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永远的丰碑 > 第十二章,忻口会战壮烈殉国

永远的丰碑 第十二章,忻口会战壮烈殉国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2:5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廷珍 (1893年—1937年10月16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抗日英烈 [5]。1917年,加入冯玉祥将军的第16混成旅,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和独立第5旅旅长等职。1937年10月,在山西忻口会战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郑廷珍,字秀山,1893年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郑廷珍从小就下地干农活,加上河南地区兵灾连年,家中时常因此三餐不继,于是便萌发了投军谋求出路的想法。1917年11月,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补充大队在归德招兵,郑廷珍当即离乡前往报名,他的体格虽然消瘦,但力气很大,加上身板结实,成功人选为副兵。半年后,补充大队改编为混16旅第3团,郑廷珍升为正兵。

郑廷珍在部队时刻苦学习军事技术,并利用业余时间学字读书,这种表现正好符合冯玉祥对军中不识字官兵的学习要求。1920年,被选入第11师(由混16旅改编)学兵大队受训,1924年,被选入南苑军事教导团深造。随着冯玉祥部队的不断扩编,1930年4月,郑廷珍升任第1师第3旅旅长,并随部参加了反蒋的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跟随师长梁冠英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改编,梁氏任第25路军总指挥,郑的部队则改编为独立第5旅,属第25路军序列。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独立第5旅改归第14集团军序列,并奉命由安徽霍县开赴河北石家庄参加抗日战争。10月1日,独立第5旅进驻石家庄候命时,接到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命令,要其作为该集团军后路部队转开山西参战。4日,独5旅待第14集团军所属第9军、第14军等部离开后随即乘火车出发。独5旅于6日抵达太原,郑廷珍得知第二战区的雁北会战已经中止,阎锡山准备改在忻口与日军决战,于是又马不停蹄地指挥所部开赴忻县。当郑廷珍率部于9日赶到目的地时,第14集团军主力已经接替忻口防务,卫立煌命独5旅接替忻县城防,一方面承担集团军总部的警卫任务,另一方面作为预备队随时候命开赴忻口参战。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郑廷珍将军义愤填膺,多次向南京政府请缨上阵。不久,日军大举进攻山西,郑廷珍的独立第5旅奉令配属于郝梦龄将军的第9军,开往山西与日军作战。郑廷珍率军开往山西前线路过河南老家时,打电报让家人到柳河车站见面。他伏地给年迈的老母亲磕了几个头,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日军侵**国的危难时刻,他奉令上战场杀敌报国,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生还。

为激励将士们誓死抗日,郑廷珍在独立第5旅官兵大会上说:“过去的内战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胜不足武,败不足惜,今天是真正打敌人,打日本鬼子,这是保家卫国,是军人最光荣的事,就是部队拼光拼净也值得,也甘心情愿,我们部队上阵后,一定要杀敌立功,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也别回来。”这些铿锵誓言极大地激励了第5旅官兵杀敌的决心。

10月初,日本侵略军突破雁门关中**队防线,深入山西腹地,扑向山西省城太原。为阻止日军进攻势头,第二战区长官部决定集中全部主力,在忻口一线与日军决战。郑廷珍的第5旅被派到忻口一线布防,他率部星夜兼程赶到阵地,指挥部队构筑工事,作好迎击日军进攻的准备,督促检查具体战备措施,并与友军共同商讨作战方案。

10月11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不断向中**队防线冲击。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用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拼死血战,寸步不让。忻口前线南怀化是整个中部战线的支撑点,此地的争夺战极为惨烈。战争初期,南怀化的战斗就呈白热化,双方拼死争夺,在此阵地展开拉锯战。15日,南怀化高地陷入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整个防线,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由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和独立第5旅旅长郑珍担任指挥官,集中5个旅的部队向南怀化高地发动反攻。

16日凌晨,反攻开始,郑廷珍不顾警卫人员一再劝阻,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在他到达前沿后,中**队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这时,郑廷珍跃出战壕观察敌情,继续指挥部队前进,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当场殉国,时年44岁。

上世纪30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郑廷珍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不仅形成了刚毅果敢的气质,而且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劳苦大众更是深表同情。因此,“爱兵如子,爱民如父”成了他治军的座右铭。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明。他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囊相助。凭借过人的记忆力,他能叫出全旅大多数将士的名字,能说出一些老兵的籍贯和家庭情况。因此,将士对他甚为敬仰、信赖。他要求士兵要爱民、助民,绝不可欺压百姓。每次部队移防开拔,他都亲自巡视驻地,检查纪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说了“不缺少什么东西”之类的话,才命令部队出发。遇上灾年,他总是在驻地开办粥场。生性正直的人眼里揉不进沙子。因对梁冠英大量克扣军饷不满,郑廷珍与其发生冲突,事情闹到南京政府。结果,第5旅脱离第25路军序列,直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受第14集团军卫立煌将军指挥。

郑廷珍极其厌恶内战,曾愤然道:“国难当头,不思抵御外寇,反倒同室操戈,我这个旅长干脆不干了!”参谋长高曾基非常理解郑廷珍的爱国心情,劝他暂且忍耐,不要放弃枪杆子。郑廷珍听从劝告,在进军中和高曾基多次设计,从侧面帮助红军,互不侵犯,并允许有些物资经由自己管辖的防地进入苏区。有一次,郑廷珍得知红军的小队人马被困在安徽六安西边的一座小山里,弹尽粮绝,无法转移。他马上派高曾基率领一连人,带足枪支、子弹和食物,先以攻为名靠近山头,然后佯装战败,丢弃大量军需物资,撤退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