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91章 海疆雄魂郑成功

世界名人史 第91章 海疆雄魂郑成功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091 海疆雄魂郑成功

明朝末年,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世道一片衰败之象。

自幼,郑成功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对兵书战策痴迷不已,常常在昏暗的烛光下研读至深夜。母亲田川氏温柔而坚毅,岳飞精忠报国、卫青抗击匈奴的故事,被她一遍又一遍地讲给郑成功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种下了家国担当的种子。

而身为大海商的父亲郑芝龙,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将果敢与决断的性格融入了郑成功的血液。

顺治三年,清军南下,铁蹄所至,山河变色。郑芝龙在清廷的威逼利诱下,内心开始动摇,渐渐起了降清的念头。

郑成功听闻这个消息,心急如焚,快马加鞭赶回府中。他“扑通”一声跪在郑芝龙面前,眼眶泛红,声音中满是恳切与焦急:“父亲,我大明虽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但民心仍在,将士们仍在拼死抵抗,此时投降,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郑芝龙眉头紧锁,长叹一声,满脸无奈:“儿啊,明朝气数已尽,清军势不可挡,为父是为了保全家族,你莫要意气用事。”

郑成功猛地站起身,眼中含泪,拔剑斩断袍袖,声泪俱下:“父亲既然心意已决,从此我与您恩断义绝,我定要扛起抗清大旗,恢复大明江山!”言罢,转身大步离去,背影孤独却无比坚定。

离开家后,郑成功来到南澳。此地海风呼啸,海浪凶狠地拍打着礁石,似乎在诉说着山河破碎的悲愤。他站在海边高崖上,衣衫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振臂高呼:“我郑成功今日募兵,愿与诸位仁人志士,共举抗清大旗,为大明尊严、百姓安宁而战!”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在海面上回荡,激昂有力。

各地仁人志士听闻,纷纷慕名而来。其中有个叫阿福的渔民,身形矫健,浑身透着一股质朴的英气,他水性极佳,对这片海域了如指掌。

阿福听闻郑成功招募抗清义士,便带着几个同乡,划着小船,星夜兼程赶来。见到郑成功,阿福扑通一声跪下,眼中满是崇敬与坚定:“郑将军,我等虽是粗人,但也知道不能让清兵践踏我们的家园,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郑成功连忙双手扶起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兄弟,有你们相助,抗清大业必能成功!往后咱们一起,把清兵赶出中原!”

阿福激动得满脸通红:“全听将军号令!”

顺治七年,郑成功攻打潮州,本以为胜券在握,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战事陷入胶着,最终无奈失利。但郑成功没有丝毫气馁,他深知,要想持续抗清,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厦门和金门。为了顺利拿下这两座岛屿,他乔装打扮成普通商人,带着几个亲信,混入厦门城打探消息。

城中清军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来回穿梭。郑成功等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街巷中,巧妙地避开清军耳目。他们走进一家茶馆,郑成功一边喝茶,一边和茶博士闲聊:“小哥,这城里最近可太平?”

茶博士左右看看,小声说:“唉,表面太平,实则那清军将领整日花天酒地,疏于防务,苦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喽。”郑成功与亲信对视一眼,心中有了底。

从茶馆出来后,郑成功等人又来到码头,看到清军的布防情况。一个亲信担忧地说:“将军,这码头守卫森严,我们要拿下怕是不易。”

郑成功沉思片刻,说:“无妨,他们虽戒备森严,但只要找到弱点,便可一击即破。”

回到营地后,他立刻召集将领,摊开地图,指着厦门城说:“如今清军懈怠,正是我们的机会。咱们如此这般……先派小队引开码头守军的注意力,主力部队则从侧翼突袭城门。”将领们纷纷点头,摩拳擦掌。

深夜,万籁俱寂,郑成功率领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靠近厦门城。他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手持长剑,低声下令:“听我号令,冲!”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突破城门。

城中守军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经过一番激烈战斗,郑成功顺利拿下厦门,随后又乘胜追击,一举占领金门,将金、厦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抗清根据地。

在巩固金厦基地期间,郑成功全身心投入练兵。有一次,他亲自下场与士兵们比试武艺。他手持长枪,身姿矫健,动作行云流水,几个回合下来,竟无人能敌。士兵们纷纷叫好,欢呼声此起彼伏。

郑成功收枪而立,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不仅要练武艺,更要练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战胜清军!大家说,有没有信心?”

士兵们齐声高呼:“有!”

在小盈岭之战中,清军设下埋伏,企图一举消灭郑成功的部队。郑成功却早有察觉,他将计就计,把将领们召集过来:“清军想伏击我们,我们就将计就计。张三,你带一队人马佯装中伏,诱敌深入;李四,你率主力部队在侧翼等候,听我信号,到时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将领们领命而去。

战斗打响,张三那队人马且战且退,清军以为得手,倾巢而出。就在这时,郑成功大喊:“信号发出,出击!”李四率领主力部队如潮水般从侧翼杀出,杀得清军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海澄之战时,清军调集重兵围城,炮火连天,城墙多处坍塌,城中陷入一片火海。郑成功站在城墙上,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对着士兵们大喊:“将士们,身后是我们的家园和百姓,我们一步也不能退!今日便是战死,也要守住海澄!”士兵们深受鼓舞,纷纷用沙袋堵住缺口,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

一个年轻士兵喊道:“郑将军,只要有您在,我们就不怕!”

郑成功大声回应:“好样的!大家并肩作战,定能击退清军!”最终成功守住海澄,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清军民的士气。

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率师北伐,雄心勃勃,誓要收复失地。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向北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途中遭遇了狂风暴雨。汹涌的海浪如猛兽般拍打着战船,船身剧烈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郑成功站在船头,迎着风雨,大声呼喊:“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水手们,稳住船帆!”

一个水手焦急地说:“将军,风浪太大,这可如何是好?”

郑成功坚定地说:“莫怕!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难关!听我口令,调整帆向!”在郑成功的指挥下,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安全抵达避风港。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踏上北伐之路。这一次,他的军队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攻取了瓜州、镇江,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城内的清军惊恐万分,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此时,郑成功收到清军守将的投降信,心中十分高兴,以为胜利在望。部下提醒他要小心有诈,谋士忧心忡忡地说:“将军,清军狡诈,这投降怕是有诈,不可不防啊。”

郑成功却被胜利冲昏头脑,一挥手说:“他们已是瓮中之鳖,能有什么花样?莫要多疑。”

结果清军突然反击,郑军陷入混乱,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郑成功奋力抵抗,却无法挽回败局,只得率领残部退回厦门。

北伐失败后,郑成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仅凭金、厦两地,难以实现反清复明的大业。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投向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为了详细了解台湾的情况,他找来熟悉台湾的商人何斌。何斌献上台湾地图,激动地说:“郑将军,台湾百姓深受荷兰人欺压,日夜盼着您去解救他们!荷兰人在台湾修筑城堡,掠夺资源,无恶不作,百姓们苦不堪言。他们用先进的火器镇压反抗,还强迫百姓做苦工,许多家庭都因此破碎。”

郑成功看着地图,目光坚定,拳头紧握:“我定要收复台湾,还百姓安宁,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何先生,烦请你再给我讲讲荷兰人的布防。”

何斌指着地图,详细介绍起来:“这热兰遮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荷兰人在周围布置了多门火炮,易守难攻。但他们的兵力分散,我们可以先切断他们的联系,再各个击破。”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舰队在航行途中,遭遇了荷兰人的巡逻舰。

荷兰舰船体型庞大,装备精良,郑成功却毫无惧色,果断下令出击。他站在船头,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将士们,为了收复台湾,为了同胞的自由,冲啊!让荷兰人知道,我们不可欺!”

荷兰舰长站在甲板上,用生硬的中文喊道:“你们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

郑成功冷笑一声:“台湾是我中华领土,你们这些侵略者,今日就是你们的末日!开炮!”双方展开激烈海战,郑军战船灵活机动,利用火炮猛烈攻击荷兰舰船。

荷兰舰船虽然火力强大,但行动迟缓,渐渐落入下风。经过一番激战,荷兰巡逻舰狼狈逃窜。

四月初,郑军顺利在台湾本岛登陆。荷兰殖民者凭借坚固的城堡和先进火器负隅顽抗。郑成功指挥军队切断其水源和补给线,包围赤嵌城。

荷兰守将派人出城谈判,妄图用财宝贿赂郑成功,让他退兵。使者满脸堆笑地说:“郑将军,只要您退兵,我们愿意奉上大量财宝,保您一生荣华富贵。”

郑成功愤怒地说:“台湾是我中华领土,你们侵占多年,今日必让你们付出代价,速速投降,否则定斩不饶!回去告诉你们长官,别做无谓抵抗。”荷兰守将见谈判不成,便加强防守。

郑成功亲自督战,他让士兵们用土填护城河,架起云梯攻城。他大声喊道:“将士们,为了台湾同胞,冲!”经过数日激战,赤嵌城守将终于抵挡不住,出城投降。

随后,郑成功移师威逼台湾城。荷兰守军凭借高大城墙和猛烈炮火死守。郑军围城八个月,期间粮食短缺,士兵们士气低落。

一个士兵沮丧地说:“将军,这粮食快没了,士气也低,可怎么办?”

郑成功鼓励大家:“我们已经离胜利不远,只要坚持,台湾必将回归祖国!我已派人寻找新粮源,大家再坚持坚持!”

他一方面派人深入山林,寻找新的粮食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士兵开展屯田,解决了粮食危机。同时,他还发动百姓,共同参与攻城,台湾百姓纷纷响应,为郑军提供物资和情报。

有个台湾青年带着几个伙伴找到郑成功,激动地说:“郑将军,我们熟悉这里的地形,愿意给您带路,帮您攻打荷兰人!”

郑成功大喜:“好!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收复台湾更有把握了!”

最终,在十二月十三,荷兰驻台总督揆一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那一刻,台湾城内外欢呼雀跃,台湾人民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开始全面建设台湾。他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建立起完善的地方政权机构。他还颁布屯垦令,组织部众开垦荒地。

来到农田,他看到百姓们在辛勤劳作,便挽起袖子,亲自下田,教百姓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一边示范,一边说:“大家看,这土要这样翻,种子间距要适中,这样庄稼才能长得好。”

百姓们围在他身边,认真学习,不时提问。有个老农疑惑地问:“将军,这新法子真能增产?”

郑成功笑着说:“老人家,您放心,按这方法,保准有好收成。”

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修建学校,亲自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讲述中华历史和儒家思想。课堂上,他绘声绘色地讲着:“孩子们,我们华夏有悠久历史,要记住先辈们的事迹,传承我们的文化。从大禹治水到孔子讲学,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在他的努力下,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台湾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