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21章 70早死的炮灰(21)

元初给张庆斌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过完年再回去。

张庆斌笑着说道:“那太可惜了,谢渊同志和张明芳同志决定在除夕那天举办个简单的婚礼,请厂里的职工们吃糖,你不能参加,真的挺遗憾的。”

“他们为什么不早点说!”

谢渊和张明芳都算是大龄未婚,他们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互相欣赏,最终发展成了革命伴侣。

元初知道他俩在谈对象,但是不知道他们这就要结婚了呀,提前一点信都没有!

张庆斌说道:“这是个临时决定,他们就领个结婚证,骑着自行车在厂里转一圈,给大家发点糖,拿着红宝书宣个誓,又不会大操大办。糖给你留着,等你回来再吃。你放心,我给你多留点。”

元初说道:“那好吧。我回去的时候给他们带结婚礼物。”

张庆斌笑道:“你也不用沮丧,这流程那么简单,大不了等你回来,让他们再走一遍。”

元初:“……你行行好,做个人吧……”

张庆斌哈哈大笑,“他们俩一结婚,那真的就是以厂为家了,以后夫妻合力,更好地为动力机厂和国家的内燃机事业做贡献,想想我就高兴。”

元初:“……我还是那句话,你做个人吧。你帮我喊一下明芳呗,我二十分钟后再打过去,我不能参加婚礼,总要亲自祝贺一下她的。”

“行。”

张庆斌挂了电话就让小林秘书去喊人,“把小张和小谢都喊过来,我听小郑那口气,不能参加婚礼还挺遗憾的。”

小林秘书跟自己的领导一个脑回路:“等她回来再办一次嘛。”

张庆斌:“……”

自己说这话的时候没觉得有问题,但这话从别人嘴里冒出来,就觉得还挺欠打的。

“赶紧喊人去吧你。”

过了一会,张明芳和谢渊结伴来到厂长办公室,等着元初的电话。

谢渊说:“我猜她去了京城就会被人留下。”

张庆斌摸摸脑袋:“谁说不是呢。”

【叮铃铃……】

电话铃响起,张明芳赶紧上前拿起了话筒,“喂?元初吗?”

“是我。明芳姐,我听老张说你和谢工除夕当天结婚,我已经答应了好多人留在京城过年,就不能参加婚礼了,祝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一定要幸福哦!”

张明芳笑道:“你的工作比较重要。我特意没提前告诉你,就怕影响你的决定。我给你留着糖,等你回来了,我和谢渊再请你吃饭。”

她笑得娇俏无比,因为旁边还有厂长在,她脸都红了。

元初表示:“好,那我等着吃了。”

“哎!”

俩人也没闲聊,说了两句就挂了。

这时候的电话费很贵,大家说话都是简洁明了的。

在京城过年,元初自然也是不得闲的。

这帮家伙就是一群科研疯子,又有很强的紧迫感,一个个恨不得不眠不休,好不容易抓到了元初,就想拉着她一起疯狂。

元初时不时就要捶胸顿足一番:“我后悔啊,早知道我就不答应你们留下来一起过年了,我回家多自在啊。我回家还有喜糖可以吃,还能看人家结婚沾沾喜气。现在好了,我好朋友结婚我都赶不上趟。”

陈老头“图穷匕见”,露出了自己的“丑恶嘴脸”,跟元初说:“上了贼船想下去就难了。你就安心等船靠岸吧。”

他老伴张教授说她:“沾啥喜气啊,年纪轻轻的不要想着结婚,要想着为国家做贡献。”

元初说道:“嘿!你俩怎么结婚了呢!”

陈教授夫妻俩尴尬一笑,张教授说道:“好朋友结婚没法参加确实遗憾,我给你买礼物你带回去哈。你好朋友不会怪你的,你是有公事要忙嘛。”

另一位刘教授说道:“喜糖我们也给你买。”

元初:“人家结婚的糖叫喜糖,你们这就叫糖!”

专家们:“……”

当然啦,大家随便说说,开开玩笑而已。

专家们承诺的美食还是兑现了。

他们也给元初买了各种糖果,甚至连酒心巧克力都有。

还有,张教授亲自去百货大楼挑了婚庆四件套。元初跟她一起去的,她给张明芳买了一条红色的丝巾,看起来十分喜庆。

张教授直夸她眼光好。

“初初,你自己也买一条,这种丝巾就适合你这样的年轻小姑娘戴,也适合我这样的老大姐戴。咱俩一人来一条。”

元初还能说什么呢,她跟张教授戴上了款式一样、颜色不同的姐妹丝巾,俩人还去照相馆拍了张合照。

陈教授和张教授俩人没有孩子,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对于他们,元初是十分敬佩的。

这些专家们大部分之前被下放,他们的子女也都分散到全国各地,有的去插队当知青了,有的去了军垦农场,有的去当兵了,有的申请援边,去了偏远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现在,专家们回京了,境遇有所好转,条件允许的孩子们就能回来探望他们,还有的已经调回了京城。

元初也见到了好几位年轻人,看得出来,这些人曾经都是天之骄子、天之骄女,但是,经过了现实的磨炼,大都变得沉稳了,有的甚至有点消沉了。可见生活落差给人带来的打击有多大。

现在,看到自己的长辈已经恢复了部分待遇,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一家人能够再见面,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对方,知道大家都好,而不是只能从信件里窥探一二,这就足够了。

对于给他们带来这份转变的元初,他们都抱着十足的善意和感激。

除夕夜,大家聚到一起吃饭,专家们心态都很好,跟自己的孩子们说:“其实我们下放的时候,过得不算差,我们是有技术的,农村缺什么?他们缺的就是知识和技术。真正有用的技术。

一开始我们过去的时候,老乡们还有戒心,和我们保持了距离,后来,我们帮忙修了拖拉机,帮忙规划水利,凡是需要技术的地方,我们都可以表现一下,老乡们很快就热情起来了。我们回来的时候,他们还舍不得呢。

所以说,人还是得有用。我们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脑子里时刻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做实事,那国家和人民总会看到我们的心意。”

你有用了,你就不会太惨。

真正惨的,是那些搞思想文化研究、搞政治经济研究的。他们平时研究的那些东西,到了乡下是真派不上用场,那就有点糟糕。

年轻人们若有所思。

他们跟着长辈,从小耳濡目染,对于技术多少都是懂点的,之前一直担惊受怕,不敢表现出来,现在看来,或许也可以尝试做出改变。

虽然他们受长辈影响,在推荐工作、推荐上工农兵大学这方面暂时没有机会,但是人家也并没有不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智,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刻意为难他们。

是他们自己太过小心了。

过完年没几天,这群年轻人就走的七七八八了,在京城逗留的时间还没有元初长。

他们回来的时候还有点沮丧,走的时候已经重新蓄满了斗志。

从此以后,农村对于他们而言,就真的是一片广阔天地了,他们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心中所思所想,皆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和农民做点事。

他们会在这片广阔天地里锻炼自己、磨炼意志,他们会向上生长,而不是被困难和现状消磨掉自己的精气神。

走的时候,他们跟元初说:“我们回去以后给你寄当地土特产哈。”

虽然元初比他们能干,比他们厉害,但是元初也不过是一个刚刚20岁的年轻姑娘,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要小一些,他们做哥哥姐姐的,理应尽己所能地照顾着点,哪怕她不需要,那也是他们的心意。

更何况,他们也从自家长辈那里听说了元初被父母和兄弟姐妹欺负的事情,对她更多了几分同情。

大家都不明白,元初这么机灵乖巧又讨人喜欢的好孩子,怎么会有父母不喜欢呢?怎么会有兄弟姐妹不喜欢呢?他们巴不得元初是自己家的孩子!

元初在京城过完正月十五才回到海市。

她带着礼物拜访了谢渊和张明芳的新家。张明芳是海市本地人,之前就住在自己家,谢渊是外地过来的,单位给他分了一间宿舍,现在俩人结婚了,张庆斌尽己所能帮他们腾出了个一居室,也就是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

没办法,这时候的条件就这样。

谢渊问过张明芳,要不要想办法买个房子,俩人出去住,能住的宽敞点,张明芳觉得没必要,俩人生活,能用多大地啊?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了。她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工作上。

元初打量了一下客厅,墙上挂着结婚照,桌子上摆着带喜字的搪瓷缸子,门上也贴着喜字,倒确实有点喜庆气氛。

“明芳姐,这是给你们的新婚礼物,祝你们新婚快乐哈!”

张明芳把东西接过去,嗔怪道:“怎么买这么多?”

元初实话实说:“丝巾是我买的,四件套是老头老太太们买的,他们好不容易想凑个热闹,那我还能不允许啊?”

张明芳说道:“这人情我怎么还啊?”

元初笑道:“以后见了面,你谢谢大家不就完了。你这么勤奋用功,谢工也很厉害,你们俩总有一天能站到行业高处。到时候见到专家们,闲聊起来,这也是件趣事,还没见过面呢,先收到结婚礼物了!”

张明芳笑道:“还是你嘴巴会说。等着啊,我给你拿糖吃。特意给你留的。”

晚饭是谢渊做的,确实如张明芳所说,厨艺不错。

元初边吃边夸:“明芳姐,谢工厨艺这么好,以后你可有口福了。”

谢渊说她:“不用你再提醒我多做饭多做家务了。我很自觉的。”

张明芳:“……”

老实讲,她都没听出来。

不过谢渊这么一说,她也觉得元初就是这个意思,不愧是她的好姐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