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种黑木耳,黑土屯的致富之路

82年郭嘉除了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其他还有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集体林权证,也就是集体林地的合法归属权。

黑土屯这个小山村耕地比很多村落少,然而背靠大山的关系,分到了一些集体林地。

老支书一听便皱起了眉头:“承安,你想个人承包这些集体林地?这个恐怕有点难……”

黑土屯的这些林地目前只属于集体,还没分给个人,郭嘉2001年才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闽南省省林业厅组织下开展换证试点,2008年才全面启动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到户,让林农获得了价值2万多亿元的家庭财产和27亿亩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

82年刚明确分田到户和集体林权,许承安想承包集体山林那是肯定不行的,这种行为太大胆了,和某个人刚分田就把村民们的耕地们承包了差不多,不符合原则,甚至有点惊世骇俗。

许承安好整以暇地解释:“不是,老支书,你误会了,我只是想带着村民们一起种点东西。”

老支书停下来了抽旱烟,把烟斗放到桌上,诧异地道:“种东西?”

“对,这集体林地闲置着也是浪费,如果咱们屯子好好利用起来,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分田到户后,村民们的时间多了,农忙过后就没啥事,很多人要么窝在家里,要么吃饱了没事做去大榆树下侃大山,闲置劳动力一大堆。”

“这些人并非不想干活,而是没活可干,如果咱今年做个规划,把集体林地开发一下,能够给每户都带来更多的收入,想来全村都是会支持的!”

“吉临长白山那边,不就有很多参农种林下参了嘛,能卖到三四十块一斤,很多人都致富了。”

老支书点了点头。

同为东三省,吉临长白山脚下的村门种林下参的事他也有所耳闻。

村里有了公共电视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看新闻,其中有个新闻,就是和林下参相关的。

然而他很快又摇了摇头:“承安,要在咱们屯的集体林地种林下参怕是有些难度,我们这边的山林和长白山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况且别人吉临省政府从70年代就派专家开始了林下参的培植研究,经验丰富,咱们技术也不够人家过硬啊!”

许承安耐心地等他说完,这才笑了笑:“老支书,长白山那边的林下参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咱们这边确实不合适,我也没打算种林下参!”

林地条件和技术只是其中两方面,还有很多因素。

人参这玩意受众群是有局限性的,它的市场也就那么大。

刚开始种林下参的时候,吉林的参农确实挣了不少钱,然而人参一多,市场就被破坏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林下参价格暴跌,很多参农负载累累,苦不堪言。

林下参的种植周期也太长,不符合快速脱贫的理念。

还有,人参只能公家收,许承安少量收点野山参还行,批量收人参就踩底线了。

所以,冲着这几点,许承安就不会组织村民们种林下参。

他的目标是做一个气候环境适宜,受众群更广,市场更大,同时也不会踩到底线的东西。

“那还有啥能种的?”

老支书其实也考虑过怎么利用集体林地的问题,然而思来想去,都想不出有什么能种的。

“黑木耳!”

许承安终于道破天机。

老支书吃惊:“种黑木耳?”

“没错,老支书,市面上的木耳供不应求,价格高昂,你知道为啥不?”

老支书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许承安笑着解开了谜底:“因为种黑木耳用的是段木栽培法,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不是谁都能批量种的,而这正好是咱们屯子的优势!”

80年代初的黑木耳很贵。

贵到什么地步?

和猪肉价格差不多!

如果在城里的话,能卖到差不多一块一斤,这不比带票的猪肉价格差多少了。

没办法啊,物以稀为贵。

这年代批量种植黑木耳得有林木资源,而且市场刚开放,很多坐拥山林的村集体都还没考虑过要种黑木耳。

而且黑木耳这高昂的价格会持续很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袋料栽培模式的出现和郭嘉的大力推广,解决了木材资源短缺的问题,使用木屑等替代材料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木耳的价格才被打下来。

然而就算是这样,黑木耳市场也不像林下参那样崩盘,因为它的受众群广,市场广阔,普通人偶尔也会吃一次。

用木屑取代木头袋装栽培的法子许承安也会,重生前他就自己种过木耳,郭嘉推广普及后,很多普通家庭都会种,并不算很困难的技术。

但是现在他肯定不会提前把袋装栽培术拿出来的,否则很快就会被其他人学了去,郭嘉也会大力推广,每个人都能种黑木耳了,黑土屯的山林优势便荡然无存。

先用段木栽培法赚个几年,等郭嘉过几年对乱砍乱伐管控严了,袋装栽培术也快面世了,我再把新技术拿出来,又能多赚个几年。

至少十年之内,黑木耳都将成为黑土屯和我挣钱的一个大项目,也是带着整个屯子致富最快的法子!

“东北也是种植黑木耳最好的地方,气候非常适宜,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黑木耳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我们还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富含腐殖质,能为黑木耳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适合黑木耳接种的树种有麻栎、青皮栎、枫扬、白扬、榆树、刺槐,构树等,直径到5-15厘米左右,我们的集体山林多得很!”

说到最后他做出总结:“天时地利人和咱屯子都占了,不中黑木耳种啥?”

许承安分析得这么详细,老支书的思路也瞬间明朗了。

他一拍大腿,神情激动:“承安,你还别说,我们屯子还真能种黑木耳!”

自己想了那么久,都没能想到怎么好好利用集体山林,别人承安就想到了,还是那么完美的法子。

不愧是万元户啊,脑子就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