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月照苏墨缘 > 第21章 苏婉的困扰

月照苏墨缘 第21章 苏婉的困扰

作者:梦墨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01:38:08 来源:小说旗

苏婉在书房中已经静坐了许久,案几上的烛火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却丝毫没能打断她的沉思。面前摊开的古籍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她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困扰之中。

这些日子,苏婉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备考中,对经史子集的研读愈发深入。然而,随着学习的推进,一些古奥经文的理解难题逐渐浮出水面。此刻摆在她眼前的这本古籍,是一部年代久远的经学着作,其中对于古代礼仪制度和哲学思想的阐述晦涩难懂,许多语句含义模糊,上下文逻辑也错综复杂,这让一向聪慧好学的苏婉也感到颇为棘手。

她试图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这些经文,反复查阅各种注释和参考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线索。但这些辅助资料要么解释得过于简略,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要么观点分歧较大,让她更加迷茫。她一会儿紧皱眉头,逐字逐句地分析;一会儿又在纸上奋笔疾书,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可即便如此,那些难题依旧如同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横亘在她的面前。

苏婉深知,对于这些经典着作的透彻理解,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科举不仅要求考生能够背诵经典条文,更需要对其中的思想内涵有深刻的领悟,并能在文章中灵活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如果连这些基础的经文都理解不透,又如何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呢?

在苦苦思索无果后,苏婉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墨轩的身影。墨轩平日里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而且墨轩的文学水平也不低,甚至都可以赶上一些老学究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的,或许他能给自己一些启发和帮助。想到这里,苏婉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立刻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纸笔,准备写信向墨轩请教。

她先是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详细地记录下来,每一个疑问都条理清晰地罗列在纸上。对于那些特别费解的语句,她还特意标注了出处和上下文,以便墨轩能更好地理解。在描述问题的过程中,苏婉尽量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困惑之处表达清楚,希望墨轩能从她的思路中找到切入点,给出准确而详尽的解答。

写完问题后,苏婉又在信的末尾附上了几句问候和感谢的话语。她写道:“墨轩大哥,许久未见,不知近来可好?小妹近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困扰,对一些古奥经文理解困难,苦思无解。听闻大哥见多识广,特写信向大哥请教,还望大哥不吝赐教。小妹感激不尽。”

写完信后,苏婉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和错别字后,才小心地将信纸折叠好,装入信封。她叫来贴身丫鬟,郑重地将信交给她,叮嘱道:“你即刻将这封信送到墨轩公子府上,亲手交给墨轩公子,切不可有任何耽搁。”丫鬟领命后,便匆匆出门而去。

此时的墨轩正在家中的练武场上刻苦训练。烈日高悬,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练武场上,地面被晒得滚烫。墨轩身着一袭黑色劲装,汗水湿透了衣衫,紧紧贴在他健壮的身躯上。他手持长枪,正专注地演练着枪法,一招一式刚劲有力,枪尖划过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忽然,管家匆匆走来,手中拿着苏婉送来的信,恭敬地说道:“公子,苏婉姑娘派人送来一封信。”墨轩听闻,立刻放下手中的长枪,接过信。他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温暖和关切。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他急忙拆开信,认真阅读起来。

墨轩的目光在信纸上快速移动,表情逐渐变得凝重。他深知苏婉在学习上的认真和执着,能让她感到困扰的问题必定不简单。看完信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放下手中的兵器,对管家说道:“准备笔墨纸砚,我要给苏婉姑娘回信。”

管家迅速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放置在练武场边的石桌上。墨轩走到桌前,坐下后深吸一口气,让自己从刚才紧张的训练状态中平静下来。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开始仔细思考如何解答苏婉的问题。

对于苏婉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墨轩都认真对待。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各类书籍的广泛涉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对于那些涉及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问题,他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渊源,让苏婉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文的出处和含义。

在解释一段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疑难语句时,墨轩写道:“苏婉姑娘所问的这段经文,关乎古代祭祀仪式中的等级规范。在古代,祭祀乃国之大事,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祭祀中所遵循的礼仪各不相同。此处所提及的服饰、站位等细节,皆有严格规定,旨在彰显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社会秩序。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维护。”

对于一些哲学思想方面的困惑,墨轩则结合自己对儒、释、道等各家学说的理解,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和道理,让苏婉更容易领会。

在解答完所有问题后,墨轩又在信的结尾处附上了一些鼓励的话语:“苏婉姑娘不必为这些难题过于忧虑,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过程。以姑娘的聪慧和勤奋,定能克服这些困难。若还有其他疑问,尽管告知于我。愿姑娘学业顺利,早日实现心中志向。”

写完回信,墨轩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疏漏和错误。他吹干墨迹,将信纸小心地装入信封,交给管家,说道:“立刻派人将这封信送给苏婉姑娘,务必尽快送到她手中。”管家领命而去,墨轩望着管家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祝愿苏婉能顺利解决学习上的困扰。

苏婉在书房中焦急地等待着墨轩的回信。她时而在房间里踱步,时而望向窗外,期盼着能看到送信丫鬟归来的身影。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过得格外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让她感到煎熬。

终于,在傍晚时分,丫鬟匆匆返回,手中拿着墨轩的回信。苏婉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回到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她展开信纸,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越看心中的喜悦和敬佩之情越浓。

墨轩的回信条理清晰,解答详细而准确。每一个问题都分析得透彻入微,不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还旁征博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例证。苏婉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心中的困惑顿时消散了大半。

她逐字逐句地研读着墨轩的回信,不时拿起笔在旁边做些批注和记录。遇到一些特别精彩的解释,她会反复品味,心中对墨轩的学识和见解赞叹不已。在墨轩的帮助下,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文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也如同拨云见日般展现在她眼前。

读完信后,苏婉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深知墨轩平日里忙于练武和各种事务,却能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问题,花费时间和精力详细解答,这份情谊让她倍感温暖。她决定立刻给墨轩写一封回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苏婉再次拿起纸笔,写道:“墨轩大哥,来信已收悉,大哥的解答犹如醍醐灌顶,让小妹茅塞顿开。小妹对那些困扰已久的经文已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皆得益于大哥的悉心指导。大哥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小妹钦佩不已。此次承蒙大哥相助,小妹感激不尽。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大哥。愿大哥武举备考顺利,早日实现心中抱负。”

写完回信,苏婉将信纸装入信封,交给丫鬟,让她尽快送给墨轩。看着丫鬟离去的背影,苏婉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辜负墨轩对自己的期望。

此后的日子里,苏婉继续深入研读那些曾经让她困扰的经文。有了墨轩的解答作为指引,她的学习进展顺利了许多。她不仅对那些经文有了透彻的理解,还能够将其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考和文章写作中。

在一次与夫子的讨论中,苏婉就古代礼仪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结合之前困扰自己的那段经文,深入分析了古代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她的观点新颖独特,论证严谨有力,让夫子大为赞赏。

夫子微笑着对苏婉说道:“苏婉啊,你近来的进步着实令人惊喜。对于这些经典着作的理解,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非常难得。假以时日,必能在科举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苏婉听了夫子的夸赞,心中十分高兴,但她并没有骄傲自满。她深知,科举之路依然充满挑战,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她向夫子行礼致谢后,说道:“多谢夫子的教导和鼓励。学生能有今日的进步,多亏了墨轩大哥的帮助。是他为学生解答了许多学习上的难题,让学生受益匪浅。”

夫子微微点头,说道:“这位墨轩公子倒是个热心之人,而且水平也不低。你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乃好事。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好学之心,不断进取。”

得到夫子的肯定后,苏婉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她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书房中,除了深入研读经史子集,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她深知,科举考试不仅考察对经典的掌握,还要求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

在学习之余,苏婉也没有忘记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她每天清晨会在庭院中练习一些简单的瑜伽和伸展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更加柔韧和健康。她明白,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未来的挑战。

随着对经史子集的深入学习,苏婉对诗词歌赋的创作也有了新的感悟。她发现,经史中的智慧和情感能够为诗词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底蕴。于是,她开始尝试将经史中的元素融入到诗词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内涵和思想深度。

有一次,苏婉读到一段关于古代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奉献的历史记载,心中深受感动。她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

《赞先贤》

千古贤才志不休,心怀家国几春秋。

朝堂献策安黎庶,疆场挥戈解国忧。

正气凛然昭日月,英名不朽耀神州。

今朝我辈应承志,续写辉煌岁月酬。

这首诗既有对古代先贤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又表达了自己以先贤为榜样,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苏婉将这首诗拿给夫子看,夫子看完后连连称赞,认为这首诗立意高远,对仗工整,用词精妙,在诗词创作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不断解决学习困扰的过程中,苏婉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对于一些学术问题,她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会深入挖掘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她会与夫子和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思维能力。

有一次,在讨论儒家“仁”的思想时,同学们对“仁”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实践方式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仁”主要体现在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上;有人则认为“仁”更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制度建设。苏婉认真倾听了大家的观点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说道:“我认为‘仁’在现代社会中既包含个体之间的关爱与互助,也离不开社会制度层面的保障。从个体角度而言,我们应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从社会层面来看,仅有个体的善举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仁’的价值。”

苏婉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同,也引发了大家更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讨论,苏婉不仅加深了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学习困扰的同时,苏婉也没有忘记与墨轩保持联系。她会定期给墨轩写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生活趣事。墨轩也会及时回信,给予她鼓励和支持。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成为了苏婉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动力。

有一次,苏婉在信中向墨轩讲述了自己在诗词创作上的新尝试和取得的进步。墨轩在回信中写道:“苏婉姑娘在诗词创作上的才华令人钦佩。从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不断探索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定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墨轩的鼓励让苏婉倍感振奋。她更加努力地钻研诗词创作,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诗词水平不断提高,作品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婉在学习上的困扰越来越少,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却越来越高。她对科举考试也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墨轩在帮助苏婉解决学习困扰的同时,也没有放松自己的武举备考。他在练武场上更加刻苦地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武艺和实战能力。他深知,自己和苏婉都在为了各自的梦想努力奋斗,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朝着目标前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苏婉再次收到墨轩的来信。信中墨轩分享了自己在练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他写道:“苏婉姑娘,近日练武颇有收获,武艺又有了些许进步。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目标,也期待着能与姑娘一同实现梦想。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早日达成所愿。”

苏婉读完信后,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立刻提笔回信:“墨轩大哥,得知你武艺精进,小妹甚是高兴。你的努力和坚持一直是小妹学习的榜样。小妹也会全力以赴,为科举做好准备。相信我们的梦想定会成真。”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期,苏婉和墨轩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拼搏着。他们的友谊在相互帮助和支持中不断加深,而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也如同燃烧的火焰,愈发炽热。他们都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