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982章 德农

我的1999 第982章 德农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徐良接过刘强西手里的文件简单翻了翻。

内容太多了,涉及到很多详细条文,以及说明性文字。

一时半会也看不完。

“简单说说吧。”

刘强西点头后道。

“目前整个德农集团旗下有种业、农资连锁、屯河农业、畜牧和糖业,五个事业部。

06年集团的总规划也是按照五个部分来的。

种业方面,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深耕大粮作物,尤其是有一定基础的大豆和玉米,争取成为该领域华夏最大的良种企业。”

大粮作物主要是指种植面积大,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种类。

目前华夏称得上大粮作物的主要有四种,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

“我们的计划是,研发与并购并行。

通过每年投入15%的收入研发杂交新型良种,不断迭代,开发出更优异玉米和大豆良种。

并购的好处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增加德农种业的营收。

而且,现在国内种业公司众多,缺乏头部公司,为我们的并购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说到这里,还要再谢谢您。

您免去了德农集团的所有债务,让我们有充裕的融资空间,可以获得更多资本来发展公司。”

徐良刚收购德隆集团的时候,就把德隆旗下所有债务剥离了。

其中也包括德农。

但发展了一年多,德农旗下也不可避免的再次出现了债务。

腾龙计划成功后,他为了少交资本利得税,再次给旗下企业免去了债务。

所以德农又得了好处。

徐良微笑道:“有目标吗?”

“有两个,齐鲁种业和冀省的天中种业,两者主要以玉米和小麦良种为主,资产3亿华夏币左右,在齐鲁、冀州、徽省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影响力。

在华夏种业公司中属于大中型。

收购下来后,不仅能极大的补充德农种业的产能,还能让我们覆盖华北大部分地域。”

德农种业的主要市场在疆省、蒙省、陕省和东三省,华北市场规模并不大。

看他没什么表示,刘强西继续道。

“农资连锁方面,继续贯彻区域核心店直营,普通店面冠名的战略……”

农资零售店最基层的店面能直接下沉到村里。

这种级别的小店,根本不可能直营,行政成本太高了。

德农的办法就是对这种小店冠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下级分销渠道。

然后在更上一层的‘镇’成立直属的三级直营店。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镇都有。

普遍都是农业大镇才有一个直营店。

“今年我们计划把齐鲁省的直营店从739家增加到1128家,基本能覆盖所有的城市和乡镇。把冀省421家店面,增加到900家,初步完成对主要城市和乡镇的覆盖。

同时进军豫省,开辟100家直营店,为未来更进一步发展打下根基。

冠名店从现在的1792家,发展到4000家。”

刘强西刚接手德农的时候,德农在齐鲁和冀省的直营店加起来只有1000家左右,冠名店为零。

后来公司整顿,直营店没增加多少,但冠名店的数量却迅猛增长。

带动整个德农零售连锁销售额暴涨,净利润也大幅增加。

刘强西真的是一个非常会鼓舞士气的人。

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天然就一股人格魅力,让人团结在他周围。

相信他,尊重他。

这一点,徐良都做不到。

“关于店面的经营。

三级直营店(镇级)缩减面积,只做农药、化肥、农膜、喷雾器等常用农资的零售。

二级直营店(县级)增加农机、园林机械的零售,并提供农作物疾病诊断服务。

一级直营店(地级市),在经营范围上跟二级店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物流中转的功能。”

徐良点了点头,他也是农村的,很清楚农村常用哪些农资。

三级店面的设置很合理。

大型农机这种东西,一个县里有一个销售点就够了。

多了也是浪费。

“二级店的农作物疾病诊断你打算怎么运作?”

“如果农民拿着枝叶、土壤来我们店面,那么三十块钱就可以做病理鉴定,而且我们还会给出详细的诊疗方案。

如果是下乡,一百块钱。”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套方案估计很难盈利。……不信?”

“徐总,我不是不相信您,但农作物病虫害是绕不过去的,农民为了保增收,肯定会格外注意,几十块钱的花销,比起几万块钱的收入,完全是九牛一毛。”刘强西道。

“你说的没错。比起一年的收成,别说几十块钱,就是几百块钱的花销都是小钱。但你忽略了一点。

农村的病虫害基本就那么几种。

农民又不傻,时间长了他们自己就会判断,然后直接去农资店拿药。

就像我们普通人感冒发烧,自己就知道该买什么药。

他们不会再另外花钱花时间跑到县城去。

即便有,也很少。

我家里就是种地种大棚的,在我的印象里,我爸妈从来没去看过农作物诊疗。”徐良道。

他小的时候还记得镇上有提供这种服务的店,而且还配备了显微镜,搞得像模像样,但那是九十年代。

进入千禧年后直接消失了。

他不清楚具体原因,但如果赚钱的话,相信肯定不是这个结果。

“这样吧,你先弄几个试点,看看效果再决定是不是全公司推广。”

刘强西点头答应下来。

心里也松了口气。

他还真怕徐良仗着自身的经验,直接给他否了。

农作物诊疗如果发展起来,会成为德农农资连锁的卖点和重要赢利点。

他不想轻易放弃。

“屯河农业,限于华夏的土地现状,我们很难增加农业用地的面积,所以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在德隆时代,屯河农业在疆省开辟了四个大型农场,掌握着40万亩土地,种植西红柿、枸杞等经济作物。

但德隆的这些土地,是在荒地上开辟出来的现代化农场,也是类似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这种农场投资成本较高。

而且很难大规模推广。

毕竟疆省的水资源有限。

德农接手后,又投资上千万,成立了两个10万亩农场。

但荒地想变成高产农地,可不是有水就行。

还需要投入各种有机物增加营养,把沙土变成农作物可以生长的土壤。

在有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单纯靠种地收回成本太难了。

这也是刘强西想做深加工的原因。

不过发展深加工也不只是他自己的主意,德隆时代的屯河农业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他们把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金融上。

根本没有资金来推进这件事。

“今年我们开发深加工的产品暂时规划为四种,西红柿、枸杞、大枣和杏。”

四种产品都是屯河农业基础深厚的产品。

尤其是西红柿,在德隆时代就已经拥有12家番茄加工厂,可年产大包装番茄酱30万吨,番茄粉5000吨,番茄红素10吨的能力,是世界第二大番茄企业。

杏酱虽然差了点,但也有年加工10万吨鲜杏,浓缩杏浆3500吨的能力。

“开发‘屯河品牌’的番茄酱、番茄干、袋装枸杞、大枣干、杏酱等初加工产品,延长价值链,创造更多的营收。”刘强西继续道。

“疆省有丰富的干果资源,除了之前提到的,还有葡萄、核桃等,屯河农业可以立足在这些资源上开展深加工。”徐良道。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今年我们只打算先开发西红柿、枸杞、大枣和杏,等有了一定的经验,也赚到钱了,再考虑更进一步。”

“不贪大求全,稳步向前迈进。不错。

不过,屯河农业的根基是农场,在不断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之余,也要不断开拓公司旗下的农场面积。”

刘强西道:“徐总,在疆省开发农场的成本太高了,20年的租赁期内,我们很难赚到多少钱。

同样的资金如果投在其它方面,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华夏的土地租赁期最长就是20年。

20年后,即便再重新租赁,农地的租赁费也远高于荒地。

这意味着租赁成本大大提高了。

“老刘,经商这么多年,我悟出最大的一条真理就是:不管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虽然现在看,我们掌握着国内西红柿、大枣等农产品,最大的一条零售渠道。

但我们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即便是我们最有把握的西红柿领域,也有新中基。”

疆省西红柿领域有两家巨头。

一家是屯河,另一家就是装修起家的兵团企业新中基。

这家公司从90年代中期开始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创始人刘一观察到独联体国家的番茄消耗量相当可观,是个不错的商机。

于是他重资请罗兰贝格,为其提供了一份番茄酱行业咨询报告,经过调研和判断,正式筹建了新中基的第一座番茄酱生产厂。

2000年,新中基借着兵团指标上市,开始从多元化经营向番茄产业聚焦。

随着新中基、屯河入场,华夏的番茄产业从生产经营阶段走向了资本为王阶段。

借助资本市场输送的弹药,两家公司控制了疆省70%的番茄加工产能,番茄酱产量四年翻了四番。

2001年,屯河成为仅次于美国晨星的世界第二大番茄加工企业,由兵团支持的新中基位列华夏市场第二。

不过,华夏番茄行业发展的背后,真正赚到大便宜并不是华夏,而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是全球赤金贸易中最具影响的力量,也是番茄加工产业的最重要推手,这得益于三个因素:战争、移民和老墨(墨索里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