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烟云过眼 > 第128章 苏州片、河南造、扬州造、长沙造、广东造

烟云楼,乔林办公室。

叶嘉言和乔林商量着三十件书画作品的拍卖选题。

乔林已在登记簿上写下了拍品的定名和估价,等着叶嘉言拍板。

叶嘉言看完登记簿,点点头:“定名恰如其分,估价也很合适。”

“那接下来写简介吧。”

“好。”

弄简介,同时给拍品拍照。做好这道工序,便能找人印刷了。

“简介……我有个提议啊,”乔林说,“你我各写十五件书画的简介,如何?然后再交叉修改。”

“行,没问题。”

乔林的目光落在《新山栖隐图卷》的画名上,眉头微微一挑。

“是不是,要拿这一幅画作封面?”

“嗯,欧总的意思。”

“我有不同的看法。”

“说说看。”

“刚刚你也看见,估价最高的是一套钱维城的册页。估价三千二百万,到三千六百万之间。”

而《新山栖隐图卷》的估价,要少一点。

叶嘉言把欧瑞宏的意图略述一遍,乔林仍不赞同。

“追回真迹的故事虽传奇,但不足以支撑更高的价格。”乔林笑了笑,“毕竟,去追真迹的我、你、莫宛,只是普通人啊。”

“我们看成交量、成交额嘛。要是能吸引更多的竞买人,目的就达到了。”叶嘉言话锋一转,“不过,你刚刚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我们能找不是普通人的人,再宣传费一波,效果或许就不一样了。”

“你有什么打算?”

“容我再想想。”

“嗯,知道你点子多。”

乔林说话的时候,眼睛里含着一汪秋水。

但叶嘉言视若无睹,满脑子都是生意。

他颇为无奈,只得另找话题:“还有一件事,要尽快定下来。你应该注意到了,这三十件书画拍品中,有十六件都是苏州片。我们这个选题的名称怎么定?”

这次春拍,征集到的书画里,竟有过半的作品是“苏州片”。

明代中后期,伪造书画的风气颇为盛行,苏州成为书画的首善之区,名家书画供不应求。故而,彼时,在山塘街、专诸巷、桃花坞一带,逐渐聚集起一批职业画家,专司赝画制作,统称为“苏州片”。

这些“苏州片”的画家,手艺精湛,仿制的画作不仅形似,更兼神韵,艺术造诣颇高,以至于连经验丰富的鉴藏家也会“打眼”。有些甚至被选入皇宫内府,成为皇家珍藏的一部分。

叶嘉言想了想:“我没想出很好的选题名。”

垂眸看登记簿,有仿董其昌的,也有仿陈洪绶的。这些“苏州片”画功都不俗。

彼时,在松江地区,人们对董其昌的书画情有独钟,伪造之作层出不穷,每一幅都力求逼近董氏之风骨。

而在绍兴,职业画家则专攻徐渭、陈洪绶之作,仿品之中,既有徐青藤的狂放不羁,亦有陈老莲的细腻入微,令人难辨真伪。

至于南昌,则喜以黄山谷与文天祥的笔墨为摹本……

乔林看着一幅仿郑燮的伪作,说:“这一幅,不是苏州片,是‘长沙造’。”

原来,到了清代,书画作伪的地区更多,遍及大江南北。

开封有“河南造”,喜欢模仿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

扬州有“扬州造”,风靡一时,仿郑板桥等大家之作。

湖南有“长沙造”,钟爱于做旧染色,大多“致敬”明末清初的“节烈名人”,或冷名头的书画。

晚清时期,“广东造”异军突起,擅长在书卷中添加宋代文人题跋,以假乱真。

至于京城,在地安门左近,也出现了一门绝技——“后门造”。职业画家专门复刻清宫装裱的样式。

“师妹,你说,哪一家的造假水平最高呢?”乔林找话题。

“这还用问吗?”叶嘉言笑了笑,“‘装潢以本朝为第一,各省之中以苏工为第一。’这是钱泳的评论。”

毫无疑问,“苏州片”的造假水平出类拔萃。

因为,这些人大多出身于裱褙匠,一则见多识广,二则技艺娴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