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许承安的野心,打造黑木耳产业链!

许承安继续道:“关于种木耳的技术,大家不用担心,我找了一些种木耳的资料书,自学了不少种木耳的技术,我保证咱屯子的木耳绝对能种出来,且高产高品质!”

“这些技术,迟些我就教给大家!”

“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得先投票通过集体林地的开发许可,才能开展这个项目!”

话音刚落,村民们便纷纷表态。

“种!这黑木耳咱必须种!”

“反正农忙完了之后时间多得很,集体林地又空着,不种留着那不是荒废了!”

“许知青是知识分子,你的想法绝对没错,我们都听你的!”

“……”

有钱挣谁不积极,更何况许承安这个点子还能挣大钱,自然没人反对。

许承安嘴角挑起一丝笑容,村民们的热情和他预料的那样。

底下的施秋玲托腮看着他,一脸崇拜的样子:“大姐,你有没有觉得,二姐夫讲话的时候特神气,也特好看!”

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许承安就是个性格和善风趣的家人。

可是当他站到台上,身上就多了一股子领袖的气场。

他侃侃而谈,成熟自信,满腔热枕,身怀远大抱负。

这种男人,在当前年代极受女孩子欢迎。

“嗯……”施秋晴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看到幺妹的样子,却是心中一惊。

小丫头那目光都快拉丝了。

施秋晴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秋玲不会也喜欢上承安了吧?

一开始,幺妹对许承安只是出于崇拜,然而她到了春心萌动的年龄,那种崇拜就会自然而然地转成爱慕之心,只是她自己都未必察觉而已。

施秋晴秀眉蹙起,她觉得自己有必要找个机会,和施秋玲好好谈下这件事。

看众人的态度,开发集体林地是不成问题的了,但是这林地怎么分配还得解决,这事得赵卫民发言,毕竟他才是村支书,自己不能越权。

于是许承安走下发言台,把大喇叭还给赵卫民。

大支书大声道:“种黑木耳的项目,承安和大家说得很清楚了!”

“不过集体林地是大家的,根据郭嘉规定咱不能分给个人!”

“但是咱不能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杜绝有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所以,我建议把种植木耳的林地划分出来,各家各户负责每块木耳地的种植看护责任!”

“至于工钱的话,则按照各家各户种植看护的林地木耳收成而定!”

“收了木耳之后,卖出去的钱一部分归村集体所有,另外的就是工钱,谁种出的木耳越多越好,工钱就越高,这样大家伙都更积极,对不对?”

这个说话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其实就和分田到户差不多。

林地还没法分给个人,但是钻个空子是可以的。

换成工钱不就行了嘛。

集体一起种木耳,各自护理安排给自己的那块林地的木耳,工钱和收成挂钩。

给村集体的那部分就是“公粮”,剩下的自个所有,妥妥的变相家庭联产责任制嘛!

这个做法并不违规。

集体林权允许村集体一起使用山林地,禁止的只是个人权属,比如说某村民声称这块地是我的,劳资想种啥就种啥,想租给谁就租给谁,这就不行。

连耕地这么重要的东西都能分田到户了,林地钻个空子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在林改确权到户之前,就有很多村集体这么干了。

其实这也是许承安提出的想法,老支书可没那么敢想,而且他声称能搞定周书记那边,于是赵卫民也就点头了。

村民们表示赞同。

吃大锅饭的教训大家都经历过。

分田到户后,自己的田地大家积极性高涨,护理得非常好,屯子今年的粮食产量涨了一大截。

大锅饭时代,就常有出工不出力的人。

“这看护的木耳地怎么分配,我觉得按照分田到户的法子最合理,一是按各家各户的人头数量,二是抽签决定,大家觉得咋样?”

“我代表施家同意!”

许承安第一个举手。

施家在屯子里最少,分的木耳地也最少。

最吃亏的都表态了,其他人还能有什么意见。

再说了,大家也确实找不到比分田到户更有说服力的分法了,毕竟这可是郭嘉规定的分法。

于是,当天下午全村一致通过,每家每户当场找代表签名,确定集体林地用于黑木耳的种植项目和收益分成法子,并抽签决定看护的林地位置。

翌日上午,许承安骑着小嘉陵去了一趟镇政府,找到周建国:“周书记,我想聊下让黑土屯脱贫的想法。”

周建国瞬间来了精神。

许承安新宅大喜当日,他喝喜酒后和对方谈过话,希望这位知青能带着黑土屯脱贫,没想到这才一个月不到,对方就开始行动了。

许承安把打算带村民们种黑木耳的事和周建国一说,这位镇书记顿时眼睛发亮,惊喜不已:“好,非常好的想法!你这点子我觉得很有机会成功,到时黑土屯可就不是脱贫那么简单了,还能致富啊!”

而且,这条路可不只是黑土屯能走,阳平镇那些有集体山林的村子都能走!

而这些村子,通常都是耕地最少最穷的。

周建国目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许承安这这番话不只给黑土屯指了明路,对他这个镇支书也大有启发!”

一旦黑土屯成功了,他甚至打算在阳平镇其他有条件的屯子也都大力推广!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毕竟这是许承安的点子,而自己一推广的话,黑木耳种得多,就和黑土屯形成竞争了。

许承安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微微一笑:“周书记,如果我们黑土屯当试点成功了,其他屯子也是可以推广种黑木耳的,我甚至能提供技术和经验!”

周建国不由得惊讶。

许承安竟然主动让自己推广,这不是找竞争对手吗?对他和黑土屯,似乎都没任何益处啊!

许承安缓缓地道:“周书记,其实我还有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让阳平镇所有有条件的屯子都种上黑木耳,而我会致力于整合资源,通过给咱们的木耳干大力宣传,把它包装成为咱镇子的明星招牌农产品,打造出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并打通木耳干的更多销售渠道,让它远销省内外,让阳平黑木耳成为驰名全国的副食农产品!”

听了许承安的话,周建国被镇住了。

如果说许承安打算带黑土屯种黑木耳的想法让他感到惊喜的话。

许承安整合资源,包装黑木耳成招牌产品,打造产业链,成全国驰名副食农产品的宏伟目标则让他感到震撼。

周建国发现自己小瞧了这个知青的格局,这是他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这条产业链要真的能打造出来,销售全国的话,整个阳平镇的经济都会起飞!

周建国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身为镇书记,在这么一个能改变镇子命运的机会面前,他无法淡定。

这就是许承安不怕竞争,还会主动向全镇推广的原因。

这条产业链是自己打造的,整合资源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渠道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有种黑木耳的屯子就成了给自己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整合资源对阳平镇的黑木耳产业绝对是有大好处的。

可以统一定收购价,防止内卷。

黑木耳的市场口子足够大,在袋装栽培出来之前都供不应求,区区一个阳平镇,全镇种木耳卖向省内外,相当全国市场溅不起个小水花。

就怕本地先内卷,把黑木耳价打下去,便宜了别人。

这个大项目,也让许承安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很多事。

比如开个厂子啥的,很合理对吧?

要打造产业链,我总不能连个厂子都没有,那还这么玩?

等生意做大了,申请几辆大卡车指标甚至都不是不行。

那么多的木耳干,总得运输的嘛!

许承安这个点子,可谓一石多鸟。

带动村屯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最大的利益。

周建国负手走了几圈,停下脚步,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整个镇子的招牌产业和经济腾飞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实在无法拒绝!

“许老板,这事你放开去做,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提,有什么阻挠,我第一个上去顶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