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055章 疯狂的计划

我的1999 第1055章 疯狂的计划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未来的康华想要发展的更好,就必须注重细分市场。

所以高端、中端和低端必须有不同的品牌。

白酒业务,舍得仍然是高端,沱牌主打中端,牛栏山如果成功收购的话,就作为我们的低端品牌。

如果收购不成功,我们重新塑造一个。

甚至不只是白酒业务。

公司其它业务也会针对细分市场开发新产品。”

乔玉会忽然一笑。

“说起来还要多亏了鸿蒙盘古,他们开发的大数据系统对我们开发新产品帮助太大了。”

眼前的男人的眼光长远的让人佩服。

当年如果不是他坚持,康华也不会那么早引入大数据。

现在,不仅仅是产品开发使用大数据系统提供的宏观数据,连康华的管理,品牌营销也越来越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云计算。

康华能发展的这么快,除了强盛的资本支持,最主要的就是对新技术的追逐和利用。

从最早的互联网战略,到现在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几乎走在了全球同行业公司的最前面。

“盘古目前开发的大数据系统还比较原始,后面随着数据量的提升,以及算法的进步,盘古的大数据系统会给康华带来更多的帮助。

不过,除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你平时也多关注一下自动化。

华夏经济越发展,人工成本就会越贵。

生产设备自动化,会削减我们的生产成本。”

乔玉会点了点头。

“今天我跟华闰的宋云山见了一面……”

徐良简单把今天见面的情形说了一遍。

“如果顺利的话,雪花啤酒和怡宝矿泉将置入康华旗下。”

“你的把握有多大?”

“70%吧。广发行可是仅次于‘工农中建交’的二线全国性银行,对于华闰这种横跨多种业务,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集团有着致命的诱惑。”

“如果真能收购的话,康华的啤酒业务将彻底占据全国70%的市场。”乔玉会眼神中透着期待。

2004年的华夏啤酒市场,雪花产销量第一,突破500万吨;

青岛啤酒第二,产销量在420万吨。

康华啤酒第三,产销量在380万吨。

燕京第四,产销量310万吨。

2004年末,康华啤酒吞并了珠江啤酒,产销量瞬间突破550万,力压雪花成为第一。

等到2005年又吞并了青岛啤酒,产销量突破1000万,断崖第一。

如果再把雪花也吃下去,康华的啤酒产销量将达到1800万吨。

相比之下,目前全国啤酒产销量才2518万吨。

吞并雪花,康华啤酒就是毫无疑问的啤酒霸主。

但论产销量,能够超过康华的也就百威英博、南非米勒、嘉士伯和喜力四家。

可惜虽然康华啤酒在努力丰富自己的中高端产品线,但一时半会之间成效有限,就算加上雪花啤酒,一年的营收也不到300亿华夏币。

还不到喜力和嘉士伯的零头,就更别说跟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这两家全球啤酒巨头相比了。

“吞并了雪花,国内啤酒市场,康华就算是走到头了。”徐良道。

乔玉会明白他的意思。

并购了雪花后,康华基本不会再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扩张产能。

公司的注意力将从纯粹的并购扩张,转移到以品牌培育为主的营销上来,完善中高档产品线,提升公司的营收。

现在不管是康华也好,雪花也罢,80%以上的产品都是利润微薄的低端啤酒。

雪花比康华更夸张,百分之百的低端啤酒。

在业界,雪花被讥讽为‘工业啤酒’。

这也是它销售收入高达六七十亿华夏币,但净利润却连2亿都不到的原因。

两人没说怡宝矿泉,2006年的怡宝虽然是粤省销售占比第一的纯净水公司,但放到全国市场只算是二线品牌。

乐百氏、娃哈哈、农夫山泉和康华旗下的‘天山冰泉’才是真正的巨头。

不过乐百氏管理层内乱,经营每况愈下。

营收和净利润都渐渐落到了四巨头末尾。

可口可乐旗下的‘冰露’纯净水虎视眈眈,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今年这波扩张结束后,未来两年内康华不要做大规模并购了,好好整合,培育品牌,开发细分市场,夯实基础。”徐良道。

“确实该好好整合一下,光明乳业、冠生园、雪花啤酒、怡宝水,一百多亿的资产,两百多亿华夏币的营收。

成功消化后,康华的市值即便到不了4000亿港币,也不会差太多了。”

同行业并购,除了营收增长,最重要的是能降低行政支出,以前两家都需要100人才能完成公司运转。

现在合并了,同样的事情不需要两个人来干。

所以压缩岗位,裁撤人员。

行政支出降低了。

同行业并购还能压缩采购成本,采购量大,当然可以压价。

同样出货量高,也可以要求渠道商压缩回款周期。

而且市场占有率更高的企业,也有更强的溢价能力。

看着她高兴的样子,徐良笑道:“我这四份礼物不错吧。”

乔玉会笑着走过来,横跨在他的双腿上,媚眼如丝,右手食指从徐良眉心顺着鼻梁嘴唇缓缓滑下,最后在胸口画着圈圈。

“你的礼物本夫人很满意,不过想要拿下这四家公司,康华起码要掏出上百亿华夏币的并购资金。

康华的总负债将突破百亿美元。

这么高的负债对公司不利于发展,所以你是不是帮忙偿还一下。”

“帮你没问题,但你要怎么谢我?”

“我……”

“别跟我说你给我找个女人,香江这边有你跟钧甯就够了。”徐良直接道。

现在他身边的女人有二十多个了。

基本也够了。

等过上十年八年,新鲜感过去的时候,再进新人也不迟。

“怎么,玩够了准备收心了?”

“孩子们渐渐大了,我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他们。”徐良道。

“啧啧,想不到你这个浪子也有回头的时候。”

“什么浪子,我一直很负责任好不好。放眼全球,你见过哪个超级富豪给身边女人这么多财富?”

“在这方面你做的确实不错。”

两人聊着天渐渐到了中午。

一起在康华吃过午饭,下午徐良又在康华各部门转了一圈后才离开。

“徐总,汉华跟中芯国际的谈判结束了。”

在徐良到家的时候,李金玲递过来一个新消息。

中芯国际到底是一家拥有五十多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虽然徐良口头上跟张如京达成了协议。

但具体条款还需要双方谈判才能决定。

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有个结果了。

看着传真过来的文件,徐良满意的点了点头。

汉华用13亿美元可转债并7亿美元的现金,注入中芯国际,获得中芯国际60%的股权。

“你立即以我的名义联系张如京和姜总,红岩为中芯国际担保,发行100亿美元1年期企业债。”

时间短,利息也不用给太高。

而且一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好的。”

叮铃铃……

徐良的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后,连忙接了起来。

“媳妇,我想你了。”

电话另一边的姜晓阳嘴角微微翘起。

“少嬉皮笑脸,我有正事跟你说。”

“为夫洗耳恭听。”

“中芯的谈判结束了,合同已经签了。”

徐良:“我刚看到传真的合同。”

“那就好,不过我们一下子投资中芯100亿美元建新厂,会不会太冒进了?现在全球Ic市场,除了内存芯片,几乎都很疲软。”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投资。我不仅今年投100亿美元,07年、08年我每年还会在中芯国际砸一百亿美元建设新厂。

我就是要用雄厚的资本,用亏损拉爆全球所有芯片代工厂。

等到Ic行业周期过去,我们凭借雄厚的产能独享整个行业。”

闻言,姜晓阳仿佛看到了两三年后,全球芯片代工行业哀鸿遍野的情形。

心下一个机灵。

对自家男人的野心和手腕有了更多了解。

“晓阳,未来两三年,我不只是投资芯片厂,还会投资京东方的面板厂。截止10年之前,我会在两家厂砸下至少600亿美元扩建新厂。

如果算上亏损的话,汉华将砸进去800亿美元。”

姜晓阳知道徐良打算烧钱,但没想到他居然这么疯狂!

“徐良,你要把汉华一大半的资产都填进去吗?我不答应。”

“亲爱的,你先别着急。

我不会用汉华现有的资产去投资,而是用我们从资本市场上的盈利去投资。

你想想,我们在腾龙计划中赚了那么多钱,拿出40%去给美国佬交钱。

那可是我跟索罗斯打生打死,费尽千辛万苦赚来的钱,凭什么要交给美国佬?

还不如花到京东方和中芯。

既支持国内高科技发展,让我老丈人在外面提起他女婿的时候脸上也有光,省得他们都说我是资本家。

还能避免缴纳高额税金,一举两得。”

听着他的话,姜晓阳慢慢冷静下来。

仔细分析,徐良的计划虽然疯狂但都在汉华的承受范围之内。

今年太平洋基金一期300亿美元就要到期解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