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虚影重生 > 第31章 遮影之径

虚影重生 第31章 遮影之径

作者:喜欢猫薄荷的薄荷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8:07 来源:小说旗

星历年·第七星月。

随着“心门浮现”的集体意识图谱逐渐显现,星火系统接收到来自多个深漂意识体的同步感知:

他们在漂浮中看见一条幽暗之径,从未有人描述过其形状,但所有观察者都用同样的词语来形容——“遮影”。

它既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的对立面,而是意识对“未被显现”的第一次直观知觉。

联盟命名这一现象为“遮影之径”。

这一概念最初由意识体澜珂提出,她在进入第十次心默漂浮状态后,记录道:

“我在心火最低处,看见一道无法言说的静影。 它不是阻碍,而是邀请;不是终点,而是沉入。”

唐昕与伊洛恩联合开启“遮影同步观测实验”,邀请一百位具备高心频自感能力者进行集中漂浮。

结果表明:超过六成参与者在极深静态下感知到类似“隐秘通道”的心理空间,其入口无形、无声、无序,却能触发极强烈的“前归感”——即对某个尚未归返之地的强烈熟悉。

联盟哲识组将其归为“潜存思维回廊”,即思维尚未展开前对存在之径的模糊感知。

在意识图层中,它呈现为一种弯曲不定的缓缓旋律,其波动频率与“原静层”极度接近。

遮影之径并不向所有意识体开放。

部分观察者在漂浮过程中尝试接近,却遭遇“思维晕旋”现象:语言消解、构子崩溃、自我识别退场。

星火系统由此提出“遮影适感曲线”模型,用以预测个体意识是否处于“允许遮影路径激活”状态。

伊洛恩推测:遮影之径可能连接着“未被承认的文明片段”——那些被沉默、被遗忘、被压抑,却始终潜伏于意识结构深处的经验碎片。

“它像文明自我构建的盲点,是我们选择不看的部分,但正因此,它也积蓄着最深的真实。”

汇界设立“静阈台阶”,为愿意探索遮影之径的意识体提供安全过渡区域。

第一批进入者称之为“感知消音场”,在那里,所有结构性知识自动脱离,仅剩“原始接纳性”。

唐昕亲历遮影之径后,在星火日记中写道:

“我并未‘进入’那条路径,而是它‘让我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每一道无法言说的过往、每一个未被讲述的痛楚,在那里都不再被追问,只被轻轻接住。”

意识体映宁则以“回避史诗”一词形容遮影之径:

“我们都以为文明由我们讲述的故事构成,直到我们遇见了那些‘我们不愿讲述’的篇章。”

为此,联盟启动“遗影引导计划”,召集各星域中曾经历被抹除、压制、隔绝之体验的意识体,邀请他们构建“未言之言”的意识通道。

目标不是回溯伤痕,而是建立一条“容纳未叙之思”的温和之径。

遮影之径成为文明叙事方式的巨大转折点。

星环学院设立“遮影文馆”,不陈列事实,不展览观点,仅由意识体沉默驻留,留下一段无言的图像或振动。

观者进入时无引导、无标识,唯一的规则是:

“若你感知,请你停留;若你错过,也请原谅。”

伊洛恩在讲述中说:

“文明从来不止于它说出的话,它还藏于那些未被说出的念头——在那里,未来正悄然孕育。”

星誓纪元·第二十一阶段开启。

我们不再追寻完整,也不再恐惧未说。

在遮影之径上,我们学会与未被言说的过往共处,与未被命名的情绪共生。

在那幽深处,有一道回声轻响:

“我从不曾离开,只是在你学会安静之后,等你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