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066章 老陆的进击

我的1999 第1066章 老陆的进击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徐良摇了摇头。

“我们之前的策略就很好,没必要去亲自运营便利店。

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抓不住。

现阶段,泰华超市业务的主要目标就是大卖场和超市,至于便利店全部以冠名为主,从华润万家收购过来的便利店,询问一下集团内部的员工,谁想承包,按条件卖给他们。”

闻言,陆觉不由有些失望。

不过他早就有所准备,也不至于太过失落。

“会员店和精品超市的战略我同意了,但不能一下子弄的太大,先在京城和魔都各自开两家积累经验,优化供应链。

然后再慢慢朝全国范围内推进。

还有,不同的业务就要用不同的品牌。

你们再重新注册两个直属客隆的子品牌吧。”

“徐总,我们已经想好了两个名字,会员店就叫‘苏果’,精品超市则是‘家世界’。”

“都是以前被客隆收购的老牌子。”

从最初的苏果开始到现在,被客隆吞并的大小超市连锁公司已经有近二十家。

家世界也是其中之一。

“老牌子,新活力。”

徐良点了点头。

“就这么叫吧。……华润万家剩下的业态你们准备怎么整合?”

除了占据大多数的便利店,华闰旗下还有大型综合超市、综合超市和生活超市三种业态。

大型综合超市门店平均面积约1.5万平方米,也就是传统的大卖场,商品品种齐全,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

综合超市面积在2000到8000平方米,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

生活超市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以社区居民为依托,强调便利功能。

华润万家旗下的大卖场数量最少只有117家。

综合超市次之,382家。

生活超市最多,619家。

相比之下,客隆超市的划分没有这么详细。

8000平米以上的都是大卖场,8000平米以下的都是生活超市。

这么多年并购加公司扩张的新店面,客隆旗下的大卖场有506家,生活超市1124家。

划分不同,给整合带来了一定阻碍。

“徐总,我们计划采取华润万家的划分方式,成立客隆百货、客隆超市和客隆生活超市三个品牌,细化运营业态,制定更加详细的运营策略,为将来打下基础。”

“百货?”

“名为百货,事实上是缩小版的购物中心,一层和二层仍然维持大卖场。

三层餐饮和儿童娱乐,四层电影院和休闲健身,主打平价和折扣,不做中高端。”

这种大卖场,徐良也见过。

因为本身面积小,再加上当初建设的时候,动线设计太差,格局陈旧,所以很难吸引更多的客流。

往往是底层的超市人流密集,上层的休闲娱乐设施没啥人。

“除非能自持物业,否则你这个‘客隆百货’很难运营起来。”

百货行业之所以那么多公司倒闭,主要有两个原因。

线上零售挤压客流,上涨的租金拉高了成本。

如果可以自持物业的话,那么就能有效降低成本,维持运营。

“徐总,我们准备自持一二线城市的物业,三线城市挑一些资质较好的直营,剩下的如果实在不能维持就放弃。”

徐良点了点头,行业的租金肯定是一二三线城市最高,如果一二三线直营的话,那么从这里获得营收就能平衡四五线城市的租金成本。

“你的策略我同意了,但名字改改。

不要叫‘客隆百货’,直接改为‘客隆购物中心’吧。”

小号的购物中心也是购物中心。

陆觉答应下来。

心里默默算了一下。

按照这样整合的话。

泰华零售旗下,不计算小百货业务,总计拥有213家客隆购物中心,725家客隆超市,1201家客隆生活超市,8019家客隆便利店。

“徐总,整合了华润万家和万象城后,泰华的债务总规模突破350亿美元了。”

“我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才280亿多点,这么快就350了?”

“并购华润万家和万象城就给我们增加了差不多30亿美元的债务,再加上今年泰华商业在国内和东南亚拿了21块地,富华地产拿了29块地,再加上富华公寓集团、零售业务的扩张。

在不计算并购华润万家和万象城的情况下,06年开始到现在八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花出去差不多80亿美元。

如果不是收入越来越高,而且富华地产还可以卖楼花,我们的负债还会更高。

而且350亿美元贷款,每年只是偿还利息就高达28亿美元。

实在太多了。”

徐良:“既然你能通过负债发展,那就说明泰华的财务能承受这么高的负债,你可以继续。”

陆觉主动提起这个,可不是为了这句话。

“徐总,泰华的债务规模终究还是太高了。连累客隆超市并购了华润万家后,市值都没超过200亿港币。

所以您看能不能让汉华给泰华做个投资计划?”

徐良转过头。

“说了半天,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感情是盯上我了。”

陆觉连忙道:“徐总,您可是全球最顶尖的投资专家,拳打索罗斯,脚踩巴菲特,世界第一等。

咱们泰华是您的嫡系,您可不能厚此薄彼。”

去年的时候丰收农业、德农农业等公司所有负债,全被红岩和汉华偿还掉,轻装上阵,差点没把他羡慕死。

他不指望得到这样的待遇。

不现实。

大老板也不答应。

但大老板用泰华的备用现金流做投资,从资本市场回笼一部分资金偿还债务总可以吧?

“老陆,一段时间不见,你拍马屁的功夫见长啊。”

“徐总,我可是说的真心话。”

陆觉咣咣拍着胸脯,满脸的真诚。

“行了,小心把你老小子的心脏病拍出来。”

“呵呵,哪能呢。”

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忍不住揉了揉胸口。

刚才为了表决心,劲使大了。

“这段时间,你让泰华财务部在Jp摩根、高盛、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这几家机构开设投资账户。

等你弄完了,我再告诉你怎么做。”

陆觉大喜。

“徐总,我就知道您肯定不会不管我们泰华。”

“少了的便宜卖乖,告诉你一件事。”

看着大老板突然郑重起来的神色,陆觉也瞬间严肃起来。

“从今天开始,你一只眼睛盯着国内,另一只眼睛多关注凯德集团。”

“凯德集团?”

徐良微微点头,“虽然这两年泰华在国外也做地产投资,但时间太短,资金也有限,比起国内还是少了很多。

收购凯德集团,不仅能弥补泰华缺乏海外业务的短板,而且还能加强国内地产和零售业务。”

陆觉心中高兴。

凯德集团可不是什么小公司,而是新加坡政府持有多数股权的,涉足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工业地产、物流地产、商业办公、公寓、住宅、酒店等几乎所有地产投资模式的大型综合地产集团。

虽然总资产不如泰华,但在东南亚各国的地产业务却是泰华的几倍,而且因为进入早的关系,普遍都不错。

“徐总,我们真要收购凯德集团?”

“怎么,你不愿意?”

“怎么可能?凯德可是东南亚最大的多元不动产集团之一,如果能并购,绝对可以完善泰华在东南亚的业务结构。

不过,这几年凯德的主流业务已经从传统的地产业务,转为类似黑石集团、汉斯、保德信一类的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

连续成立了雅诗阁、新加坡商业等四支不动产投资基金。

凯德的主营业务正在由传统地产公司转为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

这种业务模式跟我们泰华有本质的区别。

收购凯德的话该怎么整合?”

“把不动产投资基金里面的资产买下来就行了。”徐良道。

虽然商业地产未来的潮流是轻资产,但泰华并不是完全的地产集团。

而是商业地产为平台,承载酒店、潮玩服装、零售百货、儿童乐园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集团。

至于公寓和住宅地产,两者永远都有市场,只是过了红利期后,住宅地产进入存量市场,再想像现在这样盲目投资就不可能了。

不过这是十年之后的事了,现在还不用提前费脑筋。

面对豪气的**oss,陆觉心里全是佩服。

“徐总,您放心。我保证睡觉的时候都睁着一只眼盯着凯德。”

“最重要的是摸清楚凯德旗下所有资产的运营情况,我要的不只是资料,还有现场调查。”

“是。……如果被凯德察觉到的话,那我们怎么解释?”

“不需要解释,直接表明收购意图。”

收购凯德集团这件事,早在05年的时候就跟李大统领提过,对方虽然最后始终没给回复,但这件事凯德管理层肯定是知道的。

“除了调查,我们还需要做其它准备工作吗?比如提前收购一些股份,拉拢一部分股东?”

“什么都不用做,更不要收购凯德的股权。”

开什么玩笑,差点把美国房地产行业搞死的次贷危机就要来了,这时候买地产公司股权,不是直找不痛快吗。

“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