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31章 被知青“遗忘”的未婚妻(5)

第二天一大早,冯振中和冯振国就去了公社,把冯家村想要发展立体农业、把野山变花果山,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更多贡献、提供更多物资的想法跟公社书记做了汇报。

这是个新的尝试,公社方面听了他们的汇报,觉得这事可以做,如果做好了,就可以在其他大队也进行考察推广。

公社的赵书记跟他们说:“我跟农技站的同志们说一声,你们可以随时去找他们请教问题。我再给县里打个报告,你们这种新尝试应该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光是咱们公社可能不够。”

冯振中笑道:“赵书记,咱们想一块去了。既然咱们是为了国家建设做新的尝试,那就应该集思广益,尽可能多的网罗人才。”

赵书记哈哈一笑,说道:“行啊,老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咱才几天没见啊,你这文化水平有提高啊!”

冯振中笑得憨厚,没再多说。

这都是昨天晚上听元初讲的,他属于现学现卖。

搞定了公社,冯振中和冯振国又拿着公社的介绍信去了县里,争取到了县农业水利局革命领导小组的支持。

这几年部门设置比较乱,之前的农业局、水利局都没有了,合并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万幸的是,最乱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现在这个小组已经不是整天斗这个斗那个,而是开始干正事了。

冯家村要做的这件事,正好撞上了领导小组重整旗鼓准备大干一场彰显政府部门存在感的时候。

领导小组两眼放光,比冯家村还积极。

天时地利人和,这事不干都不行了。

县农业水利局领导小组再次向上请示,从市农业局请来了专家,一起到冯家村对周边的山地进行考察、规划,务必要把这件事情做成了。

冯家村大队委一下子就忙了起来。

大队委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冯振国做了激情洋溢的发言,动员大家鼓足干劲搞生产。

五名知青也特别积极踊跃的报了名,这一批知青都是高中毕业生,学习能力不差,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老实讲,来到农村就下地干活,他们是有点迷茫的,干活他们肯定比不上老农民,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优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

现在好了,冯家村要尝试新的东西,那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好好学习,争取成为立体农业的技术员,以后能够带领大家搞生产。

他们好歹有点基础,学东西应该会更快一点。

冯家村人对这几个知青的印象不错,虽然刚来的时候磕磕绊绊,但是人家态度十分端正,不会就学、就练,来了一年多点,现在干活不比他们差多少了。

专家们考察之后,经过讨论,对冯家庄周边的野山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什么东西,需要前期进行哪些工作,全都说的清清楚楚。

社员们只要按照规划施工就可以了。

冯振兴和元初也忙了起来。

元初是作为中草药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参加,冯振兴就和大家一起干活,他对冯家庄有很强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也很强,发自内心的想要把家乡建设好。

更别提这主意是他闺女出的,他当然要大力支持一下。

元初叮嘱他:“爸,悠着点干,咱是义务劳动的,别累坏了让你闺女我心疼啊。”

“知道了,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这段时间感觉好多了,可能是天天喝那蜂蜜水真的有用,我觉得全身轻松,以前我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现在没事了。我头都很久没疼了。”

元初一惊一乍:“你还全身疼呢!”

之前冯振兴可没跟委托人说过这些,他总是说自己特别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冯振兴自知失言,连忙找补道:“有点疼,不严重,不是什么大事,我不是怕你担心吗,所以没说。现在是真好了。”

元初心道,可不好了吗?除了给他加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泉水,元初还用自己的治愈异能帮他梳理了一下身体,他已经恢复了。按照现在这个身体健康状况,长命百岁都不是问题。

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她还是“哼”了一声,表达自己对冯振兴不说实话的不满。

冯振兴:“……”

倒反天罡!谁家闺女敢管着爹啊?也就他家这个了。

1970年9月,冯家村分来两名新知青,一个叫顾长风,还有一个叫宋言礼。两个人都长得帅气有型,一来就吸引了很多欣赏的目光,但,也只是欣赏而已。

冯家庄人很务实的。

元初敲了敲系统,疑惑道:“剧情里好像没有宋言礼这个人吧?”

“是的,没有。”

“那他是怎么回事?穿越?重生?还是其他什么情况?”

系统都被她问懵了,沉默了一秒,才说道:“都不是。这应该就是蝴蝶效应。他的灵魂没有任何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有问题而你没有检测到?”

系统表示:“请宿主不要胡思乱想,没有这个可能性。”

元初:“……”

关于这个疑问,元初很快就从冯振中那里得到了解答。

宋言礼是主动报名下乡来到冯家庄的。

“他是1965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在大学里也没正经上过多长时间的课,他们叫什么‘老五届’,这两年陆续也开始分配工作了,基本上都不能留在城里,要去工矿、农村、边疆。

宋知青有个叔叔,在咱们省农业厅工作,咱们搞立体农业这个事情,竟然惊动了省里了。

他听他叔叔说起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正好分配也不知道会分到哪儿去,索性就主动报名下乡了,到咱们这儿来锻炼锻炼。”

冯振中跟元初感慨:“你说他这运气,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要说不好吧,他还赶上最后一届考大学,要说好吧,他这个大学上了跟没上一样。”

元初说道:“怎么可能一样?人家有大学文凭,在咱们这儿锻炼一下而已。待不了多久的。”

冯振中想了想,也是,宋知青这么一下乡,也算是响应了国家政策了。以后城里有机会,他就能随时回去,也不再受分配政策约束。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