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036章 禹王公司

我的1999 第1036章 禹王公司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应对不利的蔡姓倒霉蛋,直接一撸到底。

金融危机,有危,当然也有机。

三星看到了机会。

而且很快拿出了后来响彻全球的绝招——反周期投资!

金融危机爆发后,三星召开内部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加速产能扩张,扩大在面板和存储芯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

砸钱。

借助这次机会,三星希望在芯片代工领域持续挺进,最终达到挤垮台积电的目的。

南韩政府方面也积极配合,拿出140亿美元配合三星、LG、海力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际,在半导体领域,三星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

金融危机过后,弯弯地区的面板、存储芯片产业急速衰落。

只有台积电逆势增长,顶住了三星的进攻。

和三星的竞争中,目光远大的张忠谋赢了!

但是,战斗远没有结束。

技术上压对宝,竞争中也压制了对手,台积电一哥之路顺风顺水。

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给三星追赶的良机。

老乔统领下的苹果给全世界带来了智能手机时代。

在没有苹果之前,三星的代工业务成绩并不出色。

2009年三星代工业务世界排名第9,是中芯国际的三分之一,约是台积电的三十分之一。

以三星的体量基本可以忽略。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3.5英寸全触控屏幕、金属机身以及iphoneoS操作系统,真正推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

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后,就像打开了智能手机未来之门。

很快苹果就开始体会了智能手机Soc和功能手机Soc最大的不同。

智能手机对手机Soc性能的索取几乎无穷无尽。

为了满足智能手机的性能‘黑洞’,苹果要自研手机Soc。

设计苹果自己可以搞定,关键是谁来代工?

这个第一,被三星抢去了。

苹果的iphone 3G用的三星的Soc处理器——S5L8900。

苹果的第一次(A4芯片代工)给了三星,一直到A7苹果都是与三星合作进行代工生产。

台积电也想尝尝‘苹果’的滋味,转机出现在A8芯片。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张忠谋亲自飞到美国密会乔布斯与库克,终于从三星手里撬下这个代工单子。

苹果的A8采用了台积电的20纳米制程工艺。

在遇到苹果之前,台积电的老客户是高通、英伟达等,张忠谋带领的台积电靠的是践行摩尔定律时的速度来留住客户。

行内都知道,台积电有出了名的三班倒制度,不眠不休,随时响应。

把代工这件事做到极致,不留给对手任何一个机会,张忠谋在占山头这件事上,永不懈怠。

2008年,大将梁孟松因为台积电的人事问题离职,一拍屁股转投三星。

加入三星后,梁孟松大胆创新,毅然决定直接跳过20nm,从28nm制程升级到14nm。

尽管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太可能,但梁孟松不愧是行业大牛,最后还真成了。

此举使三星瞬间超过台积电16nm工艺制程,拥有最先进工艺技术。

也使三星第一次从追赶者变成领先者。

凭借14nm的领先,和台积电一直关系不错的高通,在14nm节点上转投三星的怀抱。

从此在先进制程上,三星就成了台积电甩不开的竞争者。

芯片代工行业也从一台称霸,变成了两强争霸。

徐良计划的是,让中芯国际取代三星,成为台积电之外的另一极。

先通过反周期投资把市场份额做大,把竞争对手挤垮。

再通过技术投资,不断向先进制程上迈进。

“张先生,局面已经这样了。

再抱着手下留情的想法,中芯就失去了未来。

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

打官司而已,不管是汉华还是红岩都擅长。

台积电没那么容易赢。”

张如京微微颔首。

“另外还有一点张先生恐怕不知道,汉华也是世界主流光刻机厂商阿麦斯的大股东。

从01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增持。

现在青龙基金持有阿麦斯14.2%的股权,并持有阿麦斯17亿美元的可转换债。

同时也在阿麦斯董事局内拥有两个董事局席位。

所以设备方面,中芯享有跟台积电一样的优势。”

事实上,如果算上汉华伦敦办公室、汉华纽约办公室等持有的阿斯麦股权,汉华在阿斯麦的持股已经逼近20%。

是绝对的大股东。

张如京有些惊讶。

作为行业内人士,他当然知道汉华是阿麦斯大股东,但没想到持股这么多。

为了避免不可测的风险,汉华在阿麦斯的持股,大部分是套壳持有。

不是专门研究,不清楚汉华真正持有多少股权。

如果汉华控股中芯,确实能让公司在设备方面获得极大的优势。

想到这里,心里的抵触也少了很多。

“徐先生,事关重大,我希望回去能跟公司里的人商量一下。”

“当然。

不过我希望时间不要太久。”

“最多一个星期,我会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没问题。”

谈到这里,该说的都说了,张如京也准备告辞。

徐良亲自送到门口。

张如京脚步一停。

“徐先生真准备对中芯投资100亿美元?”

“当然。这句话我不止在张先生面前说过,昨天面对魔都周领导的时候我也提了。张先生或者中芯的人谁不信可以去向周领导咨询。”

张如京点了点头。

以周领导的身份,徐良不可能在这件事上糊弄他。

道了声‘告辞’后,张如京迈开大步离开了。

“徐总,这张如京看着有点固执,未必会同意。”

李金玲道。

“他没得选。”

徐良之所以还愿意打个招呼,完全是看在对方人才难得的份上给了一定的尊重。

否则他大可以直接按合同走,结果也一样能控股中芯。

“去问问赵荣华来了没有。”

李金玲点头后转身离开。

时间不长便回来了。

“徐总,赵总已经到了。”

“让她进来。”

很快,一个穿着深紫色小翻领女士西装,黑色铅笔裤,留着齐耳短发,气质干练的中年女子跟着走了进来。

“徐总。”

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坐。”

等对方坐好后。

“禹王公司的半年报我看了,销售收入1.9亿华夏币,主营业务净利润4126万华夏币,很不错。”

市面上净水器生产企业的净利润普遍在12%左右,而禹王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20%。

赵荣华心里松了口气。

禹王公司是在德隆旗下湘火炬环保科技和欧辰环保科技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Ro反渗透技术生产民用净水器和滤芯。

Ro反渗透技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它是利用渗透压力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

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

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

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在国内做净水器,算不上多难。

因为最需要技术,最关键的反渗透膜,大家都是进口。

湘火炬和欧辰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只是他们只想赚快钱,没做好品控,直接给做毁了。

赵荣华一上任,第一步就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框架搭好了,再开始处理人。

一次警告,两次直接开除。

不遵守公司规定,开人也算是师出有名,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铁血、高压的管理,瞬间把德隆时代遗留下来的散漫,人浮于事,任人唯亲,赏罚不公的风气一扫而空。

这三板斧下来,禹王公司管理团队的人员减少了四分之一,行政成本节省了三分之一,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新推出的禹王净水器和滤芯,凭借着徐氏旗下销售渠道,比如富华旗下的精装房,客隆超市的家电卖场。

迅速打开市场。

但把徐氏渠道带来的流量吃光后,禹王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的瓶颈期。

“没有您的鼎力支持,禹王也不能发展的这么快。”赵荣华谦虚道。

“客套话就不必说了,看你样子就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说说吧。”

“您慧眼如炬。”

赵荣华拿出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徐总,这是德隆时代,湘火炬和欧辰积压的所有净水器产品的库存,总价值大约在5400万左右。

其中有6成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剩下的四成都有质量问题。

我的想法是把这些净水器,全部拿出来砸毁。

既能加强工厂员工的严控产品质量的意识,同时也给公司做一次营销。”

这种事不新鲜了。

当初第一次这么干的海尔吃到了最大的红利。

德隆收购湘火炬后也这么干了一会,用压路机把不合格的火花塞全部碾碎。

现在禹王再这么干。

对员工会有积极影响,也确实能加强他们的质量意识,但想达到海尔的效果,基本不可能。

“这件事我同意了。”

道了声‘谢’后,赵荣华继续道。

“徐总,我希望总公司能支持我们一笔钱。”

“你也想并购同行业公司?”

“不。”

肯定的回答让徐良不仅有些意外。

这段时间他对旗下企业大撒钱,丰收、德农铆足了劲并购同行业,不断扩张。连带着雷士照明这种持股50%的都来化缘,想着并购欧普。

她居然放弃了?

赵荣华连忙解释道。

“目前国内所有的净水器公司,都只是生产,好一点的会做一些研发,但普遍对售后的重视不够。

不管是现在销量第一的安吉尔,还是第二的沁园。

基本都是走经销商模式。

这种模式下,虽然能迅速把产品铺满全国,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

经销商不会反馈精准的客户信息。

净水器不同于其它产品,它的滤芯需要定期更换。

不能精准的掌握客户信息,就不能提供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很多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超期使用净水器。

出了问题后,把所有原因推倒厂商身上。

原本的忠实客户,就这样流失了。

还有一些经销商,为了赚钱,恶意用劣质滤芯更换优质的滤芯。

好处他们拿了,坏处全是我们厂商来背。

直营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有着良好统一装饰风格的线下店,也能最大程度的推广‘禹王’这块品牌。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争取卖出一份净水器,就增加一个忠实用户。”

徐良目露欣赏。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很多,但能具备长远眼光,脚踏实地做事的却不多。

“这就是禹王净利润率达到20%,几乎比同行业高一倍的原因?”

赵荣华自信的点了点头,“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细致周到的服务。”

“现在禹王的直营店已经有33家了吧?”徐良微笑问道。

“是的。但以禹王现在的营收和利润,在兼顾研发的基础上,我们很难迅速扩张直营店的规模,所以只能求到您这了。”

“你想要多少钱?”

“2个亿。”

“2亿?华夏币?”

“是的。”

徐良略带感叹,“所有找到我这的人,你要的钱是最少的。”

“禹王是一家新公司,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消化2个亿,再多也不过是堆在账上,变不成营收,意义不大。”

看着面前成熟冷静的女人,徐良眼神中的欣赏越发浓郁。

“钱我给你,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你负责。”

“您请讲。”

“前几天,红岩已经正式收购了炊具企业苏泊尔,我计划将苏泊尔、禹王和雷士照明整合成一家集团公司。

我想让你来担任这家集团的cEo。”

赵荣华脸上露出震惊,红岩收购苏泊尔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开,但作为公司高层,她早就知道了。

但她没想到自己居然有机会执掌这家营收过20亿华夏币,而且还在炊具领域快速发展的优质公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