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 第124章 交谈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第124章 交谈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4:02 来源:小说旗

值得一提的是上舍的三名学子有一人考上童生,中舍的温疏桐考上了童生。

今年李皓和王青云也要下场考童生。

崔夫子的儿子崔象和陆府的陆昭,陆宽上次的乡试都是名落孙山,就连给予厚望的陆家麒麟儿陆宽也表现不佳,今年又是乡试年,估计还要下场再试。

不过几人年纪都不大,还有很多机会,值得一说的是如今三人都已经成亲,崔象娶得是崔夫子同窗好友的一个女儿,很知书达理的一个女子。

如今就住在崔象的房间里,崔象和陆昭,还在学院里求学。

而这四年时间,王青云跟着白师也学到了不少的医术,尤其是针灸,即便是白术也不得不称赞,更是时不时地让王青云扎两针调理一下。

而王青云的三个师兄如今三师兄龚冕跟着老师跟诊,大师兄回了家乡开了一间药铺,二师兄则还是天南地北的采药。

王青云在别的方面水平也不差,但是针灸水平尤高,现在来回春堂的病人大都叫王青云小先生,既是对王青云医术的肯定,也有对王青云的信任!

而且王青云也推广了很多的卫生常识,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要喝白开水,感冒多喝热水,烈酒消毒等等。

白术也很重视,甚至现在一人一身褐衣,本来王青云是准备穿白衣的,不过不仅病人不愿意,王母也不愿意。

家里又没死人,穿什么白衣,不吉利。

王青云当然不能和自己的母亲以及大家的认知硬刚,只好按照前世白大褂的形制做了一身的白领褐衣,并在后背绣了葫芦药草的图案,以作区别。

已经十岁的王青云现在竹球技术一流,草堂里也就李皓能对抗一二,石山则完全不是对手,石山虽然身体对抗占优,但是技巧不足,李皓王青云连手甚至在陆家组织的球赛中获得了前三名。

毕竟还是一群半大孩子是孩子,和大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几年,竹球在上阳镇,乃至清河县大火,不仅上阳镇有人组织比赛,清河县也有人组织比赛。

竹球也越来越精致,那细密的针脚,看着就手艺不凡。

整个草堂没有人是李皓和王青云二人的对手,不过人数一多就不行了,比赛都是十人制的,即便王青云和李皓水平高大家一筹,但是身体对抗却是年龄抗拒不了的。

王青云到的时候,还是老样子,草堂只有李皓,王青云去看了一眼崔夫子老娘,这两年崔夫子老娘身体不好,经常卧病在床,王青云也一直帮忙施针调理,不过效果不明显,也是到了时限,油尽灯枯了,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了。

“月底就要到县里参加童生试了,准备的怎么样了?”李皓少有的开启话题。

童生试,也就是秀才的资格考试,也就是考取科举的门票。

没有这个门票,连科举的门都进不去。

童生试考两场,分别考经义和政文(行政文章的书写,律法条陈的解读等),其实学识还是其次,采集考生信息,普查考生关系,复查三代履历,资格复查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考生必须在县里礼房报备,录取考生信息,籍贯,出生年月,三代履历,相貌特征,还要同考联保,至少五人,还要至少有一名秀才具保,院试则至少需要三名秀才具保。

童生试一年一次,院试两年一次,大多在二月初开考,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一次大多都在九月底开考,乡试和会试都是错开的,不在同一年。

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开夏收和秋收。

因为刚刚元月过半,也就是元宵节前后,同学们都是惊蛰才会前来,王青云和李皓来这么早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二人二月初就要下场考童生了,所以夫子趁着这段时间给两人开个小灶。

这十天基本就是大规模的练习,练习和练习。

其实按照李皓和王青云的天资童生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该练还是得练,整个镇里就三个私塾,凑出五个参加童生试的还真不容易,要不然崔夫子还准备再压二人两年。

两人一个十岁,一个十一,还是虚岁,实在是有些太小了。

不过今年另外的两个私塾有二人考童生试,这就需要明溪草堂出三人具保,这都是人情世故,不好拒绝。

而上舍二人,还缺一人,李皓,王青云均可,选谁都合适,结果上舍的一位学子放弃了,考了五年,家里实在供应不起了。

所以才有了王青云和李皓同时上场的局面。

“还好吧,你呢?有没有信心”王青云收拾着东西,一连住宿多年,东西也不少。

如今也终于要上场考试了。

“嗯,有一点把握,也不好说”李皓还是比较自信的。

王青云拿出《魏律》《刑案集注》这些书看了起来,这些都是崔夫子的藏书,不用问都是抄来的,如今又被王青云抄来。

这《魏律》,还是当时参照秦律修改而来,修改了秦律中大部分的严刑峻法,更是以不合人道,废除了很多的刑罚。

当时王青云问了一句,这么多年魏律未曾改变吗?

毕竟前世每年都有律法修订案,如今《魏律》是百年前的,也不知修改了多少。

崔夫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知”。

其实整个县里的《魏律》都是这种,那种类似修订案的东西都是刑部下发的案件判例原则。

也就是有相似案件的可以按照刑部的判例判罚。

这也导致这些判例很少有流出,所以每年判表考的也是学子对于律法的了解。

王青云是准备儒法兼修的,所以对于《魏律》读的很透,相关律法方面的书籍也读的很深。

不过法家名着《韩非子》王青云却是遍寻无果,即便是托村里人到府城也没买到。

童生试还是很简单的,第一场考经义两人都没问题,第二场考应变,却是最考验学子的。

李皓看的是一本《童生集荟》,是往届的优秀判例,文章,词表,类似于后世的优秀文章,标准作答之类的书籍。

看得出来,李皓还是很重视的。

“你过年回家了吗?”王青云问道。

“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李皓如今过年也不回家,就赖在学舍里,这也是因为后母孩子也逐渐大了,李皓也越发不受待见。

“还有钱吗?”王青云问道,因为最近几年李皓用的都是当初李皓母亲的嫁妆,这几年也消耗极大,虽然李皓母亲嫁妆不少,但是只进不出也是消耗巨大。

“还有”李皓也是回答的淡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