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103章 传奇爱情里的炮灰(42)

谢余嘉用厂办的电话打给谭宏,听完她的讲述,谭宏眼前一黑。

之前他通过报纸看到谢元初发的寻人启事,就已经黑过一次了。

元初发表东西,都是各个报社广撒网的,确保哪儿哪儿都能覆盖到。

谭宏当时就联想到了谢余嘉最早写给谢元初的那封信,对元初的说法直接就信了十分。

他心里特别迷惑不解,老谢怎么是这么一个人呢?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之前老谢开明大气、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水平,表现十分优秀,怎么她家父母和弟弟一来,她就变成这样了呢?

他都不敢想象,那些伤残军人要是回了家,面对的都是这样的家人,那他们该是何等的寒心!

他问谢余嘉:“你想让我怎么做?”

“老谭,我的确伪造了身份,但是我没有任何坏心思,没想干任何坏事。看在我之前多少也算有点功劳的份上,你帮我说说情吧。”

谭宏闭上眼,长出一口气,说道:“老谢,你说错了,你有坏心思。你伪造身份,就是为了逃避照顾父母和弟弟,这也是一种坏心思。并不是只有杀人放火侵占国家利益才叫坏心思的。

老谢,我就说一句话,你曾经是个军人,谢其华是个伤残军人,他需要你照顾,你也答应了要照顾他。可是你跑了。你想一想,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你的做法合适不合适?

你要是不想照顾他,你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而不是现在这样,他在你的‘照顾’下生死不明。这事我没法帮你,国有国法,我不能干预公安部门办案。”

谢余嘉:“……”

直到此时,她才真正觉得有点发冷,事情好像完全超出了她的控制。

***

谢余嘉所在的工厂厂长亲自联系了元初,跟她说了谢余嘉的情况。元初听完之后,说道:“所以她没有交代我父母和哥哥的去处吗?她没看到报纸吗?我可以把父母和哥哥接到身边照顾,不用她费心了。她没看吗?”

厂长叹了口气,说道:“她看了。但是她对你父母和谢其华同志毫不关心。她甚至连问都没问一句。”

元初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她怎么这样!我爸妈对她多好!只是让她暂时照顾一段时间而已!她竟然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之前我照顾了十多年,我都没说什么。她现在就照顾了一年多,就把人照顾没了,她简直太过分了!”

厂长附和道:“她确实很过分。小谢同志啊,你也不要太难过。没有消息也不是件坏事,那说明你父母和哥哥可能还活着呢,还是有希望找到他们的。”

“谢谢您,那就借您吉言了。”

元初挂掉电话,通过系统监控看了看谢家三人在西北的情况。

她捏了个简单的系统,绑定了谢家三人,让他们三个在西北搞绿化赎罪呢。系统每天给他们发布任务,干得好就奖励一个窝头一杯水,干得不好就电击惩罚,想寻死就会生不如死,根本就死不了一点。

看着谢家三人兢兢业业地认真工作,元初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她又写了篇小作文,标题就叫:姐姐找到了,父母和哥哥去哪儿了?

她把谢余嘉伪造身份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我姐姐给自己炮制了一个新身份,跑到一个没人认识她的地方开始了新生活,而我的父母和哥哥却神秘失踪了,这未免太过巧合,巧合得令人胆寒。

姐姐没有交代父母和哥哥的下落,她说她也不知道。在这里,我想再发布一个寻人启事,寻找我的父母和哥哥,如果大家见过他们,可以直接和我联系,也可以联系公安部门、报社。

我由衷地希望我的父母和哥哥还活着。”

随文附上三个人的照片。

找吧,能找到算她输。

谢余嘉伪造身份案判的很快,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从轻判罚,半年监禁。

公安部门联系了元初,向她通报了谢余嘉被判刑的消息,并且告诉她:“我们一定会继续寻找你父母和哥哥的下落。”

“麻烦你们了。”

“应该的。为人民服务。”

***

元初家里出事的消息,她的同事们也都知道了,最近大家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谁家做点好吃的都要叫她过去吃,元初含泪吃胖了三斤。并且化伤心焦急为工作动力,每天拉着大家卷生卷死。

建兴县的婚姻法宣传已经基本到位,这块的工作不是那么急迫了,元初开始对农业水利感兴趣。还有三年自然灾害这个坎要过,必须得早做准备。

既然她来得早,能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一些。尽力而为。

元初开始频繁造访建兴县农业水利局,对负责人沈大伟进行采访,了解建兴县的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情况。

沈大伟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同志,能跟着农民一起下田种地,一起下河清淤,但是吧,他的专业水平并不是特别好,管理能力和宏观视野有所欠缺。

元初问了他很多问题,有的他也答不上来。

但是没关系,沈大伟同志有个优点,他勤奋好学、热爱钻研,元初怂恿他,遇到不懂的就去找外援,向上级要人、要资源、要技术。

沈大伟惊讶道:“咱怎么能把困难转移给其他同志呢?”

“这怎么能是困难转移呢?这叫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你就把咱们这儿当成一大块试验田,让大家都来咱们这儿做试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咱们这儿搞好了,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们解决的不光是建兴县的问题,是全国各地所有的和我们类似的问题。

再说了,遇到不懂的,你不向人求助,难道你还想闭门造车啊?”

沈大伟琢磨了又琢磨。

元初又给他加了一把火:“咱们得科学种田。新时代了,得想新办法。你不能光想着出苦力,使笨劲。你要是不向外求助,咱们这儿农业产量提不上去,老百姓累死累活吃不饱饭,这都是你的责任。

我们不光要提高产量,还要旱涝保丰收。旧社会的时候,隔两三年就是一个大的自然灾害,不是洪灾就是旱灾,要么就是蝗灾。老百姓靠天吃饭,天灾一来,老百姓就要饿肚子,就要逃荒。咱们是新社会了,总不能还延续这种情况吧?”

沈大伟:“……”

他思考再三,终于下定决心,向崇阳专署农业水利局要来了一位水利专家,对建兴县的水利资源进行考察,然后做出规划,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规避自然灾害和风险。同时,他还要了一位农业专家,对建兴县的土地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总结出提高产量的有效方式。

元初满意了,在报纸上给他写了篇小作文,赞扬沈大伟同志与时俱进、敢闯敢拼的作风和心系百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沈大伟同志捧着报纸,脸都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