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1999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募资与调整

我的1999 第二百八十一章 募资与调整

作者:东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8:26 来源:小说旗

第281章 募资与调整

离开新浪,不,应该说鸿蒙北美分公司后徐良道。

“里德·哈斯廷斯那边联系好了吗?”

吕慧点了点头,“他随时欢迎您到公司参观。”

“红卫,开车。”

Netflix的总部也在硅谷,不过并不是主流的帕罗奥多,而是在南端的洛斯盖图。

当徐良到达的时候,里德·哈斯廷斯带着公司高管们亲自在楼下迎接。

“又见面了,徐先生。”

握住对方伸过来的右手,徐良笑道:“对这次见面我已经期待了很长时间。”

两人相视一笑,里德·哈斯廷斯把公司高管给他介绍了一遍后,一行人进入公司。

简单参观了一下。

Netflix现在的公司员工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人。

这也可以理解,纳斯达克危机,再加上至今还在亏损的窘境,让Netflix根本没资本招募更多员工,换更豪华更大的办公地点。

简单的看了一圈后,徐良来到里德·哈斯廷斯的办公室。

一个四十平左右,周围用钢化玻璃隔出来的单间。

旁边放着几张沙发充当会客区。

“很抱歉,Netflix还在发展阶段,我们暂时没太多钱花在办公空间上。”

说着,里德·哈斯廷斯递过来一杯水。

“这恰恰是优秀企业的特质,如果一家企业在没有彻底扭亏为盈的情况下,就先学会了享受,它肯定走不远,我也不会去投资。”

哈斯廷斯笑了笑,没再继续兜圈子。

“徐先生很看好我们Netflix?”

“是的。关于这一点,当初在斯坦福礼堂的时候我已经表露的很清楚了。”徐良也没有讳言。

哈斯廷斯微微点头后,“我们Netflix确实需要融资,不知道徐先生愿意给出怎样的条件?”

“估值8亿美元,汉华资本获得15%的股份。”

里德·哈斯廷斯心中一惊,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联系风投,但因为纳斯达克寒冬和九11的双重打击,整个风投行业都显得非常谨慎。

即便是最慷慨的凯鹏华盈和红杉也只给他们6亿美元的估值。

而且还加了额外的附加条款。

完不成业绩,要给凯鹏华盈和红杉双倍的股份。

里德·哈斯廷斯沉吟片刻后,微微摇头。

“徐先生,您要的股份太多了,我们最多给出10%的股份。”

他并没有被眼前的现金冲昏头脑。

Netflix虽然还没有盈利,但差距也不大了。

八千万美元,足够了。

留下更多的原始股,更有利于他控制公司,而且未来的价值也更大。

“哈斯廷斯先生,如果你答应的话,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估值。”

徐良很想多拿点原始股,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里德·哈斯廷斯心中一阵意动,但犹豫了一会后,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比起现在,他更愿意选择长远。

看他坚持,徐良也没再强求。

双方草签了协议,接下来就是尽职调差。

离开Netflix总部后,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徐良拿起来一看,按下了接听键,姜晓阳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还真是到哪都不消停。斯坦福大学演讲是怎么回事?”

“你知道了?”

“能不知道吗?新闻上都传开了。

什么‘华夏首富闪耀斯坦福’,什么‘全球互联网应该学会聆听东方的声音’,更夸张的是香江这边报纸,都把伱说成是‘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教父’,简直不要太高调。”

徐良恶寒,这也太能吹了。

“而且不只是港澳台,在内地你也是大出风头。另外,恭喜你,这次你又登上新闻了,而且给了十五秒钟。

所以,这次你应该在全球出名了。

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你这个不喜欢出现在媒体前的人怎么想到跑斯坦福演讲去了?”

徐良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遍,苦笑道。

“我也是因缘际会,碰上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徐良,我看过新闻报道,你演讲中提到的四个时代和人工智能划分方式很有道理,虽然现在全球有很多非议,但我建议你可以直接写一本书。

既可以用更详实的数据,打那些质疑你的人的脸,也可以通过这本书确立自己在互联网发展史,甚至是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

到时候,你就不仅仅是只是一个商人。

还是一个着书立说,具备卓越才能和超凡眼光的学者。

影响力和地位,远不是一个单纯商人能比。”

听在耳中,徐良有些心动。

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说的那些,只是借着前世的记忆,简单复述而已。

想要写书,还需要大量的详实数据,以及可以令人信服的案例。

他实在没什么信心。

“我考虑考虑吧。对了,基金募集的事情怎么样了?”

“青龙基金最顺利,目前已经筹集的资金已经突破12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年底之前可以突破15亿美元。”

虽然对外公布青龙基金的募资额是10亿美元,但大家太热情,适当的提升一些也没什么问题。

“比我预料的快了很多。”徐良道。

“那么高的投资回报,只要不傻,谁会错过?”

徐良点头后,“谁投的最多?”

“长实的那位。”

“他?”

姜晓阳应了一声后,“我还以为李四叔会投的最多,没想到还是落在了李首富后面。”

“老李投了多少钱?”

“一亿美元。”

“确实不少了。”徐良道。

老李一直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他具备天生的机敏,总能够敏锐的察觉到赚钱的机会,并投下重注。

十几年前的赫斯基能源,十几年后的地产大甩卖都是明证。

不过,老李押注的都是实体产业,金融上下重注到是让他也有些意外。

“募集15亿美元后就封闭基金,不用再等下去了。”

“嗯。”

“玄武基金呢?”徐良问道。

“玄武基金相对较少,目前至募集了2.7亿美元,除了华尔街机构投了一些,香江的富豪只是礼节性的投了一点。”

香江富豪十个里面有一多半都是靠地产发家,他们运作地产的经验比徐良更丰厚,自己就可以去内地投资。

所以,根本不在意专注地产的玄武基金。

相比之下,华尔街对内地不说两眼一抹黑,但也强不了多少,反而给他投了不少钱。

“徐良,玄武基金在香江估计没什么机会,所以我打算在国内开办几场投资酒会,相信你首富的名头能吸引不少资金。”

“你阿你,就知道打我的主意。”徐良笑道。

“我这叫资源的合理利用。”

“你想合理利用就去东瀛、新加坡和南韩开分公司,我在那边的名头也不低。相信可以募集不少钱。”

“我也想,但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等以后再慢慢筹备吧。”

徐良点了点头后,“凤凰基金募集多少钱了?”

“除了你的三亿美元,这次我们募集了1.9亿美元。”

“比我预想中好很多。”徐良道。

“多亏了健力宝的案例,才让投资者给了我们信心。”

健力宝的股权仍然留在红岩基金,并没有随着业务合并进入汉华。

但这个案例已经证明了汉华做并购的实力。

“凤凰基金你准备让谁执掌?”徐良问道

“赵寻怎么样?”

“他不行,老赵这个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当初之所以让他担任香江红岩的总经理,是因为具体的投资是我在负责,操作方面是孙振平,他只需要负责运营。

凤凰基金,虽然我们划定了大概的投资范围,但资金庞大,投资企业众多,对业务能力要求很高,他不合适。”

“你有合适的人选?”

“让廖岩去吧,并购健力宝的事他做的不错,经验也有,最适合执掌凤凰基金。”徐良道。

姜晓阳也没反对。

“还有一件事,我打算组建木星2号基金。”姜晓阳继续道。

徐良答应下来。

这是两人早就协商好的事情。

毕竟,木星1号基金的投资,不管是企鹅还是阿里的股份,短时间内他都不准备卖掉。

而且不是特别有价值的公司,他也不准备投资。

所以木星1号基金的投资范围天然受限。

汉华需要一支能够投资企业后期的pE基金。

“你找到合适人选了?”徐良问道。

“嗯。”

“谁?”

“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电信、媒体与科技行业组的首席运营官‘刘志平’。”

徐良闻言恍然。

这位是后世企鹅首席战略投资官,负责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和投资者关系,仅次于波尼马的二号人物。

后世企鹅并购屡屡成功,除了腾讯本身的投资策略,跟此人也有很大关系。

“我倒是知道这个人。”徐良道。

红岩基金组建咨询部门后,合作的人力资源机构,给他们推荐了很多精英,其中就有刘志平。

“你也知道?”姜晓阳好奇道。

“嗯。你知道粤海集团重组的事吗?”

“这不是去年的事吗,当然知道。”徐良道。

起始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粤海重组”,是迄今为止我国国营企业规模最大的重组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