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秦梦长歌 > 第10章 草庐夜话

秦梦长歌 第10章 草庐夜话

作者:率真的晚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16:38:18 来源:小说旗

雨幕沉沉,仿若天漏,琉璃、朱正、姫丹三人于风雨中仓皇奔逃。那深秋的邯郸城外,狂风怒号,似鬼哭狼嚎,无情地撕扯着世间万物。山林中的树木,枝叶早已被秋霜染得斑斓,此刻却在风雨的肆虐下,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哀鸣,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只只折翼的蝴蝶,凄美而又无奈地打着旋儿。冰冷的秋雨“噼里啪啦”地砸落,打在残叶上,溅起细微的水花,又顺着叶脉滑落,滴入泥泞的土地。

那草庐宛如一位被岁月遗忘的孤独老者,在风雨中瑟瑟发抖。摇摇欲坠的门扉,似老者松动的牙齿,于狂风侵袭下发出“嘎吱嘎吱”的悲戚哀号;墙壁上泥灰剥落大半,裸露出的石块与土坯仿若老者身上的疮疤,尽显凄凉与破败。屋内,陈旧腐朽之气弥漫四野,蜘蛛网仿若杂乱思绪,于屋角肆意蔓延。地面坑洼不平,恰似遭战火蹂躏的荒野,仅有的一张木桌缺了边角,宛如断臂残肢的伤兵,歪斜地立在一旁。角落里,昏黄的火盆如同一颗苟延残喘的微弱星辰,散发着黯淡光芒,光影在泥墙上晃荡不定,恰似这乱世中飘摇的人心,惶惶难以安定。

朱正靠于柱子旁坐地而睡,身姿犹如一张紧绷的弯弓,似随时准备弹射而出。一只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只手则搭在身旁竹椅之上。他脸庞线条刚硬,即便是在睡梦中,眉头亦微微皱起,仿若在梦中也深陷重重困境,苦苦思索应对良策。姫丹蜷缩于不远处,像一只受惊的小鹿,面容恬静,仿若静谧夜空中的一弯新月。只是偶尔在睡梦中轻轻颤抖,或许是这风雨之夜与陌生环境,令其仿若置身危险森林,安全感尽失。琉璃平躺于地,身姿笔直,恰似一柄插入大地的长剑,虽为女子,睡梦中却透着一股坚毅,微微起伏的胸膛似在诉说内心深处的力量。

夜半时分,琉璃于梦中恍惚,忽闻一阵叫嚷,猛地惊醒。只见那老者卧于榻上,眉头紧皱,双眼紧闭,额头上青筋暴起,汗水湿透鬓发,口中不断发出含混不清的呼喊:“当日我能杀了你们,今日也可以……不……是我错了……我对不起你们……我该死……”身体在床上不停扭动挣扎,似正与可怕之物激烈搏斗。琉璃在这乱世厮混了两三个月有余,日常言语勉强能听懂,但老者梦中呓语,却听得支离破碎,唯“我该死”一句清晰可闻,料想是梦魇缠身。

琉璃上前轻轻推了老者几下,柔声唤道:“老人家,醒醒,老人家……”

老者忽自梦魇中挣脱,猛地坐起,眼神中仍残留惊惶之色,胸脯剧烈起伏,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却又瞬间恢复了几分清明与深邃,仿若一汪幽潭,深不见底,透着无尽神秘。他未等琉璃开口,便披衣起身,动作利索,毫无老态龙钟之感。老者径直走向厅中,琉璃亦紧随其后。

厅内,老者于角落处熟练地取出干柴,手法娴熟地添于火盆之中。紧接着,又从一旁柜子里拿出一套古朴茶具与茶叶,开始煮茶。火苗渐旺,映得四壁光影摇曳,茶香缓缓飘散开来。琉璃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对老者愈发好奇,眼睛里闪烁着疑惑与探究的光芒。她身姿挺拔,如同一株在风雨中坚守的劲竹,虽为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子的坚毅气质。

老者煮好茶,为琉璃斟上一杯,邀请琉璃坐下品尝,热气腾腾的茶香氤氲在两人之间。他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姑娘,莫要担忧,老夫不过是往昔梦魇缠身罢了。不瞒你说,老夫曾是一位将军。往昔在沙场征战,歼敌百万有余。那时的战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老夫率领将士冲锋陷阵,每一场战役皆血流成河。”

老者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陷入回忆之中,缓缓说道:“初上战场时,心中满是壮志豪情,想着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只觉杀敌乃是荣耀之事。然随着战事推进,看着那无数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心中渐渐有了异样。每一次挥刀,每一次下令冲锋,内心都在震颤,可深陷战争的漩涡,又无法自拔。”说到此处,老者的脸上闪过一丝痛苦与懊悔,眼神中满是悲戚,“战后,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脑海中便会浮现那些血腥的场景,那些死者的面容仿佛在眼前游荡,他们的哀号似在耳畔回响,令老夫辗转难眠。老来百病缠身,方觉杀戮过重,罪孽深沉。于是,老夫拒上战场,却遭奸人构陷。在出征途中,竟被赐自裁,那一刻,心中满是悲凉与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幸得部下冒死掩护,才得以逃出生天,一路辗转,隐于这山林之中,了且残生。”

琉璃微微颔首,神色凝重,表情肃穆:“老人家,在我家乡,军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是无上的荣耀,虽说有战争,但亦是为护百姓安宁。如今这华夏大地,诸国纷争,百姓苦不堪言,正需有大能者挺身而出,结束战乱,使天下归一。如此,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方能繁荣昌盛,于东方之境,傲然屹立,流芳千古。”

老者闻之,面露惊诧,眼睛微微睁大,凝视琉璃:“姑娘竟然有此等见识,实乃非凡。只可惜生为女儿身,不然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老者心中暗自思忖,这女子身处乱世,却有此等高远见解,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只可惜女子身份在这世间多有掣肘。

琉璃柳眉一挑,朗声道:“老人家此言差矣。男女平等,本无不同,女子也可为国为民,建不世之功,巾帼岂会逊于须眉?花木兰替父从军,西施为国献身,皆为女子之楷模。女子的智慧、女子的勇猛、女子的坚韧,绝不输男子分毫。”

老者轻轻摇头,神色凝重,额头上皱纹更深:“姑娘,自古男尊女卑,此乃世间常理。男子身强体壮,可担家国重任,女子则应以持家育子为要。战场凶险,岂是女子可涉足之地?” 老者心想,这传统规矩沿袭已久,岂是轻易能被打破的,这女子虽有壮志,却也太过天真。

琉璃不服,上前一步,目光坚定,眼神中透着倔强:“老人家,若是仅凭体魄论断,那大象蛮力无穷,是否可主宰世间诸事?女子虽力弱于男子,然智慧谋略却可补之。古往今来,多少女子于幕后出谋划策,助男子成就大业。若论持家育子,男子又可曾全然担起?” 琉璃心中满是愤懑,这等陈腐观念实在是对女子的轻视与束缚,定要据理力争。

老者眉头紧皱,反驳道:“即便女子有智,然世间规矩不可破。女子抛头露面,行男子之事,定会乱了阴阳秩序,为世所不容。” 老者固执地坚守着心中的观念,认为这世间秩序不可轻易扰乱。

琉璃冷笑一声,嘴角微微上扬:“世间规矩也是人定,若不合理,为何不可改之?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众人传颂,可见女子亦可为英雄,又怎会乱了秩序?” 琉璃坚信自己的观点,认为只要女子有能力,就不应被旧规限制。

老者一时语塞,沉默片刻后又道:“那只是少数,大多数女子仍需遵循旧礼。” 老者内心虽有一丝动摇,但仍不愿完全否定旧有观念。

琉璃双手抱胸,据理力争:“少数亦可为先,若因旧礼而束缚女子之才,实乃国家之失,民族之憾。今诸国纷争,正值用人之际,若仍轻视女子,如何能广纳贤才,成大业?” 琉璃心中急切,期望能改变老者的看法,为女子争得一席之地。

老者听着琉璃的豪言壮语,目光紧紧锁住琉璃,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与期待,认真问道:“姑娘,你如此言语凿凿,是否真有报国之愿?”

琉璃本是特种兵,骨子里的热血与使命感瞬间被点燃,毫不犹豫地回答,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自然,我琉璃生于此世,自当为这华夏大地尽一份心力,岂会空口白话。” 琉璃心想,自己虽为女子,但绝不能在这乱世中碌碌无为,定要为天下太平贡献力量。

老者沉默良久,似是在心中权衡着什么,随后缓缓开口:“姑娘既有此等豪言壮志,可曾想过一统天下,登上那至尊宝座?”

琉璃微微一怔,随即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一抹淡然:“我只想华夏统一,百姓安居乐业。高处不胜寒,那帝王之位并非我所求,我只愿以己之力,为这乱世寻得太平,让苍生不再受苦。” 琉璃心中明白,帝王之位责任太重,自己所求不过是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老者为琉璃的志愿深深折服,不禁感叹,脸上满是赞赏之色:“姑娘实是世间奇女子,心怀天下,志比鲲鹏。谁能娶之实乃大幸,只叹这世间庸人众多,恐难有配得上姑娘之人。”

两人接着再谈了一些家常,琉璃困倦,不禁靠着柱子沉沉睡去,脑袋微微歪向一侧,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

老者对柱后的朱正说道:“偷听了那么久,不出来聊聊?”

朱正缓缓起身,脸上带着一丝被发现后的尴尬,耳朵微微泛红,但很快恢复了镇定。他轻轻脱下自己的外衫,小心翼翼地披在琉璃身上,动作轻柔缓慢,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生怕惊扰了她的美梦。随后,才走到火堆前坐下,恭敬地向老者抱拳行礼,身体前倾,态度谦逊:“前辈,晚辈失礼了。只是方才听您与姑娘所言,心中感慨颇多,一时入神,并非有意冒犯。”

老者微微抬眼,审视着朱正,目光如炬:“你这后生,看你眼神,便知你心思深沉。你与这姑娘是何关系?”

朱正坐直身子,正色道:“晚辈与琉璃姑娘相识不久,但她心怀大义,其志在救民于水火,晚辈愿追随其左右,护她周全,共为这华夏安宁奋力。” 朱正心中暗自钦佩琉璃的志向,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得到她的决心,在这乱世之中,能与有此等抱负之人同行,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老者轻轻哼了一声:“你有此心,自是不错。但如今这天下乱世,秦强而六国渐弱,此乃大势。你凭何认为能在这乱世有所作为?”

朱正目光坚定,直视老者,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心中暗自思索着自己的计划:“前辈,秦虽强,然其征战多年,民生亦疲。六国虽弱,却各有底蕴。我等可先于六国交界之缓冲地,如那韩魏楚边境山林茂密、河谷纵横之处,隐秘发展势力。”朱正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拨弄着火堆,火星随着他的动作跳跃闪烁,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且那处山林中,有诸多隐蔽山谷,可藏匿物资与人员,山谷间又有小道相连,便于信息传递与兵力调度。河谷地带土地肥沃,稍加开垦,便能种植五谷,为我等提供粮草根基。”

老者微微点头:“即便有此立足之地,又如何壮大?兵力、钱粮皆非朝夕可得。”

朱正抱拳应道:“前辈,可先结好当地豪强与侠义之士。此辈在当地颇有威望与人脉,若得他们相助,可迅速组建起一支军队。”朱正顿了顿,眼神中透着一丝回忆之色,微微抬头望着屋顶,心中回想着那些听闻过的侠义之士的事迹,“晚辈曾听闻,在那韩魏楚边境,有几位侠义之士,以武犯禁,却极重信义。他们不满当地官府苛政,常劫富济贫。我等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以推翻暴政、共享太平之诺,他们必当倾心来投。再者,利用当地山林河谷,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朱正起身,走到屋角,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起来,边划边说,“在此处筑堤蓄水,于彼处开渠引流,可保农田旱涝保收。与民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不出数年,钱粮自可丰足。”

老者又道:“那面对秦之虎狼,及六国之纷争,又该如何周旋?”

朱正神色凝重,重新坐回火堆旁,双眉紧锁思考片刻,心中权衡着各种策略:“于秦,可遣善辩之士,以利害说之,使其暂不为难。秦虽虎视眈眈,但亦不想多线作战。我等可表明暂守中立,无意与秦为敌,且可在秦与他国交战时,提供一些无关紧要之便利,如情报共享,但皆为虚虚实实,令秦摸不透我等虚实。于六国,则合纵连横之术并用。与弱国结盟以抗强秦之压,与强国互通有无以取其利。”朱正目光深邃,仿若能看穿这乱世迷雾,“例如,赵国尚武,可与赵国交易兵器打造之法,换取其军事庇护;燕国地处偏远,可与燕国合作发展海上贸易,获取奇珍异宝以充军费。且暗中培植自身势力于各国,待时机成熟,便可引领大势,成就华夏统一之业。”

老者听后,沉默片刻,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你所言看似周全,然战国局势错综复杂,各国皆有自己的盘算。你欲在韩魏楚边境发展,可曾想过,此三国之间亦矛盾重重,如何能保他们不会对你等先起疑心,甚至联手绞杀?”

朱正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回答,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心中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前辈担忧甚是。但正因三国矛盾,我等便可从中斡旋。示之以弱,许以重利,让三国皆认为我等可成为其助力。例如,助韩抵御魏之压力,可派遣小股精锐,伪装成韩军,突袭魏之骚扰部队,”朱正说着,右手握拳猛地一挥,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又为魏缓解楚之威胁,可提供楚之军事布防图,但皆为过时或半真半假之图,于楚则提供秦之动态消息,然亦是真假参半。如此,使其相互制衡,而我等在其间觅得生存发展之机。”朱正双手交握,似在心中谋划着每一步细节。

老者轻轻放下茶杯,目光仍紧紧盯着朱正:“即便如此,你又如何确保你之部下皆忠心耿耿?乱世之中,人心易变,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朱正神色严肃,缓缓说道,眼神坚定地看着老者,心中想着如何凝聚人心:“前辈,我等将以大义感召众人,救民于水火乃我等之宗旨。凡入我麾下者,皆需深知此理。同时,设立严明赏罚之制,有功者重赏,金银财帛、良田美宅皆不在话下,有过者必罚,小过则罚俸降职,大过则逐出队伍甚至军法处置。且时常与将士同甘共苦,出征时与将士并肩作战,”朱正站起身,模拟着持剑冲锋的动作,心中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上,“行军途中与将士共饮一泉之水,宿营时与将士同卧一帐之下,使其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如此方能凝聚人心,令其忠心不二。”朱正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看到未来追随他的将士们忠心耿耿的模样。

老者微微点头,又道:“那若有他国奸细混入,你如何察觉?”

朱正坐直身子,眼神中透着睿智,右手托着下巴思考,心中构建着情报网的蓝图:“我等将建立严密情报网,于各地广布眼线,不仅监视外部动静,亦自查内部。对新入者详查来历,其家乡何处、家族何人、师从哪位,皆要一一盘查清楚。对可疑之人暗中跟踪试探,佯装无意泄露一些假消息,若其有传递之举,便能顺藤摸瓜。一旦发现奸细,不动声色,先佯装不知,暗中布局,”朱正双手做了个包围的动作,心中已有了应对奸细的全套计划,“待时机成熟,将其背后势力连根拔起。”朱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场无声的战争。

老者嘴角微微上扬,似有一丝认可:“你这后生,心思缜密。但还有一事,若遇天灾,如大旱、洪水,你之根基之地如何应对?”

朱正抱拳应道:“前辈,我等在兴修水利之时,便会考虑到旱涝灾害。修建蓄水池以应对干旱,其池壁以巨石加固,池底铺设细密沙石以防渗漏,疏浚河道以防范洪水,河道宽深皆有定数,可容百年一遇之水量。同时,储备足够粮食,丰年多积,于谷仓中铺以干草防潮,设专人看守以防鼠患,灾年开仓赈民,按户分发,稳定民心,使百姓不离,根基不失。”

老者站起身来,踱步片刻后转身说道:“你所言种种,虽有可行之处,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需步步为营,不可操之过急。”

朱正亦起身,恭敬道:“多谢前辈教诲,晚辈定当铭记于心,谨慎行事。”

此时,火盆内炭火正旺,噼里啪啦作响,似在应和着他们的对话,为这乱世夜话添上一抹炽热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