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永远的丰碑 > 第二十四章,愤而自杀壮殉国

永远的丰碑 第二十四章,愤而自杀壮殉国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2:5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饶国华(1894年12月7日—1937年12月1日),四川资阳人。1911年,辛亥革命中,加入新军。1917年,升至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刘湘部任职。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1931年前后,率部驻防重庆地区。1935年10月,任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主动要求率部抗战。9月21日,第二十一军奉令出川抗日。11月中旬到达前线,镇守广德。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日军于30日占领广德。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但其手中只剩下一营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殉国,时年42岁。国民政府追晋其二级上将。

1911年,辛亥革命中,加入新军从伙夫,不久,升为班长、排长。

1917年,升至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后转隶于川军第二师刘湘部任连长。在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期间,成绩优异,为师长刘湘所倚重。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

1931年前后,率部驻防重庆地区。

1935年10月,从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升任为第一师师长,后又改任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主动要求率部抗战。9月21日,第二十一军奉令出川抗日。10月,率部步行2000里,11月中旬到达前线。此时,上海、苏州、常州业已失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蒋介石立即命令刘湘派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进攻南京的日军。唐式遵遂委派饶国华镇守广德。

不久,无锡、江阴、武进相继失守,11月23日,日军中岛师团突然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泗安,猛扑广德。日军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进攻。 [1]饶国华指挥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27日与日军展开战斗。

日军依靠装备优势于30日攻陷泗安。与此同时,日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得知后率领第四三三旅奔赴广德前方约五里的界牌,阻击日军,饶国华到前线督战。日军不断从东洞庭山、西洞庭山调部队增援,在激战中双方均损失惨重。不久,从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被日机炸毁,补给中断,饶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日军于30日占领广德。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但其手中只剩下一营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日军派使劝降,饶国华在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将军写了绝命书后举枪自戕,以死殉国。

一**四年十二月七日,生于四川省资阳县东乡(今宝台镇)张家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2]饶国华的太祖父饶文德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移民入川的大潮中,从福建省漳州府直隶龙岩州船巷大吉村(今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黄冈村)举家迁移入蜀,到饶国华已居耕五代。他的祖父饶宜甲、祖母朱氏、继祖母黄氏、父亲饶思鸿、母亲陈氏均为朴实勤劳的农民。饶国华家里保留着龙岩人的风俗习惯,虽然入乡随俗不得不讲当地四川话,但家内仍保留着龙岩话的称谓,称祖母为“mà”(音骂),母亲为“阿女弥m”,姐姐为“阿佳”,叔叔为“束束”。饶国华全家一直惦念着祖居地,饶国华从军之后忙于军务,自己无法抽空回龙岩,曾亲笔致函给龙岩船巷(黄冈)故地的父老,要家乡派人去四川,来往路费及住食一概由他支付。黄冈村人民至今还在传诵着饶国华将军七十年前的盛情邀请。

饶思鸿遵奉着龙岩人重教的传统,家里再穷也要设法让孩子读书,把国华送入私塾里就学。一九○七年他被母亲送到县城向前清举人伍钧求学。此后饶国华一生无论走到哪里,行军的背包总少不了砚台、笔墨和喜爱的书籍。他保持着勤俭吃苦的家风,以忠孝居家,蹈礼趋义,敬祖睦邻。他自幼当过放牛娃,16岁到成都,当过学徒。他看到清廷**无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屈膝求和,皇室贵族“朱门酒肉臭”,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路有冻死骨”,因此他决心救国救民,投笔从戎,以富国强。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饶国华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洪流,参加了新军。17岁刚入伍当过伙夫兵,以后受训于陆军二师“头目养成所”、“军官传习所”,均以名列榜首毕业,一九一七年升至连长,他原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尔后转隶于川军第二师刘湘部任连长。他勤奋好学,刻苦练兵,精心研究《孙子兵法》,在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期间,各次考试均名列榜首,深为师长刘湘所倚重。

饶国华为人正派朴实,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且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他作战骁勇,每战必身先士卒,颇得士兵的爱戴,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

一九三一年前后,饶国华率部驻防重庆地区。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四五师内部团结,将士归心,传为佳谈。 他遵守不纳妾、不抽大烟的祖训,居则陋室,食则粗粝,行无仆人,不着大衣,不戴手套,与士卒同甘苦,治军严格,赏罚分明,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倡言“军与民要打成一片,国与家万不可分离”。1937年12月11日《新蜀报》刊文称:饶国华当团长驻兵铜梁,时值秋收,遭受淫雨,稻谷将烂在田里,便亲自下田率部帮助抢收,并力戒官兵不得索取工钱茶水。开头乡人甚为骇异,继而疑虑,最后看到士兵们竟然秋毫无犯,才回过神来大加赞扬。据他部属一位营长回忆:部队驻防铜梁、壁山时,每到农忙,饶国华必亲自下田帮助栽种、收割。

治军严明,统帅有方,以勇武忠贞、良心血性、明义知耻、遵礼守廉为要目,督训其师。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与将士谈家常,进寝室、下厨房、上厕所检查清洁卫生,关心士兵生活。对财务更是一丝不苟,时常核对帐目,军费开销,多半公布,人才录用也很民主。饶国华心直口快,性情豪爽,襟怀坦白,办事公允。他说:“赏赐为着激励将士,处罚以防将来祸患,赏赐不当就是私情,感情用事就会偏颇;处罚不当就是枉屈,委屈部下就要涣散。”当时蜀中部队众多,士兵经常开小差。饶国华的部队依然按规定放假,假满归队或战后点名,人数反而增多。

饶国华从小缺衣少食,多年来清心寡欲,笃信佛学。他秉性忠贞,不纳姬妾,不置别墅,家里除了书剑,别无长物。他为人慷慨,薪俸有余就捐助慈善事业。曾给资阳灾民发放赈济款、捐图书馆书籍费、捐购枪枝弹药,用保桑梓,捐资给资阳县赈济会用作无息借贷。饶国华勤于练兵,一有空闲,读书自娱。他说:“英雄彪炳之事功,基于圣贤诚实之学问。我虽不灵敏,也有那个志向。”饶国华结婚后,夫妻长期分居。他的妻子蓝紫仙见自己长久未生男孩,劝他纳妾随营,他念夫妻情深,坚不允从。还告诫士兵说,败坏道德,没有比好色更甚的了。1929年12月20日,他应内兄蓝文彬师长之请到重庆涨秋餐馆赴宴,席间有妓女陪坐,提壶劝酒,语言下流,举止风骚。饶国华十分懊悔,以后更加严于律己,再不轻易出席宴会。

1928年8月20日,饶国华向璧山一慈善组织刻颁“四川璧山体伦堂图记”一枚,命其主办十全慈善,施棺施药施衣施茶,拯济鳏寡,抚养孤贫,讲谈格言。两月后因部队整编,他降为1师2旅副旅长,驻防重庆一带,一有空就博览群书。他时常抄写《大学衍义》等书,又熟读宋明史籍,对宋明理学很感兴趣。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废孔祭祀明令,饶国华上书庙堂,淋漓尽致地发挥他正直的词锋,力请收回成命,时人以为朝阳鸣凤。他说:“当兵,应以保卫国土山川,爱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做人,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准绳。如果穿上军装,拿起刀枪,不为百姓办事,反而欺负弱小,胡作非为,那就只能算土匪而不是赳赳武夫了。”驻铜梁时,秋雨绵绵,眼看水稻就要烂在田里,他命令士兵义务收割稻谷,不许骚扰百姓。躲兵归来的乡民见粮食一粒也未少,直喊饶菩萨。他驻防铜梁等县,力倡尊崇孔祀,派人粉饰孔庙。

一九三七年,饶国华在重庆上清寺出席川康整军会议,惊悉卢沟桥事变发生。他和与会军官一致要求参战,纷纷上书请缨。他曾对好友鲁自诚、吴秋影等人说:“此次为国抗战,使我心中苦闷霍然冰释,御侮报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9月,饶国华还乡,破例为母大办70寿筵,并遍扫祖墓。他对伍钧老先生说:“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学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学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也。” 告诉蓝紫仙:“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那时他们已有五个孩子,怀有身孕的蓝夫人忍泪止哭,点头答应。 [2-3]

九月二十一日,第二十一军奉令出川抗日,在邛崃县各界民众举行的隆重欢送大会上,饶国华将军豪壮地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一九三七年十月,饶国华率部步行二千里,从川北转万县船运东下,十一月中旬到达前方。这时,上海已经失陷,苏常二州失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对我采取战略包围,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蒋介石立即命令刘湘派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西犯南京之敌。唐式遵鉴于防线左翼广德城之重要,关系首都南京之安危,委派能征善战的饶国华率部镇守。饶将军马上率部进驻广德,他亲自巡视前线,检查工事情况,鼓励官兵奋勇杀敌不负家乡父老重望。他深知责任重大,对他的侍从副官说:“我奉命出川,志在歼灭强寇,还我河山,解我同胞倒悬之苦,现在幸而优先被派到前线御敌,战机就要来临,怎能不叫我热血沸腾,怎能不叫弟兄们揎拳持袖,跃跃欲试。”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鼓舞下,全师官兵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深深懂得“守一城、捍天下”的道理,全体官兵坚决表示:“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敌逞凶狂!”决心与进犯日寇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

不久,日军牛岛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泗安,直扑广德。日军侦知我凭险坚守,士气高昂,工事坚固、采取用重火器猛烈破坏我工事的策略,出动二十七架飞机轮番轰炸,向我阵地倾泻上千吨的炮弹,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疯狂的进攻。我方工事被炸得残破不全,饶国华将军亲自指挥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六十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二十七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方将士武器装备虽然窳劣,但仍然拼命抵抗,猛挫日军的凶焰,一四五师八六五团七连连长事后对《新蜀报》记者描述,敌人是“尸横遍野,草木皆赤”,与此同时宣城至广德的公路线由于侧翼**溃退,被日军控制。

1937年11月中旬,饶国华部到达江南前线时,上海失陷、苏常失守。攻击南京的日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对我采取战略包围,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蒋介石命令刘湘的第23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进犯南京的敌人。因无援军可盼,唐式遵只有委派能征善战的饶国华率部镇守。他对饶国华说:“广德作战关系重大,应决心与城共存亡,否则提头来见!”

中日对决,武器悬殊,敌人炮火及空中优势明显。敌人每轮攻击前,总先发四至六千炮歼灭射击,才由轻型坦克放射烟幕弹,掩护士兵向前攻击。攻击的时候,敌炮兵又做远距离的隔离射击,坦克车才掩护战斗兵向前。一次,日军先用15辆坦克开路,步兵在后跟进,缺乏重炮的中国士兵,将捆好12个集束手榴弹抱着冲到坦克下爆炸。据21集团军第16师的刘启尧回忆,8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3辆坦克。

在民族危亡之际,被推到了“南京保卫战”生死一线的饶国华,当时处境:武器不如人,又没有援兵可用,他又怎么坚守广德呢?

1937年11月22日,日军牛岛师团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泗安,直扑广德。

饶国华指挥第433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27日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日军依靠飞机、大炮、坦克的优势,发动多次猛攻。我方将士武器装备虽然窳劣,但仍然拼命抵抗,终因炮火甚密,我伤亡惨重、寡不敌众。泗安于30日失守。饶国华得此凶信,心急如焚,深知广德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拱卫南京必不可失。于是,他率领第433旅官兵奔广德前方约5里的界牌,顽强阻击进犯日军。敌人空中优势亦明显,我军伙房近在咫尺,却因轰炸猛烈无法送饭。不久,我方从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被敌机炸毁。补给中断,饶国华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我方战局渐成颓势。当时报道称,“此役战事之激烈,为我军退出淞沪以后所仅见。”但终因第145师装备较差,伤亡惨重,加上团长刘汝斋违背军令擅自后撤,以至全线溃败。泗安失守,祠山岗失陷。日军趁势向广德县城扑来……

30日,饶国华率残部一营兵力,仍受命组织反攻,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当时已经是孤军奋战,孤城了,交通也中断,弹尽援绝。增援上不来,牺牲也很大,部队兵力所剩无几。饶国华本身负伤、带伤指挥作战,他便决心人在阵地在,誓与守城共存亡。”饶国华独自一人给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副总司令唐式遵写下遗书:“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唯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本部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达成任务。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于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时至黄昏,饶国华带卫兵连夜疾奔广德飞机场,命令士兵向机场各仓库内油桶发射弹药。顿时,火光冲天,仓库被焚,给敌人留下一片废墟。尔后,他又来到广德城东门外,嘱卫士铺好地毯,喝退左右,盘腿坐于地毯中间,并面对广德方向大呼:“威廉第二如此强盛都要灭亡,何况你小小日本,将来亦必灭亡!”他所说的威廉第二,就是领导德国走向强盛的德皇威廉二世。他因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倒台。饶国华说罢,向敌军方向怒目而视,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以死报国,时年43岁……

以死殉国、慷慨成仁,壮哉!进攻,有力地掩护了中国主力部队的撤退。

噩耗传来,饶国华蜀中亲人举家悲痛。母亲老年丧子,妻子中年丧偶,子女幼年丧父,其悲痛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那时候,我们全家老小都明白,我父亲是为国牺牲,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是光荣的。我们应该以他为傲,以他为自豪。”多年后,饶国华之女饶毓琇这样表示。

1937年12月,饶国华的遗体由民生公司的“民俭”轮,沿长江运送回川。饶国华遗体途经各地,各界人民自发举行了公祭大会。四川、重庆各界群众集会悼念这位骁勇战将。芜湖、宜昌、万县、重庆、成都及资阳等地举行了盛大的追悼、公祭大会;国民政府、各战区长官部、各机关学校、民间团体等也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各地报纸连日用特写、专题、评论等形式作了大量的报道:《二千余人吊国.殇,各界追悼饶国华》、《饶国华忠骸抵渝,本市各界今到江干迎祭,殉国经过可歌可泣,雍容遗像万人争睹》、《悼饶国华将军》……各界敬献的花圈、祭文、挽联“罗列夹道、触目墨花、婉如泪点、香绕烛泣、哀悼忠魂。”家乡资阳更是拦灵公祭,表达了他们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心情。12月12日,重庆市江北巴县各界追悼饶师长暨全国抗敌卫国将士大会,于当天上午在重庆市夫子池公共体育场举行,到会民众万人以上,情绪悲壮。12月,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饶国华英勇事迹,同时追赠陆军上将军衔,准予国葬。

全**民各界,隆重迎祭国.殇,陪都普降半旗,国华备极哀荣,追赠陆军上将。资阳为他立祠,成都为他塑像。刘湘闻知噩耗,甚为痛惜,特拨款3万元抚其遗属。次年1月23日,将军忠骨国葬于宝台寺甘溪沟南坡。 [3]

1938年1月4日,遗体运抵资阳,县长带领各界几千人去迎接,接受家乡父老的膜拜和祭奠。下午两点多钟,灵柩才回到下西街66号的家,全家披麻戴孝跪迎。当时,全城百姓摆香案,挂挽联,哀哭声不绝于耳。饶国华的遗体在家停了一段时间,1月23日,以国葬标准下葬宝台镇协议村甘溪沟。

1938年3月12日,**东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对饶国华等爱国将领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八个月中,陆空方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及无党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40年,成都市中山公园铸造了饶国华将军铜像座,树立了由国民政府**林森题字的“饶上将国华纪念碑”。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将军为革命烈士:“原国民党陆军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在抗日战争中,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三十日在安徽省广德县抗击日寇第十一军牛岛师团的战斗中牺牲,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1983年底,资阳县人民政府特地拨出了专款,在甘溪沟重新整修了烈士的陵墓,并立了革命烈士碑。

2009年,由国家文物局主编出版发行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将饶国华墓列为近现代革命遗迹文物。

2011年,雁江区政府将饶国华烈士墓确定为第三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成都大邑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也有了饶国华将军塑像。而广德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热血将军,在广德城设立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华路。

饶将军的遗体由民生公司的民俭轮运送回川,途经各地时,均举行了公祭仪式。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追悼大会,并追赠饶国华为陆军上将。饶将军的遗体于1937年12月12日抵达重庆,巴蜀各地设立灵堂,政府各要人,群众团体,各界人士都敬献了花圈和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也分别为重庆、成都灵堂撰写挽联: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 ; 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1938年1月23日,其遗骸安葬于资阳县甘溪沟。同年**方面也对包括饶在内的**牺牲将士做出积极评价。

1940年,成都市中山公园内铸造饶将军的铜像一座,并竖立了由国民政府**林森题字的“饶上将国华纪念碑“。

1983年9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并拨款修葺了饶国华将军陵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