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秦梦长歌 > 第76章 剑指邯郸

秦梦长歌 第76章 剑指邯郸

作者:率真的晚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16:38:18 来源:小说旗

第七十六章:剑指邯郸

咸阳宫的大殿,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庄严肃穆之气。然而,此刻的宫殿里却弥漫着一股压抑到极致、近乎让人窒息的紧张氛围。

殿内,巨大的青铜烛台矗立其中,上面燃烧着熊熊火焰。火苗随风摇曳不定,忽明忽暗地映照出嬴政那张冷峻而威严的面庞。他端坐在御座之上,身着一袭玄色龙纹冕服,冕服上绣制的精美龙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头戴十二旒冕冠,那冕冠由无数珍珠和宝石镶嵌而成,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它的重量却没有让嬴政的身姿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弯曲。相反,这沉重的冕冠更衬托出他身为一国之君的傲然风骨和不可侵犯的尊贵气质。

嬴政的目光犹如一把无比锐利的宝剑,直直地穿透了大殿那重重叠叠的帷幕,投向遥远的东方。在那个方向,正是赵国所在之地。对于嬴政来说,赵国这片土地承载着他太多痛苦且不堪回首的过往回忆。

遥想当年,在邯郸度过的那些岁月,就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一般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头。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身为人质之子的孩童,跟随母亲赵姬一同生活在赵国的大街小巷之中。他们母子二人受尽了各种欺凌与屈辱,过着朝不保夕、提心吊胆的日子。那些曾经遭受过的冷眼相待、恶言相向以及无情的殴打和折磨,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成为了他内心深处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

在遥远的赵国,那些贵族子弟们凭借着自己高贵的出身,毫不掩饰地对那位有着秦国人血统的孩子加以无情的嘲讽与讥笑。他们将腐烂的菜叶、坚硬的石块如雨点般向他砸去,仿佛他只是一只任人欺凌的流浪狗。那些恶毒的话语就像一根根锐利无比的毒针,深深地扎进了他那颗尚且年幼脆弱的心,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与伤害。

与此同时,街头巷尾的市井无赖更是肆无忌惮。他们常常毫无缘由地对这对可怜的母子拳打脚踢,不仅如此,还会蛮横地抢走他们那少得可怜的维持生计的食物。在那寒冷刺骨的冬日寒风中,他紧紧地拥抱着瑟瑟发抖的母亲,两人相依相偎,四处寻找可以藏身的角落,以躲避来自各方的追杀与令人难以忍受的羞辱。每个漫长的黑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恐惧与绝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

在那段充满艰辛磨难的漫长岁月中,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每日都徘徊在饥饿与严寒的生死边缘,每一刻都在拼尽全力、苦苦挣扎以求生存下去。那是怎样一种令人绝望的境地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寒风如利刃般穿透他们单薄的身躯,但即便如此,他内心深处的火焰依然未曾熄灭。这团火越烧越旺,仿佛要将所有的苦难都焚烧殆尽。

他紧咬双唇,在心底默默立下重誓:总有一天,他定要让赵国这个可恶的国家,为曾经施加在他们母子二人身上的无数暴行付出惨痛无比的代价!哪怕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他也绝不会退缩半步。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许多年过去了,可如今的赵国不仅毫无悔过之心,反倒变得越发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了。就在近期这段时间里,从秦国秘密派遣至赵国的探子们像潮水一般接连不断地返回国内,并带回了各种各样重要的情报信息。

根据这些极为可靠的消息来源透露,赵国竟然已经私底下与韩国还有魏国相互勾结到了一块儿,而且三方之间的书信交流极其频繁。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必定是在暗中精心谋划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彼此结成坚不可摧的军事联盟,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实力强大得令人生畏的秦国。

更为严重的是,赵国开始在其边境地区大肆增兵布防,并大量囤积粮草等战略物资。所有这些迹象无一不在昭示着赵国心怀叵测,企图对秦国发起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面对赵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整个秦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嬴政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往昔的屈辱与如今的威胁交织在一起,让他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杀意。

“赵国,欺我太甚!当年的羞辱,朕今日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嬴政怒发冲冠,额头上青筋暴起,双眼圆睁,闪烁着熊熊怒火。只见他猛地一挥袖,然后重重地拍在王座扶手上,那由世间罕见的珍贵木材精心雕琢而成的扶手,竟也承受不住这股强大的力量,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仿佛是大地深处传来的怒吼,在这空旷的大殿之中不断回响,经久不息。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蕴含着无尽的愤怒与杀意,犹如从九幽地狱最深处传来的咆哮一般,震耳欲聋,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胆寒。那恐怖的音浪如同一股无形的冲击波,狠狠地撞击在殿内众人的耳膜之上,直震得他们头晕目眩,耳鸣不止。

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皆被嬴政这突如其来的滔天怒火吓得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不已。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哪里还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双膝跪地,低垂着头颅,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稍有不慎便会触怒龙颜,招来杀身之祸。刹那间,整个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静得连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清晰听见。唯有嬴政那粗重而急促的呼吸声,如同狂风骤雨般在这片寂静的空间里肆意回荡,令人心悸。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缓缓从人群中走出。此人正是李斯。只见他身形修长,气质儒雅,一袭黑色长袍加身,更显其威严庄重。那黑袍的袍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飘动,宛如夜空中的墨云翻滚,看似飘逸洒脱,实则暗藏机锋。他那双深邃犀利的眼眸,此刻正紧紧盯着王座之上盛怒未消的嬴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之色。

只见他微微躬身,动作优雅且自然,接着稳稳地向前迈出一小步。那张原本严肃的面庞此刻带上了一抹恰到好处的恭敬之色,让人感觉既不谄媚也不失礼。他开口言道:“尊敬的大王啊,那赵国实在是背信弃义、罪大恶极!他们竟敢暗中与其他国家相互勾结,心怀不轨,妄图对我们伟大的大秦造成不利影响。这赵国简直就是我秦国的心腹大患,如果不尽快铲除,日后必成大祸。所幸如今我秦国国势强盛,国力昌盛无比;军队更是兵强马壮,锐不可当;而且咱们的将士们个个士气高昂,斗志昂扬,人人都渴望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赫赫功勋。此时此刻,正是天赐良机啊,大王!我们应当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果断派出正义之师,一举踏平赵国,以此来彰显我大秦的无上威严,让天下各路诸侯从此再也不敢对我大秦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觊觎之心。”

话音甫一落下,偌大的大殿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好似时间在此刻凝固。唯有李斯那清越而又极富感染力的嗓音,犹如余音绕梁般,似乎仍在这空旷的空间里悠悠回荡。他所吐出的每一个字,皆似精心雕琢而成的珍珠美玉,圆润光滑、晶莹剔透,且掷地有声,仿若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直抵人心深处,令人情不自禁地为其所言而动容。

恰在此时,一阵低沉而雄浑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缓缓自殿外传至众人耳畔。在场之人纷纷循着声源方向转头望去,但见一位须发皆白却依旧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老将正迈着稳健的步伐朝殿内走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声名赫赫的蒙骜将军!只见他身披着一件厚重坚实的战甲,其上甲片紧密相扣,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之下,闪耀着冰冷刺骨的寒芒,恰似夜空中点点繁星,璀璨夺目;腰间则斜挂着一柄锋利无比的长剑,剑身修长笔直,寒光四射,令人望而生畏。剑柄之处更是镶嵌着数颗硕大的宝石,这些宝石色泽鲜艳,流光溢彩,与剑身的寒光交相辉映,愈发显得此剑华贵非凡。

蒙骜将军昂首阔步,龙行虎步之间,每踏出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的力量,那沉稳而坚毅的步伐,如同大地脉搏跳动时发出的声响,震人心魄。他身形笔挺如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威风凛凛;步伐矫健有力,犹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远远观去,他就宛如一座移动的巍峨山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息,让人不敢轻易直视。

终于,经过漫长的路途和内心的煎熬,蒙骜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缓缓地走到了殿前。他的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但却没有丝毫犹豫与迟疑。

只见他左腿迅速向前迈出一大步,犹如离弦之箭般迅猛,右腿则顺势弯曲,单膝稳稳地跪落在冰冷坚硬的地面上。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仿佛要将全身的力量都汇聚于此,然后毫不犹豫地抱于胸前。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整齐划一中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干练与利落。

蒙骜微微抬起头,他那坚毅的目光穿过层层人群,直直地望向那端坐在高位之上、尊贵无比的秦王。此刻,他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宛如两颗熊熊燃烧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大殿。

突然,他张开嘴巴,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怒吼。那吼声如同从九天之上骤然滚落而下的滚滚惊雷,携带着无尽的威严与霸气;又如同一座巨大的山峰轰然倒塌所引发的巨响,令人心惊胆战。同时,这声怒吼还恰似夏日里猛然敲响的洪钟,其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久久不散。

“大王,请您放心!老臣愿亲率我大秦那支英勇无畏、战无不胜的铁骑雄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哪怕前方等待我们的是高耸入云的刀山火海,是敌人精心布置的重重天罗地网,老臣亦绝不会有半步退缩之意!我定会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不辜负大王对我的信任与期望!”蒙骜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决心和勇气,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蒙骜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仿佛能够穿透云霄,震撼天地。他那张饱经风霜、沟壑纵横的脸庞之上,每一道皱纹都宛如刀削斧凿而成,深深地铭刻着坚毅与果敢。这些皱纹似乎正在默默地诉说着他往昔岁月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

这位身经百战、久历沙场的宿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个春秋寒暑。其间,他亲身经历了数不胜数的生死较量,每一场激烈的战斗对他而言都是一次血与火交织而成的严酷洗礼;而每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则皆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滚烫的鲜血所换取回来的无上荣耀。至于赵国,蒙骜心中熊熊燃烧着的仇恨之火,犹如燎原之势,不但深深地扎根于心底深处,而且还不断地蔓延滋长。

此时此刻,当他获知了即将要去攻打赵国这一消息之后,其内心深处原本就汹涌澎湃的热血更是犹如被点燃了的火药桶一样,刹那间便沸腾到了极点!他简直已经迫不及待地渴望着能够再一次亲自踏上那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古老战场,然后高高地扬起手中那柄寒光闪闪的锋利兵刃,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豪情壮志,奋勇杀敌,将敌人的首级一一斩落于马下,并最终建立起一番永垂青史、震烁古今的不世功勋!

这可绝非仅仅只是为了给吾王洗刷先前所遭受的耻辱啊,更重要的是要向整个天下昭告秦国那无坚不摧、令人胆寒的强大实力!务必要让世间所有人都明明白白地知晓,那威震四海八荒的大秦帝国之赫赫威名岂容他人肆意冒犯?但凡有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前来挑衅之人,必将为此承受无比惨痛的代价!

嬴政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那犀利如剑的目光徐徐扫过殿下站立着的满朝文武官员们。那道目光恰似隆冬时节呼啸而过的凛冽寒风,冰冷刺骨,直叫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只听得嬴政以一种坚定不移且毫无转圜余地的口吻高声说道:“诸位爱卿适才之所言甚是有理。赵国此次行为实在是太过嚣张跋扈,他们必须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寡人已然下定决心,当下便立刻派出大军前去攻打赵国,定要让这天下万民皆晓得,我大秦帝国可不是任谁都能够欺凌羞辱的软柿子!”嬴政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仿佛都是用钢铁铸就而成,其中蕴含着的那份不容任何人质疑和违抗的无上威严,令在场众人心头皆是为之一震。

然而,恰在此刻,一阵略显青涩但却饱含着坚毅果敢之意的声音骤然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响了起来:“大王,请恕微臣斗胆!微臣甘愿亲率兵马出征杀敌!”一时间,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纷纷循着这道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但见一位年纪尚轻的公子正昂首挺胸地立于原地。此人身着一袭银光闪闪的精致战甲,身形高挑而挺直,宛如一棵即便置身于狂风怒号的寒冬之中也依然傲然挺立、永不弯折的白杨一般。他面庞犹如刀削斧凿般俊美,两道剑眉斜插入鬓,如繁星般璀璨的双眸深邃而明亮,从中透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飒爽英姿和豪迈气概。这位俊朗非凡的青年男子,便是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蛟。

成蛟年仅十七岁,却已然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才华。自小他便对各类兵书典籍爱不释手,反复研读,烂熟于心。对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情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仿佛那些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场情景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在自家府邸的后院里,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成蛟身着一袭轻便的甲胄,手持一根木质长枪,威风凛凛地站在一片空地上。在他周围,一群训练有素的家丁们严阵以待,听从他的号令。只见成蛟一声令下,家丁们迅速行动起来,模拟着战场上激烈的厮杀场景,喊杀声震耳欲聋。而成蛟则宛如一名真正的将军,镇定自若地指挥着众人,动作娴熟,气势如虹。

成蛟对白起这位秦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名将充满了敬仰之情。他常常沉浸于白起的传奇故事之中,想象着自己也能像白起那样,率领千军万马在广袤的沙场上冲锋陷阵,纵横捭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日夜苦练武艺,不断钻研兵法战略,只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建立不朽功勋。

这一天,当得知嬴政准备出兵攻打赵国时,成蛟心中那团燃烧已久的热血瞬间沸腾了起来。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参战。然而,嬴政此时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目光凝视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弟弟,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复杂的情感。

嬴政深知,虽然成蛟满怀壮志豪情,但终究还是太过年轻稚嫩,未曾经历过真正残酷血腥的战争洗礼。此次攻打赵国之战,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秦国未来的命运走向,胜败难以预料。因此,他实在不忍心让自己这个年少轻狂的弟弟过早地置身于如此危险的境地之中。更何况,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成蛟年龄的日益增长,嬴政心中那若有若无的不安感也愈发强烈起来。不知从何时起,他隐约察觉到成蛟对于自己所坐的这至高无上的王位,似乎萌生出了些许别样的心思。要知道,在宫廷那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之中,即便是最为微末细小的威胁,都有可能如同星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进而掀起一场足以震撼天地、搅乱风云的惊涛骇浪。

“成蛟啊,你的一番心意寡人自是心知肚明。然而此次出征非同小可,其所肩负之责任堪称重如泰山,而你呢,尚且缺乏实打实的战场经验,恐怕难以胜任如此艰巨的重任呐。”嬴政缓缓开口,其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威严,令人不敢轻易忤逆。

成蛟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甘之意。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向前疾行几步,然后单膝跪地,抬头直视嬴政,那双眸子里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朗声说道:“大王在上,请听微臣一言。微臣虽然年纪尚轻,但自小就刻苦钻研兵法韬略,对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之事亦颇有独到的见解和心得体会。再者说,微臣作为堂堂秦国公子,理应挺身而出,为我大秦帝国尽忠效力,为大王您排忧解难。此番进攻赵国,于微臣而言不啻为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微臣渴望能够借此机会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以建立不朽功勋来证明自身价值!恳请大王开恩,赐予微臣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吧!”成蛟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字里行间皆饱含着他破釜沉舟般的决心以及满心满怀的殷切期望。

李斯站在一侧,将眼前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心中开始暗暗地思索起来。对于嬴政对待成蛟的那种复杂情感和态度,李斯可谓是心知肚明。这其中既有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但同时嬴政又时刻担忧着成蛟会对自己那至高无上的王位构成威胁。

倘若能够成功说服嬴政派遣成蛟出征,那么接下来局势的发展就变得颇为有趣了。若是成蛟不幸战败而归,嬴政必然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名正言顺地铲除这个一直潜藏在身边的隐患;反之,如果成蛟侥幸立下赫赫战功,自己则可以顺势向华阳太后示好,因为成蛟可是那位权倾朝野的华阳太后的心尖宠啊!

念及于此,李斯毫不犹豫地上前迈出一步,然后恭恭敬敬地朝着嬴政躬身行礼,开口说道:“启禀大王,微臣认为成蛟公子既然拥有这般过人的勇气以及坚定的决心,倒不如就让他放手去尝试一番。当然,为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我们还可以选派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将从旁协助,如此一来,必能马到功成!”说话间,李斯的语调显得格外沉稳平和,然而就在他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的时候,其眼神之中却飞快地掠过了一抹难以被人觉察的狡黠之色。

嬴政沉思片刻,他的目光在成蛟和李斯身上来回游移,心中权衡着利弊。最终,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成蛟,寡人便命你为此次出征的副将,随蒙骜将军一同攻打赵国。你需听从蒙骜将军的指挥,不得擅自行动。若有差错,军法处置!”嬴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许,也带着几分严厉。

“臣遵旨!多谢大王!”成蛟大喜,连忙磕头谢恩,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战场上凯旋而归,受到众人敬仰的场景。

数日后,咸阳城外的校军场上,秦军将士整齐列队,军旗猎猎作响。成蛟身着崭新的银色战甲,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他骑在一匹高大的白色战马上,那白马身姿矫健,昂首嘶鸣,前蹄高高扬起,又重重落下,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威武。成蛟的身旁,蒙骜将军骑着一匹黑色骏马,神色凝重,眼神中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对即将到来战争的审慎。

“将士们!”蒙骜将军勒住缰绳,高声喊道,声音如洪钟般在整个校军场上空回荡,“今日,我们奉大王之命,出征赵国!赵国背信弃义,妄图与我秦国为敌。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大秦的铁骑,是不可阻挡的!我们要踏平赵国,为秦国的荣耀而战!为大王的尊严而战!”蒙骜将军的话语激昂澎湃,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火焰,点燃了秦军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为秦国而战!为大王而战!”秦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气势磅礴得犹如排山倒海。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冲破天际,让天地都为之震颤。

成蛟看着眼前士气高昂的秦军将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拔出腰间长剑,指向天空,大声喊道:“将士们,随我一同出征,踏平赵国!让赵国见识我大秦的威严!”成蛟的声音虽然还带着几分少年的稚嫩,但却充满了力量,在将士们的呼喊声中,依然清晰可闻。

随着一声令下,秦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首激昂的战歌。成蛟骑在马上,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那通往赵国的道路。道路两旁,百姓们听闻秦军出征,纷纷前来围观,他们的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有的百姓手中拿着干粮,想要送给秦军将士,表达自己的敬意;有的百姓则在一旁默默祈祷,希望秦军能够旗开得胜,早日凯旋。成蛟看着这些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战胜赵国,凯旋而归,让秦国的百姓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大军一路向东,向着赵国边境进发。一路上,秦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看着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心中对秦国的敬意更增几分。他们看到秦军将士们步伐整齐,行军有序,对待百姓温和有礼,与传闻中那些残暴的军队截然不同。成蛟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他时刻关注着将士们的状态,与身边的将领们交流着行军的注意事项。他虽然年轻,但却努力展现出沉稳、干练的一面,希望能得到将士们的认可。

当秦军抵达赵国边境时,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心中一紧。赵军早已严阵以待,赵国名将庞煖亲自率军驻守,在边境线上筑起了坚固的防线。那防线由巨石和泥土堆砌而成,高大厚实,上面布满了了望塔和防御工事。赵军士兵们站在城墙上,手持兵器,目光警惕地注视着秦军的一举一动。庞煖年过半百,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依旧犀利如鹰。他经验丰富,曾多次击败过秦军的进攻,在赵**中威望极高。此次得知秦军来犯,他丝毫不敢大意,日夜巡视防线,精心布置每一个防御细节,准备与秦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蒙骜将军望着赵军的防线,眉头紧锁,那紧锁的眉头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深知庞煖的厉害,庞煖用兵如神,谋略过人,想要突破赵军的防线,绝非易事,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一条道路,困难重重。“成蛟,赵军防线坚固,犹如铜墙铁壁,不可贸然进攻。我们需先派人前去打探,摸清赵军的虚实,知晓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可能的伏兵位置,再做详细打算。”蒙骜将军转头对成蛟说道,语气中带着久经沙场的谨慎与沉稳。

成蛟点了点头,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以为然。他觉得赵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防线看似坚固,但只要秦军士气高昂,一鼓作气,凭借着秦军的勇猛,定能冲破赵军防线,就像一把利刃切开腐朽的木头。但他不敢违抗蒙骜将军的命令,毕竟蒙骜将军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好按捺住心中的急切,等待着探马的消息,心中却暗自期待着能早日与赵军正面交锋,一展自己的军事才能。

数日后,探马快马加鞭回报,赵军在防线后方埋伏了大量骑兵,那些骑兵隐藏在山谷之中,等待着秦军进攻时从侧翼包抄,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蒙骜将军得知消息后,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对庞煖计谋的洞悉与自信。“庞煖,果然老谋深算。不过,他这点小伎俩,岂能瞒得过我?我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什么样的计谋没见过。”

蒙骜将军随即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策。他坐在营帐中央,手中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我们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一支小股部队佯装进攻赵军防线的正面,吸引赵军主力的注意力,让他们以为我们要从正面强行突破。然后,我亲自率领大军绕道赵军侧翼,突袭赵军的骑兵营地。只要摧毁了赵军的骑兵,他们的防线便如同断了一只臂膀,不攻自破。”蒙骜将军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眼神坚定,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信心。

成蛟听了蒙骜将军的计策,心中暗暗佩服。他没想到,蒙骜将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能想出如此精妙、环环相扣的计策。“蒙将军,此计甚妙!犹如神来之笔,定能大破赵军!末将愿率先锋部队,攻打赵军正面防线,为大军争取时间,吸引赵军主力。”成蛟主动请缨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

蒙骜将军看着成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成蛟,你率五千精兵,明日一早便向赵军正面防线发起进攻。记住,只需佯攻,不可恋战,一旦赵军主力出动,便立即撤退,不可有丝毫犹豫。这是关乎整个战局的关键一步,切不可掉以轻心。”蒙骜将军的语气中既有对成蛟的信任,又有对此次行动的严肃叮嘱。

“末将遵命!”成蛟兴奋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斗志。他回到自己的营帐,一夜未眠,反复检查着自己的战甲和兵器,心中默默想着明日的战斗,期待着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明,晨曦的微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战场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成蛟率领着五千秦军,精神抖擞地向着赵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了进攻。秦军将士们呐喊着,声音响彻云霄,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若一群无畏的勇士。他们冲向赵军的阵地,脚步整齐有力,手中的兵器在晨光中闪烁着寒光。

赵军见状,立即迎战。城墙上的赵军士兵们纷纷弯弓搭箭,万箭齐发,犹如一片黑色的乌云,向着秦军倾泻而下。秦军将士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着箭雨,盾牌上不断传来“砰砰”的声响,如同密集的鼓点。成蛟骑在马上,穿梭在秦军队伍中,大声鼓舞着士气:“将士们,不要畏惧,冲上去!让赵军见识我们大秦的威风!”

庞煖站在城楼上,看着秦军的进攻,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以为秦军不过是一群鲁莽之徒,竟然敢在他的眼皮底下发起正面进攻。“传令下去,让将士们稳住阵脚,等秦军靠近,再用强弩射击。”庞煖对身旁的副将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赵军将士们依令而行,等到秦军靠近时,城墙上的强弩手们一起发力,巨大的弩箭带着呼啸的风声,射向秦军。那些弩箭威力巨大,能够穿透数层盾牌,秦军顿时死伤惨重。成蛟看着身边的将士不断倒下,心中焦急万分,但他牢记蒙骜将军的命令,不敢恋战,只好下令撤退。

秦军开始有序地撤退,赵军见状,以为秦军胆怯,庞煖立即下令赵军主力出城追击。一时间,赵军城门大开,大批赵军骑兵涌出,向着秦军追去。他们挥舞着兵器,呐喊着,气势汹汹,仿佛要将秦军一举歼灭。

就在赵军主力出城追击秦军时,蒙骜将军率领着秦军主力,绕道赵军侧翼,向着赵军的骑兵营地疾驰而去。秦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知道,这一战关乎着整个战局的胜负,必须全力以赴。当秦军抵达赵军骑兵营地时,营地内的赵军骑兵们还在悠闲地休息,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蒙骜将军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冲向赵军骑兵营地。赵军骑兵们顿时大乱,他们匆忙上马,拿起兵器,试图抵抗秦军的进攻。但秦军来势汹汹,他们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

经过一番激战,秦军成功摧毁了赵军的骑兵营地,赵军骑兵死伤大半,剩余的纷纷四散逃窜。庞煖得知骑兵营地被破,大惊失色。他知道自己中了秦军的计,连忙下令赵军撤回城内。但此时,成蛟率领的秦军又杀了回来,与蒙骜将军率领的秦军前后夹击,赵军顿时陷入了绝境。

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赵军防线彻底崩溃。庞煖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军,狼狈逃窜。秦军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赵国数座城池。成蛟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他率领的先锋部队,多次立下战功。蒙骜将军对他赞不绝口,秦军将士们也对他刮目相看。成蛟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觉得自己离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又近了一步。

然而,就在秦军节节胜利之时,后方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长安君成蛟竟然谋反了!原来,成蛟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受到了赵国丞相郭开的蛊惑。郭开派人暗中与成蛟接触,向他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嬴政并非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成蛟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为震惊,同时也对嬴政的王位产生了质疑。

郭开见成蛟动摇,便进一步劝说他,让他趁机谋反,夺取秦国的王位。成蛟在权力的诱惑下,最终迷失了自我,决定听从郭开的建议,举兵谋反。他在军中散布谣言,蛊惑部分将士,企图分裂秦军,与嬴政对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