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熹转头一看,轻描淡写的说:“没什么用,扔了吧。”
男人单手拈起名片,“你们什么时候见过?”
宋熹一听这话,就觉得十分有解释的必要。不然,可就要引起误会了。
“昨天放学时候,我去给张校长送秋梨膏,在办公室遇到了。
他是林校长的儿子,我跟他在校园里聊了几句。他要我的联系方式,想参加我们的婚礼,我没有同意,他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我拿到办公室以后,随手就塞进了包里。之所以接,完全是出于礼貌。事情就是这样,不知道我解释清楚了没有?”
商扶砚已经将名片扔了,垂眸凝视着她,“嗯,我听明白了,抓紧码字吧。”
宋熹见他要走,立马抓住男人手腕,“你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就生我的气吧?”
“我要是生你的气,现在就不会理你了。”
宋熹把手机递过去,“帮我看看同学群里聊得什么,适当回复两句。”
“对我这么放心?”
“我相信我喜欢的人不会让我难堪,我也相信你可以处理得很好。”
男人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交给我。”
话说着,商扶砚回到了睡觉的房间。
他站立在窗边,将群内容仔细都看了一遍,从上划到下。
其中有两个同学一直在艾特宋熹,询问她去不去,可见其用心。
商扶砚回复:「我太太说不参加。」
「我的天,宋熹结婚了?」
「没听说啊,什么时候的事情!」
「请问宋熹老公是何方高能,真想见一面」
「我可以作证,这是我哥跟嫂子!」
「苏羡羡你八百年都不出来聊一次,今儿个倒是积极」
「分情况,像有些无聊的社交我就不乐意参加。对了,同学聚会我就不去了,怕遇上暗恋我的人,更怕拆散他们」
「苏羡羡你真是贴脸开大,真有女同学看上你,那也是审美出了问题……」
群里很是热闹,商扶砚关了手机,没有在看。
就在这时,一道震动声响起。
商扶砚掏出手机,划过接听键,透着一丝愉悦的熟悉嗓音,从那边传过来。
“哥,我刚才棒不棒?”
“说重点。”
“我刚才在群里看到你用嫂子微信回复那帮无聊的人,应该是你发的信息对吧?”
“嗯。”
“不去就对了,现在的同学聚会都变了味儿。不是物质攀比,就是人脉扩展,圈儿化越来越严重,我最受不了这些。林掣刚回国,就组织这样的局,肯定是看上某个女同学了,有意套近乎,给重逢制造机遇。”
苏羡羡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都不带停歇的。不仅对同学聚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对刚才群里冒泡的人,挨个做了点评。
可谓是眼光独到,一针见血,丝毫不留情面。
商扶砚觉得这表弟,像是突然开窍了般,没以前那么傻了。
直到听筒再次传来苏羡羡的声音,“哥,你对我内不内疚?”
“我有什么可内疚的?”
“哥,你可真是尊能坐得住的大佛,波澜不惊。内火攻心这种事,根本轮不到你。”
“再不说重点,就挂了。”
苏羡羡着急了,立马说道:“哥,你竟然截胡给我安排的相亲,还故意把我诓骗到国外。原来你早就对嫂子别有用心,我猜是不是蓄谋已久?”
几秒过后,商扶砚才回复:“你知道的太多了。”
那边爽朗的笑了几声,“还想一直瞒着我,没门!我可是福尔马林·羡羡。”
“有空多读点儿书吧。”
随着话落,男人挂断通话,往床上一扔,单手解着衬衣的扣子,去了浴室。
傻小子真是长大了,消息也灵通。
即便知道了又怎样,本来也没想瞒他太久。
两个人若是感情稳固,外界的任何风雨,亦无惧。
只是这个林掣,倒是让人有些费解,难不成还想抢婚?
与此同时另一边。
林掣盯着手机上信息,久久不说话,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旁边的男生给他倒了杯红酒,“掣哥,别伤心了。宋熹不来参加同学聚会,难不成还能把她绑来?”
林掣没有回应。
“不过话说回来,她都要结婚了,你非要组织这个同学聚会,又有什么意义?”
林掣脸上终于有了表情,“我要是早些回国,跟她相亲的会是我。”
“以前上学时候,你总是欺负她。我还以为你是真的讨厌她,没成想早已情根深种。”
林掣苦笑,他哪里是真的欺负她啊。
那时候的他根本不懂,只是想引起她注意的手段罢了。最后弄巧成拙,还被她弟弟给无情揍了一顿。
想起这些往事,林掣心里微微酸涩。
就像青梅煮酒,随着日积月累,只会馥郁醇厚,愈加深刻。
如果不能拥有,那便祝福她吧。
“掣哥,同学聚会还办不办了?”
“照常办,费用我出。”
“好嘞!我就知道咱们掣哥出手阔绰,这要是被那帮女同学知道了,还不得上赶着当你女朋友啊。”
提起这件事,林掣也有自己的无奈。他年纪也不大,怎么就沦落到相亲的地步了?
相亲对象是跟宋熹在一个办公室的,同样是语文老师,给他的印象却不是特别的好。
可能,他心里已经有了人,就再也空不出多余的位置了。
-
接下来两天,过得很是平静。
宋熹已经能独自开车去上班,她的驾驶技术,至少在男人那里是过关了。
商扶砚告诉她:开车时心要稳,如果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不管任何时候。
这番话,他对她重复了三遍。
宋熹牢牢记在心里,都能够倒背如流了。
她开车这件事,很快被同事们知道了。她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尤其是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刘茉怡,询问宋熹:“朝哪个方向磕头,才能找到这么优秀的男朋友?”
宋熹回:“不用磕头,只需要多笑笑,好运就会把他送到你身边。”
同事们却是各抒己见,其中也有故意打趣的,“刘老师,你东南西北中都磕一个,保准就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