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1167章 华尔街,没有慈善家

我的1999 第1167章 华尔街,没有慈善家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楚刚无视台下人的反应,平静道:

“在华尔街,没有慈善家,所有机构的性质都是牟利的。

各家机构推荐的买入卖出评级,很多时候也是根据自身利益而定的。

他们通常对看好的投资标的公开宣称:不值得投资。

比如过去华尔街有些机构表面上放出各种分析报告,趁机压低华夏银行业的价值,自己暗地里却大量的建仓华夏银行股,最后获取暴利。

另外,华尔街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可以改变立场。

例如,它过去看淡华夏石油行业,但前段时间股神巴菲特将四十多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出手给华尔街的经纪人后,有些机构一反常态,居然开始强烈推荐华夏能源业。

所以,我提醒各位投资者,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很重要。”

台下从华夏来的基金、银行、证监会高管或者领导纷纷点头,老美的这些伎俩他们也算看明白了,但代价却是交了不少学费。

来自穆迪评级、标普评级及各大投行的高管一脸微笑,脸色平淡,丝毫没有因为楚刚的话而置气。

因为楚刚又没说错,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节操值几个钱?第一天混华尔街吗?

铺垫一番后,楚刚终于说起了今天演讲的主题:

“我今天谈谈最近金融市场的热点话题——次贷风险。

一些次级房屋贷款债券经过机构包装,被评为“AAA级债券”,然后卖到了全世界投资者手上。

据我所知,近两年大陆和港台不少投资者就买入了一些次级房屋贷款债券,结果损失惨重。”

“汉华研究发现,次贷形成的风险敞口正在不断扩大,并迅速在整个金融系统形成更大的、还未暴露出来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威胁到实体经济。”

这就有点意思了!

现在对于次贷造成的风险及后续市场走势,大部分人都还是比较乐观的。

认为国家机器已经出手,风险可控,另有一小撮人是“即将爆发金融危机”观点的坚定支持者。

如此看来,汉华站到了少部分人那边。

台下与会的上千人提了提精神,准备好好听听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的高见。

“由于次级贷款市场信心的消失,次级贷款及相关结构化产品价格正在持续下跌,大比例持有这类产品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毒资产的破坏性会彻底显现出来,并体现在各大金融机构的财报上。

投资者信心会受到打击,导致出现第二波大面积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

楚刚站在台上,分享起了汉华的后市的一些看法。

目前美联储为首的各大央行正在积极救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股市止跌回升,已经修复了前期的跌幅,风暴看起来像是暂时告一段落。

楚刚这时候抛出来的观点,相当于看衰后市。

在国内的话,这种与监管部门唱反调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美国不是言论自由嘛,大家想说啥就说啥,那汉华也就不客气了,出来刷刷声望,同时为下一波金融行动蓄力、造势。

“纽约的冬天,可能比过去几十年都要来的更冷一些,大家注意保暖。”

楚刚以一句俏皮话,结束了演讲,台下立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楚刚走回座位时,一旁的银行家们都投来了审视中透着复杂的眼神。

这些银行家还是受到了楚刚演讲内容的很多触动,很想与这位声名鹊起的基金经理交流一下看法。

很快,主持人便上台宣布上午的会议结束了,并提醒参会人员可以到旁边酒店用餐,下午继续召开分会场活动。

徐良和楚刚、林君瑞正准备起身离开,吴建民、郑家发、孙启诚这些华人银行家围了过来。

“徐总,能一起吃饭聊聊吗?”

吴建民第一个开口,跟在他身后的银行家也纷纷出言邀请。

“下午还有会议,用餐间隙时间有限,改天我请几位老板吧。”徐良微笑回道。

华美银行是美国最大的华人银行,总资产上百亿美元,吴建民也很自然的成了这伙人的头。

他跟徐良认识也有几年了,汉华在美国的募资就会,基本都参与过,只不过交情不深,算是点头之交。

现在对方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也拉不下这个脸去死缠烂打,只好眼神求助的看向段勇平,他知道对方和徐良交情不错。

“徐总,一起聊聊吧,大家对老楚提出的后市看法都很感兴趣。”

段勇平的面子,徐良还是要给的。

“那这样吧,等晚上找个不错的地方,大家坐着聊聊?”

吴建民等人很高兴的答应下来。

……

下午,结束tcFA的年会后,徐良、楚刚、林君瑞没急着去赴宴,先去参加了主办方组织的酒会。

酒会现场布置在隔壁酒店,人数比白天就少多了,只有不到百人的样子,受邀参加的人都是在华尔街或国内有一定级别的。

徐良三人一出现在酒会,就立马成为了全场焦点。

白天环境比较嘈杂,不方便凑上来混个脸熟,但这会儿空间比较私密,很多人都端着酒杯上来与徐良结交。

tcFA的轮值会长汤晓东则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不停地介绍凑到徐良跟前的人。

“这位是前沿基金cEo黎彦修,管理2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跟徐总您一样,也是咱们华人中的金融翘楚。”

黎彦修五十岁左右,梳着三七头,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像一位大学教授。

顺着汤晓东的介绍,黎彦修笑着与徐良握手。

“在徐总面前,我可不敢居翘楚二字。徐总才是咱们华人之光,打破了很多华尔街对我们华人的偏见。”

与徐良一番商业互夸之后,黎彦修便笑着离开了。

接着,汤晓东又为徐良介绍了几位在华尔街混的还不错的华人。

着名共同基金公司奥本海默14个核心管理者之一,管理基金曾获得过美国评级第一的李山泉。

拉扎德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合伙人邓琨。

这位曾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全球十大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全球性基金在全世界数百只同类基金中连续三年位列收益率第一。

接触一圈下来,徐良发现华人在美国主流金融界混的也不怎么样。

在投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领域,几乎全都是打工仔。

就只有创办前沿基金的黎彦修一个稍微有点体量的创业者,或者说老板嘛。

至于吴建民、孙启诚这些银行家,都是移民二代、三代了。

而且全都来自于港台地区。

与汤晓东、黎彦彦等大陆来的华人、华侨不是一个圈子,出席白天的会议就算给面子了,没来参加晚上的酒会。

这也是美国华人社会的真实写照了,四分五裂,小圈子无数。

逗留一番后,徐良和楚刚、林君瑞离开了酒会现场,来到了曼哈顿的一家高端中餐馆——齐鲁盛宴。

光听店名,就知道几位银行家是用了心的,特地迎合徐良口味。

包厢内,一群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着,桌上摆满了九转大肠、一品豆腐、葱烧海参等齐鲁名菜。

徐良吃着感觉还不错,不是那种阉割过的中餐。

几位银行家就有点无从下口的感觉了,只夹面前几道比较清淡的菜肴。

“徐总,还合你口味吧?

我打听过,这家店的鲁菜大厨是从京城请来的,还是你们齐鲁人。”

徐良微笑道。

“吴总有心了,口味很不错。”

“您满意就好,吃菜,吃菜。”一群人笑吟吟的招呼道。

等酒过三巡,吴建民终于进入了正题。

“徐总,你觉得美国银行业会再次爆发风险吗?”

徐良笑呵呵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各位心里应该都有一个答案,次级贷款的真实情况,各位应该比我这个外行更清楚。”

“徐总,你谦虚了。”

说话的是国泰银行的cEo郑家发,一个六十来岁的清瘦小老头。

这位银行家居然还是杨振宁的弟子,并且还是应用物理博士,曾经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奖,后来杨振宁说他没有天赋,就只好回家继承父亲投资担任股东的国泰银行了。

国泰银行被郑家发经营的不错,十几年前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总资产60多亿美元,在美国有近40家分行,实力比华美银行稍弱。

2004年清华大学设立了“杨振宁讲座基金”,基金第一个捐赠人就是郑家发,捐赠了100万美元。

同时郑家发还在洛杉矶设立了奖学金,每年奖励六名到南加州地区留学的优秀华夏留学生5000美元。

郑家发叹道:“我们其实还好,在cdo上面的投资不多,即使价值全部清零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吃人嘴短,徐良没有白嫖的习惯。

“那就好,在我看来,cdo的风险最好早点出清,现在痛远比以后痛要损失小。”

“感谢徐总今天这番善意的建议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

国宝银行的孙启诚笑着说道,这老头比郑家发年纪很大,已经72岁了,仍然奋斗在工作第一线。

或许因为是出生在华夏的缘故,这老头对华夏还是有感情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还曾写信给铁相献计献策。

吴建民点头附和:“没错,说到底咱们都是炎黄子孙,华人在美国打拼很是不易,理应团结。”

吃完饭,又与几位华人银行家交谈了一番后,徐良带着楚刚、林君瑞告辞离开了。

——

次日。

楚刚在tcFA的主题演讲登上了几家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

“私募巨头汉华坚定看空后市,认为次贷的风险仍在扩散,并推测参与了次贷债券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亏损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等下一个财报季来临,次贷风暴将上升一个档次。”——《华尔街日报》

“金融大鳄汉华一改往日低调风格,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就次贷风险一事高调发声,认为各国救市行为都效果有限,下半年将爆发巨大的金融系统风险,甚至可能波及实体经济。”——《经济时报》

“凛冬将至!汉华对市场发表悲观预言:华尔街最寒冷的冬天要来了,寒冷程度直追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大家注意防寒保暖。”——《纽约时报》

……

坐在格林威治1184号的超大办公室里,徐良滑动鼠标,浏览起了各大主流财经媒体今天的新闻报道。

汉华又抢了一回头版头条。

不过楚刚代表汉华发表的那番言论还是挺有话题性的,这或许才是各大财经媒体广泛报道和转载的主因。

徐良随即又看了看评论区,乐了。

“华夏佬预测金融风险?老兄,今天不是愚人节吧?华夏人也懂金融?”

“华夏人数学比较好,或许他们计算出了什么了不起的结果呢?”

“因为只懂数学,所以华夏人只能在华尔街干一些分析员的工作。”

“汉华已经是千亿美元资管规模的顶尖私募,青龙基金、太平洋基金名震全球,要客观公正看待这家公司。”

“我敢打赌,这个推测如果是某家白人基金发出来的,绝不是现在这种评论。”

……

徐良发现评论区观点大概分成三派,一派对汉华提出来的预测嘲讽、不屑;一派保持中立,认为可以等待时间验证;还有一派强烈支持。

三方人马吵作一团,还转移话题到了人种上面。

不过没有咒骂之类的话,因为几大财经媒体都有人工审核员,评论都是经过审核后才放出来的。

不过几大财经媒体用心还是挺险恶的,只不放出谩骂的评论,但其他的嘲讽、驳斥汉华的评论都放了出来。

或许这样更有话题性,可以拿来炒热度吧?

当然,财经媒体怎么也不会吃亏的,如果汉华预测成功,跟在后面唱赞歌便是。

关闭了新闻网页,徐良开始查看工作邮件。

这时,他突然接到了张雷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说,想带两个人来拜访他。

徐良简单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汉华投资的所有影子基金里,张雷的高瓴是他最看好的几个之一。

将来前世的记忆用完,还要靠这些影子基金来给汉华拉业绩。

一会儿后,李金玲领着张雷一行三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徐总,不会打扰你工作吧?”

张雷与徐良握了握手,表现的略有些拘谨。

随着双方身份差距的扩大,他现在面对徐良越来越感觉有压力了。

“怎么会?”

徐良笑着收回手,把视线投向了张雷身后两名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马自名,对冲基金公司齐夫兄弟的多空基金经理。”

徐良微笑点头致意。

他前世听说过这人,对冲基金雪湖资本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张雷的门徒。

该公司低调十年,做空瑞幸一战成名。

华人在对冲基金领域的老板不多,基金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位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孙宏兵的儿子孙吉一还在雪湖资本打过工,融创与雪湖资本关系很是密切。

“你好。”

徐良满面笑容的与马自铭握手,把后者激动的不行,脸涨得通红。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经理,华尔街底层职员,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金凯撒不仅愿意见他,而且毫无架子,令人不由心生好感。

张雷接着介绍另外一名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呆子气的年轻男子。

“这位是赵鹏,citadel城堡投资的量化分析师。”

徐良眼睛一亮,他觉得自己心心念念了很久的量化交易部门有希望了。

这位也是一个牛人。

被誉为继陆奇之后,为数不多的一位年入9位数的北美华人。

“徐总,您别看赵鹏人年轻,其实非常厉害。

出身京城第八中学神童班,14岁保送北大数学系,22岁拿到加州伯克利统计学博士学位,在城堡投资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给公司创造了多个盈利方程式……”

京城第八中学神童班,是京城八中自1985年起设立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

选拔上的学生于10~11岁入学,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参加高考,十四五岁上大学,二十来岁就是博士了。

赵鹏还有个少儿班同班同学叫尹希,24岁成为哈佛教授,在前世互联网上很是出名。

据徐良所知,赵鹏加入城堡投资公司后,也是一路开挂。

四年升合伙人,三十来岁的时候干掉微软前coo凯文·特纳,担任城堡投资cEo,执掌35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城堡投资在2021年“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时候扮演了关键角色,只不过是反派。

散户其实只是棋子,这场多空大战实际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互相猎杀。

城堡投资及参股子公司梅尔文资本作为空头之一,分别亏损了20亿美元、60亿美元。

奈飞和美高梅打算把这个金融大戏拍成电影。

赵鹏作为城堡投资cEo,可能会成为电影里面的大反派。

寒暄几句后,徐良招呼张雷和马自名、赵鹏在沙发坐下。

“徐总,其实来找你也没别的事,就是想把这两位年轻人推荐给你。”

徐良笑道:“汉华欢迎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尤其是我们华夏人。”

张雷心里松了口气。

“之前听您讲过对量化投资的长远看好,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带头人,马自名向我推荐了赵鹏,我和赵鹏这小伙子聊了聊,感觉挺不错的,就带来见你了。

要不是高翎这座庙小,我都想把他留下了。”

徐良隐约记得自己跟对方发邮件的时候,好像提过这么回事。

想让对方通过在美国多年的人脉,给汉华寻找一些金融人才。

徐良扫了赵鹏一眼,被如此夸赞,后者好像有些不好意思一样。

“汉华成立的时间太短,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在金融行业打开知名度,我们这些年的精力主要放在私募领域。

在量化投资的基础比较薄弱。

当然这也跟汉华的人才战略有关系,我们对于重要部门的带头人,始终秉承宁缺毋滥的态度。

不过既然老张推荐了你,我相信他的判断。

所以,欢迎加入汉华。”

赵鹏重重点头,语气有些激动。

“徐总,昨天楚总的演讲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

在老白男统治的华尔街,很少有华人能做到行业顶尖。

当时我就决定加入汉华,可惜徐总行色匆匆,也没来得及毛遂自荐。

这才厚颜让张师哥代为引荐。”

看着兴奋的赵鹏,徐良也没想到自己临时起意参加的华人金融协会的会议,居然也能引来人才?

不过话又说回来,汉华崛起于华尔街,崛起于全球金融界。

高管清一色的华人,这就好比一盏明灯,会吸引所有在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领域怀才不遇的人才。

华尔街公认,华夏人数学好,适合干金融投资工作,但是华人很难在这个由白人主导规则的金融世界爬上顶层。

众所周知,华人在美国会遭遇“透明天花板”。

在硅谷到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就顶天了,在华尔街到董事总经理也差不多到顶了。

甚至在华尔街,天花板更低,在大型金融机构华人只能成为最顶层的几百人,而无法成为前几十人、前几人。

“待遇方面有什么要求吗?”徐良问道。

赵鹏直接道:“我想负责一支独立的基金,拥有不受干涉的投资权限。

而且初始额度不能少于1000万美元。”

徐良笑道:“以你的资历,1000万美元太少了。这样吧,等你加入汉华后,公司会直接给你一亿美元的初始资金。

如果彻底走上正轨了,启动募资,十亿美元、二十亿美元都没问题。”

赵鹏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

一上来就是一亿美元,这就是顶级对冲基金的实力?

赵鹏瞬间觉得自己这趟还真是来对了,徐总明显比自己现在的老板更大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