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 第27章 开课讲家邦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第27章 开课讲家邦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4:02 来源:小说旗

早饭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差,至少比在家时多吃了一顿。

寄宿生活也不能强求太多。

吃完饭,私塾里慢慢的热闹起来。

时间虽然还早,但是学子已经陆陆续续地到齐了。

自古便没有学生等老师的道理,所以每个学子即便不能提前,也力求准时。

堂屋正堂是待客吃饭的地方,堂屋左侧是下舍所在,19个五六岁的奶娃娃正襟危坐,第一天上课大家都很拘谨。

堂屋东侧是中舍和上舍,上舍学子平时都在家温习功课,只有心中有惑或者课业有疑才会到草堂请教崔夫子,因为上舍学子即便不是童生,也是可以下场试水的科举种子,所以自由度会更高一些。

所以东屋只有中舍的七人在,上舍三张书案则是空无一人。

王青云和李皓一张书案,石山独自一张书案坐在最后边,六岁的石山本就年纪较大,经常练武又导致身高比常人高一些,所以石山就坐在最后了。

没想到的是古代也是按照个子排位置的。

上课前即便很安静,也免不了大家窃窃私语,王青云这才了解到,下舍里边还有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大约**岁的样子,是班级一霸。

身高和石山相仿。

虽然读了几年但是仍没有达到中舍水平。

中舍什么水平,至少是把三百千熟背,并且了解其经意内容,这才能开始四书五经的学习。

上课是从下舍开始,下舍都是在学习三百年的稚童,王青云是会读会认,李皓是已经学过,开始学习王青云,而石山则是白纸一张。

即便是新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只等月考的时候,才有机会升舍,李皓大概率是有机会在第一次考核的时候升舍的,而王青云没有办法即便是现在升舍他也没有四书。

所以趁着这一个月时间,王青云还要将四书抄出来。

令人开心的是,李皓拥有全套的四书五经。

虽然只是手抄版,但是王青云哪有什么好挑的呢?

如果向崔夫子借,王青云还真有一点不好意思。

所以王青云想要和李皓一块升舍的话,这一个月至少要抄4本书,虽说王青云的字就那样,但是至少字形没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课,王青云也是有一点期待的。

一身墨绿色的长衫,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一脸淡然的崔夫子背着手缓缓走进了草堂。

草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孩童的目光随着崔夫子的身影四动。

草堂里没有讲台,没有黑板,只有一张属于夫子的案几,一个蒲团。

蒲团可以坐,可以跪坐,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崔夫子坐下以后,这时候新老同学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新入学的都是满脸期待,老生都是一脸戏谑的看着新生。

这可能就是出于知识层次的优越感吧。

“你们为什么读书?”

老学子们习以为常,没有什么表示,新学子们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对一群新入学的稚童们来说命题是有点大的。

崔夫子也没有催促,夏天的风从敞开的窗户肆意流转,本就是早晨并不燥热。

“可惜不是白衣”王青云有了一点感慨。

要不然真有一点出尘的感觉。

这次的回答可能对于每一个新学子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王青云也重新思索起来。

这个问题,第一次见崔夫子的时候王青云就回答了,读书就是为了不种地。

但是,真的是为了不种地吗?王青云现在也不知道答案了。

“当官”

有一个新生开口了,看样子,王青云觉得应该是镇里的孩子。

“还有吗?”崔夫子不置可否,随后问道。

“不受欺负?”

“读书怎么会不受欺负呢?”崔夫子又问。

“我娘说,读书考功名,就没人再欺负你了”一个明显是农村的孩子说到。

“其实你们每个人来的时候我都问过你们这个问题,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们有人的目的改变了吗?”

大家左右看看,都摇了摇头。

王青云和李皓都没有动作。

“我当时的启蒙夫子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记得我第一次的回答是考状元,当我考过童生的时候我夫子又问我,我说考进士,当我考了秀才的时候,我的回答是考中举人就行了,我已年过知天命,我现在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

“读书至今,取得秀才功名,也教出了一二秀才,成百幼童,这就是我读书至今取得的所有成就,每次听到你们的回答,我就问自己一次,

当你学到的东西越多,你就会发现你知道的东西越少,

为什么读书,我希望你们都有自己的答案”

大家都明显有点不太理解,即便是李皓也低头沉默,而二十多岁心理年龄的王青云到能理解一二。

“今天先不将三百千,今天讲一讲我们的所在”

“大家知道我们镇子叫什么名字吗?”

“上阳镇”大家回答都很踊跃,老同学也一块回答。

“上阳镇大不大?”

“大”

“那我们上阳镇属于哪个县?”

……

大家左右看看都不知道。

“清河县”王青云旁边的李皓举起了手。

“大家知道清河县城有多大吗?”

大家又是一脸茫然。

“大概有十个上阳镇大”

“大家知道清河县属于哪个省吗?”

这次即便是李皓也不知道了。

“我们清河县所属朔平省,朔平省省城有10个清河县县城那么大”

“所以我们这里是朔平府清河县上阳镇。”

“那你们知道大魏都城吗?”

所有同学都有点迷茫了。

“魏都就有10个朔平府府城那么大,100个清河县县城那么大,1000个上阳镇这么大”

大家都有点不可思议,那种场面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王青云知道,崔夫子所言非虚,即便有夸大,但是也差不多。

前世这样的巨城多不胜数。

“更不用说大魏外边还有众多的异族,更广阔的天地,我今天说这些,是告诉你们,天地很大,未来很远,想要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本,当你把三百千读完你就可以在镇上找个不错的工作,

当你把四书读完,你就可以在清河县找个不错的工作,

当你把五经读完,你就可以到朔平府城找个不错的工作,当你把其他经史典籍读完,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崔夫子一挥衣袖,大气磅礴。

王青云也是一脸期待。

过了半响方才反应过来,老pua了,这心灵鸡汤给灌得饱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