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烟云过眼 > 第102章 《富春山居图》

烟云过眼 第102章 《富春山居图》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5 13:08:25 来源:小说旗

周日,友荣公司的秋拍现场。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新山栖隐图卷》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中。

一位男拍卖师,言笑从容地执槌喊价。

然而,竞买人都有些犹豫,并未出现狂热追捧的情形。

他们暗中觑着拍卖师和对手,眼神中满是权衡与犹豫。

这正合莫宛之意。

现在,她正隐匿于人群之中,目光如炬,紧紧锁定着那幅画作。

一分钟后,无人应价,拍卖师松了口气,宣布流拍。

接着,屏幕切到第二件艺术品。

这与莫宛无关,她只看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去了。

没出意外就好。若被人拍下,她还有得麻烦。

宣传力度够大,《新山栖隐图卷》也够好,但只要人为操作一番,它同样有可能流拍。

友荣临时调整了拍品上场的顺序,故意让《新山栖隐图卷》第一个出场,但同时却定下了很高的起拍价。

一般来说,竞买人会有好几个标的,因此他们在竞价时会考虑手中的资金多寡,不太可能在第一件心仪的标的上孤注一掷。

如此一来,竞买人的出价就会相对保守。

办妥了这件事,莫宛马上和乔林联系。乔林在电话里掩不住笑意。

“那很好,按流程这幅画很快就会回到Retro公司。”

“但偷画贼也会马上接手画作。你们要小心。”莫宛提醒。

“我们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等真迹上飞机时,就让杜老师一边去报警,控制老贾;一边接手媒体采访,为自己造势。我俩出国去追画,盯紧嫌疑人——我们都怀疑是“老袁”袁大伟。最后,警方通过引渡制度,将嫌疑人引渡回来。”

莫宛点点头:“理论上是没什么漏洞的,但你们还是要小心。”

半个月后,乔林、叶嘉言从伦敦返回上海,脸上略带了憾色。

此行各环节衔接紧密,舆论声势也造起来了。因此,中外警方对此事都很看重。

可惜,袁大伟被逮捕之前,已觉察到不对,故意把画卷拦腰撕开。好好的画卷,一夕之间变成两个碎片。

回国后,杜辛质问昔日好友老袁、老贾,方知袁大伟早就知杜辛手里有一幅好画,为此故此在杜辛所在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一租就是十年。

初次见到真迹后,袁大伟借口给杜辛赏析细节,将画作细节尽皆摄入眼中。

而后,花费两年时间,才画出一幅最接近原作的赝品。

第二次,袁大伟买通老贾,和另外两位朋友,趁杜辛不备换掉画卷。

随后,袁大伟彻底消失,携画出国。

因老贾与杜辛比邻而居,袁大伟还叮嘱老贾,要注意杜辛的动向。

傍晚,欧瑞宏自掏腰包,为莫宛、乔林、叶嘉言庆功。

美食当前,叶嘉言却没什么心情,只吃了几小口。

欧瑞宏便问:“小叶,怎么兴致不高?”

“我先前看见杜老师,他很难过。画是找回来了,但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令人遗憾。更让他伤心的是,一直和他交好的四个老头,竟然都合伙骗他。”

叶嘉言暗叹:杜辛交友不慎,轻信于人,最终酿成憾事。太可惜了。

“不义之财,不可取。这都是被猪油蒙了心的人。”乔林点评。

欧瑞宏轻叹一声:“要我说,最可惜的,还是这个袁大伟。好歹也是个有名望的画家,竟然处心积虑地骗人钱财。”

“不可惜,他这是咎由自取。”莫宛摇摇头,“这么多年时间,他本来可以放弃邪念,但却任由邪念潜滋暗长。看吧,老天绕过谁?”

说到此处,莫宛眉间扬起一丝快意。

饭桌上三人都看得分明。

以前,莫宛没少在Retro公司受气。

此番,Retro在拍卖界中跌了脸面,虽不至没落,但总算得了教训。

欧瑞宏看向叶嘉言:“其实吧,也不用太沮丧。历史上,多少书画流散,最终都没找回来。至于杜老师这一幅,问题不大,让修复师费费心思,说不定就能无痕修复呢。”

他又看向乔林:“《富春山居图》不还被烧了一段嘛,但也不失为名画。”

号称“中国十大传世之画”之一《富春山居图》,作于黄公望82岁高龄,耗时三四年光景。明代巨眼董其昌曾评曰:“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脏俱畅。”

起初,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赠与无用禅师。

到了明代成化年间,画作又现身苏州,先后为沈周、樊舜、谈志伊、董其昌所有。及至晚年,董其昌把它卖给了吴正志。

吴正志把《富春山居图》当传家宝。他的孙子吴洪裕,视之为珍宝,在弥留之际嘱咐家人“焚以为殉”。

孝子贤孙准备照搬,但见这名画即将付之一炬,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于心不忍,便以偷梁换柱之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但遗憾已然酿成。《富春山居图》虽被救下,但期间却已烧出几个连珠洞,名画也断为一大一小。自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其后,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残画后,将烧焦受损部分揭下再行接拼后。

未想,竟出现奇景: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看不出后天剪裁拼接的痕迹。

再后来,人们把剪裁拼接的部分,称作《剩山图》。

至于原画主体中的另一段,则被单独保留下来,谓之《无用师卷》。(1)

说到《富春山居图》险被烧毁一事,几人都很感慨,不觉间,话题延伸到古人鉴藏的私心上。

叶嘉言皱起眉:“要我说,私心最重的,还是梁元帝。江陵焚书,说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浩劫……”

“是啊,投降归投降,十四万卷图书、珍贵书画,就这么没了,”说至此,乔林痛心疾首,“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太可惜了!”

“那独眼龙皇帝,还说什么‘文武之道,今夜尽矣’,真是可笑!做下这等恶事的,不就是他自己吗?”(2)

(1)前者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掩火烧痕迹,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割下来置于画首)。

(2)彼时,雕版印刷术还未问世,江陵所藏多为善本。单说古籍善本的损失,都不可估量,更不用说珍贵书画。当代学者评曰:“江陵焚书,从数量上说,梁元帝毁灭了传世书籍的一半。从质量上说,他所毁的是历代积累起来的精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