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8章 70早死的炮灰(8)

郑家的事情元初不清楚,也不关注,她一直让系统盯着呢,这种程度的事情都不值当的让系统跟她讲。毕竟对她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她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展露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天赋,在车间实践一个多月之后,元初写出了一份《观察报告》,详细的讲述了她这一个月的实践中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将这些小问题解决之后,可以提高现有产品的合格率和性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都是微改善。她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和工作伙伴交流到。

但她现在毕竟人微言轻,这些事情还是需要李爱国和谢渊出面给职工们讲述更为有效。

谢渊看着这份《观察报告》,感到十分欣慰和庆幸。

庆幸他们没有错过这个好苗子,欣慰这孩子果然是爱岗敬业的好同志!

他看完以后递给了李爱国,“老李,你也看一下。咱们小郑同志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李爱国接过报告看了又看,大巴掌一拍,说道:“我这就布置下去,咱们开几节课,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小郑,你来讲。到时候我和老谢也跟大家一起学习。”

他自己就是个实践高手,自然明白元初总结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他自己其实也观察到一些,只是不像元初这么系统,而且,她不但观察到了问题,还把它们全都记录、整理了下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这其中还包括他和谢渊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厉害了小郑!

“好。”

元初立正站好,答应的十分干脆。

该出手时就出手,她不虚的。

谢渊和李爱国还把元初的报告交给了厂长张庆斌,并对她大加赞赏。

张庆斌同志是个老革命,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看到元初撰写的这份报告,也是眼前一亮。他还是头回遇见这种一言不发就放大招的人呢。而且她还是个新人,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

之前的同志们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会提出来,但基本上没人会这样做系统的观察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的。

他问谢渊:“从专业性上来讲,你觉得这位郑同志如何?”

谢渊说:“学习能力特别强,包括动手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可以,是个可造之材。可以大力培养。”

张庆斌一拍桌子:“那就培养。你之前不是提议要成立一个新型发动机研究小组吗?不要让她在车间里干了,你和小郑脱产专门做研究,加上小周和小李,老李也兼顾一下。再从咱们七二一大学毕业的学员中挑几个好苗子出来,和你们一起干。我们动力机厂一定要拿出好的发动机来!争取赶超国际水平。

还有,你们俩把她这份报告认真研究一下,确保百分百没问题了再培训职工。别到时候让职工问住了,你俩倒是没事,小郑是个新人,别让她面子上下不来。”

高考停止之后,全国各地大办七二一工人大学,他们动力机厂也办了一个,走的是把工人培养成技术员的道路,学员由各车间推荐,厂领导班子批准,学制两年,学成之后依然回到车间去。说是大学,其实就是个技术培训班,第一期一共招收了20个学生,今年刚好毕业。

谢渊一一答应下来,又说道:“小周、小李和小郑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他们没有参加七二一大学的培训,但是,我建议给他们一个机会参加两年后第二期学员的毕业考试,如果通过了,给他们一个大学毕业证。”

也不知道正式的高考什么时候恢复,学历能有一个算一个,这个大学毕业证虽然不太正规,总比没有强。这三个年轻人进厂的时候,第二期学员报名已经结束了。不过,就算没结束,应该也没有这三个新人的份。

李爱国感激地看了谢渊一眼。李志祥是他的儿子,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总归是好的。

张庆斌想了想,说道:“教材给他们一份,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不懂的就向你请教,或者向潘教授和刘教授请教。”

谢渊笑着答应了。

李爱国更是激动万分。潘刘二位是他们特意从大学里请来的教授,专业水平十分过硬。李志祥那小子这么快就有机会跟人家学习,那可真是太好了。

李爱国又跟张庆斌说:“小郑那份报告,您就放心吧。我和小谢前前后后研究过好几遍了,还试过了。要不是确保没问题,这份报告都到不了您这儿。”

张庆斌笑道:“那就好。”

他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啊,咱们搞个萝卜岗,小郑误打误撞的撞上来,还真让咱们搜罗到一个人才。小谢,你好好培养她,咱们缺的就是人才。她学习能力强,又肯上进,还有主人翁意识,把咱们动力机厂当家,非常难得。好好培养,以后咱们的机械工业才有未来啊。”

争取到了厂长的同意之后,谢渊和李爱国迅速布置下去,召集车间工人和技术员晚上下班之后在工人礼堂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

这时候的工人都是有主人翁精神的,爱岗敬业,以厂为家,一听说这次培训要纠正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大家的操作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一个个都兴奋得很。

第一天培训,张庆斌也来了,和谢渊、李爱国一起给元初助阵,张庆斌还把潘教授和刘教授请来了。

张庆斌上去做了个开场白,介绍了一下元初。他是这么说的:“郑元初同志虽然年轻,是咱们厂的新人,但是她在动力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学识渊博,是我特意请来的人才。

她在车间待了一个多月,就有了不少发现,她提了出来,咱们李工、谢工和潘教授、刘教授都一起讨论过了,认为她讲的这些都非常重要,有必要给大家统一培训一下。”

元初面带微笑,表情从容,站得笔管条直,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出门在外,身份可以是领导给的,更可以是自己给的。

潘教授、刘教授:“……”

小郑写的报告确实好,观察确实细致入微,问题也是真问题,解决方案也是真不错,但他们并没有参与讨论,只是看到了报告,被厂长拉来给小郑壮声势而已。

两位老教授冲着看向他们的人群微笑点头,表示厂长说的没错。

谢渊和李爱国也跟着冲大家点头。

工人同志们放心了,使劲鼓掌欢迎元初上台给他们授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