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永远的丰碑 > 第二十章,身先士卒的将军

永远的丰碑 第二十章,身先士卒的将军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2:5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邓玉琢(1903年—1937年11月9日),字温璞,1903年生于安东县前阳乡石门村(现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石门村)。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7师参谋长。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由于受到老师的爱国思想熏陶,邓玉琢自幼胸怀壮志,崇尚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常组织同学列队习武,相约当兵报国杀敌。中学毕业后,邓玉琢考入东北讲武堂。 [1]1925年10月,毕业后被张学良要到新开办的军官教育班学员第4队担任队附,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后调到第3、4联合方面军团参谋处任参谋。1927年8月,邓玉琢考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深造,1930年11月,毕业后派任东北讲武堂步兵研究班教官,教授应用战术。1931年起,历任张学良的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2队队附、独立第16旅参谋长等职。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独16旅改编为第116师,邓玉琢仍任参谋长。由于他在长城抗战中恪尽职守,辅佐师长缪澄流在喇嘛洞抗击日军建功,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调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第1处第2组组长。

1936年,邓玉琢出任西北抗日联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同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在王以哲军中, [2]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军政措施,并亲自到雁门关布防,指挥东北军官兵,防止亲日派何应钦派兵进攻西安,从而为推动全国人民抗日、防止内战,作出了贡献。 [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邓玉琢时任陆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在军长吴克仁率领下沿津浦路北上抗日,在沧州接应第二十九军于子牙河大城一带对日军第十师团作战。第二十九军在减马河节节抵抗,伤亡惨重。于9月11日放弃马厂、退守沧州。由此第六十七军右翼暴露,防守空虚。9月15日,日军第十师团向第六十七军右翼猛攻。吴克仁率军在姚马渡、中扶赵逐次抵抗,第107师当夜亦占领东西次河。因部队过于突出,吴军长下令天明前撤回原阵地。17日后,第六十七军与日军第10师团再次在南扶赵、姚马渡一带形成对峙。第六十七军在子牙河一带孤军顽强奋战月余,连续作战,伤亡甚大,未得休整补充,势不能支。10月下旬,奉蒋介石令吴克仁军调淞沪战场,编为右翼军预备队,驻青浦附近。 [2]

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企图切断中国守军的后路。危难时刻,第67军受命担负掩护上海主战场中**队撤退的任务。邓玉琢率领第107师官兵冒雨进军,抢占了松江县(今松江区)城。11月6日晚,在松江东南米市渡附近的阵地上与登陆日军浴血奋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1I月8日夜12时许,第107师已完成了阻击任务,上海主战场中**队大部队已安全撤离。但此时,侵华日军已将松江县城三面包围,仅剩的苏州河大桥又被敌机炸毁。11月9日傍晚,邓玉琢在白鹤港组织部队渡河突围,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正在这时,突遭日本便衣队袭击,邓玉琢及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等人壮烈殉国,邓玉琢所率领的第107师将士也大都为国捐躯。

然而,这悲壮的“松江.三日”,在当时不仅未得到国民政府的表彰,反而被诬陷为投敌叛变,撤销了第107师番号,邓玉琢和他领导的第107师蒙冤长达40年之久。

1988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老一辈革命家吕正操、方毅、宋黎撰写的《血战失地、贡献中华》的抗日战争回忆录,详尽追述了东北军第67军将士英勇抗战、血染疆场的事迹和邓玉琢将军对日作战牺牲的经过。1993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邓玉琢为革命烈士。同年6月,东港市前阳镇人民政府在烈士的家乡修建了邓玉琢烈士纪念碑,并将烈士陵园开辟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