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84章 徐霞客

世界名人史 第84章 徐霞客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084 徐霞客

明朝万历十五年,南直隶江阴的徐家宅院里,新生命的啼哭打破了宁静,男婴徐弘祖,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徐霞客诞生了。徐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富庶之家,家中藏书丰富,书香四溢。

幼年的徐霞客常常在藏书阁中流连忘返,那些描绘着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的书籍,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对广阔世界的无限遐想。父亲徐有勉生性淡泊,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偏爱游历四方,他的洒脱不羁和对自然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在徐霞客心中深深种下。

彼时,科举入仕是天下读书人的青云之路,无数人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然而,徐霞客却在心底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宏愿,他的目光越过了那座座书山,投向了远处的山河大地,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万历三十五年,22岁的徐霞客,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拜别了年迈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背负着简单的行囊,迈出了他漫长旅程的第一步。

他的首站是家乡附近的太湖,当浩渺的湖水映入眼帘,波光粼粼,水天相接,徐霞客的心被深深震撼。他沿着湖畔漫步,详细记录下太湖的风光、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渔民们的生活点滴,手中的笔,开始书写他与这山河的故事。

此后的岁月里,徐霞客的足迹如繁星般散落大江南北。在浙江天台山,陡峭的山路蜿蜒曲折,徐霞客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汗水湿透了衣衫。奇松怪石,飞瀑流泉,每一处景致都让他惊叹不已。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同样热爱山水的隐士,两人席地而坐,分享着对自然的感悟。

隐士望着远处的山峦,感慨道:“这山川之美,非有心之人不能领略,公子如此执着,定能有所发现。”

徐霞客点头称是,说道:“我自幼便对这山河大地充满好奇,总想着能亲自去探寻那些未知之地,如今踏上这旅途,才知这世间之奇妙远非书中所能尽述。”

隐士微微一笑:“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公子既能饱读诗书,又能亲身游历,实乃幸事。不过这旅途艰辛,公子可要多加小心。”

徐霞客坚定地说:“多谢前辈提醒,我已做好准备,再大的艰辛也无法阻挡我探索的脚步。”

在考察雁荡山时,为了探寻雁荡龙湫瀑布的源头,徐霞客不顾危险,攀爬陡峭的岩壁。山风呼啸,吹得他衣袂飘飘,脚下的山石松动,每一步都充满了惊险。突然,手中的绳索断裂,他瞬间失去了支撑,心猛地一紧,身体急速下坠。

千钧一发之际,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棵生长在岩壁缝隙中的小树,才得以死里逃生。短暂的惊慌过后,徐霞客并未退缩,他重新寻找路径,终于成功找到了瀑布的源头,纠正了前人记载的错误。当他站在源头,看着那奔腾而下的水流,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同行的一位年轻山民惊讶地说:“徐先生,您可真大胆,刚才那可太危险了,换做旁人估计早就吓破胆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一心只想探寻这瀑布的源头,弄清楚真相,危险自然也就顾不上了。这世间的奥秘,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危险的地方,不亲自去尝试,又怎能知晓呢?”

随着游历的深入,徐霞客的声名逐渐远扬。在江西的一处山林中,他结识了一位年轻的书生。书生听闻他的经历后,眼中满是钦佩,执意跟随他一同旅行。两人一路同行,交流学问,探讨地理,相互照应。

然而,平静的旅途并未持续太久。在一次穿越山林时,他们遭遇了一伙强盗。强盗们凶神恶煞,手持利刃,抢走了他们的财物。

书生吓得脸色苍白,瑟瑟发抖,徐霞客却冷静地安慰他:“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人平安就好。”尽管身无分文,他们依然坚定地继续前行,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日,他们行至一处村庄,正值暴雨倾盆,两人又冷又饿。徐霞客看到村头有间破庙,便提议前去避雨。

刚进庙门,就见角落里蜷缩着一位老妇人,面黄肌瘦,气息微弱。徐霞客赶忙上前查看,发现老妇人是饿晕过去了。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干粮掰下一半,喂给老妇人。

老妇人缓过神来,拉着徐霞客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好心人啊,谢谢你们救了我这条老命。”

书生在一旁小声嘀咕:“我们自己都快没吃的了,干嘛还要给她。”

徐霞客正色道:“人命关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这一路我们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如今遇到他人有难,自当伸出援手。”

老妇人感动不已,从怀中掏出一个破旧的玉佩,递给徐霞客:“我也没什么可报答的,这玉佩是我家传之物,你们收下吧。”

徐霞客连忙推辞:“婆婆,我们救您并非图回报,您留着它吧。这玉佩对您来说意义非凡,我们不能要。”

告别老妇人后,书生似有所悟,对徐霞客更加敬重。

崇祯九年,5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艰苦的西南之行。云南、贵州等地,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徐霞客深入其中,考察石灰岩溶蚀地貌。

在那些幽暗的溶洞里,石钟乳、石笋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高悬,有的如珊瑚丛生。徐霞客手持火把,仔细观察着这些大自然的杰作,详细记录下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以及成因。他的观察和记录比欧洲人早了约两个世纪,为后世的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徐霞客还结识了当地名士唐泰。唐泰对徐霞客的学识和勇气十分赞赏,将他迎入家中,奉为上宾。不仅为他提供了舒适的食宿,还帮助他联系当地的向导和学者,为他的考察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在唐泰的支持下,徐霞客的考察进展顺利。然而,长期的劳累和恶劣的环境还是让徐霞客的身体不堪重负,染上了重病。

在考察途中,徐霞客和向导误入一片沼泽地。向导经验丰富,小心翼翼地在前面探路,徐霞客紧跟其后。

突然,向导一脚踩空,半个身子陷入泥沼。徐霞客见状,不顾危险,迅速伸手拉住向导,大喊:“别慌,我拉你上来!”两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沼泽中挣脱出来。

向导心有余悸地说:“徐先生,这地方太危险了,咱们还是绕路走吧。”

徐霞客却坚定地说:“我们既然来了,就要把这里的情况弄清楚,不能轻易放弃。这沼泽地的形成和特征对我们的考察很有意义,绕路虽能避开危险,但却无法完成我们的任务。”

向导犹豫了一下,说:“可是您的身体也不好,万一再出什么意外……”

徐霞客拍了拍向导的肩膀:“我没事,放心吧。我们小心一些,一定能成功的。”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成功穿越了沼泽地,徐霞客也详细记录下了这片沼泽的地理特征。

又一日,徐霞客和向导在山林中遇到了一群当地的猎户。猎户们看到他们这身行头,好奇地围了上来。

一位年长的猎户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这山林里可危险得很。”

徐霞客笑着解释道:“我们是来考察这山林的地理风貌,想多了解些这世间的奇妙之处。”

猎户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轻猎户笑道:“考察?那是啥?能当饭吃吗?”

徐霞客耐心地说:“这考察啊,就是探寻这山林里的秘密,比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源头,还有这土地的特性。这些知识虽然不能直接当饭吃,但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说不定以后对大家也有帮助呢。”

年长的猎户听了,微微点头:“听着倒是挺有意思,不过你们可得小心,前些日子这林子里还出现了野兽呢。”

徐霞客感激地说:“多谢提醒,我们会注意的。要是方便的话,还想跟各位请教些这山林里的情况呢。”

于是,徐霞客和猎户们席地而坐,猎户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山林里的地形、哪些地方有危险,还有各种动物的习性。徐霞客听得认真,不时拿出纸笔记录下来,还提出一些问题和猎户们探讨。

一次,徐霞客在山间小路上遇到了一位采药的老者。老者背着竹篓,步伐稳健,徐霞客见他对这山林十分熟悉,便上前攀谈。

“老伯,您这是采的什么药啊?”徐霞客好奇地问道。

老者捋了捋胡须,笑着说:“这是黄连,味苦,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这山里宝贝可多了,就看你识不识货。”

徐霞客恭敬地说:“老伯您对这山林如此了解,还请您给我讲讲这山里的其他草药吧,我对这些也颇感兴趣。”

于是,老者边走边给徐霞客介绍,什么人参可大补元气,灵芝能扶正固本。徐霞客听得入神,还不时拿出小本子记录。

“老伯,您说的这些草药都生长在什么地方呢?”徐霞客问道。

老者指了指前方的山林,说道:“像人参,一般喜欢长在茂密的树林里,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而灵芝呢,多在老树的根部附近。不过现在这些宝贝可越来越难找咯。”

徐霞客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老伯您的经验真是宝贵。我这一路考察,也发现这山林里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草药的生长也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啊。”

老者赞许地看了徐霞客一眼:“你这年轻人还挺有想法,不像那些只知道埋头赶路的人。”

崇祯十三年,徐霞客已病入膏肓,不得不中断旅行,被人用船送回家乡。回到家中,他望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游记手稿,那厚厚的一摞纸张,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尽管身体虚弱,他仍坚持将手稿整理完善。

“娘,孩儿这一辈子,行走四方,虽历经艰险,但也无悔。这些游记,望能流传后世,让更多人了解这天下的山川。”徐霞客握着母亲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

母亲含泪点头,眼中满是骄傲和心疼:“儿啊,你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娘为你骄傲。只是看着你受了这么多苦,娘心里也不好受。”

徐霞客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娘,这都是孩儿心甘情愿的。这一路上,我见识了世间的壮丽山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此生已无憾。”

妻子在一旁抹着眼泪,轻声说:“你就安心养病,其他的别想太多。”

徐霞客握住妻子的手:“这些年让你操心了,我这一辈子都在外面奔波,没能好好陪你和家人,心里有愧。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明白,人生要有自己的追求,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

这时,家中的孩子跑了进来,扑到徐霞客的床边,带着哭腔说:“爹,您别离开我们。”

徐霞客艰难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道:“孩子,爹这一辈子,看遍了山川大河,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你要记住,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等着你们去发现。以后你也要像爹一样,做一个有勇气、有见识的人。”

崇祯十四年,徐霞客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床边,摆放着从各地带回的石头标本,仿佛在诉说着他与这山河的不解之缘。他的《徐霞客游记》在后世得以流传,成为了中国地理史上的不朽之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