砂为开笔者开智。

最后穿上博士袍集体合影,整个开笔典礼仪式节奏鲜明,意义深远。”

北宫心愉说:“在我们北方比较少见了。”

唐紫璇说:“我们南方也少见。”

晨飞宇说:“现在可能也就像祖庙这种地方才有。你们知道禅城读书人都有那些名人?”

钟无艳说:“黄飞鸿。”

凌轻微说:“那个是武术大师,不是读书人。”

晨飞宇说:“有思想家康有为、铁道之父詹天佑、小说家吴研人、任香港律政司长梁爱诗等均在禅城的尊孔的风气中成长。”

唐紫璇说:“康有为、詹天佑居然是这里人啊!”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洒满祖庙的前院,老人们的晨练曲已经开始了,打太极拳、做操、练气功、跳舞。晚上,老人们又聚集到祖庙的万福台观看粤剧表演,随着八音锣鼓摇头晃脑,悦耳的音符将手中茶杯里的茶冲得酽酽的,让时间凝固,让生命延长。有位老人说:人老了,祖庙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怎么离得开呢。

晨飞宇说:“祖庙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装饰工艺巧夺天工,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宫。”

这得益于禅城发达的民间工艺。禅城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禅城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线条简练,豪放、粗矿、流畅,构图大方饱满,装饰性强而着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为多,以建筑装饰木今为主。祖庙前殿、正殿所陈列的大型神台,就是禅城着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内容包括“荆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竹林七贤”与“薛刚反唐”等故事。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筑中应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正殿、前殿两廊和庆真楼等建筑的屋顶脊之上。规模最大的三门瓦脊。全长32.02米。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典雅。

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灰塑又叫灰批,是禅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灰塑美化装饰建筑物,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其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及书画等。

如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桃园结义”,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吒闹海”等。这此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

砖雕、石雕艺术也是禅城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上,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艺术,明清两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这些民间雕塑艺术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祖庙公园内的马郡宗祠内牌坊,都用砖雕、石雕进行装饰,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禅城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砖雕装饰艺术之一。

祖庙大殿三门前两侧,端肃门上的砖雕“大红袍”(海瑞故事)、崇敬门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这些砖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细腻,层次多,构图集中概括,主体感强,雕刻工艺娴熟,多用圆雕、透雕、浮雕、刀法刚劲利落极富于装饰性。细心的游人在观赏祖庙的砖雕时可以发现在砖与砖的接缝处并无丝毫的痕迹,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漆扑又叫漆夹伫塑是一种以伫夹缝以漆粘扑而成的雕塑工艺,俗称漆扑。最早出现于东晋时代,以唐代为盛。禅城祖庙博物馆内的大神像都是用这种工艺扑制而成的。

禅城民间漆扑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须先塑出泥胎人像或动物、器皿,然后翻制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层粘贴,脱模成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细雕塑、刻画线条、装饰上漆油、贴金、加彩等,最后塑造出一座完整的立体造像或器物。在祖庙内现存有20多座漆扑神像供人们参观,这是清代禅城的漆扑艺术作品。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3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

晨飞宇说:“这里作用了大量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灰塑、漆扑等,所以,祖庙被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走过祖庙三门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

来到黄飞鸿纪念馆,馆内设有陈列馆、飞鸿影院。陈列馆内,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很多游客到了这里都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十三姨”莫桂兰的真人照片,也陈列在馆内,还制作了一个“宝芝林”的复制品,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颇令游人兴奋。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

唐紫璇说:“代表,你帮我们拍下和大师、十三姨的合照。”

晨飞宇拍完照之后拿过去给他们一一仔细看了起来,她们还换了不同姿势合照。

凌轻微说:“你们两个老同学在外面难得一见,我给你们拍照。”

晨飞宇走了过去问了一下唐紫璇,要在那个人物那里合照。

北宫心愉:“就不要做选择题了,黄飞鸿大师和十三姨都来一张。”

凌轻微说:“你们靠近一点,牵一下手。”

晨飞宇说:“不用,你就正常拍照就好了。”

唐紫璇轻轻地抓住晨飞宇的手,脸上还有一抹红晕。

凌轻微说:“没错,就是这样,郎才女貌,我给你们多拍几张。”

晨飞宇他们拍完照之后,草草的地浏览上百件黄飞鸿的文物,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

为满足海内外华人的愿望,纪念馆已经整理出的《黄飞鸿大事年表》,刻成了石碑,放在馆内供人解读,是祖庙的灵气哺育了黄飞鸿,而黄飞鸿的民族气节和传奇经历又给祖庙添了荣耀。

晨飞宇他们来到纪念馆的左侧,看到每天进行一次的南派舞狮表演。队员们在铁柱和木桩上闪展腾挪,将高超的岭南狮艺展示给游客。

青石铺路,斗拱飞檐,清音萦绕,曲径回廊,祖庙的内涵实在是过于丰富,以致于再多,再深沉,再华丽的文字去描述她都是隔鞋挠痒,徒流遗憾而已。只有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方能领略其中妙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