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83章 传奇爱情里的炮灰(22)

谢父谢母很识趣,见林长智已经拿定了主意,便没再说什么,事情发展到现在,对他们是有利的,谢余嘉对外一表态,他们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

因为心里多少有点不情愿,谢余嘉这个道歉声明和赡养父母照顾弟弟的承诺隔了一天才写好,要不是林长智催促,她还能再拖一拖。

就像之前林长智说的那样,她强调自己多年奔波,身体不太好,又刚刚生完孩子,身体没有恢复,平日里孩子哭闹严重,休息不好,所以情绪有点失控,以至于做出了不可原谅的事情,伤害了父母、弟弟妹妹的感情,也因为口不择言,波及到了广大南下干部,她要郑重向父母和弟弟妹妹道歉,并做出承诺,以后奉养父母和照顾弟弟的责任就由她一力承担。

她把写好的文章装进信封,让服务大姐帮忙寄出去。

***

而另一边,元初也没闲着。

她自己的文章写完之后,立刻就策划了一个南下干部专题,把她所了解的南下干部的感人事迹写了出来,并且电话联系了报社编辑,建议他们对南下干部进行一轮采访,并且以后对南下干部持续进行报道和监督。

元初跟编辑说:“这么多干部南下,背井离乡,他们能不能把党交付的任务完成好?他们能不能坚守住自己的党性原则?他们到了南方会不会遇到糖衣炮弹的袭击?会不会沦陷在糖衣炮弹和温柔乡里,这都是未知数。我觉得,舆论监督至关重要。”

电话对面的编辑挺震惊的:“谢同志,你也是需要被监督的一方。”

“我知道啊,我欢迎监督,我不做亏心事,经得起任何考验。我不怕。退一万步讲,如果我没有坚持住原则,那么我就应该受到人民的审判,这没什么好说的。

我身为南下干部的一员,而且是主管宣传工作的,据我观察,至少我身边的南下干部们目前都是好的,还没出现什么问题。

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住目前这种状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全心全意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希望我们南下干部能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老百姓说起我们就要叫好,而不是唾骂。”

“好!说得好!我们一定关注,一定监督。”

元初又说道:“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不情之请,也请关注一下南下干部的困难和个人问题。我们有一批南下干部是已婚的,南下的时候不方便带家属,现在还是两地分居的状态,长此以往,不利于夫妻感情。

我想,能不能请你们呼吁一下,让家乡的政府帮帮忙,出出力,把家属们给送过来和南下干部团聚。我相信,这绝对是广大已婚男同志的真实心声,他们不好意思说,我替他们说了。咱们也得关心爱护自己的同志们嘛。

要是有的老人家不愿意让儿媳妇南下的,拜托政府帮忙做做工作,要是老人愿意,他们跟着一起南下也可以。我们这儿正是大搞建设的时候,需要人,不管老的少的,我们都不嫌弃,欢迎过来开荒。我们需要她们。”

编辑同意了,并且承诺会尽快把专题做出来。

元初满意的挂掉了电话。

目前这个阶段,南下已婚男同志们还是挺老实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没什么钱。现在干部们实行的是供给制,供给衣、食,外加少量津贴,多余的钱没多少。再加上大家在来的路上都已经表态了,要把钱寄回老家,所以“衣食”留下,津贴几乎都寄走了。

二,太忙了,没时间动花花肠子。南下干部初来乍到,要做的事情太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确实没那闲工夫。

三,暂时还没有看对眼的。初期的政策比较温和,土豪劣绅和大小资本家们也还在观望中,并没有牺牲自己闺女来讨好干部的想法。只要家族不主动“卖女求荣”,只要组织上不瞎张罗,人家好好的受过教育的大小姐们,其实也不太看得上这些已婚男同志。

综上,目前还没有出什么问题。

至于后面,只要加强舆论监督,家属们再给力一点,离婚可以,变了心的男人其实也没多大挽留的必要,但是补偿必须给到位了。

而且,第一次离婚潮好像是在婚姻法颁布之后,现在还有时间。要赶在婚姻法出台之前,让大家夫妻团聚。

闲着没事,元初又写了一篇有意思的小短文,讲了讲某位社会名流的婚姻生活。

大家都说他是个好男人,哪怕是母亲给定下的包办婚姻,他也认真执行了,和妻子琴瑟和鸣,成了一段佳话。

但实际上呢,所谓的琴瑟和鸣不过是因为这个男的不敢离婚,因为她的妻子是一位拿得动刀的侠气女子,只要他敢提离婚,她真的提刀就砍,管你死不死呢!

文章的最后,元初以开玩笑的口吻写道:“咱们现代女子,理应追求独立自主,向外发展,到社会上给自己争一席之地,男人,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已经结了婚的姐姐妹妹们,如果要离婚,记得为自己争取应得的经济补偿。我们女子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奉养老人,这都是可以换算成社会价值的。请个保姆还得给钱呢!

如果实在不想离婚,那就要学一学这位名流的妻子了,我们也是拿得动刀的呀!”

元初又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刀侠。

决定以后专门用这个笔名来写婚姻问题。

她还画了一幅很夸张的漫画,手拿菜刀的女子,笑得一脸和煦,砍人的动作干净利落,男人吓得屁滚尿流,口呼“我绝对不敢当陈世美”。

画完了,元初看了看,自己都笑起来。

元初以笔名投稿都不留地址,稿费她也不要,每篇文章的末尾都写着“稿费请捐给社会福利院”。她有物资,也有钱,而且有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能赚到钱,不需要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搞“原始积累”,攒钱对她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

她联系的那位编辑行动很快,还很有新闻嗅觉,第一个南下干部专题很快见报,而且,她还贴心地加了个编者按:谢余嘉同志认为南下干部在享福、在过好日子,而谢元初同志在她的文章中提出了不同看法。鉴于此种意见分歧,本报特意采访了多位南下干部,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一并呈现给大家。

除了元初分享的那些事迹,报社又采访了不少人,做了一个专版,也确实反映了南下干部的现实困难。

谢余嘉刚把自己的道歉信寄出去,就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编者按”,气得她又开始暴躁了。没完了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