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东欧的雄鹰 > 第421章 争吵和改变

东欧的雄鹰 第421章 争吵和改变

作者:卡尔玛联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6:06 来源:小说旗

第421章 争吵和改变

除了清查田亩,参政院的蓝派代表还提出了一个议案,那就是将人头税改成土地税,这样可以促进人口增长。

这是持续不断的向地主捅刀子,不过米尔恰没有打理,他也知道地主不能再逼了,不然非得造反。

不过人口潜力还是很大的,现在的人口已经破了千万大关,只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就会不断增长。

唯一让米尔恰感到疑惑的是财政收入怎么只有这么点,凭借着广阔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也不可能只有这么点。

直到巴蒂斯特解释了一下才明白,之前为了能够快速恢复经济用的都是低税率,民众的压力只有科穆宁王朝的三分之一,而且安纳托利亚地区还在持续建设,部分免税地方直到今年才开始交税。估计年底收入会有一个大的跨越。

科穆宁王朝兴盛期年收入大约在600万金币左右,而且金币还是18k。现在的列伊是按照最高标准的黄金含量来铸造的,纯度将近24k。可见罗马帝国的经济有多么好。

这场因为清查田亩引起的风波以皇帝下令试点进行暂时告终,但绿派代表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海洋这么赚钱,那么就拿出一点给帝国不过分吧?

下议院已经被两派的议案吵得房顶都要掀开,但皇帝可乐意见这样的事情,谁都不要跟他争权。

“陛下,前线军报。”

“彼得最近在干什么?”

上万军队面对一个只有1000民兵防御的城市基本上没有难度,只打了两天城就破了。当地的所有人全部抓了起来,送到君士坦丁堡请皇帝陛下决定他们的未来。

“皇子殿下在和贸易厅的代表讨论事情。”

“我军日夜兼程,水陆并进,于八月十二日收复萨勒格布。”

“念”

米尔恰笑了,几个月之前的悲观状态已经一扫而光,除了威尼斯有些棘手其他根本不值一提,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也许是怕其他国家趁虚而入吧。

此时所有宫廷侍者都将彼得称为皇子殿下,他也有共治皇帝的头衔,但还是皇子更顺嘴点。

吉昂公爵带着军队来到萨勒格布也是赶上好时候,斯克罗已经带着军队去卢布尔雅那去接收地盘,此时是收复失地最好的时刻。

彼得还是忙碌于东方殖民和贸易,东方皇帝批准罗马在宁波和广州设立商站就是一个进步,朝鲜国王也批准罗马在仁川设立商站,除了日本外其他地方的贸易点设立的都很顺利。

日本的实际统治者足利义满在两个月前去世,已经继位13年的将军足利义持用斯波义将开始排挤罗马商人,以至于大阪的贸易点举步艰难。

正好此时,和斯波义将不对付的萨摩国领主岛津元久看到机会,向罗马商人表示可以将商站设立在他的领土里,而且每年只需要上交部分税金就行。

联想到京都的不配合,罗马商人全部撤离了大阪,改到萨摩国设立商站。领主管理的地方可以和大明、朝鲜、琉球、福尔摩沙进行海上贸易,所以贸易点设立这里也是不错的。

于是乎,罗马商人在这个叫鹿儿岛的地方重新设立商馆进行贸易。借着当地的地理优势海外贸易重新兴盛了起来。

“目前我国掌控的东方贸易,从明国到日本这条线路利润丰厚,仅次于从印度或明国到君士坦丁堡的线路。”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维持这条线路才行?”

“是的殿下,我们在这个地方能投入的力量太少了,必须要扩张当地的势力,特别是福尔摩沙,要将这里打造成我们的后勤基地。”

贸易厅根据目前情况给出可行性方案,日本这个不确定因素太多,他们的政治只比神罗好点,各个地方由小诸侯统治,老大叫将军,负责全国事务,但目前的这位将军看着不喜欢罗马,所以只能尝试和其他家族打好关系。

彼得仔细从脑子里找这个时期日本的情况,现在没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人,也没有藤原氏这些,现在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室町幕府时代。除了政治不太集中,好像也没啥。

“慢慢来,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护在日本的利益,他们的领主不太高兴,就是因为我们赚钱,他们眼红了。”

“好的殿下,贸易厅会给他们写信表明情况,这次主要还是有一个情况,请殿下定夺。”

这个情况本来是要宗教厅禀报的,但因为事情争议实在是太大,所以由贸易厅代为禀报。

宗教厅在东南亚、印度和福尔摩沙传教比较顺利,但在大明和日本是举步维艰,当地的民俗、文化完全不同,根本融合不进去。更不用说传播宗教了。

所有传教士一筹莫展,但一位圣名尼古拉的做了一件让众人惊讶的事。他将自己的头发剃了,身披袈裟,学习日本语言,然后到鹿儿岛见当地的领主直接说自己是来自天竺的僧人,希望能在这里开宗立派。

这个时期的日本佛教还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尼古拉了一些银子,就被批准了。按照这个方法,又有十几人被允许在鹿儿岛传教。

让传教士改变装饰并称别的宗教实在是太魔怔,一些人请求牧首绝罚他们,但还有一些人从书籍中找到入乡随俗的观点表示支持,这么分歧的观点自然要请最高者定夺了。

“你说的这个的确是个问题,但也要知道东方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想传播宗教只能尝试按照当地的情况随机应变。”

听殿下这个意思,是准备灵活应变了。

“臣明白了,在下会转告宗教厅的。”

殖民,殖民,为了奢侈品和利益,哪怕粉身碎骨都要做。印度的香料,大明的瓷器丝绸,日本朝鲜的金银矿,阿比尼西亚的咖啡,以及大量的木材和其他产品,通通集合在君士坦丁堡然后出售,这都是有价无市的,欧洲其他国家都得羡慕死,而出售产生的收入,则会成为家族各个成员建功立业的资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