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091章 地产零售

我的1999 第1091章 地产零售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第1091章 地产 零售

第二天。

“徐总,这是西武集团被收购后,西武企业债的价格涨跌情况。”

徐良接了过来。

在他被收购前,一万日元面值的西武企业债已经亏掉了80%的价格。

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明显的上涨曲线。

价格比之前翻了近一倍。

“瑞惠出手了吗?”

“目前还没有,看样子目前的价额还没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

徐良放下资料,略作沉吟。

“让老夏多关注一下西武的企业债,把它也加入‘祝融计划’。”

“是。”

所谓的‘祝融计划’,就是雷曼倒闭,金融危机彻底爆发后,企业债抄底计划。

类似的还有‘共工计划’,也就是目前正在执行的收购以美国次债为基础的cdS债券投保计划。

“陆觉在线上了吗?”

“在。”

“打开吧。”

李金玲连忙打开办公室对面墙壁中央的屏幕。

时间不长,泰华集团cEo陆觉的形象出现在里面。

“徐总。”

“老陆,给你发过去的资料看了吗?”

“看了,目前已经让策略部和设计部组织了一个工作组去了东瀛。”

“我之所以收购西武集团,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泰华。”

“徐总对泰华的关怀,包括我在内,泰华所有高层和员工都铭感五内。”

“漂亮话就不用说了,关键是把事干好。尤其是长崎西武百货试点改革,你们要谨慎小心,宁愿慢一点,也要把第一仗给我打好。”

“您放心,我们一定谨慎。”

徐良微微颔首。

“谨慎小心之余,也不用太担心。百货已经落伍了,以后购物中心才是主流。你们可以用国内购物中心的格局当模板,结合东瀛的实际情况做设计。”

“是。”

“我也给你个保证,如果这次做得好。崇光·西武百货在全球的42家直营店,超过300万平米的营业面积,会全部交给泰华。”

陆觉心中兴奋起来。

拿到徐良的消息后,他也研究过崇光·西武百货,作为东瀛的老牌百货商,虽然运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它们基本都位于东瀛城市核心地段,尤其是西武百货,面积普遍巨大。

重新设计一下,好好改改,重新招商后就是一家优质购物中心。

尤其崇光·西武百货不只是东瀛,海外还涉及湾湾、马来西亚在内的整个大中华区。

很契合泰华的业务。

看着他高兴的样子徐良笑着继续道:“但,泰华要把酒店业务剥离出来。”

陆觉笑容一滞。

好东西谁都喜欢,但要是把吃下肚子里的东西再掏出来,可就不是那么令人高兴了。

“泰华未来的核心业务很清晰,就两个:地产和零售。

商业地产是平台,服装、儿童乐园、小百货和超市是平台上的商品,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可以彼此依靠的矩阵。

地产和零售之外的酒店肯定要剥离。”

陆觉连忙道:“徐总,我认同您的战略,同意剥离酒店业务。不过西武集团旗下的无印良品和吉野家能不能卖给泰华?

他们符合您为泰华定下的‘地产和零售’战略。”

“不行。无印良品和吉野家路子已经走歪了,纠正起来代价太大,我准备持有几年就卖掉。没想一直持有。”

“路子走歪?可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很好啊。

吉野家更是一度成为跟肯德基、麦当劳并称的三大洋快餐之一。”

“这就是问题。

无印良品和吉野家在东瀛的定位是平价。

但到了华夏后却成了轻奢。

尤其吉野家,一碗预制菜性质的牛肉饭卖价三四十华夏币。

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在中式快餐店吃到三个荤菜。

性价比差太多了。

如果没有华夏国内同类企业竞争也就罢了,但现在中式快餐连锁品牌‘真功夫’‘乡村基’等都在迅速发展。

他们会不断挤压吉野家的市场。

现在,吉野家还能凭借海外滤镜赚到钱,但时间长了,食客就会自己用脚投票。

无印良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不看好它们的长线。”

徐良收购这两家公司的战略很清晰,就是持有五六年时间然后出手卖掉。

“徐总,我们收购过来,可以调整它们的定价。”

“代价太大了,与其费这些事,还不如自己成立新品牌。不过我更希望你们能打理好现在的业务。”

无印良品还好,基本都是直营。

但吉野家在华夏是代理商。

你想自己做,中间就要牵涉到违约赔偿问题。

而且,吉野家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华夏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品牌认知。

再重新调整产品定位,将涉及到品牌建设、采购渠道等一系列变化。

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活。

弄不好,就是个四不像的下场,还不如从头开始,一张白纸好作画。

徐良:“而且无印良品跟泰华精品百货的业务是重合的,与其谋求无印良品,还不如做好泰华精品百货。”

“是,我明白了。”

“泰华精品百货线下店现在有多少家了?”

“目前有514家。”

“暂缓线下店面的扩张,着重发展线上业务。同时扩张线上的产品序列,你不是羡慕无印良品吗,你就好好研究一下无印良品的产品哲学。

收购就没必要了。”

听他这么说,陆觉也没再纠缠。

“老陆,现在泰华的业务已经很清晰了,总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商业购物中心,以及附加的零售板块。

第二,地产中介为窗口,附加的居住房地产,包括住宅小区和公寓板块。

第三,就是写字楼、会议中心等物业。

作为纯出租物业,很难产生衍生的产业链,所以除了关键的一二线城市,不用过多去开发写字楼。”

“明白。”

“现在客隆超市和富华地产的市值多少了?”

“客隆超市1077亿港币,富华地产1128亿港币。”

“客隆的市值低了。”

客隆超市整合了华润万家和农工商后,营收已经过千亿港币,主营行业净利润接近120亿港币,按照零售行业比较盛行的10倍市盈率估值,也应该有1200亿港币左右。

陆觉:“可能跟我们现在的耗损率过高有关系。”

超市运营是允许有耗损的,大部分都在8%左右。做的最好的就是大润发,能压缩到3%,甚至更低。

更少的耗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这也是大润发能后来居上的原因。

可惜大润发战胜了国内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最后被阿里给收购了。

“客隆的耗损很高吗?”

“目前在9.4%。”

“原因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农工商、华润万家的供应链还没完成整合;

第二,客隆超市扩张的太快,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店上,内部管理虽然一直在做,但新人太多,培训没能跟上。” “既然你们知道原因,那就好好解决。我也不要求太高,一年内把耗损降低两个百分点,你告诉马家梁,他要是做不到,就可以直接退休了。”

“是。”

“公司现在的商业写字楼出租面积有多少?”

“375.24万平米,承租率7成以上,价格约为140元\/平米\/月。年营收在48亿华夏币左右。

不过今年公司还有几个商业综合体建成。

届时泰华的写字楼出租总面积将突破420万平米,营收也将突破70亿华夏币。”

徐良点了点头,“准备一下,把集团的写字楼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一家子公司上市吧。”

“徐总,什么时候?”

“现在开始准备,争取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在香江和新加坡两地上市。”

“会不会太着急了?”

“再晚点,上市机会就错过了。”

明年四五月份,次贷危机就就会出现苗头,全球资本对房地产的投资都会变得谨慎。

“我明白了。”

“拿出25%的股份去融资,融到的钱先留在账上,等我的吩咐。

还有,从明年开始,富华地产暂缓拿地,着力消化已有的项目,降低公司的负债率。”

陆觉也是地产行业的老兵,瞬间回过味来。

神色变得严肃。

“徐总,您判断房地产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房地产有周期,是整个行业都知道的事。

“不错。”

“那我们是不是也放缓泰华的拿地节奏?”

“不用。泰华不同于富华。适合建房子的地方有很多。

但适合建设商业综合体或者购物中心的地块基本都有数,别人拿去了,我们再想买回来,未必还有机会。

所以,面对一些区位优势极佳的商业地块,该拿还是要拿。”

“好的。”

“这次整合崇光·西武百货,对泰华也是一个机会,公司的服装、零售、儿童乐园业务也可以趁机发展过去。

但切记拿来主义,所有的业务都要做到本地化。

东瀛人在华夏市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

“您放心,我一定主抓崇光·西武百货在改制。不过改革后的购物中心还是以‘西武’命名,还是以泰华命名?”

“西武吧,毕竟是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品牌了,在东瀛的商誉远不是泰华能比。”

“这下子我们就有泰华、西武、客隆三个购物中心品牌了。”陆觉笑道。

徐良笑了笑,“品牌是死的,人是活的,因地制宜才是长久之道。

还有一件事,崇光·西武的百货店有不少建成年代太长,管线设备老化的很严重。

还有很多难以修复的设计缺陷。

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推倒重建。”

“明白,如果重建的话,我们可以收购周围的地块,扩大整个项目吗?”

“当然。我只给你一个发展战略,具体怎么实施是你的事。

不过你想扩大也要看地方。

一些缺乏发展潜力的城市,不要大动干戈。”

“好的。”

两人又聊了许久,知道快中午了才切断了视频。

吃过午饭,下午刚准备跟孩子玩一会,李金玲又来了。

“徐总,李佳成邀请您吃晚餐。”

“李佳成?”

“多半是为了网科的事?”

徐良点了点头,“你跟对方约个时间,晚上我们去。”

“是。”

叮铃铃……

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按下了接听键。

“老婆。”

姜晓阳冷哼一声,“现在嘴甜了。”

“呵呵,这可不是嘴甜,这是发自肺腑的爱情。”

“信你才怪。……这次打电话过来,主要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你说。”

“我这边接到了一个并购大单。”

“能让你给我打电话,看来这单子确实不小。”徐良笑道。

“这单子是关于德农的,中化集团希望以270亿华夏币的价格全资收购德农。”

“德农?”

徐良有些意外。

“是,你旗下那个刘强西干的很出色。现在的德农不仅是国内最大的钾肥企业之一,还是全国最大的农资分销商,最大的农药生产商,最大的种子生产和分销商。

虽然还没上市,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给中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他们希望收购德农,巩固自己在全国农资领域的地位。”

刘强西的能力,徐良当然清楚。

自从收购红太阳后,他并没有停下并购的脚步。

凭借着出售屯河农业、屯河牧业、屯河糖业等公司的收益,再加上徐良的投资。

上百亿华夏币的资本,德农发起了大大小小的并购有十三起。

换成一般人,这么多并购下来,恐怕公司早就一团糟了。

刘强西硬是凭借超人的精力和精湛的管理能力,让这头迅速膨胀的农资巨头始终稳定的向前发展。

一举把德农农资连锁点发展成了雄霸华东、华北和华南三大区域的农资零售巨头。

没想到现在连国字头的‘中化’都感觉到压力了。

“220亿华夏币的价格低了,而且我不缺钱,如果没有我感兴趣的资产,德农不会出售。”

虽然德农在刘强西的领导下发展的很快,但对他来说,德农在他的布局中只是二线企业,不是汉华、鸿蒙、康华、泰华、Facebook,这些核心公司。

只要价格合适,他不介意卖掉。

“你真想卖?”

“这就要看对方出什么价了。”

“如果你真打算出售的话,最好发一份德农的资产负债表给我。”

“等等吧,等九月份结束了,我给你发一份德农三季度的资产负债表。”

刘强西给他发资产负债表是按季度给。

这也是大多数公司统计财务数据的常态。

姜晓阳答应一声。

两人又聊了两句后,徐良挂断了电话。

一直以来都是他打别人旗下资产的注意,偶尔有别人打他的主意,也是以融资居多,大额并购几乎没有。

现在突然跳出一个中化,到是让他意外的很。

按下桌上的电话。

“李姐,尽快准备一份中化的资料给我。”

“是华夏中化集团吗?”

“嗯。”

“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