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129章 魔都办公室

我的1999 第1129章 魔都办公室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安排完了大疆的事,徐良没在鹏城停留。

坐飞机到了魔都。

檀宫5号院。

“徐总,您计划筹办的‘青州学院’已经被齐鲁省那边批准了,校区暂时放在您毕业的益都第六中学。

现在他们已经合并到二中,原本的教学区空置了。

正好拿来我们用。

青州学院的新校区目前正在选址,计划未来三年内建成一座占地八百亩,最多容纳一万人的高等学院。”

接过李金玲手里的资料。

简单翻了翻后。

“师资力量怎么解决?”

“青州只是县级市,再加上青州学院又是新建,所以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红岩提供的方案是高薪聘请那些退休的老教师。

他们经验丰富,也有足够的时间。”

徐良微微颔首,“专业设置呢?”

“除了您要求的无人机专业,还有计算机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其它的暂不设置。”

徐良:“贪多嚼不烂,十年内能把这三个专业经营起来就不错了。”

在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给老夏发过去,这份青州学院的筹备方案我同意了,让他务必赶上今年的夏季招生。”

李金玲接过来后。

“徐总,徐总希望学院校长能由您来担任,方便招生。”

现在的徐良可是世界级的超级富豪,全球科技和金融精英,无数青少年的偶像。

如果他担任校长,虽然顶尖生源不会来,但很多优秀的人才会考虑一下。

徐良点了点头。

“你告诉老夏,我同意了。还有,招生的时候优先考虑数理化优秀的学生。”

“是。”

把学校开在自己老家,也算是回报家乡了。

吕慧推开门,端着刚泡好的茶放到他面前。

“小海和慧慧呢?”

“在下面游泳呢。”

“他们还不到九个月,怎么可能会游泳?”

“你可别小看他们,套着游泳圈,两条小腿游的可快了,尤其是你闺女,10米宽的游泳池她能游一个来回。”

徐良笑道:“这么厉害?一会我去看看。”

“你的未来之家发展的怎么样?”

“北上广深四个10万平米的未来之家已经建成,预计6月份正式对外招生。

计划中四个未来公寓,已经委托泰华集团承建,预计今年年底正式落成,到时可容纳4700名住户。”

吕慧的‘考研工厂’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学校模式的‘未来之家’,一种是‘公寓模式’的‘未来公寓’。

前者白天学习,晚上回家。

后者长期出租公寓,同时公寓也提供教室方便下班和周六日集体学习。

“我听说你的未来之家搞了一个网上报名?”

吕慧点了点头:“考研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基本都是网民。

网上招生比线下地推更省时间,也节省成本。”

“报名的有多少人了?”

“企鹅渠道有人,鸿蒙渠道有人。”

“这么多人?你们能承载这么多人吗?”

“肯定不能。不过报名的人虽然多,但最后能来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徐良微微点头,年轻人想法变得快。

大四的时候决定考研,但毕业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就放弃了。

还有一些纯粹是人云亦云。

最后真正能来多少,还要看实际交钱的数量。

“虽然不确定最后招生数量,但可以看出考研工厂确实大有可为,还有很大的潜力待我们挖掘。”吕慧笑道。

徐良点了点头。

看了他一眼,吕慧继续道。

“我打算把新梦想、马利画材、马利教材、未来公寓和未来之家合并起来,成立一家以教育为主,教材为辅的综合性教育控股集团。”

“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

“也不算突然,这半年来我一直在考虑合并的事情。

而且几家公司本来就是教育产业,合并在一起也能做到资源互通,节省行政成本,加快各个板块的发展。”

徐良略作思索。

“我不反对你的意见,但未来之家、未来公寓和马利教材不能并入新梦想。而是跟新梦想一起成为集团的子公司。”

虽然上面打击校外培训的事情还早,但他也不能不考虑。

“没问题,即便你不说,我也打算这么做。”

新梦想培训业务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虽然业务还在不断发展,但已经很难爆发式发展。

相比之下马利教材、未来之家这些公司还在爆发期。

合并的话对全资持股的徐氏太亏了。

两人敲定了方案,时间也到了中午。

吃过午饭,下午跟孩子们玩了一下午。

晚上七进七出,好好把久旷的吕慧操练一番后才休息。

第二天,徐良来到了浦东汉华魔都中心。

虽然汉华已经对这里进行了重装,但每次来这里都让他下意识想起德隆。

“唐万新还在提篮桥?”

李金玲点了点头。

“帮我安排一下,我去见见他。”

“好的。”

徐良走进大厦。

因为来前没通知,所以也没人迎接。

不过看到他进来,员工们都有些激动。

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已经发布了,徐良再次以554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仅次于老盖茨的世界第二富豪。

虽然是第二,但跟560亿美元的老盖茨差距不大。

而且当了三年老二的徐良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了。

来到办公室。

“徐总,您怎么来了?”

得到消息的沈男鹏连忙迎了出来。

“怎么,不欢迎?”

“怎么可能呢。您能来,我们魔都办公室可是蓬荜生辉。”

笑着聊了几句后,几人来到办公室坐下。

沈男鹏的秘书奉上茶水。

“徐总,这大红袍可是我特意给您准备的。”

“是吗,那我可要好好尝尝。”

徐良端起来抿了一口,“不错啊,一代吧。”

“还是您厉害,一口就品出来了。”

“喝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闲聊了几句后,便很快转到了金融上。

“徐总,今年上半年这波行情涨的可真猛,可惜融资融券还没在A股开通。”

沈男鹏脸上写满了遗憾。

他对汉华总部青龙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十分的羡慕。

但在A股没法加杠杆,只能赚点老实钱。

徐良面露微笑,此时没有券商配资,有民间配资公司,但他爱惜羽毛,不允许汉华去触碰这种灰色地带。

就那么一点利润,不值得汉华赌上名誉。

“等着吧,听说明年就要进行试点了。”徐良笑着安慰道。

沈男鹏叹了口气:“明年复明年,估计等真的全面开通,得两三年以后了。”

还真让他给说中了,大A股2010年才正式全面开通融资融券业务。

“虽然没有加杠杆,但今年上半年这波大行情,你们也赚了不少。”徐良笑道。

“唉,还是可惜了,看漏了船舶板块,最肥的肉没吃到嘴里。”

沈男鹏边说边摇头,虽然赚了不少,但他总觉得不够完美。

“不必在意,市场上的钱是赚不完的,魔都办公室1号私募基金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

“对了,把去年的业绩展示给我看看。”

沈男鹏笑着点点头,叫秘书去拿电脑。

等电脑拿过来,先打开办公室的投影仪,然后又把窗户拉上,房间的光线瞬间暗了下来,只见墙上的投影幕布缓缓亮起。

“国泰君安2000万股,持仓均价7.39元股,现价40.2元股,持仓市值8.04亿,浮盈6.562亿。”

“中信证券2000万股,持仓均价4.62元股,现价19.08元股,持仓市值3.816亿,浮盈2.892亿。”

“华夏银行3000万股,持仓均价5.48元股,现价23.2元股,持仓市值6.96亿,浮盈5.316亿。”

“泸州老窖3000万股,持仓均价6.13元股,现价28.01元,持仓市值8.403亿,浮盈6.564亿。”

“万科A3000万股,持仓均价6.71元股,现价17.61元股,持仓市值5.283亿,浮盈3.27亿。”

……

沈男鹏播放起了一组组ppt图片,每组图片都配有该股的K线图、股价变化、持股数量、持股市值等数据。

徐良很认真的在看这些图片。

说实话,斩获多的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要知道这还是没加杠杆的情况下,大牛市名不虚传,真的香!

“魔都办公室1号私募基金共计10亿本金,投资组合中持有15只股票,合计持仓市值40.62亿,浮盈刚刚过三倍,赚了30个亿。”

沈男鹏汇报着最后的总数据,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汉华现在在全球11个办公室,将近19支私募基金。

除了总部的青龙基金,他管理的魔都1号私募基金的回报是最高的。

而且这还是没有加杠杆的情况下。

如果大A允许融资融券,1号私募基金的盈利肯定能突破百亿大关。

到时候即便是在全球声名赫赫的青龙私募基金,他也能挑战一下。

徐良看在眼里,心中有些感慨。

在A股赚点钱,真心不容易,也就是碰上了大牛市,不然只能搞点歪门邪道才有可能在短期内赚这么多钱。

当然更让他欣慰的是沈男鹏。

果然不愧是上辈子验证过的顶尖人才。

能力真不差。

徐良轻轻鼓掌:“干的不错,不到一年时间,在没有杠杆的情况,把资金量翻了四倍,而且还是十亿本金,这说出去谁敢信啊?哈哈哈……”

沈男鹏满脸笑容,大老板的夸奖,让他心中颇有些激动。

徐良继续道:“魔都1号私募的成绩再优秀,现在也是过去式了。

所以,关于今年下半年的交易策略,你有什么想法?”

沈男鹏显然早有腹稿。

“大牛市的时候,券商业绩飙涨,是必备的持仓股,眼下大牛市还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我打算继续持有。”

徐良略作思索,“可以,但需要注意牛市退潮,美国那边已经有些苗头不对了。”

沈男鹏听出了弦外之音,问:“徐总,您是说美国房价暴跌?”

徐良微微颔首:“美国人在房屋次级抵押贷款上面搭建了无数的债券和信用衍生品,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几千、几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波动、贬值。

这些金融风险很可能会被美国人转嫁,然后引起世界级的金融危机。”

沈男鹏平日里也研究美国金融市场,但毕竟没有亲身接触。

此时听到徐良的话,不由皱起眉头。

“徐总,这些推断准确吗?”

“不能说百分之百,至少八成。”徐良微笑道。

沈男鹏略作沉吟:“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我们确实需要多关注美国传导过来的金融风险。”

徐良:“最好是在美国那边火山爆发之前,咱们就全部空仓避险。”

“徐总,美国的危机已经这么严重了?能对A股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徐良知道沈男鹏可能没太听进自己的话,其实也正常,谁能料到美国佬玩这么大。

“可能比我们预料的更大。”

沈男鹏皱起眉头。

他不是不相信徐良,毕竟大老板的金融才华已经通过无数案例证明了。

只是有点难以置信。

“我已经让汉华和红岩的美国团队随时监视着大洋彼岸的变化,一旦有大动静,咱们必须马上撤退。”

见他态度坚决,沈男鹏便点了点头。

他对美国的关注太少了,远不如大老板敏感。

“您觉得什么时候撤退?”

“现在还不能确定,不过真到了要命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你。”

话落,徐良做了个继续的手势。

沈男鹏点了点头,接着汇报道:

“除了券商外,房地产和白酒的仓位,我也建议继续保留。”

徐良考虑片刻点了点头。

房地产和白酒十年内都是热门板块。

次贷危机之前,这两个板块应该还有一定涨幅空间,只是不怎么大了。

但如今已经赚了三倍利润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倍,那就是六倍利润,没什么不满足的。

“最后,我建议剔除一些表现不太好的股票,拿20%的仓位去押注St股。”

徐良瞪大眼睛看着沈男鹏,问:“St股?”

“对,St股。”沈男鹏眼神坚定的点了点头。

徐良对St股并不陌生。

上世纪90年代,深沪二市相继创立,华夏诞生了资本市场。

对了,民国那时候的不算。

沪深股市刚出生的时候,上面没什么经验。

只能摸着国外各大股市,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蹒跚学步。

一开始,新股发行实行的是额度管理制。

由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推荐,后又改为指标管理制。

那时候能上市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当时国家设立资本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国企解困。

在那个年代,每年上市的民企数量全是个位数,民企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几。

毫不夸张的说,十年前能上市的公司,老板个个都是当地手眼通天的人物,民企那就更不得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