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156章 江淮汽车

我的1999 第1156章 江淮汽车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敲定了海力士的未来发展战略,以及徐氏在南韩的未来布局,两人才一起到了海力士的工业园区。

在工厂内转了一圈,跟公司高层聊了聊,一起吃了晚餐。

第二天又带着公司高层搞了一次团建,徐良对海力士的视察也就结束了。

作为幕后掌舵人,他只要确定海力士的战略不出问题,公司管理没有大的波折,财务基本面没有漏洞就行,其它的都可以交给孙明珍和海力士高层。

……

“火炬、万向牵手,欲打造世界级汽配巨头。”——新浪。

“华夏最大的汽配巨头诞生记。”——央视财经。

“强强联手,缔造华夏汽车业的新传奇。”——网易。

“占据华夏汽配行业45%份额的垄断巨头。”——南方晚报。

徐良翻看着网上的报道。

火炬跟万向的谈判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在收购方式、付款方法,以及管理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很激烈。

鲁冠秋也没少给他打电话。

现在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总的来说,万向钱潮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刚刚出炉不久的年中中报显示。

万向总资产有49.08亿华夏币。

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接近17亿华夏币。

07年两季度总收入32.5亿华夏币,主营行业净利润2.43亿华夏币。

相比之下,火炬集团旗下火炬汽配、火炬电动工具、火炬园林机械三大块业务,07年两季度,总收入79.7亿华夏币。

因为收购了美国毛瑞公司的关系,只是美国园林机械市场就给公司提供了4.7亿美元的销售额。

汽配方面,火炬汽配是毫无疑问的华夏第一大汽配巨头,业务规模还在万向之上。

带来的结果就是火炬集团的业务收入几乎是万向的2.5倍。

净利润方面,火炬集团整合的差强人意,比万向稍微弱一点。

但也有5.54亿华夏币。

双方都是机械行业,相对也比较好估值。

94年上市的万向钱潮总市值327亿华夏币。

那火炬剥离出来的这块资产,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火炬这块资产估值750亿华夏币。

万向钱潮想吃下火炬剥离出来的资产,不说是蛇吞象,但也差不了太多。

只凭万向钱潮肯定很艰难。

但万向钱潮后面还站着一个万向集团。

后者持有前者61.5%的股权。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

万向集团以383亿华夏币的价格,收购火炬机械资产51%的股权。

万向钱潮与火炬机械资产板块合并后,万向集团持有新公司54.23%的股权,是毫无疑问的大股东。

火炬集团持有新公司34.07%的股权,是公司第二大股东。

其余为投资人持有。

双方合并后,新公司更名为万向火炬,年销售额暴涨到两百多亿华夏币,占据华夏汽配市场近45%的份额。

虽然还达不到那些哗众取宠的媒体上说的,什么垄断巨头。

但也跟第三名拉开了质的差距。

连带着新公司重新恢复交易后,股价也是打着滚的上涨。

短短几天的时间,便连续七个涨停板。

直接让新公司的市值突破了1600亿华夏币。

汉华证券作为万向火炬承销商,也赚了一大笔。

而且,万向集团383亿华夏币的收购资金,除了自己拿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汉华帮忙解决。

不仅联系广发行、渣打银行、工行提供了一笔200亿华夏币的贷款。

还帮助万向发行了一笔120亿华夏币的企业债。

服务费、咨询费各方面加起来赚了上亿华夏币。

一波吃了个大的。

徐良拿出电话给火炬cEo彭志宇打了过去。

铃声响了没几秒就接通了。

“徐总。”

“老彭,电话接的这么快?”

“呵呵,正准备打电话,您就打过来了。”

彭志宇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兴奋。

跟万向的交易,肯定不会是兴奋。毕竟卖掉的是自己苦心经营的产业。

“跟江淮的谈判成功了?”

“进度很大,交易价格已经谈的差不多,现在主要谈的是支付方式,江淮后期发展,以及管理层和职工安置,后期福利保障等问题。

还有,在我们保证不把江淮的生产基地撤出徽省,而且还会继续投资加以扩张后,徽省方面也很支持。”

听着他兴奋的语气,徐良淡淡一笑。

徽省当然支持,他可是专门授权中芯国际跟徽省方面谈判,09年在庐州投资50亿美元,建设一条12英寸,10片\/月,45纳米晶圆芯片代工厂。

这可是50亿美元,江淮汽车现在的市值才400亿华夏币出头。

对政府而言,既没有丢掉江淮的利税,又能拿到一个5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

自然是千肯万肯。

“全资收购江淮后,货车业务并入火炬货车业务板块,乘用车业务成立单独的子公司。

汽配板块,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和研发保留,非核心业务卖给万向火炬。”

“好的。”

“还有,万向火炬34.07%的持股太多了,未来一年内,你卖掉一半。”

“徐总,是不是太多了?万向火炬现在是国内垄断性的汽配巨头,占据全国汽配市场近一半的份额,火炬也要向他们采购零部件。

不管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为了保障公司产业链安全,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股份,确保火炬在万向火炬的存在。”

“老彭,你的建议不错,但现在国内的股市已经有些虚高了,暂时性的退出,是未来将来更好的买入。”

彭志宇恍然,也没多问,连忙答应下来。

大老板的投资能力,他向来是佩服的。

“徐总,您判断国内股市什么时候会回调?”

“怎么,你也打算进来赚一笔?”徐良笑道。

“呵呵,股市风险太高,我这点本事还是算了吧。主要是江淮汽车的收购,原本我还打算全现金收购。

如果您判断国内股市回调的话,我想通过汉华发行一笔公司债。

等股市回调,肯定也会影响债市。

100块的债券,一定会折价。

到时候我再把这些债券买回来,还能赚一笔。”

徐良听在耳朵里,对这家伙倒有些刮目相看了。

“可以啊,老彭。还说自己不懂金融和股市,这手低买高卖玩的很溜吗。”

“您太高看我了。如果不是您对金融市场未来走势的预言,我这里也不敢这么做。”

徐良笑了笑,“你跟汉华联系吧,具体发多少债,你自己决定。时间的话,三年五年都行,利率方面可以比市场同类债券稍高一些,到时候也好卖。”

“明白。”

两人又聊了一会后,徐良便挂断了电话。

从汉华的资料库里调出江淮汽车的数据又看了一遍。

江汽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庐州江淮汽车制造厂。

中间还有些传奇故事。

1958年,为了修建巢湖大闸,徽省成立了专门负责维修保养闸机械的巢湖闸机械修理厂。

顺利完成修建巢湖闸的任务后,为了安置工人,相关方提出了把巢湖闸机械修理厂升级为汽车配件厂的设想。

1964年5月20日,巢湖汽车配件厂正式成立。

刚起步时,巢湖汽车配件厂主要帮一汽解放和南汽跃进生产一些零部件,尚不具备造整车的能力。

同年,通过中汽公司领导的牵线搭桥,金陵汽车制造厂把1吨越野车和G492汽车发动机无代价地转让给了巢湖汽车配件厂。

徽省方面向上面写报告:领导,俺们也想造车。

上面表示:你们想多了。

徽省小脸一绷:就要。

不止嘴上说,徽省老表们也是这么干的。

1968年,为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徽省成立省汽车小组。

正是在这一年,靠着东拼西凑的设备和各方支援的技术人员及工人,江淮人研发试制出两台hF270型发动机,以及2.5吨hF130轻型载货汽车。

这是徽省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它的试制成功,拉开了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幕。

1969年,巢湖汽车配件厂生产出首批20辆汽车,这批车被命名为“江淮牌”。

之后,巢湖汽车配件厂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江淮汽车开始在华夏汽车工业版图中崭露头角。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江淮汽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在那个年代,客车底盘普遍由卡车底盘改装而来,安全性、舒适性不足。

江淮人看到这一市场痛点,提出了‘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的战略。

为此,厂里卖掉了发动机生产线,换来300万元启动资金。

从此,江淮汽车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二次创业之路。

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摸索,一点点的纯手工打造,直到1990年,江淮汽车终于研制出了华夏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客车专用底盘hFc6700,填补了国内客车专用底盘的市场空白,可谓一战成名。

整个过程跟三十年后网上巴铁老表们手搓枪械的过程没什么区别。

工具简陋,环境恶劣,但就是干成了。

之后的江淮汽车将研发重心继续放在底盘设计上,陆续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后置发动机底盘等新型产品,在客车专用底盘领域一骑绝尘,成为国内客车底盘之王。

2003年江淮汽车的客车专用底盘被评为华夏汽车工业五十周年最具影响力50款产品之一。

当然,江淮汽车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卡车。

1996年,代号为hFc1061的江淮轻卡‘帅铃’上市,开创了华夏轻卡轿车化的潮流。

同年,江淮汽车接手庐州客车厂。

客车、卡车齐头并进,江淮汽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像。

1996年,江淮汽车与现代汽车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牵手合作,并于2001年进一步合作瑞风商务车项目,2003年启动重卡合作项目。

2002年3月,瑞风商务车正式下线。

2003年10月,第一辆名为格尔发的重型卡车下线,标志着江淮汽车旗下轻、中、重型系列商用车产品线形成。

到了现在,江淮整车生产能力达45万辆。

2007年,公司产销各类汽车超过2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2.73亿华夏币。

主营行业净利润3.8亿华夏币。

客车专用底盘销量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

JAc轻卡在同类产品中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二,整个2006年卖出了21万辆,仅次于29万辆的福田轻卡。

格尔发重卡也很成功,2006年产销以超过500%的增幅位居行业之首。

今年四月份,格尔发再度发力,产销量突破1000台,同比增长约400%,增幅又一次位居行业首位。

虽然火炬、华夏重汽、东风仍然牢牢的霸占着华夏重汽销售榜前三名,但旗下品牌都是多年积累才有这样的销量。

‘格尔发’从05年开始正式上市销售,到现在也才两年时间。

进步太快了。

当然,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国内重卡一般采用的多为传统的重卡技术平台,而江淮格尔发重卡采用的是德国戴克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重卡技术平台。

与一些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重卡技术相比,其水平遥遥领先。

其次,虽然进入重卡行业时间并不长,但江淮40多年底盘以及轻卡制造历史。

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三者只要占其一,就能造出一款不错的车。

最后,先进的生产线,6000吨油压机,全自动的机器人焊装线。

要知道火炬也是在他接手后,才在去年开始投入巨资对旗下的汽车厂进行技术改造。

瑞风商务车也是江淮旗下的一款拳头产品。

mpV领域,今年两季度,羊城本田奥德赛以2.25万的销量排在第一。

魔都通用别克GL8,以2.12万的销量排第二。

江淮瑞风以2.06万的销量拍在第三。

可以说,三家的销量差距不大。

下点功夫,做做营销,瑞风商务车就第一了。

去年上市的‘瑞鹰越野车’虽然比不上瑞风商务车那么风光,跟哈弗、瑞虎、cRV、途胜这些SUV前四强,但今年两季度好歹也卖了4000辆,销量在国内排第九,跟前面的江铃陆风和日产帕拉丁差距也不大。

他隐约还记得,上一世自己刚毕业工作的时候,负责他部门的经理就开了一辆瑞鹰。

那个时常开荤段子玩笑的家伙评价‘瑞鹰’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是‘丑’。

不止外形丑,内饰更丑。

放到这个年代的国内来说,抛开那些价格死贵的进口车。

同档次中,江淮车车辆不错,但设计太差。

说实话,你不会设计,也请不起顶尖的设计师,但你还不会抄作业?

看看比亚蒂F3,十五年间累计销量超过三百万辆。

还有北汽和众泰,堪称‘山寨之王’。

你连抄作业都不会,自己做设计又没进步。

你要是不倒霉,就没天理了。

只可惜瑞鹰和瑞风明明都火爆一时,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但就是弄不好后续。

继续往后看。

“宾悦?!”

资料上显示,江淮已经研发了一款中型车,准备今年11月份上市,名字就叫‘宾悦’。

徐良心里是百味杂陈。

他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攒够钱买的第一台车就是‘宾悦’。

将近十二万的新车,当然买不起。

他买的是二手。

对方开了两年时间,跑了不到五万公里,只卖5万块钱。

他以为自己捞了个便宜,结果上手了才发现真tm坑。

油耗太高了,百公里12个油,开的他肉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