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谢婉妤坐在院子里的石桌边看着书。丫鬟小莲走近,将一件黑色斗篷披在婉妤身上。
“小姐,还没开春,天凉,进屋去吧。”
“一会儿再进去,今天阳光明媚,我想晒晒太阳。”
“那好吧。”
恰在这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婉妤与小莲主仆二人纷纷循声一看,只见一个身着深灰色长衫的高大男子走了过来,待其走近,才认出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少爷曹正清。
婉妤将手中的书倒扣在桌上,立即起身相迎。
“大哥?”
曹正清略显尴尬,道:“弟妹,原来这是你的小院,我走错了。”
“哦,不知大哥要去哪儿?”
“也不想去哪儿,就是好久没回来了,在宅院里随便走走,就走到这儿了。”曹正清哪里是随便走走,他就是遵从内心的声音主动来见谢婉妤的。
“哦,是这样!”谢婉妤扯了扯僵硬的唇角,心中禁不住又一次慌乱起来,脸上也适时浮现出一丝可疑的红晕。
曹正清走近两步,瞥到石桌上的书,眸子一亮,踱了过去。
“弟妹,你在看书啊!”
“是,随便看看。”
曹正清来到石桌前,拿起书本,瞥到封面上赫然印着的两个大字‘呐喊’,道:“弟妹,你在看鲁迅的小说啊!”
“是。”
曹正清缓缓坐下,谢婉妤也适时坐到其对面,丫鬟小莲则立在一旁。
“鲁迅在十几年前就已名声大噪,他的小说我也曾拜读过,深受启发。他言辞犀利,时常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的弊端,被视为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急先锋。记得当年我18岁的时候,读了他发表的《狂人日记》,好像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要反封建,对抗封建礼教,破除封建制度,所以我要参军,我要革命。”
谢婉妤笑着点点头,道:“鲁迅的作品是这样的,确实会启迪人的思想,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弟妹,你最喜欢鲁迅的哪一部作品?”
婉妤想了下,道:“那应该是《阿Q正传》。”
“巧了,我也喜欢这一部!”曹正清霎时眸子一亮,心生欢喜。
谢婉妤笑着点点头,也满心喜悦。
“阿Q活得麻木不仁,自欺欺人,我当年读了这篇文章时,颇有感触,我告诫自己,绝对不可以像阿Q那样,一定要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正视周遭的一切。”
“鲁迅笔下的阿Q确实是个反面案例,但是,换个角度想,阿Q精神也有正面意义。”
曹正清一挑眉,饶有兴趣道:“什么正面意义?”
“阿Q生活困苦,是典型的底层人民,时常遭受周围人的欺凌,举步维艰。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里,要不是这份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他可能都活不到成年!所以,这种自我欺骗,自我开导的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曹正清的眸子一亮,闪过一丝欣赏,点头应道:“说的是,想想,的确如此。”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不同的意识形态,进而引申出只适用于自身的自我解救方式。可能在旁人看来,大为不解,但对自己而言,却是甘之如饴。”
“哈哈,说得好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谢婉妤笑着点点头。站在一旁的丫鬟小莲睨着曹正清与谢婉妤谈笑风生的一幕,似乎发现了什么,暗暗勾勾唇角。
恰在这时,曹夫人突然闪进了小院,小莲第一时间发现了曹夫人,疾呼一声:“夫人!”
曹正清与谢婉妤纷纷回头一看,果然瞥到曹夫人站在小院门口,赶忙起身相迎。
“娘,你怎么来了?”曹正清道,眸中闪过一丝慌张。同样面露慌张的还有谢婉妤。
曹夫人从进院开始,就瞥到大儿子跟二儿媳居然在一起热聊,微微诧异。刚才来的时候就听见一阵阵男子的笑声,她还以为笑声来自于二儿子,没想到居然是大儿子。
“娘。”待曹夫人走近,谢婉妤柔声道,眼神微微闪烁,不敢看向夫人。
“我来找婉妤说点事,正清也在啊!”本来昨晚老爷提到正清与婉妤互有好感一事,曹夫人还半信半疑,但今天瞥到正清与婉妤热聊,她便相信了曹老爷的猜测。
“我路过,就跟弟妹聊聊鲁迅的小说。行了,我也该走了。”曹正清瞥了眼谢婉妤,便抬脚离开了。
“娘,您找我什么事?”
“有点事跟你商量,咱们进屋聊吧。”
“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