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 第132章 坦然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第132章 坦然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4:02 来源:小说旗

翌日,一大早王青云三人就将东西收拾妥当,然后就在清河县逛了起来。

清河县位于朔平府西南,县域七成是平原丘陵,小山脉不断,河网纵横,是朔平府的一个中等县。

县域人口10余万,人数并不算多,清河县以河闻名,听名字就知道河清便是最大特色,清河县大小河流有近百条,所以物产丰富,灌溉方便,风景也算不错。

不过历史上却是并未出过什么明人,在秦时这里还是蛮荒,直到大魏立国,人口扩张,版图扩大,这里才被纳入统治。

所以清河县立县不过百余年,县民多是国朝初立封赏的郡兵,也有一些是逃难而来的乡民。

所以很多清河县民都有一套祖上留下的盔甲或者武器。

王家也有两套盔甲,就供奉在祠堂里,据说当时王氏的两个兄弟立功受赏,一人封了50亩地,就把家人接了过来,这也是上河村的由来,然后慢慢开垦,慢慢繁衍才有了现在的上河村。

王青云和李皓在街上慢慢走着,清河县就是很普通的小县城,四周城墙围郭,城墙也不算高大,因为这里也并不是战略要冲,占据价值不大,所以这里也很少受到伤害。

国朝初立,叛乱众多,这里却是少有的受到袭扰的地方。

县城其实没什么好逛的,对于两人来说还不如到书店里看看有什么好书,卖吃食的甚至还不如王母的手艺,也不知道这么多天没回去,青月青雷有没有想哥哥。

其次,王青云想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书店,另一个就是卖种子的地方。

而李皓也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完全是无目的的乱逛,只好跟着王青云。

王父则是摆脱二人,去县学看榜了,虽说儿子没考好,但是当父亲的只有看到了才安心,也是不想刺激儿子,所以王父借口去给福田买一副嚼口,所以三人分开闲逛,中午会面,回家。

因为城池不大所以只有一条四车道宽的马路,然后就是“丰”字型的分叉,如果迷路了走回大路就行,所以三人也并不担心迷路。

这是王青云第一次来清河县,却并不是王父第一次来,这里还是有几个王父的经销商的。

所以王青云早早就和王父打听了书铺的位置。

“郑氏书铺”中规中矩的名字,不像上阳镇上的知新书铺。

书铺有两个开间,面积近百平米,也不算小了。

一间里边卖书,一边卖笔墨纸砚,王青云随意翻看了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书,没有闲书,更没有小说。

“小哥,你们店里有没有史书啊?”王青云问道。

柜台后边是一个小厮不到二十的样子,嘴唇上刚刚蓄起胡子。

“有《秦传》,《秦时本纪》,《通史》,您需要哪本?”那小哥明显很懂。

“一样来一套吧,再来一刀书写纸,一刀画纸”王青云自从和知新书铺合作以后,零花钱就不再缺了。

有时候,王青云也诧异,鬼神这些东西竟然这么受欢迎,卖的也太好了,这要是自己卖岂不是要发。

东西有点多,王青云和李皓一人拿了一点,李皓却是没有再买东西,他的积蓄得省着点花,花完的话就要卖母亲陪嫁的首饰田亩了。

然后王青云又询问了一些其他事项,如收不收话本?收不收画作?哪里收话本之类的问题。

不过,无果,因为这里没有大型的印刷作坊,想要大量印刷至少得在府城,而且雕版的价格不菲。

“啊?没有活字吗?”王青云问到。

“活字是什么?”小哥听都没听说过。

这穿越者前辈搞什么?哪个朝代穿越过来的,活字都不发明,故意留给我扬名立万,属实是无语了。

然后王青云又问了哪里卖种子?粮店,你敢信,粮店卖种子,现在没有培育种子的想法,都是自家自留种子,所以很少有卖种子的店铺,粮店里的种子也只是寄售,附带的。

县里粮店但是有几家,但是王青云问了,还没有自己手里的种子齐全,王青云买了一点不知道是什么豆角的种子就走了,时间也不早了,两人回客栈准备收拾收拾回家。

而王父则是一直在县学门口等着,这里的人很多,年轻的小伙,年迈的父母,还有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

“今年这题太难了?县令……”

“噤声,不想活了,县令也敢指摘?”

“我肯定上榜,第三题我答的连我自己都服,虽然我前两题没写,但是仅凭第三题足矣”有显眼包开始夸夸其谈了。

……

王父听着附近的人议论考题也不知心中是什么滋味。

王父是不认字的,后来也是王青云教了,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有事没事,王父都会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

对于这三个字王父格外的珍惜。

会写自己的名字在乡野也足够自傲了,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在农村大有人在。

人们还在苦于温饱,哪有时间关心名字怎么写。

糊糊涂涂一辈子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一直等到中午,县学大门才打开,主簿头前走出,后边两个衙役,一个双手捧着红纸,一个拿着浆糊。

热闹的人群迅速安静下来。

主簿没有说话,手一挥,两个衙役上前,红纸在前。

人群往后退了退,给两个衙役足够的空间张贴榜单。

“隆平十二年童生试第一场5人上榜,分别是上阳镇王青云,青山镇张放,陈家庄陈上,清河县东街孟硕,上阳镇李皓,以上五位学子,大后天辰时,县衙进行第二场考试,过时不候”主簿趁着张贴榜单将大致情况说了一遍,中气十足,王父听的真切。

“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哈”笑着笑着那个考生就哭了下来。

“唉,东街的孟书生考完试就魂不守舍的,如今也算是如愿了”有知情的人说道。

“何故无我?”

“我之大才县令不识,有眼……”紧接着嘴就被别人捂住了。

……

大家各自精彩。

“敢问大人,何故只录五人,寻常不是至少录取二十吗?”有理智的学子开口询问。

“榜单最后有一句话是送给所有考生的”主簿说了一句转头就走,也不再搭理诸位落榜学子。

“榜单末尾?”所有的书生都挤着往榜单那里。

“汝立身之言可立身否,哈哈哈,我懂了,怪不得,怪不得,第三题只字未写仍被录取,哈哈哈,是只录不写的,只录不写的”孟硕边哭边笑,那笑容里更多的是坦然和自信。

而听明白的众落榜学子都羞愧而逃。

王父则是挤过人潮往回赶,“自己的儿子中了,不用回家了,中了中了,我就知道,儿子这么聪明不可能不中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