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 第78章 赚钱费思量

农家少年郎之平步青云 第78章 赚钱费思量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4:02 来源:小说旗

因为下午放课时间挺早的,以前是各回各家,现在有了玩意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下舍还是中舍的学子,都不回家了,开始在草堂玩竹球。

不过没人敢在院子里玩,都是在草堂外边来玩,草堂外边是一个小河沟,虽然小,但是河水清澈,一点污染也没有,王青云和同窗就经常在这里游水。

草堂左右都是空地,没有人家,所以私塾学子放课后也不回家了就在这里的空地上踢足球。

空地不大,大概前世半个足球场大小,本来是师母种菜的地方,不过今年因为这块地和别人有争端,所以崔师母没有种,而是种在了草堂的另一边,所以这块地一直空着。

再加上学子经常踩踏,光溜溜的,也就个别小草还在坚强度日,时不时还要忍受一下踩踏。

王青云深知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任由他们随便玩,等到兴趣培养起来,再搞事业。

可是靠足球赚钱怎么赚又是一个问题,虽然产业很大,但是不好变现,尤其是在上阳镇这个小地方。

要不像前世一样举办一个村超,可是没这条件啊!踢过球的没几个,会踢球的也没几个。

真的是钱难赚,屎难吃,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具体变现方式王青云还得细想。

不过,大家踢球的热情倒是很高涨,越来越多的花样被玩了出来,又有王青云的指导示范,观赏性倒是大幅增加。

王青云前世大学没有别的爱好除了兼职就是踢球了,毕业的那年还当到了足球社副社长,要不是时间不允许,社长也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王青云对于足球的花样还是挺熟悉的,不过如今但是没必要用那么繁杂的规则,简单直接一点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玩了几天好多人都踢不到,所以就有人提出分组对抗了。

正和王青云心意。

还是积分制,中一球一分,没有借鉴前世足球的球门和蹴鞠的风流眼,而是在场地两边树了一根棍子,棍子顶端绑一个草球,竹球踢中一次一分,分高者胜,分平者和,分低者输。

本来王青云是想设两根棍子当球门,设个守门员的,但是一番沟通下来没有一个想当守门员,都想上场踢球。

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同学们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高中。

王青云也喜得如此。

所以一种名为竹球的运动就此诞生。

如果一个人一局比赛中

中一球名为高中头名。

中两球名为二元及第,

中三球名为三元开泰,

中四球名为高中进士(四),

中五球名为状元郎。

取一个好彩头。

所以大家的热情很高涨,一个个球技突飞猛进,因为只有一个球,所以大家平时都用草窠,小石子,果实蒂等东西练习。

这热闹的场面当然没有逃过崔夫子的目光,不过崔夫子并未阻拦,甚至还想下场踢几脚,毕竟高中头名也不错啊。

目前为止日常训练中,别看王青云三人年纪小可因为练拳的缘故身手更为灵活,所以石山有过一次二元及第,李皓和王青云都是修长身材很适合踢球都得过一次三元开泰。

至于其他同窗高中头名最多,中舍头名温疏桐因为年满14身高腿长,中的最多,有过一次高中进士,两次三阳开泰,其他的就更多了。

所以王青云的同窗就对踢得好的几人加紧了围追堵截,在此过程中众人的球技也是飞速进步。

感受也是不少,除了王青云三人,温疏桐,姜成,还有一个老生高维球技也不错。

同时升上来的杜守一则是有些放不开,虽然一直旁观但是从没下过场,王庆云感觉他有点像守正君子,过于古板和守正。

王青云觉得少年就应该肆意狂欢,放荡不羁,所以放了课以后大家玩的很开心,即便以前没有下场的,过了几天就坚持不住了,也自建队伍加入了竹球行列。

不过有一个问题,费鞋,大家穿的都是草鞋,里边有几个穿的布鞋,也舍不得拿出来踢球,要么光脚,要么草鞋。

几天一双草鞋,这谁也受不了啊,最后索性就不穿鞋了,然后问题又来了,竹球是竹子做的,避免不了毛刺,所以中招的很多,虽然大家热情高涨,但是总是受伤也不行啊。

王青云想的办法是给球裹上一层皮革,或者制作出皮质的球鞋。

这都关乎一件事:钱。

而最主要的王青云没钱,他还想赚钱呢。

这些问题王青云都得一一解决。

与此同时。

上阳镇近些日子风靡一种叫做煤球的燃料,基本把周围村子的柴火生意给清除掉了,并且王家在原本市集的位置圈了一块地作为转运点,现在已经堆积了不烧少煤球,派专人看管。

严格来说这里是官府的地盘,村镇大部分山林都是有主的,但是对于偏远的无用的地方一般意义上归属于官府。

以前就有个例子,以前的集市被人收摊位费,说是他们家的土地,结果没人交,大家集体更改了市集位置,就再也没有交过摊位费了。

上河村圈的地是无主地,严格来说属于官府,除非官府追究,不然没人来找。

所以大家摆摊也顺理成章。

煤球的出现,迅速风靡了整个上阳镇,不仅因为煤球便宜,更因为煤球耐储存,耐烧,火力猛,还不容易灭,如果是柴火,还要费力生火,麻烦的很。

不过,王青云听过煤炉卖的并不好,基本没人买,都是看个样子回家自己糊。

按照百姓自己的说法就是“糊了一辈子泥了,连个炉子也糊不好?”

所以,上河村的煤球爆卖,煤炉遇冷。

也幸亏煤炉没做几个,要不然真是费力不讨好。

甚至上阳镇还流传起了童谣

“煤球煤球黑黝黝,

比碳耐烧比柴贱呦,

一文十块能御寒哦,

一块能烧大半天哦,

烧炭要开窗,不然头会昏,脑会涨哦”

比煤球还热,深受广大孩子们的喜欢,更是给煤球的热卖添了一把火。

在镇上听到童谣的第一时间王青云就拿着仅剩的35文钱去买了10文钱的麦芽糖,苦谁也不能苦了咱的得力干将啊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