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土屯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就看这一铺了!

说到沉没成本,许承安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

在施家三姐妹里,自己最宠的并非施秋宁,也不是施秋晴,反而是施秋玲!

毕竟幺妹排行最小,心性单纯,像个大孩子似的,让人情不自禁就想保护她。

所以许承安对施秋玲甚至到了近乎宠溺的地步。

如此的话,我在秋玲身上投入的沉没成本岂非最大。

我不会到时也想把这小妮子也收了吧?

这个想法让许承安有些震惊。

不过,沉没成本过高无法离开对方的前提是对异性有爱意,我不过把秋玲当成妹妹而已,她对我的感情只是亲情,那种事绝对不会发生的!

他摇了摇头,似乎想把这个荒谬的想法从脑子里甩掉。

吃过早餐,许承安便带着两姐妹从家里出发了。

这才七点一刻,走到耳场得二十分钟,不是最早的也是最早的那批,时间差不多了。

……

很快地,黑土屯的村民们也纷纷出门,走向村落后背山林。

“不是说最早四月份才能接种吗,咋三月下旬就开始种木耳了啊?”

“对啊,离四月还有八天呢,这天气还冷着,许知青之前开课说过五度以下木耳就休眠了,太久不长的话还会死掉!”

“我也记得是这样,刚春分山上的冰雪都还没融,白天最多也就个一二度而已,接种的木耳不得冻坏了?”

“……”

上山的路上,一群村民议论着,都很是奇怪。

“你们就甭担心了,听承安哥的准没错!”

众人循声回头,就见到了赵建平。

今日得去耳场接种的关系,开拖拉机那帮人都集体休假了。

“承安哥可是专家,能给大家讲课的,提前种木耳,一定有他的道理!”

身为车队领队,许承安的“首席护卫”,赵建平是老板的铁粉,他从来不会怀疑许承安所做的任何决定。

几个村民们均纷纷点头:“那倒是,许知青是读书人,比我们这些大老粗有文化多了,待会见到许知青了,自然就清楚是咋回事!”

来到耳场,许承安已经在等着了,他和施家两姐妹,还有老支书等村委会的人是上山最早的人。

见到许承安,村民们便过来询问。

许承安大声道:“大家不要急,待会等所有人集合起来了,我就会统一说明情况。”

老支书也道:“现在许知青跟一部分人说了,其他人过来的时候还得再说,费时间还费嗓子,都耐心等等!”

又过得十分钟,许承安看了看腕表,已经八点了,村民们也已经到齐,上山的路上已经看不到有其他人的影子,于是许承安告诉赵卫民可以开始了。

虽说自己是黑木耳项目的带头人和首席技术员,但还是得老支书个面子,让他先说两句,哪怕是走个形式。

老支书站到高处,拿起大喇叭道:“今天集会的目的,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那就是开始木耳接种!”

“至于为什么要提前接种呢,因为承安的研究出了大成果!”

“至于具体情况,就让承安和大家伙详说!”

老支书倒也没有太啰嗦,做个开场白就退下了。

毕竟自己不算专家,万一村民提起问题来,未必好回答,还是让许承安上去主持大局比较好。

许承安从他手里接过大喇叭,笑着说道:“这次提前接种木耳,想来大家心里都有疑问,我也是昨天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因为这段时间的研究表明,我们的黑木耳菌种对于气候和环境适应性比普通黑木耳强上不少,更能耐寒,也更耐湿和耐干,三月初我就在自家耳场接种了些菌种,它们非但没有死,这些天还开始长了……”

他简单地叙述了下原因,村民们就激动了。

很显然,这可是个大好消息啊!

有性急的村民心急火燎问道:“许知青,既然这样,那我们的菌种岂不是特别好,是不是产量也会更高?”

“适应性更强的菌种,在生长周期上是有优势的,比起东北的其他地方,我们可以提前一个月种植,理论上产量会更高!”

许承安说到这里口气一转:“但这毕竟只是理论,世事无绝对,是驴是马,先拉出来跑跑才知道!”

“再说了,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病虫害啥的。所以护理也很重要,这就是我给大家开课的目的,我希望咱黑土屯的每个人都不只当一个耳农,更成为一个称职的技术员!”

许承安话音刚落,众村民们便纷纷鼓起掌来。

随后许承安便现场示范,教村民们如何操作。

“接种的时候,我们得先在段木上打孔,穴深两厘米左右!”

“这个深度有助于菌种在段木中定植和生长,尽量不要浅于一厘半,或超过两厘半!”

“然后在穴里塞满木屑菌种,压严实点,免得菌种脱落!”

“穴距10厘米左右,也就是每隔10厘米就打孔!”

“行与行之间的接种穴要交错排列,像梅花形或品字形,别弄成一条直线到底,行距大概5厘米!”

“接种后我们将耳木堆成‘井’字形,高大约1米,盖上薄膜,每隔一周翻堆一次!”

“至于散堆排场和起架管理的事,咱们以后再说,心急吃不下热豆腐,先把人工接种和上堆发菌学会了!”

“……”

其实这些东西许承安在讲课的时候都说过,只是说不如看,看不如做。

有些村民可能记性没这么好,细节可能忽略,所以在示范的时候重点强调,加深他们的印象。

最后许承安道:“谁还有啥疑问的,可以找我咨询,弄清楚了的就可以去实验室的菌库领菌种了。”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会给各家发放,记得排队领取,遵守迭序,任何人严禁擅自进入菌库,更不要争抢,菌种是足够所有人使用的,按照我说的份量领,多了无益,不够的话还可以补!”

当下村民们都一窝蜂跑去排队领菌种了,也有几个还不是很明白的留下向许承安请教,过得不多会也解开了疑问。

施秋晴和施秋玲很快也领取了自家的菌种,兴致勃勃地来到自家耳场。

幺妹兴奋得很:“种木耳咯,种木耳咯!”

许承安微笑地看着积极性高涨的村民们。

黑土屯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就看这一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