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东欧的雄鹰 > 第597章 三线大捷

东欧的雄鹰 第597章 三线大捷

作者:卡尔玛联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6:06 来源:小说旗

有了距城更近、居高临下的攻城平台,所有弩炮的攻击距离大大的增加,几乎覆盖了维也纳城区小一半的面积,而且弩炮不光发射石弹,还向城内投掷燃烧的油罐,导致城内到处火起,一片混乱。

一连几天,马蒂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对维也纳发动攻击,虽然还未发动全面的攻城,就已经对城头的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更是造成了城内的恐慌和混乱。他既向奥地利人展示了罗马尼亚军队可怕的攻城能力,同时又隐晦的告诉阿尔布雷希特:罗马尼亚国力雄厚,有足够的能力保障几十万大军的巨大消耗,完全可以进行持续的围城战。

紧接着,罗马尼亚军队又推出了超级攻城塔,它们在挡箭车等攻城器械、以及紧跟在后面的步兵的拱卫下,缓缓向着维也纳城墙推进。

城头的守军士兵看到这些比城墙还高的庞然大物向自己逼来,十分的恐慌。闻讯随后赶到的各个将领也看得目瞪口呆。

而就在这时,攻城塔停止了前进,在顶层的步兵们开始向城头的守军发射箭矢,而攻城塔的下一层也掀开了挡板,展露出火炮的狰狞面目,炮弹呼啸着射向城头,一次能够击倒好几名士兵,而且死状恐怖。

阿尔布雷希特心有余悸的望着不远处高耸的攻城平台、以及前方这一座座庞大的攻城器械,心底骤然升起一股强烈的无助……

这几天对于维也纳而言,这些天完全是灾难,五分之一的城区遭到了火炮的攻击,有一小半被烧成了废墟。

外有敌军围困,内部损失惨重,维也纳就如同坐落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随时都有灰飞烟灭的可能。终于在下一次会议上,维也纳大主教提出:接受罗马尼亚的要求,与之停战议和。

曾经一致愤慨的表示不愿向异端投降的将领和市民们在经受了缺水缺食、火灾、天天面对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火炮的威胁、精神压力极大……等种种艰辛之后,大部分听到阿尔布雷希特和大主教的提议,都如蒙大赦,一脸释然。

维也纳投降了!!!当奥地利的使者带着失落沮丧的神情走进联军军队的营地时,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联军,到处欢声雷动。

而维也纳的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让所有还在观望的诸侯国们不再抱有侥幸。上奥地利、蒂罗尔以及那些奥地利的邻国……纷纷派出使者,赶到维也纳的,向亚历山大和拉约什表达善意,并且主动要求提供粮食和物资。

杀害亲王的凶手也被交了出来,他们全部被砍头,以祭奠亲王。拉约什也哭了,他终于为父亲报仇了。

——————————

维也纳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他地方,在匈牙利,民众载歌载舞,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而在神罗,西吉斯蒙德只能一个劲的哭来弥补内心的失落。

现在东西南北都出了问题,他该怎么办?

而这个时候,勃兰登堡派人提出和谈条件,包括割让西里西亚和让自己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

这个要求简直是倒反天罡,你何德何能就要成为国王,不行,绝对不行。

但不行的话勃兰登堡还会继续打下去,如果让他们进入布拉格,直接成为波西米亚国王,到时候不用他封,自己直接要了。

而在西面,法兰西的情况急剧恶化。斯特凡正式进入巴黎,并且另立中央,设立机构。现在的法国只有一小部分成为巴特兰王朝的忠实臣仆,大部分都被剥夺了财产。这些财产转移到了英国人手中,同时给予不同的赏赐。

赏赐是根据等级来进行的,这些法国的新贵族还需承担与领地价值相应的军事义务,例如为城镇配备守备军,为国王提供军队,以及维修用作贮藏所或军事要塞的城堡,许多将领也在类似条件下获得了城堡和

庄园。

新贵们在法国的收入不仅来自自家产业,还包括政府职位的薪水、税收、安全通行费,以及敲诈勒索得来的“保护费”。除此之外,还有在法国其他地方征讨得来的战利品和赎金。后者不仅使大贵族受益,普通士兵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在巴黎的统治机构分为财政、宗教、军务三个部分,斯特凡对当地进行了减税、宗教变动和建设军队三个政策。之前法国农民需要交的乱七八糟的税被简化,同时法国北部的归顺又让英格兰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英吉利海峡也由第一道防线变为第二道防线,英国南部诸郡得以高枕无忧,不再担心入侵的发生。

斯特凡对这片“新土地”有着特殊的喜爱,这可能是因为他把自己看作征服者威廉的继承人。他总是带着明显的骄傲口吻谈起“我的领地”。他努力让新臣民喜欢他,注意不让统治机构过分“英国化”,还颁布许可证、保护书以鼓励贸易和商业的发展。也阻止军队四处劫掠。

但到了现在,法国几乎没做任何迎敌准备,贵族们仍无可救药地分裂为勃艮第和奥尔良两派,争斗不休。查理六世的疯病也越来越严重了。法国的先后两位王太子都在幼年时夭折,1403年出生的新王太子查理还很年轻,心智不成熟、体格不健美,前途并不被人看好。

英军势如破竹,勃艮第公爵约翰开始感到害怕,试图同掌控着王太子的奥尔良派和解。而奥尔良派失去了首都,引发民众普遍的不满,势力更加衰弱。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应该为法国的不幸负全责。

兰斯大主教说道:“若不是为了奥尔良的荣耀,诺曼底仍会是法国的地盘,法兰西高贵的血脉不会被分隔,王国里的贵族们不会被流放,战斗不会失败,那么多优秀的人不会在日鲁尔那一夜被杀死,国王也不会失去那么多忠诚的挚友。”王太子被人们视作奥尔良派的傀儡,也一并遭受责骂。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有了距城更近、居高临下的攻城平台,所有弩炮的攻击距离大大的增加,几乎覆盖了维也纳城区小一半的面积,而且弩炮不光发射石弹,还向城内投掷燃烧的油罐,导致城内到处火起,一片混乱。

一连几天,马蒂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对维也纳发动攻击,虽然还未发动全面的攻城,就已经对城头的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更是造成了城内的恐慌和混乱。他既向奥地利人展示了罗马尼亚军队可怕的攻城能力,同时又隐晦的告诉阿尔布雷希特:罗马尼亚国力雄厚,有足够的能力保障几十万大军的巨大消耗,完全可以进行持续的围城战。

紧接着,罗马尼亚军队又推出了超级攻城塔,它们在挡箭车等攻城器械、以及紧跟在后面的步兵的拱卫下,缓缓向着维也纳城墙推进。

城头的守军士兵看到这些比城墙还高的庞然大物向自己逼来,十分的恐慌。闻讯随后赶到的各个将领也看得目瞪口呆。

而就在这时,攻城塔停止了前进,在顶层的步兵们开始向城头的守军发射箭矢,而攻城塔的下一层也掀开了挡板,展露出火炮的狰狞面目,炮弹呼啸着射向城头,一次能够击倒好几名士兵,而且死状恐怖。

阿尔布雷希特心有余悸的望着不远处高耸的攻城平台、以及前方这一座座庞大的攻城器械,心底骤然升起一股强烈的无助……

这几天对于维也纳而言,这些天完全是灾难,五分之一的城区遭到了火炮的攻击,有一小半被烧成了废墟。

外有敌军围困,内部损失惨重,维也纳就如同坐落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随时都有灰飞烟灭的可能。终于在下一次会议上,维也纳大主教提出:接受罗马尼亚的要求,与之停战议和。

曾经一致愤慨的表示不愿向异端投降的将领和市民们在经受了缺水缺食、火灾、天天面对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火炮的威胁、精神压力极大……等种种艰辛之后,大部分听到阿尔布雷希特和大主教的提议,都如蒙大赦,一脸释然。

维也纳投降了!!!当奥地利的使者带着失落沮丧的神情走进联军军队的营地时,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联军,到处欢声雷动。

而维也纳的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让所有还在观望的诸侯国们不再抱有侥幸。上奥地利、蒂罗尔以及那些奥地利的邻国……纷纷派出使者,赶到维也纳的,向亚历山大和拉约什表达善意,并且主动要求提供粮食和物资。

杀害亲王的凶手也被交了出来,他们全部被砍头,以祭奠亲王。拉约什也哭了,他终于为父亲报仇了。

——————————

维也纳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他地方,在匈牙利,民众载歌载舞,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而在神罗,西吉斯蒙德只能一个劲的哭来弥补内心的失落。

现在东西南北都出了问题,他该怎么办?

而这个时候,勃兰登堡派人提出和谈条件,包括割让西里西亚和让自己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

这个要求简直是倒反天罡,你何德何能就要成为国王,不行,绝对不行。

但不行的话勃兰登堡还会继续打下去,如果让他们进入布拉格,直接成为波西米亚国王,到时候不用他封,自己直接要了。

而在西面,法兰西的情况急剧恶化。斯特凡正式进入巴黎,并且另立中央,设立机构。现在的法国只有一小部分成为巴特兰王朝的忠实臣仆,大部分都被剥夺了财产。这些财产转移到了英国人手中,同时给予不同的赏赐。

赏赐是根据等级来进行的,这些法国的新贵族还需承担与领地价值相应的军事义务,例如为城镇配备守备军,为国王提供军队,以及维修用作贮藏所或军事要塞的城堡,许多将领也在类似条件下获得了城堡和

庄园。

新贵们在法国的收入不仅来自自家产业,还包括政府职位的薪水、税收、安全通行费,以及敲诈勒索得来的“保护费”。除此之外,还有在法国其他地方征讨得来的战利品和赎金。后者不仅使大贵族受益,普通士兵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在巴黎的统治机构分为财政、宗教、军务三个部分,斯特凡对当地进行了减税、宗教变动和建设军队三个政策。之前法国农民需要交的乱七八糟的税被简化,同时法国北部的归顺又让英格兰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英吉利海峡也由第一道防线变为第二道防线,英国南部诸郡得以高枕无忧,不再担心入侵的发生。

斯特凡对这片“新土地”有着特殊的喜爱,这可能是因为他把自己看作征服者威廉的继承人。他总是带着明显的骄傲口吻谈起“我的领地”。他努力让新臣民喜欢他,注意不让统治机构过分“英国化”,还颁布许可证、保护书以鼓励贸易和商业的发展。也阻止军队四处劫掠。

但到了现在,法国几乎没做任何迎敌准备,贵族们仍无可救药地分裂为勃艮第和奥尔良两派,争斗不休。查理六世的疯病也越来越严重了。法国的先后两位王太子都在幼年时夭折,1403年出生的新王太子查理还很年轻,心智不成熟、体格不健美,前途并不被人看好。

英军势如破竹,勃艮第公爵约翰开始感到害怕,试图同掌控着王太子的奥尔良派和解。而奥尔良派失去了首都,引发民众普遍的不满,势力更加衰弱。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应该为法国的不幸负全责。

兰斯大主教说道:“若不是为了奥尔良的荣耀,诺曼底仍会是法国的地盘,法兰西高贵的血脉不会被分隔,王国里的贵族们不会被流放,战斗不会失败,那么多优秀的人不会在日鲁尔那一夜被杀死,国王也不会失去那么多忠诚的挚友。”王太子被人们视作奥尔良派的傀儡,也一并遭受责骂。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