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低温型黑木耳,市面上没有的木耳新品种!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黑木耳种植园总的而言还算较为顺利,虽然偶尔也会碰到村民反映问题,不过许承安都能顺利解决。

农忙之后,五月悄然而至。

清晨,许承安起床的时候,发现今天更暖和了。

他有着强大“冰抗”,不畏严寒,但对于温度的感知还是很敏锐。

告别四月之后,东北的气温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就算是黑土屯这种靠近大山的屯子,比起四月份也暖多了。

院落种那颗冬天光秃秃的乌桕树春分就已发芽,如今长出不少叶子,绿意渐浓,在过得一个月便会开花了。

在压水井旁打水洗漱着的时候,刚起床的施秋玲也小跑了过来:“二姐夫,这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好想早点穿上小裙子啊!”

许承安满嘴泡沫,吐了一口井水,这才笑道:“甭急,下个月就能穿了!”

南方像两广地区最早四月份就能穿裙子了,不过东北得晚两个月。

“还有一个月呢,俺都等不及了!”

幺妹喜欢臭美,上年许承安给她买几条小裙子回来,夏季整天穿出去在小伙伴面前显摆。

许承安也期待夏天,不过他想看的施秋晴穿裙子。

可惜施家老大思想较为保守,觉得自己一个村里姑娘穿得太潮了不合适,从来不敢穿着去外边,在家里穿得都少,许承安想多饱下眼福都不行。

刚簌完口,就有人砰砰砰地敲起了院门,很是紧急的样子。

许承安过去打开门,外边站着几个村民,敲门的是赵大壮,赵建平本家的人,见到他就激动道:“许知青,我的耳地长耳基了!”

赵大状这人极为勤快,把自家耳场当成了宝贝般看护着,每天大清早就得上山转一圈,生怕隔得一夜耳场就会出大问题。

刚才他去耳场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件事。

许承安闻言不由得精神一振。

菌种发耳是有条件的,寻常木耳气温得在15到25度之间才会形成耳基,也就是原耳。

然而这会才五月上旬,黑土屯后背集体山林白天的气温连十度都还没到。

看来我这菌种真的很特殊啊,就连发耳温度都更低,比别的木耳早!

另外一个村民也道:“我家的也长了,许知青,你不是说很可能得五月下旬,甚至六月才可能长耳基的吗,咋那么早呀,这会不会出啥问题?”

太早长耳基了,和许承安说的时间不一样,几个村民担心有问题,于是立马下山找他询问情况。

“5月下旬知识预估而已,其他木耳菌种是这样的,不过我这菌种较为特殊,早些长耳基并非不可能!走,咱们去瞧瞧!”

许承安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了,当即和赵大壮几人上山。

正在漱口的施秋玲听到这一切也激动了,三下五除二刷完,把杯子一丢就跑进厨房:“姐,大壮叔刚才来找二姐夫,说他耳场的耳木出耳基了,二姐夫现在已经上山了,要不咱们也去瞅瞅!”

施秋晴也来了精神,抹了抹手扯开围裙:“嗯,秋玲,晚点再吃早饭吧!”

两姐妹也出了门,快步走向山上的方向。

木耳种植园此刻已经有了不少的村民,现场一片骚动。

“嘿嘿,我家的耳场出耳基了!”

“许知青说过,只要耳基一出,不用一个月木耳就能收耳,那咱们岂不是很快就有收入了?”

“我家的咋还没出耳基啊,急死个人了!”

“比许知青说的时间早了那么多,这未必就是好事啊,还是去问下许知青吧!”

“刚才赵大壮和几个来得早的人已经下山找许知青了!”

“许知青来了,快问下他这是咋回事!”

“……”

赵大壮带着许承安一出现在木耳种植园,就被村民们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

许承安摆了摆手:“大家别急,我先瞧下耳基的发育状况再说!”

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最近一块出了耳基的耳场,随便找了根耳木细细观察,就看到了上面那珊瑚状的耳基。

这是木耳由菌种向子实体发育的时期,也叫原基期。

下个阶段就是子实体分化期,或者俗称尔芽期,大约5到7天之后,珊瑚状的原耳会长至杏仁大小。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子实体成长期,从开片到成熟,7到10天左右,形成鸡冠状或菊花状的耳丛,然后就可以采收了。

许承安又找了几个不同位置的耳场观察,看完之后眉飞色舞。

木耳的耳基一发,就能大体判断产量了。

黑土屯的这个木耳种植园,绝对不会低产,产量比自己想象的还能高不少!

就看品质了!

不过许承安预感品质怎么都低不到哪里。

黑木耳的品种根据栽培温度可以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中温型,和中低温型,又数中低温型品种的品质在市场上最受欢迎,这也是东北黑木耳最受欢迎,价格也最高的原因之一。

而自己培育的这个新品种应该能划入低温型了,它的品质不好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许承安站了起来,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的身上,均是紧张得很。

村民们对这个黑木耳种植园报以极大期望,都盼着它能带自己脱贫呢,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怕这关头功败垂成。

“大家不要慌!”

许承安笑着安抚众人:“我看了几家耳场,耳基的发育都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我预计产量应该会不错!”

“至于为什么这么早出耳基,我想是我们的木耳菌种特别耐低温,所以出耳基也比别家的早!”

“这个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栽培时越耐低温的木耳,它的品质通常就越好,在市场上也最受欢迎!”

“那些耳木还没出耳基的人也别着急,时间有先有后,但差得不会太久,明儿基本上就都会出了!”

这话一出,村门们都松了一口气,高兴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真是多虑了!”

“呵呵,咱们第一次种黑木耳,就能种得这么好,也不是很难嘛!”

“嗨,你可别吹牛了,那是因为咱有许知青这位专家,不然种木耳问题可多了!”

“……”

有村民更关心什么时候有收入的问题,当下问道:“许知青,你开课的时候说,发耳基后,时不时很快就能收耳?”

许承安口气肯定:“没错,还有半个月左右,大家的耳场就能陆续采收,第一笔钱很快就能到手!”

村民们闻言不由得欢呼。

从清山伐树到现在,也有小半年了,听得快有钱拿谁不高兴。

最高兴的无疑还是许承安。

他成就感满满。

我居然培育出了市面上没有的低温黑木耳!

狗系统牛逼啊!

木耳项目赚钱大计的第一步算是走成了,还走得很踏实,很成功。

万事开通难,这第一步走得顺利,以后可就好办多了!

终于有了成绩,也该是向周建国提提要求,要点奖励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