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 第751章 准备工作完事儿了

第751章 准备工作完事儿了

话是这样说,但王安的脑袋里,却开始琢磨起了抓鹿这件事儿。

家里只有三大三小6只鹿,还有6只傻狍子和20多只黄羊,想要搞养殖的话,这点玩意儿得啥前儿能发展起来?

只不过抓鹿这个事情,可正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了,要知道在这大山里,可能也只有豹子和老虎这样的猛兽,才能做到独自抓住鹿了。

像是当初王安和王利以及木雪离仨人抓的这些鹿,只能算是运气好,跟实力和技术方面可以说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刘桂兰突然跟王安说道:

“小安呐,你一会儿去乡里那个豆腐房订3个豆腐吧,让他明天早上早点送来,明天来的人肯定少不了,对了,咱们盖房子这段日子,就让他每天都送两个吧,哎呀,还是送三个吧,两个豆腐肯定不够。”

说完这句话,刘桂兰又马上说道:

“你再去供销社买点咸盐火柴啥的,对了,勺子和铲子再买上三把五把的。”

刘桂兰所说的一个豆腐,实际上指的就是一板豆腐。

在当地,一板豆腐正好是30斤,不过因为技术的问题,这30斤豆腐是用10斤黄豆做出来的。

要是到了后世,10斤黄豆正常能做40斤豆腐。

只不过这年代的豆腐,压的比较瓷实也比较干,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水。

王安随口答应一声,洗了洗手,便骑上了挎斗子。

这时,王大柱又马上说道:

“瓦刀啥的再买上两把,还有烟啥的,旁的玩意儿你看缺啥也再买点。”

王安随口答应道:“嗯呢爹,我就一趟都买回来了”。

踹着摩托车,王安往永安乡正斧所在地刘家屯走了过去。

豆腐房这个东西,并不是每个屯子里都有,主要是做豆腐这玩意儿,挣的完全就是辛苦钱。

每天的事情,就是赶着毛驴子拉磨磨豆浆子,并且还要有个人赶着毛驴车在各个屯子里转悠卖豆腐。

这时候,黄豆是1毛2一斤,而豆腐,也是1毛2一斤,所以想要买豆腐的话,既可以掏钱买,也可以直接用黄豆换。

只不过在这年代,豆腐算是正儿八经的高档玩意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所以哪怕豆腐房一天只做一个豆腐,正常情况下也卖不完。

而乡里的这个豆腐房,在去年的时候,还属于是刘家屯屯集体的产业,只不过随着分田到户的正策落实之后,这个豆腐房就被人给承包了下来。

不得不说,不管到啥时候,都不缺想挣钱有上进心的人。

平常差不多一天能挣两块钱,赶上过年过节,一天能纯剩七八块钱。

这收入,在这年代可是相当不低了!

再说每天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用来养猪更是绝佳的好东西,猪吃豆腐渣,那是嘎嘎愿意长膘。

几分钟后,王安就来到了乡里的豆腐房。

这个时间点,豆腐房的这两口子不出意外的正在磨豆浆。

王安简单的一说,豆腐房的老板就立马就变得合不拢嘴了起来。

三板豆腐,可是能挣7块来钱了,这样的买卖,可是只有过年和过节的时候才有。不过话音一转,王安就开始笑呵呵的讲价道:

“老哥,我一天要三个豆腐,最少也得连续1个多月,等我家的活完事儿了,我大爷家也得要豆腐,估计一天最少也得一个,那价格这块,是不是该便宜点就得便宜点了?”

王安虽然不差钱,但钱这个东西吧,该省点还是要省点才对,主要是挣钱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难了,简直是比特么吃屎还难。

听到王安的话,豆腐老板满脸都是纠结的说道:

“这玩意儿毛着算的话,一个豆腐就挣两块四毛钱,要是再去掉承包费和露水柴火啥的,也就剩两块了.”

豆腐老板嘟囔了半天,王安只是笑眯眯的不说话,主要是王安压根就没听。

等豆腐房老板说完,王安递了一根烟过去,然后笑呵呵的说道:

“那老哥你想给我便宜多少呀?”

一听王安这话,豆腐房老板瞬间就懵逼了,合着我特么说了这么多,你特么是一句也没听啊!

只见豆腐房老板满脸无语的注视着王安,就连接烟的手都僵在了半空中,顿了一下,豆腐房老板才满脸无奈的说道:

“那兄弟你说吧,该给你便宜多少合适?”

看着老板那想要刀人的小眼神儿,王安想了想说道:

“要不三个豆腐10块钱吧,就算是一个豆腐抹你两毛多钱呗。”

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即使没有老板那想要刀人的小眼神儿,王安也不想讲的忒过分了,真给人家整急眼了咋整。

没想到老板还挺痛快,略微思索就很是豪爽的说道:

“那行,兄弟你都这么说了,我再跟你墨迹就没劲了,就3个豆腐10块钱了。”

王安随手掏出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嘴上还同时说道:

“那行,那就把明天的豆腐钱先给你,等你明天去送豆腐前儿,再把后天的给你,往后都这样,等啥前儿不要豆腐了也提前告诉你。”

交代了一下地址,又说了几句没啥用的话,王安便从豆腐房离开了。

从豆腐房离开后,王安骑着挎斗子又直接去了供销社,大生产烟和葡萄烟各买了50条,又买了20条长白山。

咸盐火柴啥的更是没少买,瓦刀和泥抹子等工具啥的,还有一大团子放线用的线绳等等,反正王安能想到的,所有盖房子能用到的东西,基本全买了。

到最后,王安在挎兜子上研究了半天,才又买了一口12印的大铁锅,这才骑着挎斗子,费劲扒拉的回家了。

之所以王安研究了半天,那是因为12印的大铁锅,直径就是一米二,要是按锅沿算的话,就是一米三,正儿八经的算是最大的锅了,而挎斗子拉这玩意,着实有点费劲。

王安到家的时候,关于盖房子前的准备工作,基本都被众人全部做完了。

看到王安倚着大铁锅回来的,刘桂兰突然夸赞道:

“还是我大儿子想的周到,这锅买的太干正了,这明天要是搁屋里烧一天火,晚上得热死。”

一转身,刘桂兰又对王大柱喊道:

“大柱,快搁那个锅台跟前儿再砌个锅台,把这个锅按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