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我的重要笔记 > 正在越野的选手。却死了三天了

我的重要笔记 正在越野的选手。却死了三天了

作者:Seraphol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13:5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171

立春之后,很快就到了惊蛰,蛰虫惊而出走,人也躁动起来。

今天法医门诊一下子来了九个伤者,都是打架打的,我忙得连午饭都设吃,临下班了还在整理鉴定书。

突然闻到一股肉香味,转头就见王猛右手在手绘板上绘图,左手敲键盘。间隙往嘴里塞包子,油都不西一滴。我叹为观止,忍不住叫他:“孟哥,给我也来两个呗。”

王猛头也不回,甩了两个包子过来,我眼疾手快地接住。可惜办公室里大家都在低头忙工作,没有注意到电光石火间我和王猛堪称武林高手的对决。

电话铃忽然响起,李筝迅速接起了电话,看她严肃的表情,我心里一沉。果然,她挂了电话,说:“崇山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

闻言,我本能地放下了手中的包子,王猛则“咕噜”一声咽下最后一口,一点不浪费。

“拿装备吧,准备出现场。”我招乎大家。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郊区崇山,之前在这边的防空洞里,我们做了一幅人骨拼图。

警戒带拉在尸体50米开外,但在警戒带外已经能闻到臭味。我皱了皱眉,这可是野外开放空间,这么远都能闻到尸臭的话,靠近了得臭到什么程度。

派出所民警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我们往前走:“死者可能是个流浪汉,失

179

三跌到航里。

天色暗,我们打着勘查灯,踩过枯黄的草地,靠近了现场。

这是一个类圆形的大坑,直径10多米,深度约5米。坑壁全是凸起的不规则石块、坑底有几株不知名的小灌木,尸体横在灌木旁的碎石上。

石城西侧的坡度稍缓,坑边一棵树缠着绳索,直通坑底。很明显,派出所民记经下过坑进行了初步勘查。

下午有个放羊老头来所里报案,说闻到了臭味,近看好像是个死人。我们简单看过现场,性质不好判断,尸体没敢动,让你们专业人士来瞧一下。”派出派警托现场移交给了我们。

我们迅速穿上隔离服,戴上防毒面具。通常我是不戴防毒面具看现场的,因为尸体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很可能揭示某种特定的死因,嗅觉也是查案的一大利、但这次,现场的尸臭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还没下去我就阵阵作呕,不敢再托大。

我作个人沿着绳索陆续下到坑中。

派出所民警在坑边帮我们照明。在坑底的感觉和上面截然不同,有一种压抑的静。我们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和呼吸,上面的人声也变得嗡然遥远,还有一些奇怪的“吱吱”声。

我们径直来到尸体旁边,死者是仰卧位,衣服和头面部呈灰黑色,已经分辞不出原来的颜色。死者面容呈巨人观,依稀分辨出是短发,衣服像是马甲,酶前的口袋插着两个水瓶。

死者身旁遍布碎石,有一块石头压在了右大腿上。

衣服因为**的液体变得潮湿而滑腻,紧紧裹贴在膨胀的尸体上,拉出一些黏稍的丝线。腐肉被紧紧勒着,似乎已经到了衣服的弹性极限,下一秒就要爆裂开来。

啊!他在动!”李筝吓得声音都变了调,连忙往后退,躲在我背后。

我仔细一看,死者的腹部微微隆起,又缓缓塌陷,像在呼吸一样。我心里有了底,拍了拍李筝肩膀:“别怕,不是尸体在动,是蛆。”

死者上身穿了两层衣服,外面像是一件马甲,里面是一件黑色的长袖T恤。

180

衣服的质量不错,在尸体高度**的情况下,T恤还紧紧绷在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形或损毁。

我用剪刀剪开死者的衣服,死者肚子突然膨出,一堆白色的东西喷涌而出,像是个小型喷泉,喷出近10厘米高,又四散开来。蛆虫像是突然间挣开了束缚,四散蠕动,我们三人都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灯光下,可以看见蛆互相纠缠,在死者腹部钻出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孔洞,进进出出。我顿时觉得头皮麻得都要炸开。

此时,我明白了之前听到的奇怪“吱吱”声的来源。蛆的数量极多,它们钻来钻去,和尸体的皮肤肌肉摩擦、碰撞,在**液体中滑行,彼此之间重叠缠绕,遂产生了奇怪的声响。

“别愣着了,过来帮我看尸表。”我隔着防毒面具,瓮声瓮气地对李筝喊道。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高度**的尸体也见过不少,但画面感这么强的还真是少见。李筝脸色苍白,神情有些恍惚。

我用手摸了摸死者的头,死者头皮肿得很厉害,但有骨擦感,说明颅骨有骨折。根据死者所处的位置,我的第一判断是,死者从坑上摔下来,摔到了头。

尸体高度**并且被蛆虫毁损严重,尸表检验很有难度。因为即便原先有些损伤,由于皮肤软组织被蛆虫广泛钻噬,也会变得很难分辨了。

“晓辉哥,你看!”李筝指着死者的左腕部。死者的前臂和手都涨得很粗,唯独腕部被什么东西紧紧箍住,像个掐腰的葫芦。

王猛把勘查灯近距离照在死者腕部:“好像是块运动手表。”

死者下身穿着黑色的紧身裤,左脚穿着一只鞋,右脚没有鞋,下半身的蛆虫明显要比上半身少很多。

王猛在坑内勘查,找到了一个头灯和一根类似拐杖的东西。尸体不远处发现了一只鞋,和死者脚上的鞋是同一双。

我在死者身上继续勘查,没有发现能显示其身份的物品。坑内的环境显然不适合解剖,在确定没有其他发现后,我们固定好物证准备打道回府。

181

如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尸体吊上来运回,暂且不细说。总之,我们终于回到了局里,连夜开始解剖。

解剖室里有两个解剖台,其中一个专门用来解剖**尸体,平时很少用,此刻那具高腐尸体正躺在上面。

我先拿水管把尸体表面的蛆冲走,尸油混着蛆虫被冲下来,李筝盯着油腻的解剖台说道:“这样会不会把下水道给堵了?”

“没事,解剖台下面有多层滤网,还会定期清洗消毒。”我心里也在打鼓,“解剖完就让他们清理一下吧。”

再次对尸表进行详细检验。我们把死者翻过来后发现,死者背部相对于腹部来说要完好一些,没有遭受蛆虫的噬啮。

在腰背部有一处类圆形的皮肤挫伤痕迹,面积大约是3厘米×3厘米。

“为什么背部没有蛆?”李筝不解地问。

“蛆比较喜欢柔软多汁的食物。”我指着死者的背部说,“背部组织层比较薄,不是蛆的首选部位;另外死者当时是仰卧位,背部处于受压状态,蛆不太容易爬进去。”

死者的头皮已经失去了韧性,很轻松就切开了,用毛巾擦拭掉**的血水,暴露出死者的颅骨。和之前触摸死者头部时的感觉一样,死者的颅骨果然有骨折,而且是粉碎性骨折。

我试着把死者的碎骨片复原,发现死者颅骨有三处损伤,其中两处颅骨骨折的形态不规则,分析是颅骨与钝性物体接触形成,或跌打形成。

而另一处形状有点狭窄的骨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死者竟然同时出现两种形态的颅骨骨折。

李筝睁大了眼睛:“难道他不是意外摔死的?这样的话,案件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点点头:“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他杀的可能。”

死者的双手、双脚比较完整,李筝说:“这个我知道。手足部皮肤部分角化,再加上肌肉组织较少,所以蛆虫不太喜欢去啃这些硬骨头。对吧,晓辉哥?”

182

我点了点头,拿起死者的右手,观察中指背部的那处皮肤挫伤,摸到好像有骨折。切开一看,果然有一条斜行骨折线。

眼尖的李筝发现,死者右脚底有一处小创口,探查较浅,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死者的心血和胃内容这些常规检材恐怕是没有检验价值了,我提取了死者一小截肋软骨,希望能做出DNA,从而确定死者身份。

解剖完已是深夜,我把尸检情况向冯大队做了汇报,案件目前不好定性。冯大队表示,立刻让侦查中队展开侦查,叮嘱我们明早8点在大队会议室汇报情况。

在把物证拿到物证室之前,我们先来到法医实验室,对提取的物证进行拍照和初步检验。

我戴上手套,从物证袋里取出死者的随身物品。腐臭味又袭来,我示意李筝打开窗户和换气扇:“今晚就一直开着换气吧,明天再消消毒估计问题就不大了。”

我们首先将死者的两只鞋摆放在一起拍照,李筝一把拿过右脚的鞋:“刚才在现场没注意,鞋底有个钉子!”黑色鞋底正中有一个凸起的黑色圆形物体,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

“人家鞋就是这么设计的吧?凸起的鞋底可以增强抓地力啊。”王猛说。

“但另一只鞋底没有这个东西呀。”李筝摇了摇头。

我把手小心伸进鞋里时,摸到一小截凸起的硬物,尖端比较锋利。拿灯照了一下,里面有一小截尖物,很短。

我马上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解剖,越野鞋在手术刀下分崩离析,取出了一个短钉,钉身约2.5厘米长,刚好能刺穿厚鞋底。

短钉所在的位置和死者足底创口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死者足底损伤正是由这钉子造成的。

王猛对那个头灯很感兴趣,拿在手里查看,虽然灯罩已经破损,但王猛顺利打开了灯。灯的侧面有电量显示,89%,电量充足。

特殊形态的颅骨骨折,扎了钉子的越野鞋,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粉件A林

树 州厘举,点所解所梯解、辨人身楼标。料:

辨黄 甫树不非他鼎油测财Nw)有中机 、外认HAM)、解量件下图龄、、阶精油不目。“举攀属然、1、热卿N。“

渐议人。

:粉般输点林一鼎懒骨洲留这款

粉、至是人书量

成者入能成。“、商稿

黄黄新N满逆西教

184

我点了点头,颅骨骨折线之间的关系是分析打击先后顺序的一个重要依据。

李筝继续分析:"指骨骨折也像是打击形成的,但致伤工具不好判断。"确实是这样,单纯摔跌的话,一般很少在前臂和掌骨都完好的前提下只发生指骨骨折。

谈到死者腰背部类圆形皮肤损伤时,李筝猛地一拍桌子,起身就往外走:“我去把那根越野杖拿过来,我记得越野杖的底端好像是圆的。”

李筝拿着越野杖回来,但经过观察,死者腰背部的损伤和越野杖似乎并不相符。越野杖的末端要比死者腰背部的损伤面积小许多。

王猛拿着越野杖又捏又掰,只听见“噔”的一声,他像触电一样把手中的越野杖甩了出去。

李筝赶紧把越野杖捡起来,只见越野杖手柄的顶端伸出一个类似匕首的东西,上面有些锯齿。李筝看了看说:“这是小型冰斧,可以将手杖转成一支轻型冰斧,在冰地上行走时更方便。”

看来刚才王猛不小心触到了机关,越野杖突然弹出冰斧,把他吓得不轻。

我们对越野杖上的冰斧进行测量,发现和死者颅骨的那处损伤完美契合,这样的话,死者头部的损伤问题就解决了。

早晨7时55分,我推开会议室的门,一股浓浓的烟味涌进鼻腔。昨天刑警队的同志应该是一夜都没睡,用烟硬撑着。

前几天网上又报道了一位派出所民警在值夜班时猝死的信息,大家好一阵唏嘘,可工作起来,眼中又只有案子了。

冯大队走进会议室,大家安静下来。冯大队首先把案子的基本情况说了下,然后让我们技术科介绍情况。我根据昨晚的汇总,把尸检情况做了介绍,提出这个案子可能是他杀。

侦查中队介绍了初步侦查情况。案发现场位于荒野,人迹罕至,监控设备和技术侦查手段都没有办法覆盖,能够摸排上来的信息少之又少,但有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0天前,在崇山举办了一场春季徒步越野赛,赛程为100公里,大约有5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但截至目前,没有接到家属报案或者报失踪。

185

因为我在介绍尸检情况时说死者穿戴了一身越野装备,所以这条越野赛的信息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侦查中队提出,这个案子很可能就是越野赛当天发生的。

死者所处的深坑并不在越野赛道旁,怀疑死者因迷路或其他情况来到事发地点。

冯大队问我能不能确定死亡时间,我说:“尸体已经高度**,不像早期尸体有那么明显的特征,可以根据尸僵尸斑、尸温角膜来判断准确的死亡时间,只能推断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根据10天前本地举办越野比赛这个情况,我们大致推测死亡时间是10天左右。”

冯大队指示侦查中队继续展开详细的调查走访,联系赛事组委会,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身份确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死者很可能是参赛选手。

“死者身上的装备价值不菲,说明死者经济条件不错。”冯大队长眉头紧锁,“这起案子首要工作是确定死者身份,但由于尸体高度**,面容是无法辨认了,那就抓紧做做DNA,看看库里有没有能匹配上的。”

“另外,作案工具还需要再落实一下,昨晚现场条件可能不好,你们今天再去现场看看吧。”冯大队长不愧是老刑警,对刑事技术工作也了如指掌。

散会后,我们回到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再去现场。

李筝小声对我说:“晓辉哥,虽然我也觉得死者是越野赛选手,但我觉着这个案子有两个疑点,一是没有家属报失踪,也没有听到赛事组织方的相关报道;二是死者身上没有发现计时芯片手环,也没有越野背包,按理说这么长距离的越野,选手肯定会准备行李的。”

徒步越野赛上每个选手都有一个芯片手环,计时点工作人员能够现场看到打卡通过的运动员姓名,防作弊、防漏记。数据实时上传,组委会、救援队、跑者、后援团都可第一时间查询出跑者到达每一计时点的成绩,保障赛事安全,增加赛事互动。

“咱再去现场看看吧,或许能有新发现。”我脑海中再次浮现昨晚见到那具尸体时的场景,顿时感觉蛆充斥了整个画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

我停下脚步:“昨晚的场景冲击太强,我们光顾着震惊和恶心,却忽略了

186

一个重要的问题——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的!”

“尸体高度**,我们从尸体上看不出具体的死亡时间,但是尸体上的蛆虫是可以帮我们测出具体的死亡时间的。”我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李筝和王猛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我问:“听说过法医昆虫学吗?”

李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好像听说过,但是没学过呢。”

“对,一般法医专业的学生不学这门课程,但我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我读大学时,有一位教授是国内法医昆虫学方面的专家,给我们讲过一些关于法医昆虫学的内容。”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的百年难题,又是命案侦破的关键指标。而法医昆虫学通过研究嗜尸性昆虫,为死亡时间推断另辟蹊径。尤其是在对高度**及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方面,已经日趋成熟。

昆虫对尸体的毁坏中,以蝇蛆最常见。蝇类对尸臭敏感,可以在濒死期即聚集于尸表产卵;卵可孵化成蛆,分泌含有蛋白溶解酶类的液体,消化和破坏尸体软组织,形成污秽灰白色的蜂窝状小洞;蛆再侵入皮下、肌肉和内部器官。

在夏季,成人尸体在3到4周内,就可被蝇蛆吃尽软组织。蝇蛆生长发育情况是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主要方法。

“所以……”我看着恍然大悟的李筝和似懂非懂的王猛。

“所以,我们要对那些蛆进行检验?”李筝问,“可是我们怎么知道那种蛆的生长周期呢?”

我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走吧,待会儿就知道了。”

白天现场的氛围明显比昨晚好了很多。警戒带旁,有一位协警在警车里打瞌睡。我们把车并排停下,那协警赶紧从车里出来了。

简单打了个招呼,我们提着工具箱往那个坑走去。这次我们先对坑的外围进行勘查。坑边有许多石块,李筝的眼力再次发挥了作用,发现其中一块石头上隐约有一个血掌纹,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有几根头发!这个发现让我们非常激动。

发现带血掌纹的石块的位置,恰好位于石坑和小路之间。李筝在坑边蹲下

117

身子,兴奋地向我们招手。

我顺着李筝的手仔细看去,坑边有一处颜色发暗的地方,疑似血痕,坑壁的角度非常小,就像悬崖一样。

我们立刻转到坑里,随着王猛在坑壁上发现了一些蹬蹭的痕迹,死者的坠坑过程大致可以确定了:死者用手扒住坑壁,然后跌进坑中。

我蹲在坑底的石堆上,周围还残存了许多蛆,偶尔还有几只苍蝇围着我们晒嗡飞着。许多石块上有蛆过时留下的疑似血痕,看来需要提取这些石块送检了。

大约半小时后,我站起身来,对李筝和王猛说:“差不多了,咱可以撒了。"

回局途中,我去肉店买了三块肉。

“我对现场的蛆进行了观察,发育最好的是成蛹状态,现场没有发现破壳的蛹,说明还没有变成苍蝇。”我把那三块肉放到实验室的托盘上,把物证袋里的那些比小米粒还小的蝇卵撒在肉上。

“蝇是本地常见的品种,一般经12至24小时,蝇卵即孵化成蛆;蛆经5至7天化成蛹,蛹经3至5天羽化成蝇。这和我们之前推断的死亡时间大致符合。”

李筝和王猛听得津津有味,我继续说道:“但蝇蛆的生长过程也受环境影响,所以我想做个实验,看蝇卵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多长时间能生长到现场的状态。"

“至于现场发育最好的蛆目前长到了什么状态,我们只需要每天去现场看一看,只要发现有破壳的蛹就行了。

“这三块肉,一块留在实验室里,一块放到咱解剖室的院子里,剩下一块放到现场附近。近期气温变化不大,希望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能推算出目前蛆蛹还差几天变成蝇,也能对实验的蛆虫进行比对了。”

李筝做了个拱手的动作,“佩服,还是晓辉哥厉害。”

“但这样岂不是需要很长时间?”王猛的话给我泼了一盆凉水。

188

我思考了一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其实我们已经对死亡时间有了推论,这不过是一个验证实验。”

第二天,我们就在现场发现了破壳的蛆蛹,这说明最早的一批蛆虫只需要1到2天就可以破壳成蝇。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会去分别看看那几块肉的情况。在此期间,送检的检材都做出了结果。

死者的肋骨做出了DNA,坑边血掌纹石块上的血痕和毛发都检出了DNA。毛发是死者的,石块上的血是混合DNA成分,除了死者的DNA,还有一个男性DNA成分。

这个结果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块石头就是作案工具,而且嫌疑人受了伤。但死者和嫌疑人的DNA都没有在数据库里比中,看来利用DNA直接破案是不太可能了。

坑边的疑似血痕和坑里的石块也检出了死者DNA的成分。

出乎我们意料,越野杖上的那个破冰斧并没有检出死者的DNA。

案情侦查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越野赛当天,据报道没人发生意外。专案组查找了所有参赛选手,符合年龄段的一共35人,其中4人中途退赛,另有2人没有联系上,这2名选手分别叫张树礼、郑宇峰。

越野赛所有选手的报名资料里都有两个联系方式,分别是本人的联系方式和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就是万一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到的人。

首先联系了张树礼的紧急联系人,接电话的自称是他的妻子,说张树礼近期一直在外参赛,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对于越野选手来说,在比赛季长期不回家是一种常态。她说张树礼应该去参加“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了,那边手机信号很差,故目前处于“失联”状态。

另一名失联人员郑宇峰的紧急联系人叫韩光,电话打过去,那个叫韩光的人说正在和郑宇峰一起参赛,那边信号不太好。

专案组根据郑宇峰的手机号码找到了关联的微信,发现郑宇峰 越郑野赛的朋友圈,近期又发了关于“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的

189

宇峰并不是死者。

而通过技术侦查部门协助侦查,越野赛比赛当天,没有发现异常的通话及信号等信息。于是,案件陷人了僵局。

距离发现尸体已经两周,案子还没有破,我们养的蛆也没有破蛹。又过了3天,才有苍蝇破蛹而出。也就是说,从蝇卵到破蛹,用了17天。

这让我们非常诧异,看来在相似的条件下,要让蛆长到和现场当天差不多的状态,至少需要15天。我猜测主要是气温的问题,初春的气温远不如夏季高,蛆虫生长孵化没有那么快。

我根据法医昆虫学上的方程式,套入相关因子后进行计算,得出了极其相似的结论。

这样问题可就大了,因为死亡时间改变了。虽然只是提前了5天左右,可这5天的差别,对于侦查破案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死亡日期一旦提前,那就不是越野赛那天出的事,整个案件的侦查思路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李筝提议我们再培育一茬蛆进行观察,强压住内心的复杂情绪,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培育。我找到大队长,把这个情况做了汇报,希望这个新的线索能给破案带来转机。

冯大队并没有责怪我们定错了死亡时间,反而安慰我说:“看来大家都先入为主了,还好你们及时发现了新情况。”

就算不是越野赛当天出事,但死者越野装备精良,身份仍考虑为越野或户外运动爱好者。

专案组再次尝试联系张树礼和郑宇峰,这次联系上了张树礼本人,直接排除了张树礼是死者的可能性。专案组通知他回来后尽快来一趟公安局,他爽快地答应了。

而郑宇峰依然处于失联状态,而他的紧急联系人韩光的手机也打不通了。

我们立刻警觉起来,如果张树礼已经能联系上,那正常来说,郑宇峰和韩光也该现身才是,怎么反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联了?

我们赶紧抓着郑宇峰和韩光这条线往下查,随着工作的深入,专案组又发了几个疑点。一日在距离发现尸体16天前,郑宇峰和韩光有过几次通话,之

190

后二人互相之间再没有通话;二是16天前二人通话时,信号位置在本地崇山,恰好是案发地附近。

专案组调取了赛事组织方的数据库,对这两名选手的计时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人成绩几乎相同,关键是每个计时点的成绩都相同。

这种情况常常被称为“替跑”,也就是一个人携带两个芯片参加比赛,可对我们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了。于是我们调取了当时终点的录像,发现那个时间段只有一个人冲线,很明显,就是替跑。

调查到这里,所有人都感觉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就差最后一步了。我们赶紧对那个叫郑宇峰的人展开了调查。

郑宇峰,今年51岁,是一家运动用品专卖店的老板。和死者的情况一对比,年龄符合,工作性质和爱好符合。

专案组联系了郑宇峰的妻子郝媛媛。据她介绍,郑宇峰最近忙着在外面参赛,已经好久没给家里打电话了,她也早就习惯了。

为确定死者是不是郑宇峰,我们来到郑宇峰家中,采集郑宇峰的生活用品及家人的血样进行DNA比对。

在给郝媛媛采血时,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一直问我:“老郑不会有事吧?”

虽然我心里已经有八分把握,但结果还没出来,我只能告诉她:“现在还不能确定。”

采完郝媛媛的血样,我们又采了他们孩子的血样。正常来说,有了郝媛媛和孩子的血样,就能基本确定死者是不是郑宇峰了。

郑宇峰家里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专案组让郝媛媛抽空去趟分局,询问关于郑宇峰的一些详细情况,然后就撤了。

我和李筝马不停蹄地带着血样去了市局。很快,DNA室传来消息,死者就是郑宇峰。

可是,从郑宇峰的朋友圈来看,他是参加了本地的越野赛和“杭州100公里”极限赛的,那时候他已经死好些天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伪造了他的朋友圈,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上次联系时,那个声称郑宇峰正和他在一起比赛的人——郑宇峰的紧急联系人韩光。

191

我们的怀疑很快得到了证实:前期失联的那位张树礼来到了公安局,他也参加了“杭州100公里”极限越野赛,他告诉我们,他在“杭州100公里”起跑点见过韩光,但是没看到郑宇峰。

张树礼还告诉我们,他们这些爱好相同的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圈子,大多互相熟识。郑宇峰和韩光关系好,圈里都知道,两个人一直结伴而行,就像是忘年交,郑宇峰连紧急联系人都填的是韩光。

一切都对上了。韩光极有可能就是杀害郑宇峰的凶手。

我跟随侦查中队突击检查了韩光的住处。这个25岁的年轻男子既没有反抗,也没有争辩,自到案后,就一直沉默着。

我们在韩光家找到了许多越野装备,其中一根越野杖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根越野杖和死者郑宇峰的越野杖是同一品牌的,冰斧也是一模一样的,但加装的杖脚不同,这根越野杖的杖脚有一个圆形的衬垫。大体一比量,我心里有了数。

我给韩光取了血进行DNA检验,他的血样检出了和现场石块上血掌纹同样的DNA。尽管如此,韩光依然没开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为了寻找审讯的突破口,我们技术科根据尸检和现场情况对本案进行了命案现场复原。

案发那天,走到石坑附近时,郑宇峰发现自己脚底被钉子扎了,疼痛之下,他放下背包,在路边休息。这时候,韩光假装过来搀扶他,等郑宇峰靠近石坑时,毫无防备的郑宇峰突然被身边的韩光用越野杖抵着腰部用力一推,差点跌下深坑。

好在他反应敏捷,用手扒住了坑壁,韩光用破冰斧打击郑宇峰头部,在颅骨上留下了特殊形态的骨折。郑宇峰死扒着坑壁不松手,韩光顺势摸起石块击打郑宇峰的头和手,导致郑宇峰颅骨粉碎性骨折、指骨骨折,郑宇峰坠坑,身亡。

事后,他在郑宇峰的背包里找到了五天后越野赛的计时芯片手环和手机,带着手环参赛,制造了郑宇峰也参赛了的假象,并用郑宇峰的手机伪造

圈。

102

韩光一直拒不承认,直到我们拿出了在他家搜到的郑宇峰的计时芯片手环。

证据确凿,又加上审讯人员的策略,韩光交代了杀害郑宇峰的事实。动机很简单,就是为女朋友报仇。

原来,韩光的女朋友梁宁也是个越野爱好者,加入越野圈后,常常跟着郑宇峰一群人参加活动。郑宇峰在越野圈很有声望,还成立了一个跟越野有关的公益组织。热爱越野的梁宁对他很是敬重。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表面上形象崇高的前辈实际上是个大色魔。越野活动常常在野外一走好几天,要么在帐篷里,要么在小旅馆里过夜。条件艰苦,有时还要男女混住。在一次越野活动中,郑宇峰晚上和梁宁住在一个房间,不顾梁宁反抗,对她实施了强奸。

噩梦并没有因此结束,那次越野活动后没多久,梁宁发现自己怀孕了,在身体上的羞辱和一直坚信的理想破灭了的双重打击下,梁宁一时没想开选择了自杀。

痛失挚爱的韩光知道凭借郑宇峰在越野圈的声望,不能拿他怎么样,说出来,也许人们还会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话来羞辱梁宁,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血债血偿。

韩光加入了越野群,在一次越野群聚会中假装和郑宇峰“偶遇”,在一系列的套近乎之后,俩人一直走得很近。他在郑宇峰身边潜伏着,寻找合适的动手时机。

直到这次越野赛,他终于等到了。

越野赛前,他以熟悉路线、提前训练为由,和郑宇峰相约来到崇山,并故意在石坑附近,用事先准备好的钉子扎破了他的脚底,实施复仇计划。

韩光交代的行凶过程,和我们的现场重建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我走进讯问室时,韩光正抽着烟,烟雾笼罩着脸,看不出表情。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没了,我总算给阿宁一个交代了。只有一点,你们应该好好查查郑宇峰那个所谓的越野公益组织。据我所知,他打着这个名头,强奸的姑娘不止阿宁一个。我杀了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算是给那些被他欺负的姑娘出

103

了口气。”

案子告破,大家都挺开心,特别是王猛。他说:“从来没想过,我们还能靠一群姐破案。我呢,准备把养姐实验进行下去,再多养几茬!”

我高兴不起来,想到梁宁,想到韩光,心里非常压抑。

李筝拉了椅子坐在我旁边,说:“今天阳光这么好,案子又破了,怎么还网闷不乐?”

我看着窗外的阳光,叹了口气:“真不知道这明晃晃的阳光下,还有多少罪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